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图书馆(时名湖北省立图书馆)曾从武昌西迁湖北恩施,在烽火连天的战时环境下成功地保护了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并始终坚持服务民众,宣传抗战,直至抗战胜利,在后方度过了7年多的艰苦岁月。湖北省图书馆抗战期间的业绩,在湖北文化事业的发展史上,写下了特殊的重要的篇章。

  • 标签: 湖北省图书馆 抗日战争期间 民族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湖北省立图书馆 古籍珍本
  • 简介:湖北省麻城市地处大别山南麓,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麻城也是国务院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市,现有面积374平方公里,总人口112万。改革开放以来,麻城的教育事业得到飞速发展。现有各类学校817所,在校学生近20万人。近几年来,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技术装备有很大提高,特别是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有了突破性发展,到1998年底,全市拥有中小学图书馆(室)707个,图书设施设备

  • 标签: 中小学图书馆 服务素质 设施设备 教育技术装备 大别山 突破性发展
  • 简介:考述抗战时期俞家齐、刘华锦、钱存训、许振东等人编纂的中日问题与国防教育索引,分析其特点,揭示其现实启示意义。

  • 标签: 抗战时期 中日问题 国防教育 索引
  • 简介:战时期,随着国民政府及其机构、大批工厂企业、高等院校等内迁重庆,许多期刊也内迁重庆,共计194种。文章集中描述194种期刊内迁重庆出版时间、原出版地、迁移路线、在重庆持续时间等几项基本信息,主要结论如下:1938年期刊内迁重庆达到顶峰;南京、上海、武汉、北平/北京等地内迁重庆期刊最多;迁移1次的期刊最多;内迁重庆期刊持续时间普遍比较短暂等。期刊内迁重庆是内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抗战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中国抗战的胜利和重庆地区的文化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标签: 期刊 文献计量分析 内迁重庆 抗日战争
  • 简介:近十年来,我国的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建设确实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很值得反思。一、违反藏书规律。全面的、成龙配套的、高质量的学校图书馆藏书一般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于一百多年的长期收集、系统积累,逐渐添置去实现。但是,目前有不少学校仍没有真正认识到图书馆在学校中的重要作用,只是为了应付“普九”或“达标”的

  • 标签: 中小学图书馆 图书馆装备工作 图书馆设备
  • 简介:自1991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以后,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图书的装备工作也取得了极大的成绩,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之外,有一些做法值得我们深思和进一步探讨。自从按学生人数收取图书经费后,我馆的图书装备基本上有两条渠道:一是部分书款上交市图工委,统一派书;二是部分书款留校,自行计划,特殊情况教委向学校另行拨款购书。这两条渠道的图书装备确实轰轰

  • 标签: 中小学图书馆 图书馆装备工作 图书馆设备
  • 简介:根据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室)装备、管理、使用的现状,提出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实行科学操作;加强人员培训等对策。

  • 标签: 农村中小学 图书馆 条件装备 实施对策
  • 简介: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抢救保护珍贵文化典籍,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本文通过阐述湖北省立图书馆西迁原因,古籍版片西迁线路,抗战胜利后图书馆回迁武昌等史实,描绘了湖北省立图书馆西迁历程,展现了老一辈图书馆人守土有责、守文有责、守书有责的爱国激情。

  • 标签: 湖北省立图书馆西迁 西迁日记 古籍 版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