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ACEJMC9项评审标准包括:1.目标、管理和行政;2.课程设置与教学指导;3.多元化和包容性;4.全职和兼职教师;5.学术活动:研究、创作和专业活动;6.学生服务;7.资源、设施和设备,8.专业性、公益性,9.评估学习成果。

  • 标签: 评审委员会 新闻传播教育 标准 美国 教学指导 课程设置
  • 简介:年年"两"的会场上,除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最忙碌的要算是新闻记者了.人民大会堂前的广场和台阶,是记者围追堵截的"战场";会议中举行的多场记者招待会,因提问机会极为难得,也成为记者争先恐后拚抢的"阵地".

  • 标签: “两会”报道 记者招待会 政府官员 新闻采访 媒体态度
  • 简介:<正>新闻发布,是一种特殊的会议,也是记者最愿意参加的会议。与其他一般的会议相比,新闻发布如同“新闻富矿”,具有内容集中、信息快捷、采访方便的特点,面对新闻发布大量压缩精炼的信息,面对新闻发布会上众多同行的竞争,如何赢得先机,轻松胜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记者参加新闻发布的准备工作相当重要,笔者就个人的经验认

  • 标签: 新闻发布会 记者 会前准备工作
  • 简介:《东方直播室》是一档融电视、网络、短信直播等多种传播手段于一体的时事辩论民意调查类节目,以实现主流媒体“传递声音,引导舆论”的宗旨为目的,以“话不说不清,理不辨不明”,“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在哪里,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加入《东方直播室》的讨论”为口号。节目于东方卫视周-21:20播出,至今已达87期。此档具有创新特点的栏目包括七大元素:一是新闻双方当事人构成节目故事主体,强化新闻热点和真实性;

  • 标签: 东方卫视 直播室 研讨会综述 节目 梦想 民意调查
  • 简介:我从事新闻工作已经28年,而与中国地市报研究结缘已经20年。20年时间,我们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濡,成为了难以割舍的知音。1989年,我调入绵阳日报社工作,在这里我与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有了接触,并参加了研究组织的活动,我发现这个研究会为全国的地市报建立了相互联系、交流的纽带和桥梁。

  • 标签: 地市报 中国 相知 故事 新闻工作 日报
  • 简介:尽管已经出国采访过多次大型赛事,但是每次回来都有不同的经历、感受和心得。今年2月,我受工人日报的派遣,前往意大利采访2月10日至26日在都灵举行的第20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因为是第一次到欧洲采访,也是第二次采访冬奥,所见、所感与以往颇有不同。日前,在整理我在都灵期间写的一组手记《都灵日记》时,很多采访时的景象和感受又重新浮现眼前。

  • 标签: 冬奥会 采访 日记 奥林匹克运动会 杂感 故事
  • 简介:在国际上,有三大振兴制造业战略计划,其中包括我国的制造业战略计划。我国力争在今后实现由制造业大国转型为智造业大国,并设计出了总体路线。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具体讨论了智能制造和机器人应用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 标签: 智能制造和机器人应用 关键技术 发展趋势
  • 简介: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新闻传播前沿课题研讨”于2007年5月19日~20日在南京隆重召开。来自北京、上海等地40多家新闻传播院系与新闻单位的9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本次研讨会对“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构建关系”、“新闻传媒与媒介生态”、“新闻业务改革创新”、“当代西方传播学前沿理论”、“新媒体及其管理”、“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体系”等子课题进行了专门的探讨,在新闻传播学科体系与思想史以及新闻传播现实问题等理论领域取得了不少可喜的突破,在研究方法上日渐显示多元化倾向,因而让人感觉中国当代新闻传播研究的前沿领域是一块充满希望的田野。

  • 标签: 新闻传播研究 课题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西方传播学 学术 和谐社会构建
  • 简介:本刊讯2013年5月30日下午,由新浪网主办的“专业与责任——中国媒体灾难报道研讨”在北京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中国地震局等50余位传媒业界知名学者、资深媒体人及亲历灾难报道的记者、政府机构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 标签: 灾难报道 中国媒体 责任 力量 中央电视台 中国青年报
  • 简介:近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网络传播》杂志主办的中国新闻网站传播力研讨第三次会议在京举行,来自人民网、新华网等54家新闻网站和3家数据公司共计84人齐聚一堂,共议新闻网站传播力建设。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副局长孙凯指出.中国新闻网站传播力榜始终坚持导向性和公益性.获得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业界好评,彰显了榜单的导向引领作用。

  • 标签: 中国新闻网站 传播力 《网络传播》 新闻信息传播 第三次会议 引领作用
  • 简介:电视调查性报道就其严格的意义来说,是指电视新闻媒体独立开展的针对损害公共利益却又被势力集团极力掩盖的行为所做的调查报道,并通过电视媒体公布于众的新闻类型.毫无疑义,调查性报道是中国社会实施舆论监督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一个社会公共空间和民主程度的标志,而电视调查性报道则是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节目形式.2004年11月18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学系在新闻学院新校区报告厅围绕"电视调查性报道与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开展了学术研讨.会议特别邀请来自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传播学、新闻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中外专家学者,围绕中央电视台栏目、上海电视台栏目、大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栏目三个代表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和市级媒体的典型案例,在不同视野的交汇和碰撞中探讨电视调查性报道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以及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

  • 标签: 电视报道 调查性报道 中国 社会发展 研讨会 综述
  • 简介:论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新闻真实──兼与李文喜同志文志孝读罢《新闻中有“生活真实”》(见《新闻界》1995年第2期)一文,感想颇多,为响应编辑部号召,略陈己见,并欲以此文交于文喜同志。(一)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在文艺学中是一组概念,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 标签: 生活真实 新闻真实 艺术真实 新闻作品 文艺学 报告文学
  • 简介:科学松鼠微博拥有广泛的粉丝,传播影响较大,在国内微博科技传播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选择其为研究对象,对微博科学传播的传播路径进行了探究。科学松鼠微博在其科技传播体系中属于一个链接点和发布端口,在科学性事件的传播中起到舆论引导作用。

  • 标签: 科学松鼠会 微博客 科技传播
  • 简介:一向以“代言”为己任的新闻工作者,面临“轰动效应”渐趋弱化的态势,开始评论自我。4月18日至24日,全国三十多家新闻单位和新闻研究机构的同志聚首武汉,围绕“新闻评论如何回答时代的挑战”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与会者冷静地分析了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看到了危机与希望并存的局面。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范荣康,以他作为一名评论员的思考,作了《改革的时代呼唤评论的改革》的发言。他说:“改革、开放以来,署名评论、专栏评论兴起,新闻评论面貌有所改观,但从总体上看仍然不尽如人意。尤其作为主体评论的社论、评论员文章陷入了低谷。观念、题材、形式模式化,逐渐失去了受众,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范荣康认为,要摆脱困境,第一位的是要更新观念。现在。存在着不适当地強调、夸大新闻评论的宣传功能和作用的现象。面对商品经济带来的利益多元化和

  • 标签: 新闻评论 范荣康 新闻工作者 新闻研究 副总编辑 宣传功能
  • 简介: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北京日报社、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慰问首都新闻工作者“诺基亚之夜”中外名曲音乐,11月23日晚在北京保利大厦国际剧院举行。中央及首都部分新闻单位曾在抗洪抢险报道中作出突出成绩和辛勤工作在夜班岗位上的1000多名编辑记者,在轻松、高雅的音乐欣赏中,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中国记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栗国安代表主办单位向广大新闻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中国人民

  • 标签: 新闻工作者协会 音乐会 诺基亚 音乐欣赏 抗洪抢险 名曲
  • 简介:1999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由北京广播学院和人民日报社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讨”在大连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心理学、社会学界的教师12人,研究所人员6人,来自新闻院系的高校教师46人,研究所人员10人,此外还有来自各个专业媒体的记者、编导,总人数远远超过了上届。与会者就传播心理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走势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 标签: 传播心理学 新闻 研究所 报社 院系 教师
  • 简介:所有舆论引导的努力,最后都要归结到价值认同。2018年全国两,在媒体白热化竞争中,湖北日报以'深度融合,全面创新'为目标,发挥'你中我有,我总有你'的融媒优势,通过海采、点采、百姓采等方式创新两声音的落地报道,将主流价值蕴藏在大众交流中,有效打通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二元格局,推动价值认同,让党政声音传得更远,传得更响。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在共商国是、展示'中国式民主'的全国两,媒体白热

  • 标签:
  • 简介:在当今这个时代,传媒在整个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举足轻重,传媒也因此呈现出了愈来愈活跃的姿态,而司法作为国家职能的一个独立机构,在国家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尤其在今天的中国,司法自身在不断地改革,司法对社会的调整也越来越强有力,与人民群众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因此成了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 标签: 司法 传媒 社会生活 述评 公正 公开
  • 简介:众所周知,每年的人代、政协会(以下简称两)报道是中央和地方党报每年的报道重头戏.同时,两会报道也是对新闻记者素质的一种考验和锻炼.但是每逢两结束大家聚任一起谈论时,总是有记者有这样一种体会:两会报道真没意思,全是些枯燥的程序和空泛的发言.读者们也反馈,不少两会报道"八股"味太浓,能让人兴奋起来和记住的鲜活的消息、特写和通讯太少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稿件没有写活.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参与党代会、人代、政协会的报道体会,在撇开两的程序性报道的前提下谈谈两会报道的"鲜活".

  • 标签: “两会”报道 新闻挖掘 新闻写作 新闻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