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追求经济效率的必然.因为,在竞争中人们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调节着整个社会的需求,使得稀缺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但是,竞争的自我调节具有盲目性、事后性和短期性等特征,由于个体的利己主义会导致由正当竞争趋向不正当竞争,由完全竞争趋向市场垄断、由竞争不足趋向竞争过度.因此,在竞争中还须发挥“看得见的手”——政府管理的职能,使市场经济在内在调节与外在控制的双重作用下,竞争显示出其真正的效应.

  • 标签: 寿险业 保险法规 寿险市场 保险市场 寿险公司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简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人口老龄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国内更加对外开放的态势,未来中国保险将出现六个方面的新趋势。

  • 标签: 中国 保险业 发展趋势
  • 简介:一国保险的发展必须在本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政策框架内进行,政治环境对保险供给和保险需求都有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这样的经济转轨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的政治环境日渐稳定、和谐,2006年6月15日《国务院关于保险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出台,更是掀开了保险发展的新篇章,我国保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政治环境。我们应抓紧这一有利时机,尽快出台与“国十条”配套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国民风险意识,增强保险公司竞争力与活力,进一步扩大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实现我国保险的跨越式发展。

  • 标签: 政治环境 保险发展 “国十条”
  • 简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保险公司必须接受监督。保险的政府监管和公司内部监督都是保险公司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促使保险公司更加自主地实现其经营目标,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促进保险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 标签: 政府监管 内部监督 监事会 独立董事
  • 简介:本文从向保险投资的投资者的角度出发,以2007~2011年在中国境内经营业务的74家保险公司为样本,使用GMM方法分析了保险公司的融资能力与融资效率之间的关系,从而测度了“融资悖论”的存在性。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看,投资于保险的资金存在着明显的“融资悖论”现象,资金在保险的流向不符合“资本逐利”的基本规律。而且,寿险公司因其业务具有较强的现金吸收能力而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更大,存在比财险公司更为严重的“融资悖论”现象;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因其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而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更大,也存在比中小规模保险公司更为严重的“融资悖论”现象;保险中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存在着严重的“融资悖论”,而外资则是典型的“现金追逐者”,依循“逐利”规律谨慎向中国保险投资。其次,从不同融资渠道投向保险的资金在“融资悖论”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表象。投资于保险的内部资金是典型逐利的,丝毫不存在“融资悖论”;而由于出于占有金融资源、信息不对称、羊群效应和不合理投资等因素的考虑,投向保险的债务资金和权益资金等外部资金具有严重的“融资悖论”,可见,保险的外部投资者未能准确寻找适合投资的保险公司。最后,本文还以新《保险法》的出台为例,分析了制度因素对保险“融资悖论”的抑制作用,保险市场的制度完善能有效矫正对“资本逐利”规律的扭曲,能引导资本流向更加合理的保险公司。本文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处理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更有力地证实了保险“融资悖论”的存在性。

  • 标签: 融资悖论 资金逐利性 三阶段最小二乘法
  • 简介:科学的发展观提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性问题。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局部,保险行业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并且其内部可以细分为独立的从属生态系统。当我们把保险行业这样一个生态系统,与生物意义上生态系统的各个角色进行逐一类比,会更容易理解,正如生态系统发展存在整体平衡和资源保护问题一样,保险行业的科学发展问题就是保险的总体协调、健康发展和资源保护问题。

  • 标签: 科学发展 生态模型 保险业 社会经济发展 生态系统 科学的发展观
  • 简介:2006年5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召开“保险与和谐社会”研讨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助理陈文辉、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出席会议并作主题发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国刚主持,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保险学会等单位的相关人员以及新闻媒体记者共50多人参加会议。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 保险业 研讨会综述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
  • 简介:银行卡之所以在西方发达国家被广泛地应用,是由于其独特的优越性,在我国,早在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就率先在广东发行了“中银卡”,自那时起,我国银行卡业务迅速发展,据统计,到2000年底,已有发卡金融机构55家,发卡量超过2.77亿,受理银行卡的银行网点达12.5万个,特约商户10万多户,目前,外资银行已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区银行卡中心,根据1994年2月25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第十七条,外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合资银行在我国仅可以代理外币信用卡付款,鉴于银行卡业务自身的特点,入世以后很可能成为我国金融中最先受到外资银行.重点争夺的领域之一,国内商业银行无法获得一个“缓冲期”加以调整,对此,应积极研究对策。

  • 标签: 中国 银行卡业 国有商业银行 市场竞争 对策
  • 简介:如何把种植和养殖(以下简称“两”)保险搞好,确实是一件不易的事。我们知道,两是农业的基本产业。由于两直接利用植物、动物的生长机能进行生产,与自然界有着不解之缘。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干旱、水涝、暴风、冰雹、低温、霜冻、瘟疫、海啸、火灾等严重意外事故造成的威胁;加之目前的农业生产力的水平较低,抗御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仍可说是基础薄弱的气候经济。

  • 标签: 保险 后发展 农业生产力 意外事故 养殖业 种植业
  • 简介:次贷危机对保险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如何实现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次贷危机提醒业界要重视公司治理风险,而监管行为的不当也是诱发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对保险行业的有效监管特别是对公司治理的监管是防范保险风险的重要举措;创新不是引发金融危机的根源,正确看待并实现保险的创新是实现保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还有其它的因素也影响着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后危机时代中国保险创新与发展论坛”围绕着“创新与发展”的主题展开了深入热烈的讨论,希望能为中国保险的发展提供些许思路。

  • 标签: 公司治理风险 保险创新 可持续发展
  • 简介:一、我国保险防灾减损工作的历史与现状我国保险自1980年恢复业务之初,就非常重视防灾减损工作。当时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从1986年开始就将防灾减损工作列人工作日程,向全系统进行了部署,号召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到这项有意义的活动中去。1988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防灾减灾部,专司防灾减损之责。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从多角度推进防灾减损工作,

  • 标签: 防灾减损 保险业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防灾减灾 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