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3 个结果
  • 简介:正确定位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印度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灵活的高等教育宏观调控手段。中国与印度的高等教育有许多相似之处,探究印度政府与大学关系模式的特征,汲取经验教训,对理顺我国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印度 政府与大学 关系模式 启示
  • 简介:叶利钦亟待解决的难题对策蒋莉张晓慧1996年叶利钦历经险阻闯过了总统大选关和心脏手术关,使俄罗斯国内政局基本保持了稳定。但是,目前俄尚存许多不确定因素,上层权力斗争激烈,经济形势未见好转,人民不满情绪增加,国际环境不利等等一系列难题仍困扰着叶利钦,...

  • 标签: 叶利钦 亟待解决 地方行政长官 反对派 北约东扩 独联体国家
  • 简介:今年8月,东盟(全称“东南亚国家联盟”)将在马来西亚举行成立30周年庆祝活动。30年来,东盟已从当初的一个松散的地区性组织,发展成为亚太地区一支重要的政治经济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其存在与发展对东南亚地区的稳定、和平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对整个亚太地区的形势也产生一定影响。

  • 标签: 东盟国家 东盟自由贸易区 发展现状 东盟首脑会议 东南亚国家联盟 经济合作
  • 简介:冷战后初期至21世纪,法国的亚太战略由最初的“积极参与”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短暂忽视”,最后实现当前的“全面转向亚太”。法国亚太战略的目标包括加强与亚太国家间紧密的经济合作,打造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安全存在,实现利益的全球覆盖以重塑法国大国地位。在亚太战略路径选择上,法国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积极介入,维护和扩大自身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法国的亚太战略给中国的周边安全带来直接压力。中国应强化与包括法国在内的域外亚太利益攸关国家的战略协调,主动提出和构建亚太安全新机制,共同维护和保障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与繁荣。

  • 标签: 法国 亚太战略 安全战略 转向亚太 中法关系
  • 简介:认识和研究全球海洋治理的客体是开展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保障和关键环节。从实践层面看,全球海洋治理的客体是人类实践活动导致的全球海洋问题或者极有可能诱发全球影响的海洋问题。全球海洋问题的本质是人与海洋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矛盾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这些问题不仅对海洋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影响,而且也危及到人类社会的存续。

  • 标签: 全球海洋治理 客体 本质 影响
  • 简介:近年来,为应对迅速变化的亚太形势。美越加快合作步伐,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由于两国存在结构性矛盾,合作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未来,两国关系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但难以出现根本性变化,不大可能形成具有同盟性质的关系。

  • 标签: 美越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简介: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开始,印度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全面的环境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国家宪法与发展计划中的有关环境规定属于最高层次的根本制度,中间层次的制度包括作为组织制度的环境行政机构、作为法律制度的环境法律法规与条例和作为司法制度的法院,最低层次的制度是有关环境的重要政策声明和发展项目。从中世纪以来,印度的环境一直在持续恶化,究其根源在于印度的环境管理存在制度性的障碍,不仅环境管理的制度设计、监督与执行方面存在问题,而且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根本制度使然。

  • 标签: 印度 环境 管理 制度 体制
  • 简介:印度是世界上发生各类自然灾害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历年来持续发生的洪灾、旱灾、飓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特别是每年发生的洪涝灾害给印度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加强灾害管理,印度政府在国家、邦、县和乡(村)级均建立了统一的管理机构,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管理机制,从而有效地减轻了灾害造成的损失。从近年来印度对各类灾害的预防、救援管理的经验来看,印度的灾害管理机制较为完善,经验较为丰富,防灾减灾的效果显著。印度的灾害预防、管理和危机应对的策略颇具特色,成功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 标签: 印度 灾害管理 经验 启示
  • 简介:俄罗斯住房改革之初,沿袭苏联时期的住房管理模式.随着住房私有化改革的深入和私有住房的普及,旧的住房管理体系无法保证住房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营,住房服务质量严重下降,迫使政府对住房管理体系进行改革.新的住房管理体系呈现多元化趋势,住房公共服务质量得到提高,但亦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 标签: 俄罗斯 住房 管理
  • 简介:国家内部武装冲突占据了当今世界武装冲突的大半,冲突后如何对这些国家进行安全治理,不仅关系到冲突国本身的安全,也关系到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联合国维和行动作为全球安全治理的一项重要活动,在冲突后国家进行着维护和平与建设和平的任务。维和行动从最早的管理国家间冲突,到管理国家内部冲突和人的安全,直到今天发展成为管理冲突后国家的全面建设与和平。然而理论上的发展在战略和实施层面出现断层,维和人员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建设和平任务,效果却不佳。从联合国在非洲(尤其是在南苏丹)的维和行动可以看出,在维护和平方面的成就远远大于建设和平方面的成就。维和行动中存在着三个深刻的悖论(维和行动的局限、联合国的性质与其能力的局限以及其他行为体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系),影响着维和行动的有效实施。要想更有效地参与冲突后国家的安全治理,联合国应成为和平进程的帮助者而不是干预者,注重东道国的主导作用。与此同时,还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包括国家安全与人的安全、维持和平与建设和平、联合国与其他行为体的关系等。

  • 标签: 安全治理 冲突后国家 联合国维和行动
  • 简介:2015年1月7日,法国巴黎爆发的《沙尔利周刊》巴黎总部恐袭案令举世震惊,欧洲的伊斯兰问题再度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而在此前几个月,德国已兴起了一股反伊斯兰运动,其声势不断壮大,几起游行示威规模之大令人始料未及。相关事件触及了穆斯林移民这根欧洲社会的敏感神经,成为影响德国社会安全的一大隐患,从而引起了德国政府乃至欧洲政界的警惕与普遍担忧。

  • 标签: 伊斯兰运动 德国政府 原因 法国巴黎 社会安全 穆斯林移民
  • 简介:外国直接投资(FDI)对东道国经济作用是多维度的,本文从多个视角透析FDI对印度资本形成、技术溢出、产业演进以及贸易结构的作用,从而揭示FDI对印度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并提出对中国利用FDI的启示,这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印度经济发展动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标签: FDI 印度 经济效应 启示
  • 简介:(联邦议会2017年第14号法令)2017年7月17日(缅历1379年4月24日)联邦议会颁布本法。第一章名词释义第一条本法称为《缅甸联邦共和国领海海域法》。第二条本法涉及的下列名词作如下解释:(一)国家:指缅甸联邦共和国。(二)政府:指缅甸联邦共和国联邦政府。(三)相关部委:指联邦政府委任的联邦部委。(四)海域:指包括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在内的国家相关海域。(五)基线:指本法附录一中规定的基线。(六)内海:指自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七)外国人:指公民、客籍公民或入籍公民之外的人士。

  • 标签: 联邦议会 领海基线 海域法 共和国 缅甸 联邦政府
  • 简介:战争性质变化、全球化发展以及冷战结束导致安全关注焦点逐渐转向人类安全.2003年和2004年的两次全球性大规模传染病,再次将人类安全的重要性呈现在人们面前.但由于"人类安全"这一概念过于宽泛而且含糊,决定了它不能真正成为一项国际通行的外交指导原则和学术研究范式,而只能在有限的意义上成为外交政策制定的一项参照和学术研究的一个思考方面.也正是这一原因,人类安全成为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寻求某些目的的有效工具.鉴于人类安全观存在的重大政治与伦理困难,真正符合国际社会几乎所有国家安全需求的安全观念或许应当是中国所倡导的"新安全观".

  • 标签: 人类安全观 国际政治 外交政策 指导原则 国际政治 文化安全
  • 简介:近几年来,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发展进入活跃期,突出表现为伊斯兰极端思想的传播加强。从总体上看,在中亚地区,伊斯兰极端主义并非首要安全问题,但却正在成为重大威胁之一。它的产生、发展有着复杂、深刻的原因,涉及地区内外的历史文化、思想意识、社会经济等方面。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主要源自瓦哈比极端思想,是国别、地区内外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中亚国家经过多年治理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使伊斯兰极端主义处于总体可控之中,目前亟待深层管理,尤其需要加强社会治理与宗教教育。

  • 标签: 中亚 伊斯兰激进主义 政治伊斯兰 伊斯兰极端主义 安全治理
  • 简介:<正>美国第103届国会已于今年1月5日开始工作。本届国会是在去年11月与总统选举同时改选产生,每届任期两年。现在,民主党既接掌了总统职位,又以多数的优势控制着国会参、众两院,这标志着80年代以来行政和立法两大部门分别由共和、民主两党控制的年代已宣告结束。克林顿总统能否实现其“变革现状”、“振兴美国”的宏图大略,关键之一在于国会是否支持和合作。本文拟就新国会的基本情况、两党各派的力量对比以及与克林顿总统的关系,作一初步分析。

  • 标签: 民主党 克林顿政府 共和党 国会 保守派 众议员
  • 简介:源起美国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全球.危机尚未见底。危机爆发有其深刻原因。

  • 标签: 爆发原因 金融危机 美国
  • 简介:本文旨在论述发展中印公共外交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开展对印公共外交提出建议。本文强调,在中印相互依赖加深与双方互信不足并存的背景下,加强公共外交正当其时。这既有助于在国际上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也是推进两国舍作的必然要求。同时,本文还较为系统地从战略目标、工作内容、实施主体、目标对象、重点部门以及资源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操作建议。

  • 标签: 中国 印度 公共外交 策略
  • 简介:一、穆斯林人口有多少?他们所居何方?穆斯林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宗教群体。穆斯林人口的增长和地区移民的涌入,再加上“伊斯兰国”及其他极端组织以伊斯兰教的名义实施的暴力所带来的持续冲击,将穆斯林和伊斯兰信仰置于许多国家政治争论的风口浪尖。

  • 标签: 伊斯兰教 穆斯林 世界 美国 人口增长 伊斯兰信仰
  • 简介:美国强大的原因可以从势、道、制、术、器与士(即国际格局与国际力量对比、美国的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体系、政治经济与社会制度、科技与战略政策制定、经济与军事硬实力、人才培养与储备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由于新兴国家崛起,美国单极体系已经终结,美国霸权相对削弱,但是美国仍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维持“一超”的地位.从劳动生产率、基础科研实力研发投入、高等教育体系、外资投资环境、人口结构以及新兴产业等因素考察,美国经济长远来看仍具有较大的相对优势.未来美国霸权依然存在,美国二战后所确立的以“结构自由主义”为特征的国际秩序是美国霸权能够持久的最重要的基础,也是二战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能够超越“零和”博弈格局的重要原因.美国对华战略并非遏制,而是“对冲/两面下注”.中美之间存在超越历史上传统大国“零和”博弈的可能,中国领导人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议反映了这种战略远见.

  • 标签: 美国实力 美国霸权 美国衰落 国际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