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40 个结果
  • 简介: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内涵。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战略高度,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创新发展我国和平发展战略思想。对公共外交而言,要进一步讲好中国和平发展故事,需要集中力量向国际社会讲清楚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性、条件性与贡献性。在此过程中,还应努力平衡好对内与对外、'有为'与'不为'、面向发达国家与面向发展中国家这三对关系。

  • 标签: 公共外交 中国梦 国际社会 理论与实践 外交工作 “有为”
  • 简介: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是中国"一带一路"两大重要支点。本文提出了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示范工程战略意义,梳理了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面临挑战,提出了防止两大经济走廊成为"一带一路"烂尾楼工程观点。

  • 标签: “一带一路” 中巴经济走廊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烂尾楼工程” 命运共同体
  • 简介:本文旨在分析“和主义”起源、意义与目标.“和主义”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中、和思想,并赋予了鲜明现实内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和主义”与西方社会对现代性反思互通互补,也对应了非西方国家对自身发展道路探索,因而顺应了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和主义”蕴含有美好价值追求,即在各国之间建立命运共同体,共同打造更美好未来世界.

  • 标签: 主义 公共外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 中华传统文化 西方社会
  • 简介:一带一路”实践为当下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提供了强大动力,如果持续时间足够长,影响力足够大,它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崛起中国与世界关系”代名词,甚至会演化为“一带一路学”。由刘卫东、田锦尘、欧晓理等著,商务印书馆2017年1月出版《“一带一路”战略研究》反映了在“一带一路”时代,实践与研究相互映衬、相互促进特征。

  • 标签: 一带战略 一带时代 战略研究
  • 简介:二战后,日本由于其特殊“战败国”身份,所以在外交上特别注重国家形象重新建构.在整个冷战时期,日本外务省公共外交与战后日本国家复兴战略和经济大国战略相配合.冷战结束后,日本为了保持和提升其在国际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特别注重国家“软实力”和“品牌国家”建设,加大了对公共外交投入和动员.但是,由于日本经济停滞不前与政局动荡不定,日本外务省公共外交面临巨大挑战.

  • 标签: 日本外务省 公共外交 二战后 国家形象 日本经济 “软实力”
  • 简介:孔子学院从2004年起创办,以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大幅提升需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遍及全球,用不到10年时间,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充分发挥孔子学院综合文化交流平台作用,着力打造融通中外新概念、范畴、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是孔子学院未来发展主要任务.

  • 标签: 孔子学院 中华文化 中国故事 跨越式发展 经济社会 主动适应
  • 简介: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走出去'战略也进入到了一个发展阶段,即不仅仅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而且须高度重视和推动中国优秀文化以及先进发展理念等'软力量''走出去'。文化'走出去'不仅需要文化本身必须是优秀和具备吸引力文化,而且需要与时俱进地提高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方法,需要善于寻找进入当地文化

  • 标签: 出去新阶段 发展理念 文化发展
  • 简介:马木鲁克制度并不是仅仅出现于埃及单一历史现象,它深深根植于阿拉伯帝国尤其是阿拔斯王朝特殊社会背景之中,同时与地区文明交汇往来历史进程复杂交织.埃及马木鲁克统治与同时期阿拉伯帝国各个地区出现马木鲁克政权统治有着相似的发生背景,又因埃及独特地理位置和政治统治传统而与之相异.如果说马木鲁克制度在9世纪出现时仅仅是军事奴隶引入和应用体系,那么到了13世纪马木鲁克势力在埃及崛起则可看作马木鲁克制度向国家统治机制成功转型.事实上,马木鲁克制度在阿拉伯帝国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程度发展,而当我们研究埃及马木鲁克制度时候,更加关注是埃及马木鲁克群体和以之为主导埃及政治统治模式.

  • 标签: 马木鲁克 马木鲁克贸易 马木鲁克制度 埃及
  • 简介: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既是中国合作倡议,也是中国对外开放、对外合作战略。它逐步推进,需要一个从对外宣传接受到具体落地实施、从公共宣传产品到大战略格局演进过程。"一带一路"构想顺应了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时代潮流,反映了沿线各国和地区人民追求和愿景,体现了中国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道路坚定意愿。在国际格局复杂演变背景下,只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大环境,"一带一路"合作构想才能成为现实。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会对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 标签: “一带一路” 合作倡议 对外战略 和平与发展
  • 简介:2015年,南海局势出现了两个于我不利重要新变化。一是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做出受理菲律宾南海仲裁案决定,并择期于2016年对南海仲裁案做出最终裁决;二是美国国会和行政当局对南海问题关注骤然上升,并首次派遣军舰驶入我南海在建岛礁12海里内。我国南海维权面临诸多外交、安全及国际法挑战,需要认真对待与仔细权衡,特别是需要将南海维权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框架下审慎处置,服务于国家大战略目标。

  • 标签: 南海 海权权益 美国 中美关系
  • 简介:从新中国成立迄今,中国公共外交实践经历了“初创期”“调整期”与“建制期”三大阶段,建立了以“对外传播”和“人文交流”为主要支撑战略架构,并形成了“主动引导”“内外并重”“依托传统”等鲜明特点,凸显了中国公共外交含蓄、包容与强调合作内在机理。

  • 标签: 中国外交 历程特点 外交历程
  • 简介:近年来,中国成为湄公河流域国家重要旅游客源国,发生在澜湄域内涉及中国公民旅游安全事件增多并表现出受侵害程度深和分布地域广特征,旅游安全合作成为实现澜湄区域和平发展亟需扩展领域。面对在旅游安全合作机制建设上缺失和复杂挑战,澜湄合作机制应在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下遵循亚洲安全观要求,依托已有非传统安全合作平台,建立并完善旅游安全合作机制,以低敏感领域旅游安全合作推动更高层次安全合作,共同面对日益复杂非传统安全形势对澜湄旅游合作带来挑战。

  • 标签: 非传统安全 中国公民 安全观 命运共同体 湄公河流域 工作组会议
  • 简介:二轨国际机制具有“机制二轨性”和“二轨机制性”双重属性.为更好地通过二轨国际机制参与国际事务,中国思想库应着力关注和破解参与全球事务、人才资源国际化流动和思想库研究国际化三个关键性问题.

  • 标签: 中国思想库 国际机制 资源国际化 国际事务 机制性 性问题
  • 简介:在中国企业'走出去'风起云涌大背景下,国际经营活动更加频繁和深入,企业涉外管理也逐渐从偶发走向常态、从局部走向全面,成为影响企业国际化经营成败重要因素。应建立与企业国际化战略目标相匹配涉外管理组织保障体系,以国际化战略为牵引,构建企业公共外交层级涉外管理业务体系,以流程管理为抓手,打造集团全方位一体化涉外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 标签: 公司国际化 国际化发展 涉外管理体系
  • 简介:'东亚多彩发展与中日韩贡献'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11月4—5日在复旦大学举行。会议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和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以及韩国国家安保战略研究院、关东大学、南首尔大学,日本国际论坛、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东海大学、潟大学、明治大学.

  • 标签: 一带一路 东北亚地区 朝核问题 亚洲文化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东北亚合作
  • 简介:从中国领导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已经对中国周边外交和亚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周边外交领域,"一带一路"在理念和实践上为周边外交注入了生命力,有效整合了中国"积极西进"与"海上突破"两种周边外交思路,有助于统筹中国边疆发展与周边外交。在亚洲发展领域,"一带一路"促进了沿线亚洲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推动了阿富汗、斯里兰卡等亚洲欠发达国家战后重建与经济发展,为沿线亚洲国家发挥比较优势创造了平台。与此同时,"一带一路"也面临五个方面的潜在风险挑战,中国需要在周边外交和亚洲发展层面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工作。

  • 标签: “一带一路” 周边外交 亚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