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案例统计,分析各类职工突发事件中触发点,提炼出事件致因。利用情景模拟方法,综合归纳各类典型案例。对模拟案例进行分析计算,得出适合干预点。总结提出事件预防措施和应急对策。为职工群体事件预防、应对提供参考。

  • 标签: 职工群体性事件 非常规突发事件 情景模拟 贝叶斯网络应急对策
  • 简介:伴随21世纪以来人类遭遇几次流感大流行侵袭,如何加强流感等传染病防控以及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各国政府亟待重视时代课题。本文以甲型H1N1流感防控作为典型对象来分析,在对世界卫生组织(WHO)、欧盟及中国内地三方防控评估报告做细致文本比较研究,从而发现防控规律,明确自身不足,弥补完善规章,进而提高我国传染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同时也为未来我国新型流感防控提供可借鉴之处。

  • 标签: 甲型H1N1 卫生应急 流感防控 新型流感
  • 简介:针对施工联合体模式下工期延误风险问题,充分考虑了主体间互动作用以及工期风险传递效应,设计了联合体成员不同合作模式下三种工期延误风险控制策略,基于计算实验方法分别研究了三种策略对于工期延误风险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联合体模式下不同工期风险控制策略会导致不同风险控制效果,三种策略对工期成本投入、工期压缩幅度以及协调柔性等绩效影响存在差异。这将为联合体模式下选择合理有效工期延误风险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施工联合体 工期延误风险 控制策略 计算实验
  • 简介:学界对怒江水电开发论争原因进行了些研究。但从政策论证角度加以审视,发现其之所以争议不断,是因为论证主要由精英人士价值理念主导,而精英人士之间价值理念又是不同,且难以调和。为了各自理念能够获得优势地位,支持开发怒江精英采取了直接启动决策议程、主导方案选择过程、结成同盟、形成支持网络等行动,反对开发怒江精英则通过咨询会、上书、签名、实地调查、公开辩论、寻找决策程序缺陷,利用新闻媒体、国际组织等体制内和体制外途径遏制支持开发者行动,影响论证结果。这使得该事件政策论证表现出独特性。

  • 标签: 政策论证 怒江开发论争 精英主导
  • 简介:公众对核电站往往表现出较高风险感知。本文试图从风险信息视角探究影响公众核电站风险感知因素。本文选取位于我国山东省海阳市海阳核电站建设为实证研究背景,并对海阳核电站附近居民展开调研。基于防护性行为决策模型(PADM),从风险信息视角构建了个影响因素模型用来研究公众核风险感知。研究发现:公众依赖传统信息渠道获取有关核电站建设信息程度越高,其感知到核能知识、核事故知识以及核风险越高;公众依赖网络信息渠道获取有关核电站建设信息程度越高,其感知到核能知识、核事故知识越多,对核风险感知则越低;公众接受核能知识越多,其核风险感知则越低,而公众感知到核事故知识越多,其核风险感知越高。此外,利益感知与风险感知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

  • 标签: 核电站 风险感知 利益感知 风险信息 影响因素
  • 简介:社区灾害弹性灾害研究新兴领域,对全球社区灾害弹性学术文献进行研究,有助于把握国际研究热点问题和未来趋势。以SSCI数据库中与社区灾害弹性相关文献作为分析样本,利用Citespace软件,对社区灾害弹性研究发文时间、文献来源地、来源期刊和研究者特征进行总结,并综合内容分析法挖掘主要研究内容、理论和方法。社区灾害弹性属于典型交叉学科,目前研究多停留在以案例为背景概念梳理和影响因素研究。未来,展现时空动态性社区灾害弹性模型与框架开发将是重要方向;多类型灾害和级联灾害社区弹性理论框架和评估工具开发将成趋势;资源约束条件下社区灾害弹性构建路径研究或成热点。

  • 标签: 灾害 社区弹性 SSCI数据库 内容分析
  • 简介:1984年,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deralEmergencyManagementAgency,简称FEMA)和全美行政院校联合会(NationalAssociationofSchoolsofPublicAffairsandAdministration,简称NASPAA)合作培养了批专注于应急管理研究和实践学者,其目的创建个囊括研究者和实践工作共同体(Community),帮助各级应急管理者在面对愈来愈有挑战性问题时,进步提高工作效率.虽然财政支持力量薄弱,但是NASPAA和FEMA行动引领了应急管理研究和实践改革.本文首先回顾了自1984工作坊以来FEMA经历变革,随后在公共行政语境下探讨NASPAA和FEMA研究员在应急管理研究和实践领域影响.

  • 标签: 公共行政 应急管理 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
  • 简介:校园欺凌事件中受欺凌者具有显著特征,针对这些特征进行防治将会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广东省校园欺凌状况实证调查样本及广东省校园欺凌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将广东省受欺凌者特征与现有研究成果归纳受欺凌特征进行对比验证,发现欺凌事件中个人、家庭以及学校方面的主、客观因素对个体受欺凌情况都有较为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广东省中小学生校园欺凌存在受欺凌比例较高、受欺凌危害程度相对较低、网络欺凌渐成趋势等特点,基于此,校园欺凌可以从受欺凌者角度来加强防治,进步加强学生自身反校园欺凌思想及能力建设、强化学校对受欺凌学生关爱与侵害预防管理、完善受欺凌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机制、建立并完善受欺凌学生家校交流制度及发挥政府校园欺凌防治职能等。

  • 标签: 校园欺凌 受欺凌者 校园安全 心理干预
  • 简介:现代城市社区治理形成和发展有赖于政府主动推动和公民参与行动良好合作,目前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在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受到高度关注。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基于对社区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项目的实证分析,分别从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意愿、方式和社区自组织发挥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项目开展过程中表现出公民参与率较高、公民参与动机与利益诉求相关和个体参与为主特点,最后本文提出加强社区公民参与治理政策建议。

  • 标签: 社区治理 公民参与 社区风险评估与管理
  • 简介:本文基于转基因食品事件微博数据,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结合PADM理论、启发式-系统式理论与应对行为理论,探究转基因食品事件中消费者应对行为特征、规律及其形成机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事件认知受伤害属性、信息源、事件响应影响;处于防卫动机、从众心理强消费者采用启发式信息处理路径,在未仔细评估情况下直接形成决策和应对行为选择;处于准确性动机、了解转基因知识消费者会采用系统式信息处理路径,基于对转基因食品事件情境认知形成感知和判断,包括风险感知、利益相关者感知和行为感知;继而通过决策制定选择相应应对行为。研究结论对于提高转基因食品事件风险沟通效果、引导消费者形成合理应对行为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转基因事件 PADM理论 启发式-系统式理论 应对行为 扎根理论
  • 简介:识别空气污染高社会脆弱性地区,查明空气污染社会脆弱性影响因素,这对于降低因空气污染造成社会不平等、提升空气污染防治效果都至关重要。本文首先提出了面向区域空气污染社会脆弱性概念模型,并据此建立空气污染社会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进而以省级行政单元作为分析单位,运用投影追踪聚类模型,识别了空气污染社会脆弱性主要影响因素。其中,排名前五影响因素分别为:"人均可支配收入"、"本科及以上人口比例"、"每千人医院床位数"、"儿童(14岁及以下人口)"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同时,通过集成社会脆弱性指数来探索中国空气污染社会脆弱性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4年,社会脆弱性指数均值保持了逐年下降趋势。2000~2010年,社会脆弱性指数标准差持续上升,2010年后出现下降。在整个研究周期内,全国各省社会脆弱性经历了普遍偏高至部分好转再至好转局面扩大变化。社会脆弱性好转始于东北局部,再扩展至东部沿海,继而向中西部推进。在空间分布上,中部和西部省份社会脆弱性偏高,北京和上海社会脆弱性最低,华北和华东地区社会脆弱性水平居中。

  • 标签: 社会脆弱 空气污染 投影寻踪聚类模型 中国
  • 简介:应急准备,又称备灾,有效减缓灾害影响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灾害防治新方向和新要求。近年来,我国开始强调关口前移,从注重事后处置向注重事前预防转变。2015年,我们对成都市某社区干部开展了项小规模试调查(N=114),重点了解了社区第响应人应急准备情况及影响因素。问卷设计了20种应急准备活动,结果显示,总体上应急准备水平可接受,但是不容乐观。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政府信任度与应急准备水平显著负相关,男性干部应急准备程度更高。风险感知、对利益相关者责任分担感知和对其他利益相关信任状况作用并不显著。另外,我们重点分析了人们没有进行应急准备原因。结果显示"没意识到"或者认为某项应急准备活动"没必要"人们未采取应急准备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对风险防护行为研究以及应急准备/备灾实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标签: 应急准备 备灾 政府信任 效用 干部 地震
  • 简介:"法外私了"医患冲突治理中常见现象,从经验上判断,医患双方都试图规避法律准绳。从行动者主观因素角度观察,身份特质与规则偏好成为重要影响因素,其中不准确身份认知与两种规则选择性取舍,决定着冲突双方博弈结果。在行动过程中,医患双方在策略尝试、冲突"互动"和妥协等不同环节,均无法形成法治共识。因此,准确身份认知、回归正式规则,才是未来依法治理医患冲突关键。

  • 标签: 医患冲突 身份认知 规则偏好 法治缺席
  • 简介:经济高速发展和收入显著提升促进了大众对于多样化出行方式例如客轮旅行需求。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内外频繁发生客轮沉没事件也不断敲响安全警钟。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事故致因理论构建客轮沉船风险评价模型,从船舶自身因素、人为因素、通航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方面研究分析了客轮沉船事故基本特点,并运用客轮沉船风险评价模型对“4·16韩国世越号”客轮沉船事故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控此类安全事故策略建议。

  • 标签: 应急管理 沉船事故 事故树“世越号” 风险分析
  • 简介:随着极端灾害日益多发,风险社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愈加突出,给传统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带来极大挑战。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迅速发展并为灾害应急管理带来新思路。本文以2016年6月23日14时30分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发生特大龙卷风为案例,以社交媒体典型代表——微信为研究平台,运用案例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具体分析微信在"6·23阜宁特大龙卷风"灾害应急管理中使用情况,以深入探讨和总结微信在灾害应急管理中价值。文章认为,与其他通信手段和信息渠道相比,微信在信息发布上占席之地,在危机沟通上遥遥领先,在治理参与上行之有效。但是,在重视微信正面功能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在真实性、冗杂性和不平衡性等方面的不足,需要我们进步改进和完善各项技术、措施,使微信更好地融入灾害应急管理体系。

  • 标签: 灾害应急管理 微信 信息发布 危机沟通 治理参与
  • 简介: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全国各类自然灾害事件产生危害正在不断增大,应急管理工作面临形势十分严峻.从地理空间而言,我国行政体系最边缘地带距离中心城市最远乡(镇)级政府,它也是我国政权组织最末端.论文通过对鲁甸、芦山地震灾区调研和比较,发现两地末端应急管理普遍存在事发突然性与事前准备不充分;事件复杂性与事中处置能力弱;事后亟待稳定与自我恢复速度慢等现象.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存在严重末端脆弱性,具体可归结为暴露性高、敏感性强、适应性弱三方面.为了有效提高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动态性,增强我国基层组织处置各种突发事件能力,课题组提出正视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末端脆弱性问题,加强全国应急管理末端治理,采取“主多元力量、三级整体应对、四块保障平台、三种能力模块”措施具体建议.

  • 标签: 应急管理 脆弱性 末端治理 公共风险
  • 简介:在军事领域、航空领域、军队研究、电力行业、工业过程控制等工程学领域,共享情景认知理论对于多主体合作促进已经得到了充分应用和发展。然而,在网络化应对危机情景下,共享情景认知理论对多组织协作应对危机意义却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梳理了危机条件下共享情景认知影响因素和对多主体协调合作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共享危机情景认知"皇冠"模型,并用该模型对2014年上海踩踏事件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发现,理论上,相比于其他分析模型,"皇冠"模型更能清晰展示应急网络主体协同行动影响因素和机制,解释危机协调理论难题;实践上,此模型可以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明晰改进途径。

  • 标签: 危机响应 情景认知 危机共享情景认知 协调
  • 简介:美国灾害社会科学研究经过半个多世纪发展,形成了社会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传统。本论文通过文献调研、人物访谈和非参与观察等方法,对人文地理学传统典型机构科罗拉多大学自然灾害中心做了个案研究。透过"人类生态学"理念分析出了灾害研究实用主义哲学底色。基于价值观念、制度安排、组织设计、物质基础等"体制化"维度,细致梳理了自然灾害中心奠基、使命、演化及影响。最后,从后常规科学观视角批判性地审视了美国灾害社会科学研究这领域。

  • 标签: 灾害研究 人文地理学传统 自然灾害中心 体制化 后常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