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时间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肺炎患儿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其中,两组分别应用阿奇霉素10 mg·kg -1滴注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30min,1次/d;观察组2h/次,1次/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咳嗽、发热和肺部鸣音指标显著不如观察组,组间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较观察组相比前者更高,高达23.08%,观察组仅2.56%,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87%>64.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治疗中不同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时间治疗效果不同,2h/次给药效果更佳,症状消失时间快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阿奇霉素 静脉滴注 小儿肺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儿肺炎护理中应用延续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入选了132例小儿肺炎患者,治疗起止时间分别为2020年9月、2021年9月。参考随机原则将本次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前一组给予基础护理,后一组给予延续护理,对比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6.67%、4.55%,对比结果差异显著,且可以构成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分别为84.85%、96.97%,两组对比结果差异较为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肺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延续护理可提高护理效果,应用价值较高,可推广。

  • 标签: 延伸护理 小儿肺炎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小儿脑瘫是一种因为生长发育中的胎儿以及婴幼儿大脑非进行性损害而引起的中枢性动作和表情发展障碍、活动受限综合征。目前的治疗方法以引导式教育为主,近年的研究显示中医针刺对恢复小儿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存在优势。本文总结了近几年针刺结合引导式教育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相关研究,探索中医针刺联合引导式教育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 标签: 小儿脑瘫 运动功能 引导式教育 中医针刺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隐睾围手术后小儿护理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综述和分析,通过文献综述和临床经验总结出在护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案。重点强调了手术期小儿护理中的重要性,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指导。

  • 标签: 隐睾围手术 小儿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小儿颅脑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80例高危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床旁CT和超声检查,以MRI结果为标准,进行相关指标比较分析。结果:超声对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检出率高于CT,硬脑膜下出血检出率低于CT(P<0.05);而脑实质差异不明显(P>0.05)。超声及CT在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颅脑超声具有操作简便及成像快、无创、无放射危害、费用低、检查用时短、重复性较高等优势,可作为临床筛查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颅脑超声 新生儿颅内出血 MRI CT 价值
  • 简介:摘要:羊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喘息、粘液分泌和呼吸困难。中兽医治疗的主要策略包括抗生素治疗、免疫调节、支持疗法和环境管理。然而,中兽医治疗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性、副作用和治疗效果的不一致性。未来的研究应该集中在寻找替代治疗方法、疫苗开发、疾病防控和遗传抗性的提高。因此,中兽医在治疗羊急性支气管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来改善治疗效果。

  • 标签: 羊急性支气管炎 中兽医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羊急性死亡常见群发病属于一种发病较急且过程十分快速的传染性疾病,该病的发病时间通常不会超过一天,甚至在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情况下便会发生死亡。从临床表现来看,导致这种急性群发死亡的病原种类相对较多,在羊群出现病发情况以后,必须及时诊断出病情,正确诊断,做好防控措施,确保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疫情控制住,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 标签: 羊急性死亡常见群发病 诊断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中应用电子纤支镜灌洗辅助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抽取时间段选定为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抽取病例数为16例,抽取疾病类型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以此作为研究样本,经双盲法将患儿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8例,参照组与实验组患儿的干预方法分别为药物治疗、电子纤支镜灌洗辅助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IL-6、IL-4、IFN-γ)与不良反应发生率(钠潴留、喉部损伤、心律失常、腹痛)。结果:实验组患儿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数据间的差异有意义(P

  • 标签: 电子纤支镜灌洗 难治性支原体肺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小儿高热惊厥是指在发热的时候,出现的一种惊厥的状态,表现形式为全身的强直阵挛、抽搐、双眼凝视、面色发绀、大小便失禁、意识丧失等。目的 探究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40例高热惊厥患儿,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20例。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对照组患儿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 70.0%,远低于观察组的 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惊厥消失时间 (3.3±1.0)d、高热消失时间 (25.4±1.6)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5.5±1.4)d、 (43.2±1.7)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护理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并缩短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急救护理 针对性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应用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70例高热惊厥急诊患儿为观察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急诊护理,观察组接受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急诊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应用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有助于缩短急诊时间、惊厥消失及退热时间,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 高热惊厥 急诊护理 全程绿色通道 护理路径
  • 简介:    摘要: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济南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急性脑梗塞早期患者男30例、女30例,共计60例患者均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作对比研究分析。入选患者在检查前均无颅脑手术史且均符合急性脑梗塞早期诊断标准,发病时间到检查时间小于24小时。比较不同直径大小病灶检出率和不同梗死部位检出率,探究两种检查方式对病灶诊断敏感性及在临床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意义。检查结果分析得出:CT检查确诊率为65.0%,而MRI检查的确诊率则高达96.7%,MRI检查明显优于CT检查(P

  • 标签: CT  MRI  急性脑梗塞早期  诊断
  • 简介:摘要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影像征象。FVH常出现在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中,和血流动力学损伤有关。虽然这些年对FVH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FVH的具体形成机制以及和临床预后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尤其是预后方面。本文对FVH的形成机制和临床预后的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血管高信号 脑梗死
  • 简介:摘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属于高致死率以及致残率的疾病类型,发病后,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则会严重危及到病患的生命安全。血管内介入用于CIS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的均得到验证,伴随着卒中中心的建设,更多的临床医生及学者纷纷加入到了急性缺血性的脑卒中临床治疗的队伍中。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CIS血管内部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分析,便于为今后更多医学专家和研究学者对此类课题的实践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或者参考。

  • 标签: 脑卒中 急性 缺血性 介入治疗 血管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选取2021年10月到2022年2月间3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实验组患者入院后1h、4h、6h、第2d、第7d分别采集静脉血,获取患者此时血浆内皮素(ET)、肌酸激酶(CK)两项血清生物化学标志物的浓度水平,绘制出动态变化曲线。另选择同时期30名正常无心脏血管疾病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以相同检测方法测定清晨空腹状态血浆内皮素、肌酸激酶水平,测得正常范围波动内的平均血清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剧升高的血清内皮素、肌酸激酶水平形成对照和比较。最后根据阳性结果数量判断两检测指标诊断效能。结果: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平均水平,实验组患者内皮素水平于心肌梗死发病早期两小时内即出现明显升高,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正常波动范围。结论:内皮素在急性心肌梗死性疾病早期1~2小时即可出现明显升高,峰值时间为3~8小时,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第7天仍处于较高水平。有利于临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进行早期治疗性诊断与疾病发生后的回顾性诊断。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内皮素 肌酸激酶
  • 简介:摘要:近年来,液氨制冷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诸多优势。本文旨在分析液氨制冷企业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液氨制冷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员工的生命安全。

  • 标签: 液氨 制冷 企业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胃穿孔术后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入院的10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支持,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支持,采用t检验方法统计两组急性胃穿孔患者术后的相关指标数据,如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急性胃穿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患者为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满意度得分为96.56分,对照组为80.21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胃穿孔术后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应予以推广。

  • 标签: 急性胃穿孔 术后护理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雾化吸入治疗是儿科呼吸道疾病常用的临床治疗手段,具有无创伤、无疼痛、疗效稳定等优势,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将液体药物分散为细小雾滴,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吸入后药物直接作用于肺泡、支气管末端,达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的治疗目的。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小儿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 2016年 1月~ 2018年 12月中心医院接诊的 100例患儿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雾化吸入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心率、呼吸、 SpO2、退热时间、鸣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依从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心率、呼吸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 (P<0.05),且 SpO2水平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 (P<0.05);观察组的退热时间、鸣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小儿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儿的心率、呼吸、 SpO2水平,缩短退热时间、鸣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护理干预 依从性 心率 呼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肺炎治疗中应用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患儿为观察对象,入选时间为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44例对照组单纯使用盐酸氨溴索治疗,44例观察组应用盐酸氨溴索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和气促消失时间更高,组间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别不大,经对比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肺炎治疗中应用盐酸氨溴索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效果更佳,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小儿肺炎 盐酸氨溴索 盐酸丙卡特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护理中个性化护理与肢体语言沟通联合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从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94例小儿为观察对象,参考数表法原则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个性化护理与肢体语言沟通,对比两组护理效果与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护理期间接受个性化护理联合肢体语言沟通可以提高护理总有效率,患儿依从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护理 个性化护理 肢体语言沟通 总有效率 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