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在不添加任何分散剂和改变pH值的情况下,通过两步法将比表面积为150m^2/g的气相SiO2纳米颗粒制备成均匀稳定、透明度高、分散性能好的纳米流体。并对该功能性纳米流体进行了导热系数、黏度、表面张力和壁面接触角的测量。低体积分数下,功能性纳米流体较基液的导热系数几乎没有变化,但黏度却有较大改变。传统固液两相混合物黏度模型不再适用功能性纳米流体的计算,其主要原因是传统公式低估了分子间作用力对纳米流体黏度的影响。因此,建立了功能性纳米流体的黏度经验公式。由于纳米颗粒的存在提高了沸腾表面的粗糙度,从而使纳米流体的壁面湿润性能大大提高。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的黏性和壁面接触角是沸腾换热发生骤变的关键。

  • 标签: 二氧化硅 纳米颗粒 纳米流体 制备 热物性
  • 简介:通过对NH3/CO2、R290/CO2和R404A/CO2三种复叠式制冷系统的COP、最优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和最佳质量流量比等进行理论分析及性能比较,得出在一定的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和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下,三种复叠式制冷系统的COP都随着低温循环冷凝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其中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COP最大;三种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最佳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和最佳质量流量比都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中R404A/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最佳低温循环冷凝温度最高,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最佳质量流量比最大。

  • 标签: CO2 低温循环工质 复叠式制冷系统
  • 简介:华电章丘电厂二期2×300MW机组脱硫工程由山东鲁电环保有限公司总承包,采用AE&E湿法脱硫工艺.投运后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本文对工程设计原则、设计特点以及各系统的工艺流程、设备选型、主要参数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介绍。

  • 标签: 喷淋空塔 强制氧化 湿磨系统 石膏旋流器 真空皮带机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上海外高桥二期2×9001VIW工程汽机岛主要汽水系统设计特点,着重介绍系统设计中与我们常规设计中不同之处,并提供一些系统设计中的参数,以供设计人员参考。

  • 标签: 蒸汽轮机 汽水系统 系统设计 设计参数
  • 简介:该文对包头东华热电有限公司2×300MW供热机组工程热经济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述。

  • 标签: 供热机组 热经济性 分析
  • 简介:对超临界CO2在水平细微管内层流流动与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冷却和加热条件下,细微管(d<1.0mm)内有代表性的速度、温度剖面,以及Nusselt数随流体温度的变化.研究表明:超临界CO2在水平细微管内层流流动时,由于流体热物性随温度剧烈变化,浮升力的影响非常显著,加强了管内换热;且由于流体强变物性特点,只要流体和壁面存在温差,速度及无量纲温度分布就不断变化,充分发展流不可能达到.研究结果对超临界CO2高效紧凑式换热器的设计与优化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超临界CO2 层流流动 数值模拟 水平 NUSSELT数 无量纲温度分布
  • 简介:井冈山华能电厂锅炉燃用三种特性差异较大的煤种,该文介绍了保证锅炉着火,稳燃和炉膛不结焦,锅炉设计中所采取的措施。

  • 标签: 电站锅炉 燃烧器 设计 火力发电厂
  • 简介:针对内燃机高温排气与ORC工质的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组安全且环保的烷烃/CO2混合工质。为了解决混合工质泄漏后可燃的问题,按照美国ASTME681—2009标准提出测量异丁烷-二氧化碳混合工质可燃区域的实验手段。实验结果表明,异丁烷的可燃下限随阻燃剂二氧化碳的加入基本不变,可燃上限随着阻燃剂的加入迅速减小。并基于临界火焰温度理论建立了预测异丁烷-二氧化碳混合工质可燃极限的模型,与试验值相比较表明,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异丁烷的可燃下限,上限预测误差较大。

  • 标签: 内燃机 余热 混合工质 可燃极限
  • 简介:该文介绍了太二六期热负荷、燃料及主要设备规范。该文对燃烧系统的中速磨直吹式制粉系统、送风机、一次风机、引风机、电除尘器的选择,燃油系统、脱硫系统的设计特点进行了分析。该文对热力系统的主汽、再热汽、高压给水、汽机抽汽、凝结水和采暖供热系统的设计特点进行了分析。该文对主厂房特点做了介绍和分析,本工程由传统的四列式布置改为三列式布置,取消了除氧器间,将除氧器布置在汽机房靠B列运转层上,使主蒸汽、再热蒸汽和高压给水管道长度缩短,节省投资,减少管道阻力。该工程的主厂房布置,满足运行检修要求,其布置特点可供各工程借鉴。该文最后介绍了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168小时试运时的THA工况技术指标,供大家参考。

  • 标签: 热电厂 燃烧系统 热力系统 主厂房布置
  • 简介:在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的基础上研究了跨临界制冷循环若干适用条件,详细分析了跨临界制冷循环对环境温度、制冷压力和温度、回热温差的要求,得出了启动危机、最小制冷高低压差等概念.将这些成果用于CO2制冷剂的分析,获得了相应的数据,可供研究CO2跨临界制冷系统应用.

  • 标签: 跨临界制冷循环 CO2 环境温度 制冷压力 制冷剂 二氧化碳
  • 简介:二氧化碳捕集及封存(CCS)技术以其减少碳排放量的高效性,成为各国解决碳排放问题的首要选择。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探究了地质封存环境下,在不同岩石结构表面,二氧化碳中混入甲烷对润湿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18.00K、压力为20MPa的环境下,二氧化碳中混入摩尔分数为20%的甲烷,对水在结构分别为Q~3和(Q~3+Q~4)岩石表面的接触角均无显著影响。

  • 标签: CO2地质封存 润湿性 咸水层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简介:针对燃煤烟气SO2脱除技术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困境,以固体碳材料为还原剂的碳热SO2还原制硫磺技术具有重要发展前景,其中抑制非目标副产物的伴生是实现SO2定向还原的关键。基于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原理对碳热还原SO2反应进行平衡产物量的计算,并通过固定床-FTIR实验分析反应的气相产物,探究了硫产率、副产物CO、COS和CS2的生成规律。基于温度对反应热力学平衡的影响,结合副反应,来推断出合理的反应机理。在摩尔比n(C)∶n(SO2)≤1.0时体系中主要发生反应C+SO2→S+CO2,副产物CS2生成量级仅为10-4,理论硫产率可维持在0.9以上。过量的碳会促进COS由主反应物一步生成,高温、碳过量会促进COS向CS2的转化反应。相关研究结果对实际应用时最佳工况的选取以及单质硫选择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碳热还原 化学热力学 吉布斯自由能 固定床 FT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