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花岗岩地区,是一种主要的水土流失方式.从崩的定义、分类、发育过程与形成机理、综合治理方面论述了崩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崩的学科归属进行了探讨,并从多方面综合分析了崩与灾害的关系,认为地貌学是崩过程与分布研究的理论基础,因此将崩划为地貌学研究范畴比较合适.由于崩不直接造成超出人类社会承受能力的损失,以及崩的自然不稳定能量释放过程与滑坡、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快速能量释放过程存在质的差别,因此认为崩不等同于灾害,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崩可以转化为泥石流从而转变为灾害.所以,崩的整治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崩岗 水土流失 地貌学 灾害
  • 简介:是中国南方一种常见的土壤侵蚀类型,也是一种严重的水土流失方式,多分布于低山丘陵区的花岗岩风化壳之上.崩的形成和发展是2个不同的阶段,并始终受到水力和重力的作用.2种外力对比关系的不同使崩的演变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通过选取适当的指标体现这种规律性,可以对崩的发展阶段进一步划分,对崩的治理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崩岗侵蚀 演变过程 阶段划分
  • 简介:于2015年3月15日、3月25日、4月10日和4月20日,对三亚市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的红榄(Lumnitzeralittore)和榄(Lumnitzeraracemosa)植株进行样品采集,测定其各器官10种矿质元素含量,比较了两种同属植物的矿质元素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在红榄各器官中,Ca和Fe元素在根中含量最高,Zn元素在茎中含量最高,Na和K元素在叶中含量最高,N、P、Mg、B和Cu元素在花中含量最高。在榄各器官中,Fe和Zn元素在花中的含量最高,K元素在根中含量最高。红榄各营养器官中的K、Ca、Mg、Fe、Cu和Zn元素的含量都显著高于榄(n=27,p〈0.05),而其在生殖器官花中的含量都显著低于榄;红榄生殖器官果实中的Cu和Zn元素含量显著低于榄(n=27,p〈0.05)。

  • 标签: 红树植物 红榄李 榄李 矿质元素
  • 简介:“器、象、道”三位一体的思维模式由《易》提出后,经孔子、老子等多位先哲发扬,逐渐成为影响每一个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哲学思想.本研究从辨析文化旅游吸引物的本质、内涵入手,利用中国哲学动态的辩证思维方法,剖析了文化旅游吸引物与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吸引力、旅游者出游需要的关系,指出了文化旅游吸引物由“器”向“道”的转变,即是文化旅游资源向文化旅游产品发展的过程.

  • 标签: 文化旅游吸引物 三位一体 哲学思辨
  • 简介: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型产业业态模式,是文化产业化的必然结果.在闽台合作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扩大并加深闽台两岸地区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合作尤为重要.本研究以茶文化作为切入点,对适合闽台两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新型方式做出相关思考.

  • 标签: 文化创意产业 茶文化 闽台合作
  • 简介:福建省自然人文地域分异产生了两大双核结构,即福州—南平、厦门—龙岩,分别以福建省的两大流域,即闽江流域和九龙江流域为产生、发展的区域背景.本研究根据双核空间结构,以"一体两翼"空间格局作为基本框架,通过分析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四大战略.

  • 标签: 一体两翼 双核结构 文化创意产业 集聚战略 福建省
  • 简介:在构建人口文化素质指数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文化教育的实际情况,选取合理而简单的评价指标,对1997—2006年中国人口文化素质指数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人口文化素质指数正在快速提高,但整体水平还很低;人口文化素质指数的空间差异明显,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域集中于西部;近2/3的省域存在发散趋异,收敛趋同的省域不到1/3;向上发散趋异的省域主要位于东、中部,向下发散趋异的省域主要位于西部,空间差异有可能继续扩大.反映单个人文因子与人口文化素质指数之间互动关系的方程显示:人口文化素质指数与人文因子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和对数关系.最后运用逐步回归法得到了综合人文驱动因子与人口文化素质指数之间的复合线性关系模型.

  • 标签: 人口文化素质指数 省际差异 时空分异 人文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