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我国当前医疗环境下,基于美国心脏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冠状动脉病变分,比较不同的病变分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的长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I-LOVE-IT 2,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对评价者设盲的非劣效性研究。本研究选取I-LOVE-IT 2研究中置入生物可降解涂层药物洗脱支架且仅有一处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1 255例,根据ACC/AHA冠状动脉病变分定义,分为A/B1病变组(184例)、B2病变组(457例)以及C病变组(614例)。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为48个月患者源性复合终点(PoCE),即包含全因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和/或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48个月的靶病变失败(TLF)、PoCE的各组成成分、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定义的主要出血(BARC 3~5)以及肯定或极可能的支架内血栓。比较3组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48个月PoCE和TLF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比较不同病变分患者的PoCE和TLF事件的发生风险。结果C病变组患者的48个月PoCE发生率高于A/B1病变组[24.43%(150/614)比14.13%(26/184),P<0.05]和B2病变组[24.43%(150/614)比15.97%(73/457),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病变是48个月PoCE(HR=1.59,95%CI 1.21~2.08,P<0.001)和TLF(HR=2.31,95%CI 1.53~3.49,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与A/B1病变组和B2病变组相比,C病变组PoCE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了91%(HR=1.91,95%CI 1.25~2.92,P=0.003)和64%(HR=1.64,95%CI 1.23~2.20,P<0.001)。与A/B1病变组和B2病变组相比,C病变组TLF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了145%(HR=2.45,95%CI 1.29~4.64,P=0.006)和155%(HR=2.55,95%CI 1.62~4.02,P=0.001)。结论ACC/AHA冠状动脉病变分能够较好评估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合并C病变者的长期临床预后较差,在临床实践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生物可降解涂层药物洗脱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陕西省待产女性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及两者间关系的流行学特征。方法资料来源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6所三甲医院待产的健康孕妇,产前采集血样以测定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待产女性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 277名待产女性,其血清维生素B12的中位数为164.7 pg/ml,缺乏率为69.6%,血清叶酸的中位数为7.6 ng/ml,缺乏率为12.1%,单纯缺乏维生素B12者占58.4%,单纯缺乏叶酸者占0.9%。农村待产女性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低于城市女性,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呈不同幅度增加,<25岁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明显较低。叶酸缺乏者的维生素B12水平比非缺乏者平均低37.62 pg/ml,分位数回归模型显示,在不同的维生素B12分位点上,叶酸缺乏者的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不缺乏者,且这种差异随着维生素B12水平的升高而增大。结论陕西省待产女性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症仍普遍存在,在妇幼保健实践中,叶酸增补的同时可能需重视维生素B12补充。加大健康教育力度,重点提高农村和年轻女性对营养素补充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改善其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

  • 标签: 维生素B12 叶酸 待产 缺乏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E2F6在人恶性黑素瘤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恶性黑素瘤细胞A375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重庆市中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皮肤科确诊的50例皮肤恶性黑素瘤和30例色素痣冻存组织及石蜡切片。通过qRT-PCR分析E2F6 mRNA在人恶性黑素瘤和色素痣组织及7株恶性黑素瘤细胞系(HM、A375、WM451、WM35、SK-MEL-1、Hs-695T、MDA-MB-435s)和色素痣细胞中的表达,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检测E2F6、β联蛋白在人恶性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E2F6抑制质粒和对照质粒转染至A375细胞,通过qRT-PCR和Western印迹验证E2F6基因的敲减效率。通过CCK8、软琼脂平板克隆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3D细胞培养实验检测E2F6基因敲减对A375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总β联蛋白、活化β联蛋白、c-Myc和细胞周期蛋白D1等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皮肤恶性黑素瘤中E2F6和β联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7株恶性黑素瘤细胞系E2F6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色素痣细胞(均P < 0.001)。qRT-PCR显示,皮肤恶性黑素瘤组织中E2F6 mRNA的相对表达(0.000 55 ± 0.000 17)高于色素痣组织(0.000 18 ± 0.000 09,t = 3.22,P < 0.001)。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显示,皮肤恶性黑素瘤组织中E2F6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色素痣组织(均P < 0.001),而β联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低于色素痣组(均P < 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恶性黑素瘤组织中E2F6蛋白与β联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免疫组化:r = -0.56,Western印迹:r = -0.63,均P < 0.01)。敲减A375细胞E2F6基因后,E2F6抑制组E2F6 mRNA、蛋白相对水平低于对照组(t = 3.38、2.76,P < 0.001)。CCK-8实验显示,继续培养后48 h,E2F6抑制组细胞增殖能力低于对照组(t = 4.58,P < 0.01);软琼脂平板实验显示,E2F6抑制组细胞相对克隆比低于对照组(t = 2.26,P<0.001);迁移实验显示,E2F6抑制组穿出小室细胞数(165 ± 23)低于对照组(376 ± 22,t = 3.14,P < 0.01);侵袭实验显示,E2F6抑制组穿出小室细胞数(96 ± 11)低于对照组(315 ± 31,t = 2.12,P < 0.01);3D细胞培养实验显示,E2F6抑制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侵袭性伪足消失。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E2F6抑制组G0-G1期细胞比例、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 < 0.001)。Western印迹显示,E2F6抑制组β联蛋白水平、活化β联蛋白水平及其下游靶基因蛋白c-Myc、细胞周期蛋白D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01),P21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E2F6抑制组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分子波形蛋白、神经钙黏着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01),而上皮钙黏着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01)。结论核转录因子E2F6在恶性黑素瘤中高表达,敲减A375细胞E2F6基因可能通过拮抗β联蛋白信号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 标签: 黑色素瘤 E2F6转录因子 β连环素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A375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lncRNA)ATG16L2-211在肺腺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研究其对肺腺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本研究为实验室研究。GEPIA在线数据库分析ATG16L2-211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ATG16L2-211在肺腺癌细胞株(H1650、A549、H1975、H1299)中的表达情况。将ATG16L2-211序列和阴性对照序列转入H1650细胞,分别标记为ATG16L2-211组和阴性对照组。CCK-8法检测H1650细胞活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H1650细胞迁移。GEPIA在线数据库分析ATG16L2-211相关性较高的基因。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ATG16L2-211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ATG16L2-211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组织(t=48.12,P<0.001)。ATG16L2-211在肺腺癌细胞株中表达均低于正常肺泡上皮细胞(P值均<0.05),H1650细胞中ATG16L2-211表达最低(F=13.79,P<0.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从2 d开始至5 d ATG16L2-211组H1650细胞增殖活力均降低(P值均<0.05)。阴性对照组和ATG16L2-211组划痕愈合率为(72.15±6.23)%和(21.54±4.08)%,ATG16L2-211组H1650细胞迁移能力降低(t=6.79,P=0.001)。肺腺癌组织中ATG16L2-211和GAS6-AS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0,P<0.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ATG16L2-211组H1650细胞中GAS6-AS1表达增加(t=3.37,P=0.015),葡萄糖转运蛋白1基因表达降低(t=4.33,P=0.005),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通路蛋白表达降低。结论ATG16L2-211在肺腺癌组织及细胞株中低表达,上调ATG16L2-211能通过促进GAS6-AS1表达发挥抑制肺腺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作用。

  • 标签: 肺肿瘤 腺癌 细胞增殖 细胞转移 ATG16L2-211 GAS6-A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