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霉抑制剂C(cystatinc,Cysc)、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protein,RBP)联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损害早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60例无肾病,36例伴高血压肾病,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酶联法检测α1-m,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RBP,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患者血清Cysc、α1-m和RBP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联检Cysc、α1-m和RB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结论血清Cysc、α1-m和RBP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良好指标,联检可提供较新的概念,有助于对患者肾脏损伤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肾损害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alpha 1微球蛋白 视黄醇结合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HGF、CYS-C和RBP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法和酶联法对32例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进行了血清HGF、CYS-C和RBP的水平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CYS-C和RBP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血清HGF水平则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且血清HGF水平与CYS-C和RBP的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184-0.6011P<0.01)。结论检测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HGF、CYS-C和RBP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肝细胞生长因子 胱抑素C 视黄醇结合蛋白
  • 简介:目的观察及研究外伤性肝损伤患儿保守治疗前后血流变及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高尔基体蛋白73(GP73)、一氧化氮(NO)、白介素(IL)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22例外伤性肝损伤患儿为观察组,同时期的22名健康同龄儿童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24、48、72及96小时和对照组的血流变及血清RBP、GP73、NO、IL水平进行检测,然后将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24、48、72及96小时的血流变及血清GP73、NO、I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RBP则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治疗后24h的血流变及血清GP73、NO高于其他时间段,血清RBP低于其他时间段,血清IL则在治疗后48h高于其他时间段,P均〈0.05。结论外伤性肝损伤患儿保守治疗前后血流变及血清RBP、GP73、NO、IL的变化较大,应针对其变化情况给予密切监测及针对性干预。

  • 标签: 外伤性肝损伤 儿童 血流变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 高尔基体蛋白73 一氧化氮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T2DM患者148例,按超声诊断仪测量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和粥样斑块将其分三组:非IMT增厚组46例I、MT增厚组53例和斑块形成组49例,并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身高、体重、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RBP4,并计算BMI及IR,分析其相关性。结果T2DM患者组血清RBP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非IMT增厚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各组的RBP4水平与BMI、TG、HOMA-IR呈正相关,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的RBP4水平与IMT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RBP4水平是IMT值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RBP4水平升高是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关系密切。

  • 标签: 2型糖尿病 视黄醇结合蛋白 胰岛素抵抗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使用胱抑素C联合尿RBP检测的诊断意义。方法文章所选择的糖尿病患者一共135例,纳入的时间为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将其列为该次研究的研究组,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其中,单纯糖尿病的67例作为DM组,早期肾损伤的68例为DN组,随机抽取70名同一时段来该院体检的正常人为常规组。分别抽取3组清晨开腹时的血液及尿液为检测标本,检测分析胱抑素C、尿RBP,观察其胱抑素C、尿RBP水平及联合检测的灵敏性。结果研究组胱抑素C、尿RBP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胱抑素C、尿RBP显著高于DM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DN组在胱抑素C、尿RBP联合检测下阳性检测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胱抑素C联合尿RBP检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临床诊断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患者 早期肾损伤 胱抑素C 尿RBP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尿白蛋白/肌酐(mAlb/Cr)、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酶(NA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血胱抑素C(Cys-c)在2型糖尿病诊疗中的意义。方法根据尿常规蛋白定性将9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其中A组54例,尿蛋白定性为阴性,B组43例,尿蛋白定性为弱阳性或阳性。各组均检测尿Alb/Cr、NAG、RBP和血Cys-c。结果A组尿mAlb/Cr、NAG、RBP和血Cys-c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B组尿mAlb/Cr、NAG、RBP和血Cys-c明显高于A组。A、B两组4项联合检测比多数单项检测阳性率显著提高。结论联合检测尿Alb/Cr、NAG、RBP和血Cys-c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性肾病的早期诊断率及反映肾脏病变的部位。

  • 标签: 尿白蛋白 肌酐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血胱抑素C 糖尿病性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50例为研究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150例为参照组。结果:研究组RBP4、hs-CRP、IL-6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轻度病变患者血清RBP4、hs-CRP、IL-6水平低于中度与重度,中度病变患者血清RBP4、hs-CRP、IL-6水平低于重度,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RBP4、hs-CRP、IL-6水平比健康者有不同程度升高,病变程度越严重,上述指标水平升高越明显。

  • 标签: 冠心病 视黄醇结合蛋白 高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目的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血载脂蛋白H(apoH)基因表达在新生儿肾功能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0例可能伴肾功能损害的新生儿在入院48h内分别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poH基因表达、肌酐和尿素氮与尿NAG酶活性、RBP及尿常规两次,两次间隔12~24h。结果60例新生儿中第1次尿NAG异常率83.3%,RBP异常率76.7%,apoH阳性率为73.3%;第2次尿NAG,RBP及apoH异常率分别为66.7%,76.7%,70.0%。以上3个指标第1次及第2次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3个指标同血尿素氮和肌酐异常率比较,除第2次尿NAG与血尿素氮异常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其他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血尿素氮和肌酐异常发生率。结论新生儿肾功能损害早期尿RBP和血apoH基因表达与NAG酶的诊断价值相同。血apoH基因表达和尿NAG及RBP较血肌酐和尿素氮在肾小管损害早期更敏感。

  • 标签: 载脂蛋白H基因表达 视黄醇结合蛋白 NAG 肾功能损害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尿α1-微球蛋白(α1-MG)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高血压病(HD)肾功能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62例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住院的HD肾功能损害早期患者(疾病组)以及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在贝克曼库尔特680(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α1-MG、尿RBP、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肌酐(SCr)和血清尿素(SUrea)的结果。结果疾病组检测尿α1-MG和尿RBP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检测mALB、SCr和SUrea结果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α1-MG和尿RBP分别与mALB、SCr和SUrea呈显著正相关(P<0.05)。尿α1-MG和尿RBP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为85.48%明显高于单项指标阳性检出率(53.23%,58.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α1-MG和尿RBP与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是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HD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检出率,对HD肾损害的早期诊断、预防HD性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高血压病 尿&alpha 1-微球蛋白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讨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血清胱抑素C(CysC)联合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的60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联合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CysC和尿RBP,与此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测量其血清CysC和尿RBP并进行对比,分析血清CysC联合尿RBP检验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觀察组的血清CysC和尿R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C联合尿RBP检测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单独血清CysC检测、尿RBP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C联合尿RBP检验能够为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提供可靠的检验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早期肾损伤 血清Cys C 尿RBP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血清 RBP4与内分泌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3月我院收治的 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纳入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 80例未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将其纳入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试两组患者的血清 RBP4,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试两组患者的内分泌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内分泌激素中的 T、 PRL、 LH、 LH/FSH以及 DHEA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 E2、 FSH、 SHBG水平则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血清 RBP4与内分泌激素 LH、 LH/FSH水平呈正相关,与内分泌激素 E2、 FSH水平呈负相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患有 RBP4血症与患者的内分泌激素水平有着密切联系。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血清 RBP4 内分泌激素水平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联合尿液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由本院确诊收治的90例T2DM患者分为T2DM组(无早期肾损伤,46例)及T2DM合并肾损伤组(合并早期肾损伤,44例),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清RBP4、尿L-FABP水平,并检测患者的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脂蛋白(a)[Lp(a)]等肾功能指标水平,分析RBP4、L-FABP与各肾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另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BP4、L-FABP对T2DM合并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T2DM合并肾损伤组患者的血清Scr、BUN、Cys-C、Lp(a)水平均显著高于T2DM组及对照组(均P<0.05),且T2DM组的上述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T2DM合并肾损伤组患者的血清RBP4、尿L-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T2DM组及对照组(均P<0.05),且T2DM组的血清RBP4、尿L-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T2DM合并肾损伤组患者的血清RBP4、尿L-FABP均与Scr、BUN、Cys-C、Lp(a)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RBP4、尿L-FABP诊断T2DM合并早期肾损伤的截断值分别为59.34 ng/mL、6.12 μg·[(g·Cr)]-1,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8、0.753,两者联合诊断效能最优,AUC为0.874。结论T2DM合并早期肾损伤患者的血清RBP4、尿L-FABP水平显著上升,两者联合检测有利于T2DM合并早期肾损伤的诊断。

  • 标签: 糖尿病,2型 肾损伤 视黄醇结合蛋白质4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血清RBP、血清胱抑素C与肾功指标联合检测,分析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90例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A组为健康体检者(30例)、B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C组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均实施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血清胱抑素C(Cys C)与肾功指标联合检测,分析诊断准确度。结果:经检测,三组患者RBP、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Cys C、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血清RBP、血清胱抑素C与肾功指标联合检测,临床价值高。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血清RBP 血清胱抑素C 肾功指标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肾康灵干预治疗小儿频复发性肾病综合征对尿RBP、α1-MG和NAG酶的影响,探讨中医肾康灵干预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符合FRNS诊断标准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西药对照组(A组)30例、肾康灵+西药治疗组(B组)30例。观察A、B两组在治疗前后尿RBP、α1-MG和NAG酶的变化及疗效。并选择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结果:治疗前A、B两组尿RBP、α1-MG和NAG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治疗后A、B两组尿RBP、α1-MG和NAG酶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而B组比A组降低更为明显,A、B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FRNS患儿治疗前尿RBP、α1-MG和NAG酶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说明FRNS患儿存在肾小管间质损害的临床表现。(2)中药肾康灵干预治疗能明显降低FRNS患儿异常升高的尿RBP、α1-MG和NAG酶,从而改善患儿肾小管间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频繁复发 中药肾康灵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尿α1-微球蛋白 尿NAG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确诊STEMI并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或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同时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双支、三支血管病变组,均进行冠脉病变程度评分(SYNTAX评分)。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RBP4、SOD和hs-CRP水平。记录并比较不同组间STEMI患者血清学指标与SYNTAX评分、风险预测(即STEMI高危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血清RBP4、SOD和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支(双支及三支)血管病变组中,SYNTAX评分与RBP4、hs-CRP显著相关(双支病变:r值分别为0.616、0.489,三支病变:r值分别为0.423、0.357,均P<0.05),而与SOD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08、0.055,均P0.05);且高危评分与RBP4、hs-CRP水平密切相关(r值分别为0.581、0.623,均P<0.01)。使用不同他汀类药物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托伐他汀钙组和瑞舒伐他汀钙组高危患者分别有8例、7例,死亡患者分别有2例、3例(均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RBP4、SOD及hs-CRP水平可以作为较好的指标来预测STEMI的发病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视黄醇结合蛋白4 超敏C -反应蛋白 超氧化物歧化酶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预后
  • 简介:目的探究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伴血脂紊乱患者脂联素(APN)、视黄醛结合蛋白-4(RBP-4)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部收治的68例2型糖尿病伴血脂紊乱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体质量指数(BMI)、APN、RBP-4以及其他糖脂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G、TC和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DL-C和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血脂紊乱,且能调节患者血清APN和RBP-4的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

  • 标签: 吡格列酮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高脂血症 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