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喜欢“大碗筛酒,大块吃肉”那句话。当然,如果把“大块”改成“大筷”,则更适合于我,因为我喜欢涮。写小说的人和写诗的人大概确有别材别趣,对屈原老先生“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境界,我就一直不敢领教。即使东坡先

  • 标签: 别材别趣 紫蟹 东坡 风流千古 羊肉片 意气扬扬
  • 简介:传统与现代的分野,不独是纯粹的图式表征,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的美学理念和文化背景的变异。传统花鸟画因为特殊的拟人象征和文化属性,文化隐喻要超越图式和笔墨的审美,因此它在传统与现代的转型上的表征也更明显,体现在文化背景上,是对古典诗词的追认和扬弃。本期理论研究栏目选取了吴昌硕与齐白石的题画诗若干,并释之以潘天寿的《诗画融和相得益彰》一文,读者从中可以大致明了传统花鸟画图式语言的形成与文思、修养的关系,也不难理解诗是花鸟画的趣味、格调、品第之论的基石。

  • 标签: 题画诗 图式表征 文化背景 花鸟画 美学理念 文化属性
  • 简介:百丈树木,必有其根,千里长河,自有其源。在这尘世为人,生命的根本自然是不能忽略的,如果连这都做不到,又凭什么而称为万灵之长?寻根的过程是辛苦的,也是很有意思的,你会慢慢发现自己原来在这人世并不孤单,单个的你,也许就是一粒小水滴,无数的小水滴汇集到了一起,那也就形成了波涛汹涌的河流了。

  • 标签: 波涛汹涌 万灵 凭什么 一粒 长河 千里
  • 简介:<正>吴昌硕别号很多,如“缶”、“苦铁”、“破荷”、“大聋”……,其中尤以“缶”用得最多时间最久。不久前,读到《艺术家》刊载的《吴昌硕生平中的几件事》,文中对“缶”的“缶”作了解释,认为这一陶制的古代容器,体积较大,能装十六斗;一说四斛。所以可称之为庞然大物。但缶有大小,用途不一,吴昌硕所存之缶,并非如作者想象的那么大。据我所知,吴昌硕取“缶”为舍号,是在清末光绪八年(1882年),那时他正居苏州城内桂和坊,苏州东山

  • 标签: 吴昌硕 艺术家 别号 容器 苏州 东山
  • 简介:本案选址在略微喧闹的街道,与业主追求安静平和的用餐气氛以及偏高端的市场定位似乎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本案设计工作的重点是找到一种方法使这个餐厅空间能够真正地“闹中取静”。在与业主沟通后,设计师及团队决定以建筑外观形态、空间动线规划和界面的视觉暗示这些方面做为切入点来完成这项工作。

  • 标签: 市场定位 设计工作 外观形态 空间能 可调和 设计师
  • 简介:粉尘般的木屑,咕咕咕,从钢锯的齿缝里吐出来。一根圆木横架在三角杈的木桩上,钢锯被四只粗壮的手均匀拉扯。我蹲在矮墙上,木屑呈转动的半圆弧状,飞扬过来。最细最轻的一部分,从空中落下来,落在我发梢和肩膀上。木屑有积淀的阳光和惺忪的黄泥气息,与因多年存放而滋生将腐的木香,在黄昏时分,一具扑涌而来。夏季收割后的田畴,疏朗,田埂上的扁豆还在开花,青色的豆荚垂挂下来。白紫的花瓣拢在一起,小朵小朵,匀散在豆架上。豆架像一张屏风,攀满卷曲的细

  • 标签: 黄昏时分 四只 圆木 外婆家 红薯粉 弧状
  • 简介:1999年元月12日上午.合肥市明光路金大塘菜市内。春节临近,省城的市民们早早地置办年货,菜市上的人群熙来攘往,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被伏.一派节日的景象。对于普通市民而言.12日(星期一)是平和、安宁而又节奏紧张的一天,然而就在此时,一起震惊省会合肥的命案正在他们身边发生——

  • 标签: 火灾事件 着火点 原因调查 法律案件 犯罪侦查 焚尸案
  • 简介:[这是一个开放的舞台,其背景约为明教寺,前景为可以自由组合的中性构体。整个舞美以写意为佳。[幕内传来女童的读书声:“大东门——我家祖祖辈辈就在这东门生、东门长,南肥河宛如一条玉带流向远方。这边是逍遥津,那边是小狮桥。三国大战,金戈铁马有遗响;飞骑突围,地老天荒歌悠扬。教弩台,曹操点将;明教寺,高僧开光。小国寡民,熙来攘往;春夏秋冬,日月绵长……”

  • 标签: 庐剧 自由组合 小国寡民 写意
  • 简介:<正>林纾,原名群玉、秉辉,字徽,又字琴南。曾“筑室于龙潭浩然堂之侧,颜曰:‘畏’。”(《畏记》)因号畏,或畏居士。更以所居多枫树,取“枫落吴江冷”诗意,别署冷红生,“亦用志其癖也”

  • 标签: 十三年 台湾 袁世凯 京师大学堂 江春霖 实业学堂
  • 简介:《大众电影》今年第二期载文介绍李安执导的武侠片《卧虎藏龙》时,也许是拍摄方提供的材料有误,竟然说“《卧》片改编于20年代上海小说家王度卢的作品”,可谓一语三错。令人惊愕。王度(非“卢”也!)原名葆祥,字霄羽,1909年出生于北京贫困旗人之家,七岁丧父,只读过中学,十几岁即边自学边投稿卖文为生,后为北京《小小日报》经理聘为编辑兼撰连载小说。1935年为生计远走

  • 标签: 王度庐辩正
  • 简介:1940年的冬天,冰心同丈夫带着三个儿女辗转来到重庆。到重庆以前,冰心带着孩子们一直住在云南呈贡山的"默"之中,而丈夫吴文藻则留在昆明继续人类学的讲座。没想到就在1940年,冰心一直深爱与崇敬的父亲谢葆璋去世了,这使得冰心陷入了极度的悲哀之中;

  • 标签: 冰心 指导委员会 吴文藻 郭沫若 重庆 歌乐山
  • 简介:隐(1899-1934),福建闽侯人。这是位“五四”时期与冰心比肩齐名的女作家,茅盾先生称誉其是“被‘五四’的怒潮从封建的氛围中掀起来的,觉醒了一个女性”,是“五四的产儿”。隐短暂的一生坎坷,情路多舛,个人不幸和社会的黑暗,使她的作品弥漫了感伤的情调,她用饱蘸感情的笔墨,描摹世相百态,抒写了自己及同龄人的人生际遇。隐是以《海滨故人》一举成名,在其笔耕14年光景里,出版了《曼丽》、《灵海潮夕》、《归雁》、《云鸥情书集》、《象牙戒指》等十余部呕心之作,体裁涉及小说、散文、诗歌等诸领域。重阅这些洋溢“五四”气息的作品,我们仿佛领略女作家的真性情,对人生对社会的奋斗与抗争,她勾勒的人物心灵图景依然散发着独特的文学魅力。

  • 标签: 庐隐 福建 作家 文学创作 诗歌 小说
  • 简介:金铁老吴昌硕先生的《缶诗》中有十七首《怀人诗》。其中,第一首便是写铁老的。诗云:“铁老诗如枯木禅,眇于情性出天然。商量听雨听风去,满眼江湖同放船。(铁老)”读这一首诗可知,吴昌硕与铁老的情谊之深。

  • 标签: 吴昌硕 子室 曼陀罗 任伯年 甲午中日战争 自画像
  • 简介:张静(1898—1969)是中国现代著名出版家和中国近现代出版史研究家。不仅如此,在1920年代,他也是新文学运动的热情参与者,有小说、新诗和话剧剧本问世,陆续出版文学作品集《我与她——夫妻》、《单恋集》、《薄倖集》和中篇小说《革命外史》。《我与她——夫妻》是张静的第一部个人小说集,最初出版于1922年,1928年由上海群众图书公司重印,集中所收13篇短篇小说,

  • 标签: 中篇小说 张静庐 出版史研究 中国近现代 新文学运动 文学作品集
  • 简介:沈玄1920年6月加入中共上海发起组,是早期中共党员,曾发起和领导了浙江萧山衙前农民运动,受到中共负责人陈独秀的好评,还得到了国民党左派和孙中山的赏识。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在国共合作问题上的斗争日趋激化时。沈玄蜕变成为国民党右派。

  • 标签: 沈玄庐 中共早期党员 国民党右派 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