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应用于门诊输液患者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门诊输液的患者114例,并11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各57例,观察以上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并比较。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3.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1.9%;同时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护理纠纷发生率为3.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2.8%和26.3%,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门诊输液患者中的效果确切,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门诊输液 优质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妇科老年病人逐渐增多,而静脉输液已经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由于老年患者血管的特殊性,对老年患者的静脉输液管理必要性日渐突出,如何通过对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管理,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促进机体康复,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妇科 老年患者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医院儿科门诊护理风险因素,并提出积极有效的方法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近年来本院儿科门诊的护理风险因素,参考相关研究文献和临床管理经验,提出儿科护理风险规避的方法措施,并设观察组;未设回访登记的为对照组。结果工作繁重、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操作水平不高、护患沟通不当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儿科护理事故的发生,可以通过严格查对制度、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等方法全面提高本院儿科的护理水平,预防和减少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1。结论造成儿科护理风险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作为临床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者,应该在临床实践中重视相关因素的分析,并提出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以减少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 标签: 儿科 输液渗漏 回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儿静脉输液反应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92例静脉输液儿童,数字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输液操作法,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应用FLACC量表、Wang-Baker笑脸量表对患儿静脉穿刺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分析两组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及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FLACC量表评分与Wang-Baker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静脉输液依从性好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儿依从性,缓解儿童静脉输液疼痛感,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小儿 护理干预 静脉输液
  • 简介:摘要探讨对静脉输液中护理人员的职业护理工作,做好职业防护,降低针刺伤,锐器伤发生率。对静脉治疗护士开展职业防护安全教育,完善行政干预,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护理人员直接或间接与病人和传染性污物接触,每日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感染性体液和分泌物,时刻受到感染的威胁,提高对职业防护的认识,因此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与感染管理。

  • 标签: 静脉输液中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急诊输液室中心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护理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小儿急诊输液室进行的360例次中心静脉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护理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①股静脉、颈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插管的的感染率分别为33.33%、21.18%和18.60%,其中股静脉输液最高,锁骨下静脉最低。②输液的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越高。③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的感染率分别为61.18%、27.06%和11.76%。结论严格中心静脉输液护理,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缩短输液时间,加强护士手卫生的管理和穿刺部位消毒,对降低中心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小儿急诊输液室 相关性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液器死腔量中液体残留量对小儿静脉输液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静脉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使用普通输液器和精密输液输液患儿各80例,对输液完毕后各输液器死腔量中液体残留量进行测定。结果Y型精密输液器各部位死腔量的液体残留量和合计液体残留量高于普通输液器,各部位死腔量的液体残留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计液体残留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型精密输液器和普通输液器均有大量液体残留,造成小儿静脉输液量减少;静脉输液输液时应做好相关护理工作,减少死腔内液体残留,保证用药剂量充足,充分发挥药物疗效。

  • 标签: 输液器 死腔 输液量 患儿
  • 简介:三十多年来,在装置艺术的领域,装置与时间是一个被忽略的问题。本文从时间这一维度重新看待装置的问题,首先梳理了线性时间、循环时间、模糊时间、地方性时间这几个关键概念,并比较了与装置最相近的雕塑的时间,以便更好地从物品、身体、场域、传统的角度更深入地研究装置艺术的问题。

  • 标签: 时间 维度 装置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日益加剧,老年人在社区住院人群的比例越来越大.静脉输液作为临床一项基本护理技术,以显效快捷的特点成了老年患者经常选择的临床治疗途径。在医院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外渗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对其没有进行必要的预防和合理的处理,将会对患者的身心带来伤害,甚至会给患者带来永久性的伤害1。因此,提高老年患者输液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防止静脉输液外渗,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老年患者 静脉输液外渗 预防 处理
  • 简介:摘要输液性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为20%至80%。它影响治疗效果,延长住院时间,给继续输液带来了难度。本文就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原因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输液性静脉炎 原因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静脉输液患者PICC应用与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长期静脉输液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应用PICC置管以及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心理护理、置管后护理、经PICC取血样标本、常见的并发症和护理,而对照组患者仅采用PICC置管。结果结论患者使用PICC以及护理措施,不只可以提高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与对护理满意度,还能降低穿刺时渗血量、静脉炎发生率,大大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长期 静脉输液 PICC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事件发生概率。方法选取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采取日常护理干预措施,后者采取有关输液外渗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所取得的效果。结果将两组患者的局部消肿时间、组织坏死及感染症状进行比较,使得实验组的各项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分析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相关输液外渗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此可达到降低患者的痛苦,缓解护患矛盾,降低医疗事件发生概率。

  • 标签: 静脉输液 外渗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本文对输液性静脉炎的护理工作进行研究,主要从治疗和护理两个层面,提出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行之有效的建议,希望能够从护理方式上,加强对静脉炎的预防。

  • 标签: 静脉输液 静脉炎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的影响。方法对53例静脉输液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其中25例未进行心理护理,28例进行心理护理。结果有心理护法的患者可明显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状态,使患者积极调整好心身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工作,并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迅速有效的治疗手段,在静脉穿刺中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 标签: 静脉输液 心理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临床中长期住院或病情较严重者需要静脉输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疾病,所以静脉输液中间换药过程中有配伍禁忌的药物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反应,产生反应的主要表现有沉淀、浑浊、变色、凝固等现象,从而使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或失效,严重情况时可产生有毒物质对患者机体造成损伤。

  • 标签: 静脉输液 中间换药 配伍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