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十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目前全区环境质量还不容乐观,各种污染比较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完全控制,甚至面临更大压力,必须尽快落实"十一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维护环境安全的各项措施.

  • 标签: 环境保护 内蒙古 进展 问题 措施
  • 简介:本研究针对来华蒙古国留学生“社会文化适应”问题,采用根据ward和Kennedy的社会文化适应量表修订的测量工具,对来华蒙古国留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特征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深入探讨了其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社会文化适应的类别差异特征、类别变量与社会文化适应的相关特征,以及各类变量对社会文化适应的预测水平。结果表明,年龄和师生关系在人际互动与不悦应对上差异显著,专业、汉语学习水平、HSK考否、来华时间、学习汉语时间、家庭经济、中国朋友数量的差异性在各维度和总分上均非常显著;相关分析也进一步显示,这些变量与社会文化适应的相关显著;回归分析显示,专业、是否考过HSK、来中国时间,以及家庭经济和中国朋友数量对社会文化适应各因子及总分有显著的预测效果。研究表明,与知识技能和社会支持有关的因素对留学生社会文化适应有显著影响。

  • 标签: 蒙古国留学生 社会文化适应 跨文化
  • 简介:一、内蒙古小康进程和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一)小康标准和内蒙古小康进程1991年由国家统计局与国家计委、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提出了全国人民生活达小康水平的标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1990年价格),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800美元;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1990年价格);3、

  • 标签: 价格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标准 小康进程 小康临界值 美元
  • 简介:本文利用近年出版的最新史料,以东北蒙古旗人尚贤会试殊卷为主,论述了清代300余年尚贤家族的社会生活.通过尚贤家族与汉族多次联姻,由游牧为主向农业生产转变,凭借积累财富培养子孙受教育等大量事实,对清代东北蒙古旗人社会生活及其变迁,从新的视角做出与以往不同的结论.

  • 标签: 清代 尚贤硃卷 蒙古旗人
  • 简介:在十七世纪的蒙古编年史中,可以说是流传最广、刊译最多、声誉最著的作品.清乾隆年间,这部书被译成满文和汉文,后又编入史部杂史类,是其中惟一汉译民族文字的历史著作.有蒙、满、汉各种文字的抄本、刻本流传;在国内,还有沈曾植等的笺证或译注本;在国外,从1829年起,也出版了德、日、英、朝鲜文各种译本、注译本、拉丁还原本,以及各种抄本、刻本的影印本,已成为民族文字史籍中传世最广、闻名遐迩的代表作.

  • 标签: 流研究 流蒙古源 蒙古源流
  • 简介: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阿拉善蒙古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给蒙古族家庭结构和家庭教育带来了变迁。据此,本文从上述两方面的变迁入手,剖析其原因,对蒙古社会变迁引发的蒙古族家庭教育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 标签: 社会变迁 蒙古族家庭教育 阿拉善
  • 简介:蒙古社会科学院建院20年来,从事蒙古史研究的科研人员不辞清贫,不避艰辛,筚路蓝缕,安于寂寞,头顶一盏青灯,面对重叠黄卷,纵横驰骋于蒙古史研究各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概要介绍如下。一、蒙元史研究蒙古族族源问题是一个学术界争论多年的问题。目前,我国蒙古史学界多数学者认为蒙古族源于东胡。留金锁《古代蒙古蒙古汗国的建立》(1980年)从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论述了蒙古人与东胡的诸多相似、相同之处。认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蒙古族起源于东胡。”我院历史研究所编写的《蒙古族通史》(1991年)采用“东胡说”,认为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总称。公元初,匈奴分裂后

  • 标签: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研究概述 成吉思汗 明代蒙古史 蒙元时期 达延汗
  • 简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其深厚的理论背景和客观的现实依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全面把握其科学内涵,明确其主要任务,尊重其实践原则。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努力构建和谐内蒙古,应以促进“社会和谐”为基础,“体制和谐”为关键.!利益和谐”为核心,“人际和谐”为重点,“天人和谐”为目标。

  • 标签: 和谐社会 构建 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