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的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2962例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对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的有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962例肺结核患者当中,治疗有效率为73.6%,痰菌阴率为70.1%,单因素分析影响肺结核治疗的主要因素包括医疗机构诊治方案的合理性、患者的依从性、疾病本身影响、合并症以及个体差异等;根据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抗结合治疗史、BMI指数、是否有空洞以及合并糖尿病等是影响肺结核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结论针对影响肺结核治疗的因素,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促进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 标签: 肺结核 治疗转归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机械通气新生儿治疗过程中配合集束化护理措施的效果及对疾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接收地开展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52例作为研究主体,对患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将其以护理形式的差异性分为两组,即26例对照组采纳常规护理,基于此,26例观察组增加集束化护理措施,对比2组血气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护理后的观察组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统计对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相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新生儿治疗过程中,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改善血气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还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 新生儿 集束化护理措施 血气指标 机械通气时间 住院时间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脑梗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对疾病治疗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62例脑梗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18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内科急诊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的两组四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将系统性的心理干预应用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急诊脑梗患者 心理状况 心理干预
  • 简介:分 组 IGTNGTDM拜糖平组30例20(20/30)9(9/30)1(1/30)对照组30例25(25/30)2(2/30)3(3/30),其中拜糖平组仍为IGT20例、NGT9例、DM1例,观察拜糖平对糖耐量低减(IGT)干预治疗的

  • 标签: 临床观察 干预治疗 平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活检患者病原病理和临床。方法运用回顾性分析与病理学和血清学实验室再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行肝活检的肝病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实验室分析研究,并对其中的2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情况。结果100例肝活检患者中,经临床与病理确诊的各种肝病疾病谱有多种,其中主要肝病病种为慢性病毒性肝炎;对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类型分析显示,最多的为乙型肝炎患者。结论肝活检病理检查是明确各类肝病、特别是对未明或疑难性肝病进行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在血清学检查指标方面,几种主要肝病具有一定的特点;造成肝病慢性化和重型化的主要原因是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

  • 标签: 肝活检患者 病原病理 临床转归
  • 简介:摘要通过近三年收治的颌面部严重间隙感染病例的调查,发现多发于夏秋季节,早期多数有牙痛史,继发颌面、颈部肿胀,伴随胸闷、心悸、呼吸急促等症状,治疗不当,可快速发展为脓胸,心包积液,进而出现腹腔积液,伴有高热、脓毒败血症等严重中毒症状。死亡率明显升高。

  • 标签: 颌面部间隙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醒后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12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90 d时利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0~2分定义为良好,>2分定义为不良。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醒后卒中患者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35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醒后卒中组97例(27.2%),非醒后卒中组259例(72.8 %)。醒后卒中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以及心房颤动、中重度卒中和心源性栓塞患者的构成比显著高于非醒后卒中组,而小动脉闭塞患者的构成比显著低于非醒后卒中组(P均<0.05);醒后卒中组不良的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非醒后卒中组(36.1%对24.7%;χ2=4.546,P=0.033)。在醒后卒中组中,62例(63.9%)良好,35例(36.1%)不良;不良亚组入院时NIHSS评分以及心房颤动和中重度卒中患者的构成比显著高于良好亚组,而接受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治疗的患者构成比均显著低于良好亚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卒中[优势比(odds ratio, OR)6.67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2.223~20.034;P=0.001]与醒后卒中患者不良独立相关,而静脉溶栓(OR 0.102,95% CI 0.017~0.630;P=0.014)和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OR 0.108,95% CI 0.023~0.506;P=0.005)与醒后卒中患者良好独立相关。结论醒后卒中患者的心源性栓塞患者的比例更高、临床症状更严重且不良发生率更高。入院时卒中严重程度与醒后卒中短期不良相关,而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治疗可改善其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心房颤动 颅内栓塞和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疗法 血栓切除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自1964年在非洲儿童Burkitt淋巴瘤组织培养中发现EB病毒之后,人们逐渐认识了它的致瘤性及其与一系列皮肤病的关联。这篇文章介绍了EB病毒感染人体的过程,总结了EB病毒相关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通过收集病例报道,总结常见皮肤病(银屑病、皮肌炎、天疱疮、类天疱疮、副银屑病、特应性皮炎、荨麻疹、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脂膜炎、多形红斑、血管炎)合并EB病毒感染时的临床表现、采用的治疗手段以及最终的结局。

  • 标签: 疱疹病毒4型,人 Epstein-Barr病毒 淋巴瘤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重症肺炎患者俯卧位通气的应用与护理,证明重症肺炎患者应用俯卧位通气期间加强针对性护理的效果非常显著,即可显著改善呼吸力学指标,又能提升其满意度,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重症肺炎 俯卧位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特点及阴道微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方法从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社区队列中,选取HR-HPV感染、经病理学诊断为正常宫颈的421名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24个月的随访。在收集基线资料的基础上,应用需氧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检测试剂盒测定阴道微环境因子,采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HPV感染状况。根据基线和随访24个月后HR-HPV的感染状况,描述HR-HPV感染的特征,并探讨阴道微环境因子对HR-HPV感染的影响。结果在390名完成24个月随访的HR-HPV感染女性中,HR-HPV持续感染率居前5位的型别依次为HPV16(24.1%)、HPV58(22.2%)、HPV53(21.7%)、HPV52(20.0%)和HPV39(11.8%)。阴道pH值(aOR=1.74,95%CI:1.08~2.80)、唾液酸苷酶(aOR=2.70,95%CI:1.52~4.83)和白细胞酯酶(aOR=3.41,95%CI:2.13~5.44)异常可增加HR-HPV持续感染的风险,其中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异常均可增加同型和异型HR-HPV持续感染的风险。结论HPV16容易发生持续感染,阴道pH值、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异常可增加HR-HPV持续感染的风险,特别是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异常作用更为明显。

  • 标签: 阴道微环境因子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微囊化VEGF基因成肌细胞与非微囊化VEGF基因成肌细胞作为对照条件下,对裸鼠的致肿瘤性。方法应用带有6his-tag的VEGF基因成肌细胞进行微囊化,将微囊化组作为实验组,非微囊化组作为实验对照组,注射于裸鼠背部。对微囊降解情况,外源性VEGF分泌情况,裸鼠重要脏器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未检测到微囊,未检测到外源性VEGF,未发现重要脏器有肿瘤样变化。结论通过微囊化组和实验对照组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微囊崩解,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未见外源性VEGF分泌,未见裸鼠肿瘤发生。

  • 标签: 微囊化 转VEGF基因 成肌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气道护理干预对重症肺炎患儿疾病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0例。常规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气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呼吸道感染率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退热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对重症肺炎患儿实施针对性气道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儿疾病,缩短患儿恢复时间,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 标签: 重症肺炎 气道护理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护理和心理护理对喉癌患者术后疾病、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喉癌患者58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加上心理护理和延续护理。对比两组的生存质量评分,以此来判断患者精神质量,生活质量,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患者精神质量,生活质量,生理功能,心理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喉癌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方式,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上应该进一步推广使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延续护理 心理护理 喉癌 生存质量 心理状态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需ICU治疗应性因素的分析和的探讨。方法选取110例在2016年1月-2016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对其手术方法、疾病种类、原因和防治对策进行总结。结果患者ICU的原因主要有术中失血、严重肺部感染、急性心力衰竭、严重精神障碍、肺栓塞和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等。转入ICU后的治疗效果为好转回骨科60(54.54%),继续治疗34(30.91%)。结论若患者术后并发症严重应尽早转入ICU进行监护和治疗以便得到改善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髋部骨折 ICU治疗 应性因素 转归探究
  • 简介: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人工生物型硬脑膜DuraGen^TM植入后的过程。方法将DuraGen^TM修补于15头实验猪右侧硬膜缺损处,左侧作为对照。在修补后1、3、6个月分别处死5头实验猪,行大体标本、光镜和电镜检查,观察人工生物型硬脑膜修补对硬脑膜缺损的作用。结果新生自体纤维组织逐步建立于植入物内.形成一个由新生纤维组织和植入物支架组织交织在一起的中间态结构。新生纤维组织逐渐增加,植入支架结构逐步吸收并最终被新生纤维组织所替代。结论人工生物型脑膜DuraGen^TM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是目前理想的硬脑膜修补材料。

  • 标签: 硬膜 生物敷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疼痛症状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国王帕金森病疼痛量表(KPPS)对2018年5月至2020年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帕金森病专科门诊诊断为原发性帕金森病的106例患者的疼痛症状进行评估,同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疲劳量表-14(FS-14)、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Hoehn-Yahr(H-Y)分级、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疲劳、运动症状、病情的严重程度、认知以及情绪。对其中58例患者进行为期3~6个月的随访。结果帕金森病患者疼痛的发生率为50.0%(53/106),其中骨骼肌肉痛最常见。病程长的患者更易出现疼痛[帕金森病伴疼痛患者的病程3.0(1.5,5.0)年,帕金森病不伴疼痛患者的病程2.0(1.5,2.5)年,Z=-2.0,P=0.046];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疼痛程度更重[男性KPPS评分14.5(8.0,21.5)分,女性KPPS评分10.0(4.0,15.3)分,Z=-2.81,P=0.005]。首次评估发现帕金森病伴疼痛组的H-Y分级和FS-14评分显著高于不伴疼痛组[伴疼痛组H-Y分级2.0(1.5,2.5)级,不伴疼痛组H-Y分级2.0(1.5,2.0)级,Z=-2.02,P=0.043;伴疼痛组FS-14评分10.0(8.0,11.0)分,不伴疼痛组FS-14评分8.0(5.0,10.0)分,Z=-3.32,P=0.001];KPPS评分与HAMA、HAMD评分呈正相关(r=0.39,P=0.005;r=0.38,P=0.007);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S-14评分较高的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疼痛的风险增加(OR=1.27,95%CI 1.09~1.48,P=0.002)。两次KPPS评分改善与PSQI评分和FS-14评分改善呈正相关(r=0.54,P=0.003;r=0.48,P=0.01)。在随访前后药物不变、服药状态不变的情况下,KPPS评分的降低仅与FS-14评分的降低呈正相关(r=0.42,P=0.04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S-14评分的改善有利于疼痛评分的降低(OR=2.02,P=0.033)。结论帕金森病患者疼痛发生率高,疲劳是预测帕金森病疼痛发生和的因素,帕金森病患者疼痛严重程度和变化与焦虑、抑郁、睡眠、疲劳有关,提示帕金森病患者疼痛与情绪、睡眠、疲劳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

  • 标签: 帕金森病 疼痛 预后 临床特征 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