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印度是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参与者。自2008年提出“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以来,印度的气候变化政策在保持连续性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变化。与发达国家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更加侧重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不同,印度应对气候变化主要关注“安全纽带”,即围绕水、能源和粮食安全这一主题展开。这表明,印度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更多是从生态安全的整体性考虑,并未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为核心关注。这提示中印两国应加强生态安全领域的战略和技术合作,依托印度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推动中国优势低碳技术在印开展绿色产能合作,并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积极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立场。

  • 标签: 印度 气候变化政策 安全纽带 中印合作
  • 简介:适应气候变化在国际公约谈判及国内适应实践中成为重要的关注内容,明晰适应相关的术语含义具有科学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比较适应相关术语认为,适应是行为方式或对策措施的界定,可不需量化数据支持;适应能力需有明确评价指标体系,并最终产生量化性评价结果;适应性更偏重于能力属性,其基本结论是有或无、强或弱的判断,在适应性有量化结论支持或明确强弱确定时则等同于适应能力。脆弱性评价中,暴露度体现主体对象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基本处境概况,敏感性表明气候变化对主体对象的影响,适应能力则是经济资本、自然资源、技术水平、社会保障四大要素的综合评价,各要素涵盖的具体指标需要酌情依据适应主体属性予以判别和遴选。适应气候变化与灾害风险管理在主体范畴、驱动因子、行动目的上有所区别,但两者共同关注提高对气候变化/气候灾害风险的抵御、承受、恢复能力,以降低不利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共同目标。

  • 标签: 适应 敏感性 脆弱性 复原力 风险管理
  • 简介:'我希望找到一个这样的地方,人们依旧在耕田种地,他们的生活节奏与农田时令合拍。在我的内心,隐隐约约有一种想法,想过那种隐居式的作家生活——从城市生活中悄悄地躲开,把手中的工作暂时放下来。……我靠着《中国地图》,沿长城的垛口标志在那些小路上穿梭着。那个地方因为石灰石悬崖上的一道裂缝而得名。当地人把它变成了神龛——里边摆着两尊佛像、一个装满香灰的香炉、一

  • 标签:
  • 简介: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各国纷纷制定实施旨在减缓气候变化的绿色技术创新战略。对于绿色技术的创新与传播,知识产权法究竟是催化剂抑或阻却剂,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依然各抒己见。本文试以现行知识产权法为基础,诠释绿色知识产权法的内涵与外延,探讨减缓气候变化的绿色知识产权法的主要应对策略。

  • 标签: 绿色技术 绿色知识产权法 战略
  • 简介:小岛国是气候变化损害最为脆弱的环节,囿于当前国际法的局限性与气候变化责任主体的集体性,小岛国气候变化损害面临求偿困境,解决这一难题主要在于架构求偿权制度,而求偿权制度是以气候正义为理论基础.因此,通过气候正义厘定求偿权的正义性,设置创新性的双重排放标准,完善国际碳税征收制度,探究气候绿色基金的设立等方法,将小岛国求偿权实践模式制度化,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损害求偿难的问题.

  • 标签: 气候正义 小岛国 气候变化 求偿权
  • 简介:颜色旋回变化是地质剖面中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可以直观地反映地层的粗略的气候信息,如果地质剖面出露良好,也可以直接被卫星影像记录。GoogleEarth卫星影像是地质工作者野外工作准备过程中重要的参考资料。通过实地走访甘肃省张掖市南台子村彩色丹霞和GoogleEarth图像的观察,尝试提取3040m剖面亮度(L^*)、红度(a^*)、黄度(b^*)颜色变化信息并与地层局部实测的碳酸盐变化对比,发现L^*值与a^*值基本呈反向变化。L^*值一般与碳酸盐含量有关,高L^*值对应高碳酸盐值,反映湿润环境,红色层对应低碳酸盐值,反映干旱环境。L^*值和碳酸盐含量变化以及a^*值的变化共同反映了气候的干湿交替。根据地质调查,剖面年代在1000~1400万年之间,大致反映了早白垩世气候变化的框架,白垩纪早期气候旋回变化明显,并非一直处于十分稳定的状态。更为详尽的年代以及具体气候变化信息有待于后续的古地磁学与旋回地层学的深入研究。

  • 标签: 白垩纪 卫星影像 Google Earth 古气候变化 丹霞地貌
  • 简介:摘要气候变化打乱了我国气候资源的分布格局,这些气候资源的重新分配对我国农业造成了重大影响,大体上是热量资源总体增加,但分布不均匀。北方增温幅度大于南方,冬季和夜间增温分别大于夏季和白天。作物生长都有最适温度,高纬度地区天气寒冷,虽然白天增温可以接近最适温,但夜间温度增加,作物呼吸作用加强,不利于有机物积累;低纬度地区尽管增温幅度不如北方,但由于其基础温度已较高,继续增温将不利于作物生长。降水资源分布总量变化不大,我国西部地区、华南地区降水量增加,华北地区、东北地区降水减少。降水变化亦会影响温度、辐射变化及土壤水分平衡,对干旱和雨养地区的影响尤为明显;湿润地区的温度和太阳辐射变化对作物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就研究了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以供参考。

  • 标签: 气候变化 农业影响 极端天气
  • 简介:基于CORDEX计划的试验设计,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全球模式FGOALS-g2在RCP8.5情景下的预估结果进行动力降尺度,预估了南亚地区未来近期(2016~2035年)和远期(2080~2099年)的夏季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未来两个时段的气候变化空间分布类似,只是远期的变化幅度更大。具体表现为:高低空急流减弱,低空急流中心向北移动。南亚地区整体降水减少,但其北部降水显著增加。降水变化的空间分布主要受降水频率的控制,且降水频率随强度分布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降水的未来变化特征与水汽输送的变化有密切联系。在区域模式中,受低空急流减弱和北移的影响,水汽输送减弱,对应降水减少。而在全球模式中,虽然季风环流也在减弱,但可降水量增加起主导作用,使得预估的水汽输送增强、降水量增加。

  • 标签: 动力降尺度 南亚夏季气候 气候变化预估 水汽输送
  • 简介:本文对当前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论辩和早前20世纪70年代关于“增长的极限”的论辩进行比较研究。我们特别关注的是这两个案例中的同与异,进而比较其中的政策困境及其需要吸取的经验教训。这两场论辩尽管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观点不同,但它们在公共政策上都倾向于技术专家治国论,因此招致相似的缺陷。在这两场论辩中,关于未来灾难的耸人描述起了关键作用。我们认为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研究,需要密切关注的应当是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维度,而不是过分关注减排目标。我们还认为,对市场机制提供减缓全球变暖的技术的过分信任,十分可疑。有鉴于此,我们切实考察了排放目标的政治意蕴及其时间表,并对如何推进政策研究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气候变化 “增长的极限” 减排 市场机制 技术
  • 简介:联合国人居署与'一个联合国气候变化学习伙伴项目(UNCC:Learn)'合作开发了一个关于气候变化与城市的电子学习模块。这个模块应对气候变化教育的需求,让人们学习如何实施气候变化行动。模块介绍了城市地区气候变化的主题,包括城市如何受到气候变化影响以及城市如何加剧了气候变化的问题。该模块还审视了如何把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和缓解纳入城市规划,以

  • 标签: 发布气候变化 城市电子 学习模块
  • 简介:利用1961~2015年民和县气象局的气温与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和Mann~Kendall法,对民和县近55a来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5a来民和地区年和四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极显著的增加趋势,而年和冬季气温日较差呈极显著的减小趋势;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存在着非对称性变化特征;年和四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变化趋势不明显,降水日数的多少影响着降水量的大小: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突变发生的年份分别2000~2001年、1996~1997年、2000~2001年和2004~2005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没有发生突变。

  • 标签: 气温 降水 气候突变 民和地区
  • 简介:由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外部性属性,减缓气候变化必须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必须体现一定程度的中央集权,考虑参与主体广泛性、减缓行动的范围和行动力度三大要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及其"多哈修正案""坎昆协议"等方案,对中央集权程度和三大要素各有取舍,构建了不同的国际减缓气候变化合作模式,但从实践看都未能解决国际减缓合作的问题。《巴黎协定》构建了"承诺+审评"的新模式,有望实现参与主体和行动范围的全覆盖,并通过透明度、遵约和全球盘点机制鼓励各参与方提高行动力度。然而要实现公约目标和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巴黎协定》下的国际减缓合作必须通过强化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机制来保障,并通过进一步明确中长期量化目标来促进各方提高行动力度。

  • 标签: 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 国际合作 减缓 制度变迁
  • 简介:结合GNMMSNDVI数据和地面气象站观测数据,分析青藏高原各个生态地理分区NDVI变化特点,对各地理分区内的植被覆被变化对气温和降水变化影响进行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率整体呈改善趋势,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北部地区呈退化趋势.

  • 标签: 生态地理分区 青藏高原 植被覆被变化 气候变化 NDVI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干预前后卫生管理人员对气候变化的观点、态度和建议,对卫生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和适应性进行干预后效果评价,为进一步探索气候变化与健康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召开座谈会,采用参与式进行评价的方式,应用H量表,对干预前后回答结果进行分值量化和分析评估。结果干预与基线调查对比分析显示,干预后较基线调查VRA总分提高了44.8%,当前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和对于未来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2个问题干预较基线调查VRA分值分别提高了82.5%和62%,对于卫生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障碍评价问题、适应措施的可持续性评价相关问题干预较基线调查VRA分值分别提高了12.7%和46.5%。结论通过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卫生系统应对气候变化脆弱性降低。

  • 标签: 气候变化 脆弱性 评估 卫生系统 干预
  • 简介:1会议概况及背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区域气候变化预估及其在影响和风险分析研究中的应用专家会议于2015年9月15—18日在巴西圣保罗召开,来自40多个国家的120名科学家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单位的8名专家受邀参加。

  • 标签: 区域气候变化 风险分析 会议简介 专家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应用
  • 简介:1.IntroductionTibetanPlateauisregardedasaweathervaneorstartupofglobalclimatechange(CC)whichhasattractedtheattentionofscientificcommunity.Climatechangeimpactsarebecomingincreasinglyevidentwithinthishighlyvulnerableandfragileregion.1Temperaturesarerisingatratessubstantiallyhigherthantheglobalaverage,

  • 标签: 下游人民 人民生计 影响评估
  • 简介:由于气候变化会增加农业生产的风险,它对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了解贫困地区农户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水平,掌握他们所采取的适应措施,识别影响他们采取适应措施的重要因素,对政府制定有关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澜沧江这样一个已经历了较明显气候变化的贫困地区为研究地点,通过问卷访谈搜集了较详细的村级和农户级数据。通过一般描述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分析,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受访农户认为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对他们的农业生产和生计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受访家庭已采取了一定程度的措施来适应气候变化;农户家庭采取适应措施的数量跟家庭的人力资本、接受的相关培训和社会资本等因素显著相关。基于上述发现,建议政府今后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农户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强技术推广和农户培训,提高他们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 标签: 气候变化 适应性 澜沧江地区 泊松回归
  • 简介:2015年年底召开的巴黎气候大会开启了全球联合应对气候变化的崭新时代,构建了“各国提交国家自主决定贡献—全球行动盘点—提高行动力度—各国再次提交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最终实现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的全球气候治理新模式。本研究以目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收到的160份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涵盖188个缔约方)为对象,对各缔约方的减缓目标进行了分类汇总,并重点对发展中国家资金需求、减排成本和优先投资领域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结果表明:160份国家自主决定贡献中,有122份明确纳入了资金内容;64份对执行贡献预案提出了具体的资金需求数额;31份对2030年国内温室气体减排量和减排资金需求进行了预估,并基于此测算出发展中国家2030年平均减排成本为22.3美元/tCO2;28个缔约方对国内减缓和适应领域资金需求进行了再分类,减缓和适应总体资金需求比值为1.4。如以目前发达国家缔约方减缓承诺为基准,2030年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资金需求总量将达到4740亿美元。

  • 标签: 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 气候变化 资金 减缓
  • 简介:青年中国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福利升级.为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提升自己的机会并认识更多的青年精英,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特为历届参加青年中国行的同学提供参与第22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青年代表团的机会.第22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又称马拉喀什气候变化大会,以下简称'COP22')将于2016年11月7日~11月18日在非洲北部的摩洛哥王国的马拉喀什举办。气

  • 标签: 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非洲北部 代表团成员 缔约方 公民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