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赤芍及其活性部位对内毒素的拮抗作用。方法:制备含不同活性组分的赤芍提取物,应用在体外对内毒素中和的定性定量试验、对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的影响以及对内毒素致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等试验,观察内毒素作用。结果:赤芍水煎剂及从赤芍水煎液中分离的赤芍总苷于体外、体内均表现明显的内毒素作用,能明显降低内毒素静脉攻击所致小鼠死亡率。结论:赤芍有内毒素作用,赤芍总苷为赤芍主要的内毒素有效部位,赤芍的挥发性部分及多糖部分未见有明显作用

  • 标签: 赤芍 赤芍总苷 抗内毒素
  • 简介:全国联赛就是排球爱好者的节日,当然我也在其中。为了让快乐的心情延伸,我决定从贵州赴成都,去见见我喜爱的球星周苏红。

  • 标签: 周苏 垫球 苏红 射洪 电视台记者 一封信
  • 简介:对锁阳抗疲劳缺氧效应和血红蛋白含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锁阳不仅具有显著地抗疲劳(P<0.01)和缺氧效应(P<0.01),而且还能提高机体血红蛋白的含量(P<0.01).

  • 标签: 锁阳 抗疲劳 抗缺氧 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疾病。免疫细胞代谢变化在脓毒症病理生理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缺氧诱导因子(HIF)不仅是缺氧适应性反应的主要调节因子,在脓毒症时免疫细胞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等代谢通路的调控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模式识别受体、转录因子、某些代谢副产物及激酶等均可对HIF活性或其参与的细胞代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对HIF及其信号通路在脓毒症免疫细胞代谢变化中的作用与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开发脓毒症诊断及治疗的新途径。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 脓毒症 免疫代谢
  • 简介:摘要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最具侵袭性的Ⅳ级星形细胞瘤,也是一种恶性程度最高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5~17个月。目前GBM的常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放疗和替莫唑胺化疗。肿瘤的侵袭性不仅是手术、放疗、化疗的主要障碍,也是GB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并且GBM患者也会逐渐出现对化疗的耐药,从而导致肿瘤再生长或复发,但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缺氧在肿瘤转移和侵袭中的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了解缺氧如何诱导GBM细胞的侵袭性,对于研发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来对抗这种灾难性疾病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认为缺氧可通过诱导GBM细胞外基质降解与重塑以及组织因子表达、促进上皮-间质的转化和血管生成、调控GBM离子通道等途径增加GBM的侵袭性。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缺氧 侵袭性 血管生成 缺氧诱导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证实HPSE参与了心肺复苏后脑血管通透性改变,确定HPSE在HIE患者血管通透性中的作用与地位。方法:通过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以院内心跳骤停后复苏成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12小时格拉斯哥(GCS)评分分3组。收集HPSE、颅内压等数据并整理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根据各组颅内压变化,明确脑血管通透性的改变参与了心肺复苏后HIE的形成过程;2.证实HIE患者的HPSE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3.HIE的严重程度与患者预后成正向关系;4.HPSE参与了心肺复苏后脑血管通透性改变。结论:HPSE参与了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形成,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变脑血管通透性参与。

  • 标签: 乙酰肝素酶,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Hedgehog(Hh)信号通路在缺氧肠上皮屏障功能调控的作用。方法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系IEC-6细胞分为3组:常氧组(21%氧浓度)、缺氧组(2%氧浓度)、缺氧+环巴胺组(用5mmol/L的环巴胺预处理30min后,再给予2%氧浓度进行缺氧处理)。RT-PCR检测Hh信号通路IHH、PTCH、GLI-1mRNA的表达变化,电阻测定仪检测跨上皮电阻(TER),Westernblot检测IHH、紧密连接蛋白经典表达分子胞质附着蛋白(ZO-1)、咬合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Claudin-1)的表达情况。组间比较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RT-PCR检测结果表明:常氧组Hh信号通路IHH、PTCH、GLI-1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56±0.009、0.459±0.087、0.142±0.023;缺氧组分别为0.303±0.052、0.678±0.073、0.483±0.0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一14.05,一11.85,一6.52,P〈0.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常氧组和缺氧组的IHH相对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39±0.06和0.91±0.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一8.08,P〈0.05)。常氧组、缺氧组和缺氧+环巴胺组的TER分别为(134±5)Ohm/cm。、(100±6)Ohm/cm2、(118±5)Ohm/cm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d,P〈0.05)。与常氧组比较,缺氧组下降约27.7%(t=7.84,P〈0.05);与缺氧组比较,缺氧+环巴胺组回升约16.4%,但仍低于常氧组(t=4.23,P〈0.05)。常氧组胞质附着蛋白一1、咬合蛋白、闭合蛋白一1的表达分别为1.184-0.24、0.80±0.13、0.90±0.09,缺氧组分别为0.58±0.08、0.32±0.05、0.50±0.09,缺氧+环巴胺组分别为0.92±0.21、0.43±0.10、0.82±0.1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5,2.88,10.09,P〈0.05)。缺氧组较常氧组分别降低48.7%、40.0%、55.6%(t=12.86,

  • 标签: HEDGEHOG信号通路 环巴胺 肠上皮屏障功能 跨上皮电子阻 紧密连接蛋白
  • 简介: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是一种在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NSL动物和人体内的氧敏感性转录因子,通过调节缺氧诱导基因表达参与组织细胞对低氧的适应性应答,其表达是机体适应低氧的关键环节和起始步骤。近年研究发现HIF-2a可能与脂代谢过程有密切联系。本文就HIF-2α对脂肪酸代谢和胆固醇代谢的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2 α亚基 脂代谢障碍 脂肪酸类 胆固醇
  • 简介: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drug,ATD)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下称甲亢),尤其是Graves(又名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一般情况下,甲状腺药物丙基硫氧嘧啶(PTU)和甲巯咪唑(MMI)是安全的,

  • 标签: 抗甲状腺药 副作用 护理
  • 简介:补骨胶囊高剂量组(0.84g/kg),分别为对照组、补骨胶囊3个剂量组(0.84g/kg,补骨胶囊高剂量组对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和补骨胶囊高

  • 标签: 作用研究 抗炎 炎镇痛
  • 简介:目的:研究海藻酸铝溃疡作用,为海藻酸铝的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组胺所致的豚鼠溃疡模型;大白鼠幽门结扎溃疡模型及利血平所致大白鼠溃疡模型对海藻酸铝及海藻酸铝和甲氰咪呱(2∶1)合剂的溃疡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并通过体外胃酶活性的抑制实验,研究了海藻酸铝胃酶活性的作用。结果:海藻酸铝对上述溃疡均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并具有抑制胃酶活性的作用,与H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呱合用溃疡活性更高。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海藻酸铝具有溃疡活性。

  • 标签: 海藻酸铝 胃酶活性 溃疡
  • 简介:目的评价爽咽茶的作用。方法以小鼠血管通透性模型、小鼠耳肿胀模型、大鼠足肿胀模型、大鼠肉牙肿模型等评价爽咽茶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二甲苯致耳肿胀影响、大鼠蛋清性足肿胀、棉球肉芽肿的影响。结果爽咽茶1.32、2.64、5.28g/kg各剂量组明显抑制由醋酸所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蛋清所致大鼠足肿胀及棉球所致肉芽增生,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爽咽茶对急、慢性炎症具有显著的作用

  • 标签: 爽咽茶 抗炎作用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南星止痛膏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慢性肉芽肿模型、甲醛致大鼠急性炎症模型,评价复方南星止痛膏的作用,通过观察炎症组织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等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复方南星止痛膏可以抑制大鼠慢性肉芽肿的形成,降低急性炎症大鼠足肿胀,降低炎症组织中IL-1、TNFα-、PGE2水平。结论:复方南星止痛膏具有作用,其作用机理与减少炎症组织中IL-1、TNFα-、PGE2的含量有关。

  • 标签: 复方南星止痛膏 抗炎
  • 简介:这类中草药具有良好的应激作用,并可避免药物残留。如刺五加、人参、西洋参、绞股蓝可提高机体抵抗力;黄芪、党参可阻止或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柴胡、黄芩、水牛角有抗热应激的作用;由藿香、香薷、黄连、黄芩、栀子、山楂、神曲、枣仁、远志、黄芪、益母草等组成的中药方剂有抗热应激的作用;用黄芪、白术、松针粉、酸枣仁、槐叶粉等组成的中药方剂可提高肉牛的消化机能,具有提高肉牛育肥期料肉比的作用

  • 标签: 抗应激作用 中草药 机体抵抗力 抗热应激 中药方剂 药物残留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金疮小草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凝胶(简称“金疮小草凝胶”)的炎效果。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耳廓肿胀小鼠模型、角叉菜胶致足肿胀大鼠模型,对金疮小草凝胶炎效果进行考察。结果 金疮小草凝胶能减轻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结论 金疮小草凝胶炎效果明显。

  • 标签: 金疮小草 凝胶 二甲苯 角叉菜胶 抗炎
  • 简介:荔枝草低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荔枝草提取液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小鼠足跖肿胀(P<0.01),方法通过二甲苯导致小鼠耳肿胀实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实验、棉球肉芽肿实验及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观察荔枝草的作用

  • 标签: 实验研究 抗炎作用实验 草抗炎作用
  • 简介:目的:研究盐酸埃他卡林(Ipt)对脑组织缺氧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给予Ipt0.5,2.0,8.0mg*kg-13个剂量(n=12,ig),连续给药3wk,并设生理盐水组和维生素E组作为对照,采用断头制备脑缺氧模型.活性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脑组织过氧化脂质(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外周红细胞膜脂流动性以DPH为荧光探针,采用荧光偏振法测定.结果:Ipt0.5,2.0,8.0mg*kg-13个剂量组延长小鼠断头后喘息持续时间,增加外周红细胞膜脂流动性,降低微粘度,且呈现量效关系.相同条件下,Ipt对MDA含量,GSH-PX活性及SOD活性的影响不明显.结论:Ipt对脑组织缺氧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改变血液流变学特性有关.

  • 标签: 关键词 盐酸埃他卡林 脑缺氧 红细胞膜脂流动性 微粘度 过氧化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