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现代文学繁复多样的风格流派中,现代抒情小说独具特色。现代抒情小说从二十年代开始得到发展,鲁迅的《故乡》开辟了抒情小说的源头,被称为“东方的伟大抒情诗”。从鲁迅、郁达夫到废名,奠定了抒情小说的基本模式;沈从文的小说则完成了抒情小说从题材到形式的飞跃,《边城》标志着抒情小说在艺术上的成熟;肖红的《呼兰河传》则在抒情小说艺术上另僻蹊径,孙犁的《白洋淀纪事》灌注了时代的精神,是对抒情小说的一个开拓和发展。

  • 标签: 抒情小说 《呼兰河传》 白洋淀纪事 《边城》 废名 现代文学
  • 简介:以小说抒情,借小说发泄内心压抑的情欲,是苏曼殊小说的总体倾向.在现实生活中,佛教的清规戒律、传统文化、特定时代氛围共同构成对苏曼殊个人情欲的压抑,并最终导致了他在小说中营造了一个个关于男女艳情的白日梦,以发泄内心压抑的情欲.这样的创作倾向带来了小说文体的变革,改变了小说作为政治斗争工具的状态,小说的抒情性明显增强,同时也带来了对小说叙事性的损害.

  • 标签: 白日梦 压抑的情欲 抒情性 叙事性
  • 简介:目击:一片叶子的苦难我从古希腊的神话中目击着一片叶子的生命,目击着一块泥土的灵魂,包括叶子的天堂和泥土鲜红的泪水。在父辈的头颅抚摸历史,渴望如一只鞋子的苦难,如一片叶子的苦难。没有人从遥远的地方为你歌唱:也没有人从风沙的葬礼上为一滴泪水安慰诗歌的诞生。

  • 标签: 诗歌 叶子 生命 太阳 天堂 泥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篇记叙文,在叙述描写中适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是一种极好的点染,会使细节得到点化,情感得到渲染,主题得以明确,主旨得到升华。

  • 标签: 议论 抒情 记叙文 描写 点化
  • 简介:进入初冬波玉河依然保持静美续传统的稳重与矜持神秘气息不止一遍笼罩光滑如镜的水面波涛的汹涌随时伴随风暴与将要到来的大雪徐徐降下一根草倒在岸上无数的草悄然站立垂钓的人把头颅埋进炊烟波玉河的两岸驻扎着肉眼不能分辨的牵引与凝聚注视一只狼跟一尾鱼的对话有名的树与无名的树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岩石土地村庄

  • 标签: 抒情 无名 活着
  • 简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鞭辟入里的观点虽是针对诗词而发,但同样针对于写景状物的艺术散文。有景而无情,虽雕镂精细,穷形尽相,然而缺乏一种耐人寻味之余韵;抒情而不写景,则主观之情感缺少客观之依托,给读者无从捉摸的感觉。那么在写景抒情类的文章写作中,

  • 标签: 写景抒情 分寸 《人间词话》 艺术散文 写景状物 耐人寻味
  • 简介:〔摘要〕古诗中的间接抒情是指诗人不直接表达内心的爱恨苦乐悲愁等情绪,而是借助景、物或事件等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 标签: 〔〕古诗教学方法探讨
  • 简介:那里不由得不使你想起那句名声遐迩的古诗:春城无处不飞花。从没见过那样的叶绿,绿得分外醉人;从没见过那样的花艳,艳得简直亮眼;每一张绿叶中每一片花瓣上,仿佛都浓缩了无数个春天似的……未去过春城昆明的人,自然不大可能像我这样会深邃地悟道:难怪举世瞩目的99世界园艺博览会挑选那里举办。不过,至今那里让我最难以忘怀的不只是叶绿花艳、山清水秀,而是每年秋日从遥远、寒冷的西伯利亚掠过关山重重,飞来栖冬的成千上万只红嘴鸥。

  • 标签: 红嘴鸥 昆明 世界园艺博览会 西伯利亚 春城 作家
  • 简介:<正>抒情,对诗歌创作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诗歌为什么要抒情?第一,是诗歌的作用所决定的——诗歌是以情感人,是通过感情的抒发来实现其教育作用、认识作用和美感作用的。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尚书·舜典》中就提出了“诗言志”这个纲领性的诗歌理论(这里所说的“言志”,实质上就是抒情)。随着历史的演变,这个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鲁迅在《诗歌之敌》中说:“诗歌是本以抒发自己的热情的”,郭沫若在《论诗三札》中说:“诗歌的本职专在抒情”。

  • 标签: 诗歌创作 咏物诗 咏事 骆驼 论诗 咏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