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近年的高考卷中,常常出现求圆锥曲线的离心率方面的试题.求圆锥曲线的离心率的试题通常与圆锥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联系在一起,要求同学们具有较高的解题技巧和灵活多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为此,本文把求离心率的十个必须注意的事项作一综述,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 标签: 离心率 求法 圆锥曲线 几何图形 解题思路 解题技巧
  • 简介:在圆锥曲线中,离心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几何量,是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各省市高中数学竞赛、全国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为此,本文介绍与圆锥曲线离心率有关问题的求解策略.

  • 标签: 离心率 圆锥曲线 高中 数学 解析几何题 解法
  • 简介:摘要现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应用越发广泛,对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预测价值越来越大,本文对窦性心律震荡的检测方法,发生机制,临床进展等进行总结。

  • 标签: 窦性心率震荡 检测方法 研究现状
  • 简介:摘要目前,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作为一种评估自主神经功能的无创监测技术已经取得诸多共识。文章阐述了HRV的分析方法、HRV与自主神经的关系、与目前临床用于麻醉深度监测的方法进行对比,并阐释了麻醉药物与HRV的关系,对HRV用于临床麻醉深度监测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 标签: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 麻醉深度 麻醉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第二产程中胎心电子外监护和母体心率联合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挑选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5例分娩产妇为对象,将其纳入本研究。在产妇宫口全开进入第二产程时,均接受胎心电子外监护联合母体心率监护。对除去真性图形后重合图形的发生情况,自然分娩、剖宫产、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产妇重合图形发生率为26.67%(20/75),自然分娩发生率、剖宫产、阴道助产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86.67%、2.67%、5.33%、5.33%,新生儿Apgar评分为(9.02±0.43)分,妊娠结局得到显著改善。结论第二产程中胎心电子外监护和母体心率联合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无创操作更易于被产妇接受,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新生儿健康状况。

  • 标签: 第二产程 胎心 电子 外监护 母体 心率 联合监测 价值
  • 简介:本刊讯“2015心率管理先锋行动暨心率管理走进基层”项目启动会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主办,阿斯利康(中国)支持,于2015年9月10日在上海世博洲际酒店隆重开启。本次启动会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霍勇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颜焕珠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冯颖青教授。

  • 标签: 管理 心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 阿斯利康
  • 简介: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capacityofhearrate,DC)与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在评价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方面的应用。方法对7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5名正常人群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离线计算DC、HRV时域指标并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DC及HRV各时域指标均比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组DC与HRV中的总标准差(SDNN)呈正相关(r=O.597,P〈O.01),与差值均方根(RMSSD)呈正相关(r=O.569,P〈0.01),与pNN50呈正相关(r=0.501.P〈0.05)。结论DC和HRV各时域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的指标。

  • 标签: 糖尿病 自主神经 心率减速力 心率变异性
  • 简介:1.前言在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如何掌握和控制运动负荷和强度,各国学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如测定运动员运动前后的尿蛋白、血乳酸、心率,或用气体代谢法测定最大吸氧量,无氧阀值等生理生化指标来确定训练负荷的强度。但在这些方法中,大多数测试较复杂,有的只能在实验室进行,且仪器价格昂贵,操作繁锁,给教练员、运动员的反馈时间长。为此,人们对最容易测得的生理

  • 标签: 运动负荷 运动员训练 运动训练 安静心率 最大吸氧量 教练员
  • 简介:心率是体现圆锥曲线特征的重要参数,无论在现实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十分重要,历年高考也是常考常新,为了帮助同学们顺利地解答这类习题,本文归纳求离心率的一些基本策略,供参考。

  • 标签: 离心率 圆锥曲线 科学研究 高考 同学 归纳
  • 简介:【摘要】目前智能心率设备已经普及,但是普通人不理解心率数据与健康的关联意义,大多健身APP更加趋向于商业化,心率数据没有被人们所重视,因此本篇文章对心率采集和处理以及运动处方进行研究,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出一款适用于不同人群的健身心率APP系统,对保障运动人群安全,提高运动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健身 心率 APP软件
  • 简介:201例均为18———23岁海军陆勤部队男女战士,其中男兵95名,女兵106名。在征兵体验中及复检中身体均为健康者。常规心电图正常。应用南京新博电子有限公司NHE———2000型高频心电检测仪做短时心率变异分析。采样时间8min,电极安放同常规心电图...

  • 标签: 心率变异分析 青年战士 心率变异指数 心率变异性 短时 常规心电图
  • 简介:什么叫心率心脏有多个起搏司令部,最高司令部窦房结的起搏频率60~100次/分钟。第二司令部房室结交界处的起搏频率40~60次/分钟。第三司令部心室肌内20~40次/分钟(请参考本刊2007年第6期作者"正确对待心脏早搏"一文)。正常情况下,由起搏频率最高的窦房结发出冲动,通过心脏内传导系统,兴奋、激动心肌,使心房和心室相继收缩,构成心脏的跳动。当窦房结处于有病的非常时期,第二或第三司令部会相继替代第一司令部窦房结发

  • 标签: 窦房结 心率缓慢 起搏频率 窦性心率 正确对待 司令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分析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capacityofheartrate,DC)、连续心率减速力(heartratedecelerationruns,DRs)及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各指标,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及DC、DRs等新指标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连续选择我院符合研究标准的4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观察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接受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间DC、DRs及心率变异性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分析DC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DC、DR2、DR4及心率变异性指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DC与HRV各指标显著相关。结论心率减速力能够定量反映自主神经功能,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可能是以迷走神经减弱为主。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心率减速力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
  • 简介: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应用临床以来,图像质量一直是影响诊断准确性的最重要因素。心率心率变化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导致各种伪像,从而影响冠状动脉血管腔狭窄程度评估的准确性。本文对124例双源CT(dual-sourceCT,DS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进行研究,探讨心率心率变化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心病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期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与运动后心率恢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3年11月我院行短期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完成楼梯运动试验的380例受检患者,根据HRV结果分为正常组(190例)与异常组(190例)。结果运动后1-10min正常组心率恢复值逐渐增大,异常组亦逐渐增大。比较9min-10min内两组心率恢复值不全相等,异常组心率变异性小于正常组,但无明显性差异。结论运动后异常组心率恢复比正常组较慢。

  • 标签: 心率变异性 冠心病 心率恢复 短期心电图 楼梯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心率心率变异性与心力衰竭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心率次数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0例。A组患者心率次数<90次/min,B患者心率次数≥90次/min。选取其中180例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为心力衰竭组,选取60例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A组、B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心率变异性指标差异。结果B组再住院70例,再住院率为70.0%;病死35例,病死率为35.0%;随访终点左室舒张末径(LVEDD)为(65.23±6.21)mm。A组再住院45例,再住院率为45.0%;病死10例,病死率为10.0%;随访终点LVEDD为(61.56±6.88)mm。B组患者的再住院率及病死率、LVEDD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患者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90.12±15.43)ms显著低于对照组(144.32±30.43)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每5分钟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为(114.32±28.43)ms,心力衰竭组SDANN为(73.23±17.21)m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相邻RR间期相差>50ms/总心跳数×100%(PNN50)指标为(15.21±14.32)%显著高于心力衰竭组的(6.54±4.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預后效果与患者的心率大小成反比,即心率越快,心力衰竭预后效果差。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水平相对较低,心功能与健康患者相比较差。

  • 标签: 心率 心率变异性 心力衰竭 预后相关性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振荡(HRT)的变化。方法90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和冠心病非心肌梗死(CHD)组(各组均为30例),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计算振荡起始(TO)及振荡斜率(TS)。结果AMI组TO和TS皆异常,分别为(0.018±0.013)ms/RR和(1.73+0.54)ms/RR);CHD组[分别为(-0.042±0.012)ms/RR和(20.30+2.84)ms/RR]与OMI组[分别为(-0.018±0.008)ms/RR和(8.70±2.16)ms/RR]皆在正常范围;三组TO及,TS值比较以及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非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RT趋于异常。

  • 标签: 心率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