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热性惊厥又称高热惊厥,是指初次发病在1个月~6岁之间,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初期,当体温在38℃以上时突然发生的惊厥,排除颅内感染或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既往没有高热惊厥史。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急症,在全部小儿人口中,约5%~6%发生过热性惊厥。本病具有以下特点:

  • 标签: 热性惊厥 上呼吸道感染 代谢性异常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我院小儿热性惊厥转为无热惊厥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儿热性惊厥转为无热惊厥的发病机制以及患病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8例小儿热性惊厥转为无热惊厥患儿,对所选患儿进行临床治疗以及病例分析,并对患儿做脑电图以及脑CT的检查,分析患儿的脑电图与脑CT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有40%左右的患儿具有家族病史,患儿进行脑电图、脑CT的检查发现,患儿的惊厥现象是由于患儿的高热产生,且患儿惊厥时间越长,对患儿脑神经的影响越大,通过对患儿进行治疗,所选128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对小儿热性惊厥转为无热惊厥患儿进行病理分析可以看出,通过对患儿的病情和发病规律进行总结和分析,能够有效的掌握患儿的发病规律,并作为患儿的治疗依据,改善患儿的惊厥症状,是患儿得到有效的治疗,减少患儿由于警觉所产生的脑损伤以及后遗症。

  • 标签: 小儿热性惊厥转为无热惊厥 康复治疗 急救措施 疗效比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小儿热性惊厥急诊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6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热性惊厥患儿,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40例。对照组热性惊厥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热性惊厥患儿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儿家长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患儿家长总满意度(82.50%)对比对照组热性惊厥患儿明显较高(P<0.05);研究组热性惊厥患儿意识恢复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及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热性惊厥在急救与护理过程中应给予具体措施,通过对体温的严格控制,可以有效控制惊厥的发生,改善患儿的预后,减少惊厥的复发率及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 标签: 小儿热性惊厥 急诊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维持患儿的呼吸道顺畅,使用安定控制惊厥症状,辅助吸氧同时采取物理措施及早降温。经过急救后,时刻关注患儿的病情和症状变化,如果有突发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抢救。结果全部56例热性惊厥患儿中效果显著48例,有效7例,无效死亡1例。结论高热惊厥持续多次发作,容易造成脑损害,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故此尽早诊断,积极治疗是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

  • 标签: 惊厥 高热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小儿热性惊厥患者78例,采取急诊常规护理、迅速控制惊厥、降温护理加心理护理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有效54例(69.23%),显效22例(28.21%),无效2例(2.56%),总有效率(97.44%)。结论及时有效的急救与综合护理措施可迅速控制病情,从而显著提高患儿的疗效。

  • 标签: 热性惊厥 急救 护理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80例小儿热性惊厥资料。结果小儿热性惊厥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多为单纯型热性惊厥(69例),年龄6个月~6岁,复杂型热性惊厥11例,年龄<6个月或>6岁;初发体温>39℃者占87.5%,8.75%有惊厥家族史,80例患儿均治愈且预后良好,两年内未出现后遗症。结论对于6个月~6岁的发热患儿,当体温大于等于38.5℃时应尽快采取降温措施,必要时采取预防性用药治疗。

  • 标签: 小儿 热性惊厥 诊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的护理干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我院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8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A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B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护理总有效率发现,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的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体温恢复正常,对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小儿 肠道感染 热性惊厥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加以总结,为临床工作提供经验。方法选择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热性惊厥患者69例,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4例,对照组35例。选择患者的时候都是随机进行的,并且征得了患者家属的同意。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整体急救护理,整体急救护理的内容包括开展热性惊厥护理、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对热性惊厥知识掌握程度、护理的满意度均要优于对照组,而且实施整体护理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要明显的小于对照组。结论及时迅速控制惊厥、高热,并进行精心的护理是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关键,所以采取整体护理的方式对患儿进行护理能够达到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实际的临床当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小儿热性惊厥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护理的临床一会。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72例患儿,均给予优质护理。结果本组72例患儿中,显效的有54例,有效的有13例,无效的有5例,临床总有效率是93.06%。结论对于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临床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临床可应用性、可行性较高。

  • 标签: 肠道感染 热性惊厥 护理
  • 简介:摘要热性惊厥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时期,常伴有发热惊厥发作,多见于6个月-5岁儿童。热性惊厥在临床之中复发率为百分之三十,大部分的患儿预后良好,但是复杂热性惊厥患儿会有发展至癫痫的可能。目前对热性惊厥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如何对患儿进行有效诊断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师们关注的课题之一,随着小儿热性惊厥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更加注重早期诊断和早期的治疗干预。本文主要对热性惊厥定义、分型、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展开分析,分析小儿热性惊厥在临床的新进展。

  • 标签: 诊断 热性惊厥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护理干预予以研究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80例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40例对照组和40例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患者进行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增加患者的对医护人员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 标签: 肠道感染 相关热性惊厥 临床疗效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小儿热性惊厥发病年龄、症状、脑电图表现。小儿热性惊厥的预后、癫痫的脑电图表现,小儿热性惊厥脑电图与癫痫的脑电图分析,有助于临床诊断同时也不能完全依赖它但也不能忽略它在临床中的作用。

  • 标签: 小儿热性惊厥 癫痫 脑电图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FS)抢救护理措施,进一步提高FS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我院抢救FS患儿104例临床资料,FS止惊治疗护理;FS退热治疗护理;FS致癫痫持续状态护理;綜合护理。结果104例FS患儿分为单纯性FS80例(76.92%);复杂性FS24例(23.08%);疗程5天~8天,中位疗程6天;本组痊愈出院100例(96.15%),死亡4例(3.85%);5例(4.81%)转变为癫痫。结论FS抢救止惊治疗是关键性措施,对癞痫持续状态时个性化巧妙应用止惊剂;止惊药物应用勿过量、次数勿过频;退热治疗护理中降温勿过快、过低;才能提高FS抢救成功率。当FS岀现危象时岀现继发性癫痫率升高。关键词FS;止惊治疗;退热治疗;癞痫持续状态;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如得不到及时救治,惊厥时间过长或多次复发可使脑细胞受损,影响智力发育。加强热性惊厥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指导家长惊厥发作时的家庭急救要点。小儿高热惊厥起病急,常致窒息而发生脑缺氧,在其急救处理程序中,迅速控制惊厥和高热是其关键。为赢得抢救时间,护理人员应熟练地配合医生急救,熟练掌握惊厥的急救程序,给患儿及时、准确地实施心身整体救治、监护。积极做好高热惊厥患儿出院健康教育工作,使患儿家长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疾病知识,对预防高热惊厥发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热性惊厥 小儿 急救措施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