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肠系膜区腹膜间皮瘤合并腺瘤样的CT表现。患者为70岁男性,CT表现为下腹腔肠系膜区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密度不均,以等密度为主,其内见多发小状、裂隙状及网状低密度区,增强后等密度区呈中度渐进强化,裂隙状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周围系膜增厚伴渗出样改变。病理诊断为肠系膜区腹膜间皮瘤合并腺瘤样

  • 标签: 间皮瘤,囊性 腺瘤样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肾癌(cysticrenalcellcarcinoma,CRCC)与小细胞癌(smallcellcarcinoma,SCC)两者单独发生较为罕见。但我科近期收治1例更为罕见的术前诊断CRCC而术后病理为SCC患者,故结合有关CRCC与SCC的文献报告如下。

  • 标签: 肾癌 囊性肾小细胞癌 临床特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50岁女性左嗜酸性实细胞癌的影像表现。病灶呈类圆形,边界清晰,CT平扫实成分呈等密度,增强皮质期及实质期持续渐进强化,排泄期强化减退,强化程度均稍低于同期皮质,部分无强化。MRI平扫实部分T1WI及T2WI均呈稍低信号,DWI为高信号,增强表现类似CT强化。

  • 标签: 癌,肾细胞 嗜酸性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卵巢纯的或以泡卵黄型结构为主的卵黄非常罕见,组织学表现为单层扁平或立方状的肿瘤细胞排列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小管、微以及囊肿,分布于富于细胞的纤维间质中。特征的表现为偏心性缩窄的囊肿,类似于初级卵黄向次级卵黄的裂解。准确诊断该亚型卵黄的主要意义在于其具有相对较好的预后。本文报道1例以泡卵黄型结构为主的卵巢卵黄,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对于细胞癌诊断价值,提高对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分析我院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细胞癌,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9岁,均为单侧,4例占据部分肾脏,1例累及全,并侵及输尿管;其中1例合并输尿上段结石;增强扫描表现为全或部分肾脏实性病变或壁不规则增厚,CT增强检查壁及实成分均示不同程度强化,内液体成分无强化。结论细胞癌在螺旋CT有较为特征表现,CT增强扫描对细胞癌的定性诊断及术前评估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畸胎的B超及排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卵巢畸胎的B超及CT影像资料。结果排螺旋CT的诊断符合率高于B超。结论B超检查适用于常规筛选检查,联合排螺旋CT检查,可提高卵巢畸胎的定性诊断。

  • 标签: 卵巢囊性畸胎瘤 B超 体层摄影技术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卵巢畸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1例114个卵巢畸胎,经超声提示其超声表现与手术及病理进行对照。结果超声提示的101例114个畸胎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为92例102个,超声诊断率89.5%(102/114个),误诊率7.0%(8/114个),漏诊率3.5%(4/114个),根据声像图表现可分为混合型、类囊肿型、类实型。结论卵巢畸胎超声声像图有其特征,超声对其有较高的诊断率,是诊断卵巢畸胎的首选方法,但还应与相似回声的病变相鉴别。

  • 标签: 卵巢囊性畸胎瘤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膜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脑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 标签: 囊性脑膜瘤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0例脑膜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我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了60例脑膜患者,根据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观察他们的治疗效果。结果收治的所有患者都施行手术治疗后,肿瘤、壁全切除的患者有56例,次全切除的患者有4例,整个治疗过程中没有死亡病例。在60例脑膜患者手术中的观察结果显示无色透明的有4例,暗红色有6例,棕褐色有10例,液淡黄色有40例;周型有15例,有7例,内型有38例。在对患者的手术结束后的病理观察的结果显示脑膜手术后有52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86.6%;有6例患者手术后症状改善,显效率为10%。在对收治的患者实施出院随访过程中没有发现患者复发的迹象。结论此次研究采用手术治疗脑膜的方式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减轻患者痛苦,对患者大脑功能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研究结果值得广大临床医务人员借鉴。

  • 标签: 囊性脑膜瘤 手术治疗 效果
  • 简介:集合管癌(collectingductcarcinoma,CDC)和管状癌(tubulocysticcarcinoma,TCC)均比较罕见,其临床表现与其他亚型细胞癌类似,无特异性。与最常见的透明细胞癌相比,CDC和TCC的影像学、病理特征及预后

  • 标签: 肾集合管 囊性癌 肾管 肾透明细胞癌 肾细胞癌 肾髓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嗜酸性实细胞癌(ESC 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2017—2019年龙岩市第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漳州市医院诊治的4例ESC R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4例ESC RCC患者,男2例,女2例,年龄31~51岁,平均年龄40岁。肿瘤由实区与大小不等的巨和微混合组成,腔衬覆具有丰富嗜酸性胞质的鞋钉样细胞;实区呈弥漫片状、密集的腺泡状或巢状排列,局灶呈岛状、管状,混有少量的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其内可见明显的细或粗颗粒,部分胞质内可见嗜酸性小球,部分区域可见胞质内空泡。免疫组化结果示,肿瘤细胞表达CK20(3/3,2例散在阳性,1例斑驳状强阳性)、Vimentin(4/4),CD10散在细胞阳性(4/4),Actin、HMB45、Melan-A、CD117和CK7均为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为1%。获得随访的2例患者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18和24个月。结论ESC RCC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学表现,CK20(+)、CK7(-)有助于其诊断;ESC RCC具有共同的分子核型改变,支持其为独特的肿瘤实体。患者总体预后良好。

  • 标签: 肾肿瘤 嗜酸性实性和囊性肾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嗜酸性实细胞癌(ESC 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2017—2019年龙岩市第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漳州市医院诊治的4例ESC R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4例ESC RCC患者,男2例,女2例,年龄31~51岁,平均年龄40岁。肿瘤由实区与大小不等的巨和微混合组成,腔衬覆具有丰富嗜酸性胞质的鞋钉样细胞;实区呈弥漫片状、密集的腺泡状或巢状排列,局灶呈岛状、管状,混有少量的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其内可见明显的细或粗颗粒,部分胞质内可见嗜酸性小球,部分区域可见胞质内空泡。免疫组化结果示,肿瘤细胞表达CK20(3/3,2例散在阳性,1例斑驳状强阳性)、Vimentin(4/4),CD10散在细胞阳性(4/4),Actin、HMB45、Melan-A、CD117和CK7均为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为1%。获得随访的2例患者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18和24个月。结论ESC RCC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学表现,CK20(+)、CK7(-)有助于其诊断;ESC RCC具有共同的分子核型改变,支持其为独特的肿瘤实体。患者总体预后良好。

  • 标签: 肾肿瘤 嗜酸性实性和囊性肾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 简介:孕妇32岁,孕2产1,妊娠21周,查体:宫高14cm,胎心率140次/min。超声检查:胎头位于耻骨上,枕右前位,双顶径5.0cm,侧脑室对称,脊柱排列整齐。四腔心可见,胎心率136次/min,搏动规律。胎儿左体积增大,约4.5cm×3.4cm×2.5cm,内见多个大小不等回声,大者约1.2cm×1.1cm,小互不相通,之间见部分实质回声(图1)。

  • 标签: 多囊性 肾体积 超声表现 发育不良 拇指缺如 胎儿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9岁,因发作抽搐一周入院.查体:神经系统未见明显阳性体征.MRI示左侧额叶有一异常信号影,23cm×2.0cm×2.0cm,为长T1、长T2信号,有一结节明显增强,壁边缘轻度环形强化的病变,周围无水肿带.边界清楚,脑室无受压,中线结构居中.入院诊断为胶质.

  • 标签: 囊状海绵状血管瘤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