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地缘政治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现代地缘政治学自19世纪末诞生于西方以来,经历了历史性的兴衰演变过程。基于对俄罗斯地缘政治理论发展及其所处现实的考虑,笔者认为,俄罗斯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的地缘政治观,即谋求融合心脏地带和边缘地带、实现帝国联合、寻找通向暖海出口的欧亚主义地缘政治观。俄罗斯的地缘政治观在其地缘战略的发展演变中得到反映和体现。

  • 标签: 地缘政治学 地缘战略 欧亚主义 帝国 俄罗斯 体现
  • 简介:中国东部和南部濒临大海,北部和西部则被沙漠与高山所阻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这种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亚洲大陆东端以中华文化为主体的文明生存范式:中华文明满足于在这一相对独立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很少产生突破地域限制而向外扩张的冲动;外部力量则一般也很难逾越北部和西北部的天然屏障,对中华文明产生持久的伤害,那些偶尔进入中原的入侵者,往往在一代或数代人之间就融入浑厚的中华文明之中。

  • 标签: 中国东部 地缘政治 中华文明 围城 中华文化 地理环境
  • 简介:宗教政治化是南亚地区政治的一大特色,也是南亚地缘政治一再发生裂变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宗教固有的排他性使得不同族群的人相互排斥、互相争斗。宗教进入政治直接导致南亚地缘政治在1947年和1971年发生两次裂变,并成为南亚地缘政治可能再次裂变的危险根源。

  • 标签: 宗教政治化 南亚 地缘政治
  • 简介:东亚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同时对区域进程产生着深刻影响,或推动、或阻碍地区的发展。通过对东亚/亚太地区四个重要且具有发展前景的组织进行跟踪分析,本文认为,东亚尽管在经济上有较深的融合,但却缺少统一的地缘政治基础,东亚地区合作也因此困难重重。

  • 标签: 东亚地区主义 地缘经济 地缘政治
  • 简介:海洋具有与日俱增的地缘政治价值。中国海域拥有突出的地缘战略意义。维护海权是中华民族的一项长期任务。

  • 标签: 海洋 地缘政治 海权
  • 简介:美国作为具有深厚地缘政治思想传统的大国,其亚太战略无论是宏观的指导思想还是微观的具体政策,都无法隐匿其中的地缘政治考量。当前,美国深受"亚洲两大全球性强国的崛起"这一重大地缘政治事态的影响,结果使亚太地区成为它实现和维持其世界领导地位的关键地区。据此,美国全方位加大对亚太地区的战略投入,其防范和针对中国的一面更加明显。

  • 标签: 美国 亚太战略 地缘政治
  • 简介:今日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战略,一反过去的激进模式,转变为防御模式.战略思想和理论方面也有别于以前坚持本国、本民族利益至上的原则.在其战略思想、方法、手段以及战略实践中,都体现出地缘政治的特点.作为地跨欧亚、领土面积最广、接壤国家最多、军事实力靠前、国际影响力强的国家,俄罗斯在制定本国对外政策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在外部环境中,独联体是俄罗斯的利益核心区,被其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欧洲是其传统的战略方向,被列为战略重点;亚洲太平洋地区也是其战略考虑的重要部分;美国由于其在世界安全战略格局中的特殊地位,被俄视作安全合作的对象.

  • 标签: 俄罗斯 政治 外交
  • 简介:美国利用欧洲大陆与英国的矛盾,使法国与欧洲最强的国家英国和俄国形成两面冲突,为了打击支持美国独立的欧洲国家

  • 标签: 历史演变 地缘政治 政治格局
  • 简介:美国和法国在大西洋两岸同时牵制英国,尽管法国拿破仑对英国的挑战以失败而告终,法国率先承认美国独立并与美国结盟打击英国

  • 标签: 历史演变 地缘政治 政治格局
  • 简介:当我们今天谈论国际战略形势变化对中国地缘战略环境的影响时,最重要的是必须对地缘政治的发展有明确和准确的把握,以使我们的分析更加符合实际,并确立一个具有某种基本共识的有效分析标准和基础。

  • 标签: 地缘政治 中国 国际战略形势 地缘战略 有效分析
  • 简介:中泰关系既是中国处理周边国家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加强与东盟关系的重要切入点。基于地缘政治的角度,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视角的泰国地缘价值;着重探讨美国因素对中泰两国地缘关系产生的主要影响;并对加强中泰关系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全球范围来看,需高度重视中美关系;

  • 标签: 地缘政治 政治角度看 角度看中泰关系
  • 简介:印度对海外能源的依存度不断提高为印度的经济持续增长和战略安全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这一现状和前景促使印度近年来力求通过外交努力维护、保障和扩大外部能源的供应,也促使印度从地缘政治的高度客观认知和评估自身的处境.同时,面对不断变换的国际与地区格局,印度对'能源外交'的日益强调也为其外交理念和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标签: 印度 能源安全 地缘政治 能源外交
  • 简介:黔北仡佬族所居住的环境,是处于边缘中的边缘,这种边缘的时空中形成了仡佬族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形貌和模式:在于对神的景仰与对生活的关注紧密相连;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往中,特征的丢失与身份的强化并进。

  • 标签: 地缘环境 黔北仡佬族 有形文化遗产 无形文化遗产
  • 简介:苏联解体后,中国和俄罗斯在各自的改革和建设中取得不同的成就。两个相邻的大国存在许多共同特点和互补性,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中俄两国之间逐步形成新的地缘政治关系。双方应共同努力探索合作方向和共建新的世界秩序。

  • 标签: 地缘政治关系 俄罗斯 中国
  • 简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不断被挤压,2000年以来,俄罗斯在普京治下实现了稳定和发展,国家实力增强。然而,俄罗斯并不满足现状,为了增强其作为世界一极的力量,普京对俄罗斯的对外战略进行了新谋划。普京所确定的俄罗斯对外战略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周边、巩固阵地、重新整合原苏联地区,其中构建欧亚联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 标签: 对外战略 巩固阵地 纳扎尔巴耶夫 地缘政治 战略空间 独联体地区
  • 简介:每个国家应当根据自己的自然禀赋来选择海权与陆权的发展,那些能推动本国长期发展的选择,无论是以海权发展为主或以陆权发展为主都是好的。从大历史角度看,陆权发展更具持久性,而海洋空间具有流散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海上力量具有不可持久性,聚集得快,消失也快。人类社会在改变自然界局限方面有一定的能动性,但它有一个界限,海变陆或陆变海的变脸者往往以失败告终。一个国家的制度建设,无论对发展陆权还是发展海权而言都是基本的前提。控制权的概念不能适应地缘政治的变化和发展,应当提出和深化生存权、发展权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力问题。

  • 标签: 地缘政治 陆权 海权 控制权
  • 简介:所谓地缘政治,指与地理因素紧密相关的政治问题。中原王朝有经过长期实践与积累形成的地缘政治观,其表述话语及内容构架,与近代西方的地缘政治理论迥异。其内容之丰富,较之近代西方的地缘政治理论毫不逊色,而应用广泛的程度则超过后者。

  • 标签: 地缘政治观 地缘政治理论 边疆 古代 中国 近代西方
  • 简介:生在土地,长在土地,但不想与土地打交道,越是想离开土地,就越是难以舍弃土地,这也许是命运注定,或是前世带来的缘份。

  • 标签: 土地问题 国土资源 土地利用 开发
  • 简介:网络空间正在成为新一轮地缘政治博弈的大舞台,网络地缘政治成为大国博弈的一个分析视角。网络空间组成架构的地缘属性、网络空间活动主体的地缘属性以及主权国家在网络空间日益上升的权力,都构建了网络空间的地缘政治属性。中美关系中的网络地缘政治逻辑包括六大方面:地缘政治思维构建网络安全话语和政策、网络空间人造壁垒与地缘政治空间的重合、网络主权问题强化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网络空间权力争夺重现地缘政治竞争、网络军事化趋势加强地缘政治冲突风险、网络问题逐渐被纳入传统地缘政治格局。由美国引导的大国网络博弈的地缘政治趋势对全球网络安全形势形成了威胁,中国应与各国携手,超越地缘政治并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

  • 标签: 世界政治 网络空间 网络安全 地缘政治 网络地缘政治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 简介:政治寓于地理之中。拿破仑曾经说过:“只要了解了一国的地理,就能判断出一国的外交政策”。尽管这样的说法不无夸张,但对于几乎所有国策家和国际战略研究者来说,地缘政治因素都是他们进行战略判断的基本出发点之一。要研究中国的战略处境和外交政策,东亚地缘政治局势无疑是最基本的判断出发点。然而东亚地缘政治局势在近代以来一贯缺乏真正的独立性,很大程度上受到欧亚大陆总体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并进一步推而广之受到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这里我将首先探讨在东亚地缘政治格局和周边地缘关系视角下中国地缘政治的总体特点,再分析更广大的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和全球地缘政治变化,最后在此基础上总结中国总体地缘政治环境的最新变化,并提出相关对策。

  • 标签: 地缘政治格局 国际战略 中国 地缘政治环境 外交政策 政治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