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前南方大部分稻田采用连作耕作制度,并且滥用农药现象严重,这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为探讨稻田轮作对减轻稻田病、虫、草害的生态作用,本试验以长期水稻连作为对照,根据14年田间定位试验,详细研究了稻田轮作对水稻病、虫、草害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轮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稻田水稻的病虫草害。稻田轮作处理的早稻纹枯病发病率平均比连作处理低10%,病情指数低0.4%;晚稻纹枯病的病株率平均比连作处理低17.7%,病情指数低13.3%。轮作处理的早晚稻稻曲病的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也都低于连作处理。轮作处理所受虫害比连作处理要轻,轮作稻纵卷叶螟造成的白叶率和二化螟造成的白叶率明显低于连作。轮作处理的杂草生长情况比连作处理弱。

  • 标签: 长期定位试验 稻田轮作 病、虫、草害
  • 简介:摘要: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不同的烤烟种植轮作模式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设定了三种轮作模式:烟-玉米、烟-麦类和烟-烟连作,并通过随机化试验设计选取了平均每种模式下150个烟叶样本进行研究。在化学成分方面,结果显示轮作模式显著影响了烟叶的尼古丁含量和烟碱比。在品质特征上,烟-麦类轮作模式下的烟叶在色泽和气味评估中得分较高,其中金黄色烟叶比例达到了85%。

  • 标签: 烤烟种植,轮作模式,烟叶产质量,环境因素,农艺措施,评价指标。
  • 简介:摘要:农田作物轮作系统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管理模式,通过合理安排不同作物的种植次序,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减轻病虫害压力、促进生态平衡,从而对农田产量产生积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农田作物轮作系统的调查和分析,探讨了其对作物产量的具体影响机制,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方向。研究发现,合理设计的轮作系统能够提高土壤中养分的利用效率,降低土壤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从而显著提升农田的总体产量。然而,在实践中,农田作物轮作系统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作物选择等,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整优化。

  • 标签: 农田作物 轮作 产量影响 土壤肥力
  • 简介:为了不断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采取不同作物间的轮作栽培模式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桂林市农业生产栽培模式越趋多样化、高效化,笔者根据多年调研,总结桂林市主要稻一菜轮作栽培模式类型,各轮作栽培模式均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标签: 稻-菜轮作 栽培模式 效益分析
  • 简介:近日,财政部会同农业部对2017年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进行了研究,确定将2017年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扩大到1200万亩。其中,轮作面积1000万亩、休耕面积200万亩,试点区域原则上保持相对稳定,承担试点任务地块一定三年不变。

  • 标签: 财政部 轮作 中央 相对稳定 区域原则 农业部
  • 简介:摘要: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农业种植技术中的作物轮作与间作模式,旨在通过优化种植策略提高土壤质量、增强作物的病虫害抵抗力,并提升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和可持续性。通过系统分析轮作模式的设计原理,研究强调了作物选择和序列安排的重要性,及其在改善土壤结构、化学性质和增强病虫害管理中的作用。此外,探讨了轮作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养分循环的积极影响,以及其长远的生态与经济效益。间作部分则着重于不同作物组合的互补特性,分析了其在提升光合作用效率、土壤利用和病虫害生态控制中的功能,同时强调了间作对水分和养分管理的贡献。这一综合研究为实现农业的环境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 标签: 农业种植技术 作物轮作 间作模式
  • 简介:采用定点取样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多点重复监测,研究了海南琼南地区不同稻菜轮作模式下农田氮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客观评价了农业施肥对环境污染的风险.结果表明:稻菜轮作后,土壤表层的全氮、碱解氮含量下降,土壤深层的全氮、碱解氮含量增加;土壤表层和深层的硝态氮含量都增加.0-30cm土层茄子田的土壤全氮含量最高,豆角田最低;地瓜叶田的土壤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都最高,含量最少的蔬菜田分别是茄子、菜心田、菜心田.150-180cm的土壤深层,菜心田的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地瓜叶田最低、小白菜田次之;地瓜叶田的碱解氮的含量最高,茄子田最低;豆角田硝态氮、铵态氮含量最高,菜心田的硝态氮最低、地瓜叶田的铵态氮含量最低.小白菜田在60-90cm土层,土壤硝态氮最高,豆角田在60-90cm土层土壤铵态氮的含量最高,菜心田在30-60cm铵态氮的含量最高.地瓜叶对于耕层内土壤氮的吸收能力最强,茄子最弱.蔬菜植株内硝酸盐含量均在限量范围内,地下水的硝态氮含量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根据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氮素的累积现状,优化氮肥施用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琼南 稻菜轮作 土壤 氮素 含量
  • 简介: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是将收获后的主要农作物秸秆全部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表,再根据下茬作物种植的要求应用秸秆还田机械进行埋茬,然后进行播种;秸秆还田后通过增施一定量氮肥和腐熟剂促使秸秆腐解,避免秸秆腐解与作物争氮。实施旱田秸秆还田的要配套实施适度镇压措施,实施水田秸秆还田的要在水稻栽插前使田水自然落干,以利于有害气体排放。

  • 标签: 秸秆还田机械 机械化技术 农作物秸秆 轮作 稻麦 有害气体排放
  • 简介:当前制约养场业发展和养猪效果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青饲料短缺。实践证明,养猪专业户只要按每头猪规划10平方米左右的青饲料种植地,因地制宜,配套轮作适应性强、管理简单、病虫害少、营养丰富的高产青饲料,就完全能做到四季供青,周年平衡,大大降低养猪成本。现将适合养猪专业户(场)的几种饲料轮作模式介绍如下。

  • 标签: 养猪专业户 饲草 轮作模式 俄罗斯饲料菜 黑西哥玉米 大中华冬牧草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广大农村对水稻种植机械化的要求日益迫切,水稻、油菜种植全程机械化是我国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机械化的道路上,我们丘陵山区运用最多的是机插秧和机收,然而机插秧、机收只是水稻油菜种植全程机械化的中间环节,我们推广的现代农机水稻油菜种植全程机械化工程,是个系统工程,包括耕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重点环节,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

  • 标签: 稻油轮作 全程农业机械化 应用
  • 作者: 叶胜兰[1] 2 3 4 5,齐丽1 2 3 4 5,舒晓晓1 2 3 4 5
  • 学科: 建筑科学 > 建筑技术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1-17
  • 出处:《科学与技术》 2022年第15期
  • 机构: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21;2.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 3.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21; 4. 自然资源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陕西 西安 710021;5.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21
  • 简介:摘要:通过不同秸秆还田量与肥料配施,对比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玉米-小麦轮作区作物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CK,NP+1/3S在玉米季,行数、穗粒数、穗长、百粒重分别增加10.5%、2.3%、7.6%、4.0%,进而增产64.5%,而在小麦季由于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显著增加29.4%、35.3%、20.5%,进而增产63.8%。对其经济收益进行分析,可知NP+1/3S在本试验中产投比最高,较CK增加0.66,有利于农民增收,是值得推荐的秸秆还田模式。

  • 标签: 秸秆 玉米 小麦 产量
  • 简介:河南省种植制度以小麦一玉米轮作为主,作为中国的'大粮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农民种植小麦和玉米的积极性在逐年降低,为了了解这一问题,对小麦和玉米成本收益变动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2012年至2016年,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的生产总成本增加了27%。小麦生产总成本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机械作业成本、种子成本、人工成本及土地成本的增加。玉米生产总成本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机械作业成本和土地成本的增加。小麦种子成本及小麦、玉米机械作业成本的增加可能与秸秆还田有关。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生产产值的下降,主要归结于玉米产位的大幅度下降,玉米收购价降低是玉米产值下降的最主要因素。

  • 标签: 河南省 小麦 玉米 成本 效益
  • 简介:摘要船舶航行安全一直备受关注,如何有效避碰也是航海领域关注的焦点,常用的避碰理论研究都是基于海上航行中的船舶所设置的,作为船舶分类中的一个分支—拖船/拖轮的专用避碰研究一直有待开发,本文重点关注拖轮在复杂水域航行的有效避碰,唐山港集团拖轮公司根据拖轮的实际需求开发出一种基于AIS信号的拖轮作业报警装置,有效解决其他设备“误报警”“无效报警”的情况,为拖轮航行作业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拖轮 避碰 AIS 报警 航行安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泸溪县水稻-油菜轮作系统中养分循环与土壤肥力效应的关系,以提供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科学依据。通过实验数据和田间观察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该系统存在的问题包括养分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养分循环机制与土壤肥力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养分循环不高效会导致养分损失,降低土壤肥力。因此,优化该系统需要采取综合策略,包括养分管理、土壤改良、科技支持、农民培训和政策支持等。这些策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减轻对土壤和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此研究为泸溪县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对于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水稻-油菜轮作,养分循环,土壤肥力,泸溪县,可持续农业。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基于AIS信号的拖轮作业报警装置,以提高拖轮船舶的航行安全。该装置利用AIS技术实时监测周边船舶位置和运动状态,通过智能算法实现对潜在碰撞风险的识别和预警,有效减少拖轮作业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通过对现有技术的综述和对需求的分析,本文提出了该装置的设计方案,并阐述了其在拖轮作业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拖轮 避碰 AIS 报警 航行安全
  • 简介:摘要:贝母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在我国拥有悠久的人工种植历史,是一种价值极高的医药作物。本文介绍了贝母的特性以及浙江青田县地区贝母-单季稻轮作种植经验,希望推广该作物的种植,增加周边地区农民收入。

  • 标签: 贝母-单季稻 轮作模式 栽培技术
  • 简介:摘要:本次研究试验于2021年间,对大豆-玉米轮作条件下的不同肥料用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在试验过程中,在玉米采收后,将玉米的秸秆进行粉碎至10cm以内的小段进行还田,还田后执行深翻措施,土壤深翻厚度25~30cm。玉米的秸秆充分粉碎、打茬、深翻、耙茬,大豆茬采取深松整地的耕作方式。依照本次试验的需求,共设计出5种不同的肥料用量,采取底肥的方式均匀施入田间,大豆试验品种选择南农66进行种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大豆轮作模式下,同时均匀施入氮、磷、钾三种肥料处理下,大豆的产量、大豆的收获指数、经济效益水平最高。因此,应用氮、磷、钾肥料均衡施肥进行管理,能够显著的提升大豆的产量。

  • 标签: 玉米-大豆轮作 不同肥料 施入比例 大豆产量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