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总结了28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应用主动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密切监测病情及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和拔管护理。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术后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主动术治疗心血管重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科室收治的82例心血管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将其均分为两组(n=41),对照组给予西地兰治疗,观察组给予主动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和血氧饱和度要高于对照组,心率则慢于对照组,组间对比依次为t=3.688,t=14.726,t=3.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主动术应用于心血管重症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改善其左室射血状态,提高其血氧饱和度,减缓患者心率,应用疗效确切。

  • 标签: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心血管重症 左室射血分数 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于主动术在心血管重症治疗中的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 根据我院心血管重症患者进行 随机选取 76 例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对照组,各 38 例,参照组患者利用主动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利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 参照组存活率( 89.47% )明显高于对照组( 65.79% );参照组在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参照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主动博术在心血管重症应用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心血管重症 疗效
  • 简介:[摘要]主动是治疗缺 血性心脏病的机械循环辅助方法,在严重冠心病围手术期可发挥良好辅助作用,放置时机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如何能缩短血运重建时间,降低死亡率及保护左心室收缩功是临床中重点关注的内容,因此本文主要对主动不同应用时机的研究进行综述,皆在为临床主动不同应用时机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血流动力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主动在心脏术后心功能低下患者的应用,总结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心脏术后心功能低下的患者行主动术,观察心率、尿量改变,放置漂浮导管测量连续心排血量)、心脏指数、有创动脉收缩压、有创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结果经过精心护理,8例患者在行主动术后心功能不同程度改善,心率减慢,尿量增多,2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提高主动成功率,改善心脏术后患者低下的心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主动(IABP)相关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IABP的主要血流动力学获益来自减少心脏后负荷,增加舒张期的冠状动脉灌注,减少心肌氧需。防治IABP的并发症是护理工作的关键,熟知各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并能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并发症,注意观察病情,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IABP的功能,使危重患者渡过难关,起到“生命之桥”的作用。

  • 标签: IABP 心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主动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主动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TIMI血流分级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中3级占比80.0%较对照组60.0明显较高,且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0%较对照组72.0%明显较高,且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应用主动的效果非常显著,既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心功能,还能提升其预后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术(PCI)联合主动术(IABP)治疗急性心机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方法50例急性心机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均使用冠脉介入术(PCI)联合主动术(IABP)治疗,通过加强护理观察及监测,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观察及监测,50例患者,47例抢救成功,死亡3例,这47例在置管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出现,其后2例病情较重转内科ICU治疗,余45例病情好转出院。结论PCI联合IABP对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有较好的疗效,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对IABP工作原理、并发症产生的相关因素的掌握,细致的护理观察及全面的监测,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治愈率。

  • 标签: 冠脉介入术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心肌梗死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IABP保护性置入和被动性置入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因术前高危因素而接受了保护性IABP的置入,26例PCI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接受IABP的紧急置入的临床资料。比较心功能分级,不稳定心绞痛药物治疗无效的心绞痛,左主千狭窄〉70%等资料的差别。结果保护性IABP的置入组术前病情程度无显著差别,保护性IABP的置入组与紧急置入IABP组相比同手术期死亡率为65.4%降至11.1%。保护性IABP的置入组死亡率较紧急置入IABP组减少6倍,在急性心肌梗塞抢救过程中保护性IABP的置入与紧急置入IABP相比能显著降低围手术期的死亡率。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主动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效果。方法:针对60名接受了主动术辅助治疗的病人进行研究,并随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3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接受主动术辅助治疗的时间、非计划性拔管出现率以及病人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接受主动术辅助治疗的时间短于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 非计划性拔管出现率 综合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主动术(IABP)辅助冠状动脉内介入术(PCI)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急诊人院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共计30例,其中IABP组14例,均在IABP辅助下行急诊PCI术;对照组16例,应用升压药后行急诊PCI术。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后3天及6个月时超声心动图及血浆肌钙蛋白(cTnI)、B型脑钠肽(BNP)水平。结果IABP组与对照组人院时左心室功能指标及血浆删、BN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病3天及6个月IABP组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病第3天IABP组血浆cTn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功能指标IABP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ABP辅助PCI能显著改善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主动在危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应用主动(IABP)辅助的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7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9.9±3.8)岁。结果所有患者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9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2例。IABP术前放置32例(28.82%),术中/术后放置79例(71.17%),术后住院死亡30例,病死率27%。术前置入IABP的患者病死率(15.63%)明显低于术中或术后置入IABP的患者病死率(31.65%,P=0.004)。患者置入IABP时间不同,其术后是否二次气管插管、是否发生急性肾功能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危重患者,IABP是安全且行之有效的辅助循环手段之一,在本组研究中,术前放置IABP组患者的病死率显著低于术中/术后放置IABP组患者的病死率,有效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危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成功率。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危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主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样本均为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录的5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主动治疗,总结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探析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58例患者经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无并发症出现,且护理满意度在95%以上。结论 将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行主动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可以有效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出现,促进患者机体康复,使患者更加满意医院带来的护理服务。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急性冠脉综合征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