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生化指标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我院 40例患者的脑脊液培养结果、葡萄糖、乳酸脱氢酶、氯化物、蛋白质等生化指标检验结果,将脑脊液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生化指标符合度。结果: 40例患者脑脊液培养结果中阳性 9例,阴性 31例。诊断符合率为 77.5%。 4项生化指标中蛋白质诊断符合率最高 67.5%,其次为葡萄糖 62.5%、乳酸脱氢酶 57.5%、氯化物 5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葡萄糖、乳酸脱氢酶、氯化物、蛋白质等生化指标均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检测项目,而四者联合检验符合率更为理想,但目前仍缺少更为精准的检验指标,需不断精进,寻找更加精准、特异性的指标。

  • 标签: 脑脊液 生化指标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采取CT与磁共振诊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接诊的8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诊断与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CT诊断8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检出异常46例、正常34例,检出率为57.50%,磁共振诊断则检出异常78例、正常2例,检出率为97.50%,磁共振检出率显著高于CT诊断(P<0.05);磁共振检出病脑、结脑等也明显高于CT诊断(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单纯采取CT诊断效果不佳,而联合磁共振诊断,则能提高确诊率,而且能更好地栓出各种脑病,使得重视。

  • 标签: CT 磁共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为43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8月~2017年4月,对以上患者实施脑脊液细胞学检查、CT检查以及磁共振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病毒性脑炎的患者为20例,结核性脑膜炎的为13例,脑囊虫病的为6例,化脓性脑膜炎的为3例,新型银球酵母菌脑膜炎的为1例,磁共振的检查结果明显比CT高,但是两种方式联合检查的效果明显高于CT和磁共振单独检查,p<0.05。结论单独的磁共振检查效果要比CT高,但是还是存在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因此应将二者联合,充分利用CT和磁共振的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降低漏诊和误诊的情况,保证患者健康。

  • 标签: CT 磁共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分为感染组(92例)和非感染组(112例)。收集患者病史资料,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评估,比较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非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惊厥等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惊厥、精神行为异常、意识模糊、卧床、定位损害、颅内压增高的比较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惊厥、精神行为异常、意识模糊、卧床、定位损害、颅内压增高是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惊厥、精神行为异常、意识模糊、卧床、定位损害、颅内压增高是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当患者出现这些表现时必须高度警惕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可能,及时给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脑梗死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与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用CT、MRI(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2月本院10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其中CT诊断患者纳入常规组,MRI诊断患者纳入研究组,两组各50例。对比观察两组异常检出率。结果:研究组异常检出率显著更高,与常规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CT MRI 影像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革兰阳性球菌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以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患者中脑脊液培养为革兰阳性球菌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探讨革兰阳性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入侵途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病原学特点。结果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共检出革兰阳性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38例。脑室外引流、腰穿脑脊液持续引流、脑室腹膜腔分流(VP)、开放性颅脑外伤和开颅手术是革兰阳性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最常见入侵途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脑脊液白细胞数可以正常。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葡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结论革兰阳性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与脑脊液外引流及分流装置有关。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改变常不典型。治疗除了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拔除可能导致感染的植入装置至关重要。

  • 标签: 革兰阳性球菌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液外引流 脑脊液分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采取CT与磁共振诊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接诊的8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进行CT诊断与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CT诊断8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检出异常46例、正常34例,检出率为57.50%,磁共振诊断则检出异常78例、正常2例,检出率为97.50%,磁共振检出率显著高于CT诊断(P<0.05);磁共振检出病脑、结脑等也明显高于CT诊断(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单纯采取CT诊断效果不佳,而联合磁共振诊断,则能提高确诊率,而且能更好地检出各种脑病,使得重视。

  • 标签: CT 磁共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2005-2009年中枢神经系统术后感染患者的易感因素和病原学分布。方法查阅该院自2005-2009年符合病例脑脊液培养阳性结果病例45例,回顾分析相关病史资料。结果神经外科术后中枢系统感染诱发因素中,脑外伤15例,占33.30.4;自发出血8例,占17.8%;脑室打开7例,占15.6%。共分离出57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9株,占33.3%;革兰阴性杆菌24株,占42.1%。结论神经外科术后中枢系统感染脑外伤是主要的诱发因素,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 标签: 神经外科术后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病原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常引起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在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且预后较差。热射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脑血液灌注不足、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微出血等,导致其影像表现各异,因此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静脉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具有为热射病的诊断提供定量、客观依据的潜力,并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有效的信息。作者对应用于热射病中枢神经系统的各项MRI技术进行综述。

  • 标签: 热射病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静脉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 扩散张量成像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缺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引产或产后证实的47例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缺陷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前超声诊断47例,其中无脑儿17例,无脑儿合并脊柱裂、裂腹畸形5例,脑积水18例,脑膜脑膨出3例,Dandy-Walker伴小下颌畸形2例,开放性脊柱裂2例。24例合并羊水过多。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缺陷,各具典型声像图特征。结论超声检查安全可靠、实用快捷,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缺陷确诊率高,是产前筛查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缺陷的可靠方法。

  • 标签: 胎儿缺陷 中枢神经系统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指病灶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实质、脊髓、颅神经、眼和软脑膜)而无全身播散证据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种少见的儿童和青少年NHL亚型。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患儿患此病风险更高。由于缺乏儿童前瞻性研究,现对近年儿童PCSNL的病例报道和成人前瞻性研究进行汇总,以帮助读者更好理解手术、全脑放疗和化疗在其治疗中的作用。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儿童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近年来氯胺酮滥用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氯胺酮的药理学特点、滥用后对相关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以及涉及到的神经递质来阐述可能的作用机制,为遏制氯胺酮的滥用提供相关的资料。

  • 标签: 氯胺酮 药物滥用 毒性作用
  • 简介: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被称为神经肿瘤分类的“WHO蓝皮书”,2006年11月,来自世界各地的25名病理学家和遗传学家在德国的海德尔堡讨论修订了第4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与第3版(2000版)相比,修订后的版本增加了8种新肿瘤类型(Entities)、3个新亚型(Variants)和5个不同的分化方式(Patterns)。新类型的特点是肿瘤组织学不同,且影像学形态、颅内分布、发病年龄及生物行为也不同;新亚型属于某一特定类型的一种,具有明确可识别的组织学特点,且与临床预后有一定相关性。新的分化方式是指其有可识别的组织学特点,但临床和病理预后意义不尽一致。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肿瘤分类 WHO 组织学特点 病理学家 分化方式
  • 简介:摘要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在儿童中一般占常见肿瘤的第二位。此外,很多恶性肿瘤可发生颅内转移。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是指原发于颅内和脊髓的肿瘤,在我国并不少见。在我国1990~1992年肿瘤死亡回顾调查中我国脑瘤在居民总死亡中占2.01%,死亡率为1.89/10万人口,其中男性为2.15,女性为1.61,男女比例为1.34,中数死亡年龄为51.34岁。

  • 标签: 肿瘤 临床分析 放射治疗
  • 简介:(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山东烟台264001)摘要脑利钠肽(BNP)是一种由心脏和脑分泌的循环激素,它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内有广泛分布,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可用于判断其预后和指导治疗。本文对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 标签: 脑利钠肽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交泰丸出自汪昴的《医方集解》,有较好的安神、镇静效果。我们研究了交泰丸及其拆方各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与结果一、镇静作用1.对小白鼠自发活动的影响:体重18~22g小白鼠50只,雌雄各半,分5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戊巴比妥钠、交泰丸、肉桂及黄连,30分钟后,于活动盒

  • 标签: 交泰丸 中枢神经系统 拆方 镇静效果 镇静作用 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