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高三历史教学中,笔者的学生提出两个问题:一是中国朝代名号的由来;一是史书中帝王的称谓有什么讲究。这恐怕也是许多学生会普遍产生的疑问。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整理出如下文字供同学们参考。

  • 标签: 中国古代史 高三 历史教学 学习难点 学习辅导 朝代名号
  • 简介:历代牡丹赋今可见者近三十篇,唐前两篇,唐代两篇,宋代七篇,元代一篇,明代六篇,清代十篇。其类别可分为二,一是富贵牡丹赋,以高调颂赞为主,多直接铺写牡丹秾丽姿色、富贵典雅;一是清丽牡丹赋,属于抒情言志之作,多非有意为文,而是在猝然感发的机遇下铺陈叙事、借花抒情,往往能在姿色之外,睹见韵致风神、气骨品性。历时观之,盛世多颂美之声,得意多灿然之花;衰世多抒情之赋,不遇多矜持之丽。全文分作唐前“养在深闺人未识”、唐代“花开时节动京城”、宋代“牡丹尤为天下奇”、元代“唐宋精神的融合”、明代“繁华一去不可复”、清代(上)“浓艳依然带露华”、清代(下)“薄醉盈盈一回首”七个章节,对历代牡丹赋之创作予以考证、梳理,解析赋作之艺术特色,阐发作者之精神情怀,探究艺术流变之内在规律。

  • 标签: 牡丹赋 文学史 唐前
  • 简介: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教材内容改革越来越受到史学界的重视,并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突出表现在中国社会内容进入教材的步履缓慢,学习效果不明显。因而改革中国教材的内容,以适应加强社会教学的需要,遂成为中国教材建设面临的紧迫课题。

  • 标签: 中国古代史 教材改革 教材内容改革 80年代 学习效果 社会史
  • 简介:《古乐的沉浮——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考察》作为一本20世纪八十年代末初版的音乐学著作,在历经二十余年的沉淀中先后被不同出版社再版,足见其受重视程度。而作者撰著中所采用的跨学科研究方法,对音乐现象背后“文化”的关注,以及学术研究中提倡人文关怀的学术理念,对于当下中国音乐学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 标签: 修海林 《古乐的沉浮——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历史考察》 内容特色 结构方式 学术思想
  • 简介:中国音乐是在不断流动、吸收、融合中延续和发展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音乐的文化特征,即历史悠久、记载丰富;官方重视、礼乐为教;特色鲜明、南北相融.

  • 标签: 古代音乐 历史悠久 礼乐为教 南北相融
  • 简介:作为音乐美学研究对象之一的音乐功能一直是学界较为关注的论题,笔者通过对古代音乐的研读,欲从王昆吾对中国音乐的“乐”“声”“音”三个分类来对古代音乐的功能进行解读.

  • 标签: 功能 礼乐教化 审美娱乐
  • 简介:<正>最近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个“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问题,他们指出,几千年来,由于长期封建社会的历史原因,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具有封闭性、单向性……等特点,并证之“中国音乐”这门学科的情况,作出了这种分析。解放以来,我国“中国音乐”这一学科,无论科研、考古、文献考证、史学教学……各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成绩。但是,也受着一定的“思维模式”的制约。这是很自然的。事实上,任何事情总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即使上述的论点也是有其历史背景的,但很难说存在着什么“思维模式”。如果有,就是我们必须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如说这也是“思维模式”,则便不敢苟

  • 标签: 座谈会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传统思维模式 研究问题 多向性 音乐学
  • 简介:鉴──中国如何治贪在封建社会里,为官者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的不少。而历代的[明君][圣主\,也十分重视[肃贪兴廉],惩治腐败。西汉时期,官吏贪赃犯罪,一律处死,并陈尸示众。到了北魏,法律有了具体的治贪条款,规定[枉法十匹,罪之以死]。仅太和八年,...

  • 标签: 中国古代 史鉴 漕运总督 惩治贪官 惩治腐败 小官员
  • 简介:文化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共70页内容,占全书的31%强。这部分内容颇受高考历史命题专家的偏爱,因此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例如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和1998年的高考试卷中.中国文化

  • 标签: 中国古代文化 高考试卷 高考命题 复习 偏爱 内容
  • 简介:[例1]春秋战国水利工程解读: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普遍用桔槔来灌溉农田.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的芍陂,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修的郑国渠,都是著名的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都江堰同时具备了防洪、抗旱和排沙的功能,有了它,川西成都平原一带才成为千里沃野,后人称赞说:“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之国也.”都江堰从建成到现在,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改革开放后,都江堰还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受到人们的喜爱.而当时,这些工程大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 标签: 中国古代经济史 春秋战国时期 水利工程 导练 图文 防洪灌溉
  • 简介:摘要“中国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从1910年公开出版林传甲著《中国文学》开始,这一学科呈现出一派百花竞放、万木争荣的景象。中国文学版本著作已经使人目不暇接,对中国文学版本的述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主要对于建国以后的一百五十余部通代的中国文学著作的版本作简要述评。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古代 版本 述评
  • 简介:<正>近几年来,中国法制史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新的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理论问题,现综述如下:一、关于中国的国家起源中国国家何时产生,众说不一:第一种意见认为起源于夏朝。第二种意见认为起源于商朝。第三种意见认为起源于春秋时期。第四种意见认为,中国国家的产生不是单线型而是多线型。在夏代,除了夏王朝一个国家之外,同时并立着许多小邦,它们也应视为独立的国家。二、关于晋刑鼎通常的看法是,中国最早成文法的公布,始于郑国子产铸刑书,晋国范宣子制刑书,赵鞅铸之于鼎,遭到孔子的反对。而有的学者则认为,晋刑鼎上所

  • 标签: 法制史研究 春秋时期 夏王朝 孔子 唐律疏议 婚姻关系
  • 简介:中国小说欲望美学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并表现出不同特征。宋代至清中叶为萌发期:至宋始有明显具体之言论,明清时期正式步入发展状态,虽然成果不多,但是形成了初步的建构。1840至1948年为转型深化衰落期:1840年之后,出现了一般规律探讨与理论分析的倾向,研究思维与外在表现在转型中走向深化。新文化运动前后,由于小说研究理念的影响,中国小说欲望美学研究急剧衰落。1949年至今为沉寂复苏期:1949至1978年间,受国内政治氛围的影响,中国小说欲望美学研究处于沉寂状态;改革开放之后,研究开始复苏,产出了一定数量的成果,研究内容也日益拓展深化。总体而言,中国小说欲望美学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系统深入的研究建构仍然处于缺失状态。

  • 标签: 中国古代小说 欲望美学 研究 历史与现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郑和下西洋的二重性:一方面,是明朝政府的一次主动外交,比欧洲开辟新航路要早半个世纪,其规模、航海次数、船队规模和数量以及船员配备等等,都是西欧所望尘莫及的;另一方面,远航并非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而侧重于政治方面的目的,旨在宣扬国威,开拓朝贡贸易,加强与海外联系。

  • 标签: 中国古代史 郑和下西洋 二重性 朝贡贸易 明朝政府 新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