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Dow化学公司最近说,它所开发的从可再生资源生产丙二醇的技术,或称可再生丙二醇(PGR)工艺已经达到了一个重要的开发节点。这项技术将在Dow化学位于得克萨斯州休斯顿的工厂进行试产、中试规模的装置演示,并最终实现工业化。Dow化学目前正选择部分客户进行PGR的有关试验,预计将在2007年中期推出有限的市场销售产品。

  • 标签: Dow化学公司 可再生资源 丙二醇 技术 生产 得克萨斯州
  • 简介:选用活性炭固载氯化锡为催化剂,环己烷为带水剂,催化合成环己酮与1,2-丙二醇的缩酮,考察了各因素对缩合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催化剂用量1.50g,反应时间2.5h,酮摩尔比1:1.5,带水剂用量20mL.在此条件下,环己酮缩1,2-丙二醇的产率可达86.2%.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 标签: 环己酮缩1 2-丙二醇 活性炭 二氯化锡 催化剂 环己烷 缩合反应
  • 简介:为了顺应"清洁生产、绿色发展"的趋势,本论文研究了环保型溶剂——丙二醇丁醚(PNB)在覆铜板(CCL)中的应用,以改善FR-4覆铜板的生产环境。结果表明,丙二醇丁醚与传统溶剂对固化剂的溶解能力相当,且与环氧树脂有更好的相溶性。

  • 标签: 丙二醇丁醚(PNB) 覆铜板 环保
  • 简介:随着生物柴油的产量急剧增加,其副产物甘油的利用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本实验考察了不同Ru金属的负载量对Ru-Ir-ReOx/SiO2催化甘油原位产氬制1,2-丙二醇的影响。在Ru负载量为0.5wt%时,反应时间为61h,反应温度为190℃,甘油转化率可达37%。增加催化剂的量后,甘油的转化率提升至54%,1,2-丙二醇和丙酮的选择性分别为34.5%和30.7%。

  • 标签: 甘油 1 2-丙二醇 Ru-Ir-ReOx/SiO2催化剂
  • 简介: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磷钨酸/硅胶催化剂,通过丁酮和1,2-丙二醇反应合成。TN1,2-丙二醇缩酮,探讨了磷钨酸/硅胶对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酮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带水剂用量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磷钨酸/硅胶是合成丁酮1,2-丙二醇缩酮的良好催化剂,在n(酮):n()=1:1.4,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0.75%,环己烷为带水剂,反应时间60min的优化条件下,丁酮1,2-丙二醇缩酮的收率可达80.0%。

  • 标签: 丁酮1 2-丙二醇缩酮 磷钨酸/硅胶 催化 缩酮反应
  • 简介:JohnsonMatthey的子公司Davy技术公司获得了他们开发的新一代甘油转化成丙二醇(GTPG)工艺的第一个许可证合同。由Ashland和Cargill的合资公司计划的第一个利用该技术的项目,将在欧洲生产65kt/a的丙二醇,但具体的厂址还未公开。预计该项目将在2009年初投产。

  • 标签: 丙二醇 工艺 转化 甘油 工业化 气相法
  • 简介:目的:建立依托咪酯注射液中辅料1,2-丙二醇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以正辛醇为内标,色谱柱为INNOWAX毛细管柱(30m×0.53min×1μm),汽化室温度220℃,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120℃,保持3min;以每分钟10℃的速度升至250℃,保持5min。载气:氮气,流速为4mL·min^-1;检测室FID温度250℃,尾吹30mL·min^-1,进样量1μL。结果:上述测定方法能使内标(正辛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甘醇良好分离,1,2-丙二醇在50-1500μg·mL^-1的范围内丙二醇浓度(C)与峰面积响应值(f=A/A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进样精密度、日内测定精密度、日间精密度的RSD分别为1.5%、1.5%、1.3%;平均回收率(n=9)为100.6%,RSD为1.4%:方法定量限和检测限分别为2.0、0.62μg·mL^-1。结论:气相色谱法可以用于控制依托咪酯注射液中辅料1,2-丙二醇的含量。

  • 标签: 1 2-丙二醇 含量测定 气相色谱法
  • 简介:法国启动的BioHub计划旨在鼓励工业生物技术开发,最近公布了两项开发成果。欧洲最大的淀粉和淀粉衍生物生产商Roquette公司与帝斯曼公司合作将生物基琥珀酸(丁酸)推向商业化。合作伙伴计划于2009年底在法国Lestrem投运验证装置。琥珀酸现从原油或天然气生产,它应用于许多工业市场,如医药、食品和汽车。它也是生产几种高性能聚合物的中间体。

  • 标签: 生物技术开发 生物法生产 法国公司 琥珀酸 3-丙二醇 淀粉衍生物
  • 简介:建立了一种可靠的测定咸味食品香精中3-氯-1,2-丙二醇(3-MCPD)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考察了不同提取溶剂对香精中3-MCPD的提取效率;采用佛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净化样品,考察了不同比例的乙酸乙酯-正己烷淋洗液对3-MCPD回收率的影响,以及用七氟丁酸酐衍生时温度对产率的影响。本方法在1.0~10000μg/L的浓度范围内,3-MCPD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通过对不同类型的香精空白样品进行添加回收实验,精密度实验考察方法的可行性。3-MCPD的平均回收率介于89.4%~1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介于1.17%~4.33%。方法检出限为1.0μg/kg;定量限为5.0μg/kg。

  • 标签: 3-氯-1 2-丙二醇 咸味食品香精 气相色谱-质谱法
  • 简介:摘要:随着对氯化金属生产工艺的不断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氯化金属生产工艺是防浮法,这种生产工艺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氯化金属的产量,而且在提高氯化金属纯度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本文主要论述了氯离子生产工艺的抗浮选与冷结晶相结合,旨在探索进一步提高氯离子生产和纯度的途径。

  • 标签: 氯化钾浮 二丙二醇丁醚 起泡性能
  • 简介:摘 要:近年来国内 1 , 4 丁发展迅速,产能已超过 200 万吨,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整体开工率只有 50% 左右,随着新增产能的不断释放,行业竞争持续加剧,不少企业生产线成本倒挂被迫停产。优化产品结构,开发下游产品也成为行业每个企业的迫切需求。 1 , 4 丁烯售价是丁的两倍以上,丁炔加氢生产丁烯联产丁是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抢占市场先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1 , 4- 丁烯;联产;效益     1 , 4- 丁有很多的生产方法,但是真正投入工业化生产的方法只有有数的 5 、 6 种。德国 Reppe 开发了用乙炔和甲醛作为生产原料来生产;日本公司三菱化成开发了用丁烯和醋酸来生产 1 , 4- 丁;在美国用环氧丙烷来生产的烯丙醇法;还有英国和德国公司合作开发的用 C4 馏分作为原料的生产工艺,这种工艺的生产成本比较小,竞争力也较强。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产品的竞争愈加激烈。    从国内外行情来说, 1 , 4- 丁的发展前景会很大,自 2001 年起,其生产的年均增长率大于 10% , [1] 然而每年的需求量却小于 10% ,这说明它的供求关系是供过于求。再来看我国,我国研究 1 , 4- 丁生产技术是从六十年代开始的,利用的是 Reppe 的工艺方法,但是其产量却很低,只有每年 300 吨。到了八十年代,国家开始加快研究力度,建设了产量为每年 2000 吨的大型装置,但是仍不满足需求。直到九十年代引进了新技术 Davy-Mckee ,产量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大约为每年 1.5 万吨。    我国的 1 , 4- 丁主要消费在 PU 、 PBT 、 THF 、 BGL 等方面,在 2000 年 1 , 4- 丁的消耗量约 4 万吨,其中, PU 占 15% , PBT 占 37% , GB 占 15% , THF 占 19% 。 2005 年 1 , 4- 丁有 7 , 5 万吨的消耗量,并且这四种化合物的生产比例基本一致。 

  • 标签:
  • 简介:摘要:1,4-丁烯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体化工原料,粗品为深棕色液体,精品为浅黄色或无色透明液体,广泛用于农药、医药、化工、电池、造纸领域。

  • 标签: 1 4-丁烯二醇 联产 丁二醇
  • 简介:华东地区进口乙出罐报价8650—8750元/吨,成交价8650元/吨;华东市场价格小幅回暖。江苏贸易商试探性报价多集中在出罐7150元/吨,市场明确报价不多,买家延续昨日心态,观望居多,成交情况暂时不甚明朗。

  • 标签: 二乙二醇 报价 华东地区 市场价格
  • 简介:上海石化38万吨/年MEG项目获国家批准;新加坡乙公司明年6月停车检修;MEG市场如何面临巨大社会库存;乙行情难以恢复稳定;Sabic新建乙装置明年向亚洲供货;

  • 标签: 世界 乙二醇 市场行情 生产装置 价格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GC法检测聚乙4000中乙甘醇、三甘醇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以50%苯基-50%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采用程序升温方式,内标法进行定量。结果:乙甘醇、三甘醇的对照品溶液浓度在分别在4μg/ml~80μg/ml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0。乙甘醇、三甘醇的重复性试验RSD分别为5.2%、6.9%、7.2%。结论:说明该检测方法专属性强,简便,灵敏度高,可适用于聚乙4000中乙甘醇、三甘醇的检测。

  • 标签: 聚乙二醇4000   毛细管柱GC法[1][5][6] 乙二醇 二甘醇 三甘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