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前有关收入不平与创业活动之间关系的研究并不多,且往往忽视了收入不平的“程度”和“结构”问题。根据Ferreira和Gignoux(2011)等提出的非参数方法,按照来源性质的不同将我国省级层面的收入不平分解为努力不平和机会不平,分析并实证检验其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基于2008年~2013年多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机会不平对个体创业活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努力不平与创业活动之间呈现“∽”型关系,即随着努力不平程度的上升,个体创业概率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而后再下降的趋势。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机会不平对“老板”型创业和“个体户”型创业影响均较为显著,而努力不平仅对“个体户”型创业影响显著;且努力不平和机会不平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存在较为显著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和性别的异质性。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收入不平影响创业活动的作用机理,而且可为政府优化创业环境、促进创业活动提供学术支撑。

  • 标签: 收入不平等 收入分配 努力不平等 机会不平等 创业 创业效应
  • 简介:许多人认为,帕累托论证为不平提供了一种正当性证明,而由约翰·罗尔斯提出并由布莱恩·巴里详细阐述的对不平的辩护,更是常常被证明其甚至对于持平等主义观点的人而言也是无法抗拒的。但是,审慎地分析帕累托论证的逻辑结构,我们就会发现:严格地来说,帕累托法则并不要求不平;不严格地来说,帕累托法则所要求的不平是不公正的。科恩首先阐述了他对于帕累托论证的基本观点和批判路径,然后运用他所谙熟的分析哲学技术详细讨论了罗尔斯和巴里所阐述的帕累托论证,向帕累托论证提出了一个重大挑战。科恩进而提出并阐述了在罗尔斯式帕累托论证中所隐含的两难困境,通过分析平等尺度中的劳动负担,指出在帕累托论证中存在着不一致尺度,并进而论证不平并不是一个必要的恶。

  • 标签: 帕累托论证 帕累托法则 不平等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比较突出的不公平,主要体现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上。地区差异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均等,是中国最重要的教育国情之一。与教育过程、学业成就方面的不公平相比,现阶段最重要、最突出的基本问题仍然是教育机会的不均等。

  • 标签:
  • 简介:同于东周时代主流的人性平等论,汉代哲学家热衷于主张人性不平论,一般称之为“性三品”。汉代哲学家建立和论证人性不平论,运用了东周时代不同的人性论思想资源,其采取的方法是调和、改造和挪用,以此得出了迥然不同的新的人性论模式。将人性论与阴阳之气和元气结合在一起,以作为人性不平的超验性基础,这是汉代哲学家的发明。由于汉帝国倾向于统一、秩序和权威,“圣王”的教化被认为是关键,反过来这又被用作“中民之性”的佐证。

  • 标签: 汉代 人性 不平等 成立
  • 简介:市场化扩大了收入不平?看似如此。随着市场逐步拓展,基尼系数所体现的家庭收入不平程度也在上升。尽管不同的调查数据得出的具体数值有差异,但如今我国家庭收入不平比较严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单看市场化进程和收入不平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很相关的,这也是现在一部分人不满市场化甚至敌视市场化的理由。

  • 标签: 收入不平等程度 市场化进程 影子 家庭收入 基尼系数 调查数据
  • 简介:随着交通现代化的到来,先进的科技手段已在交通管理中广泛应用,“电子眼”便是其中的代表。它以全天候、连续性的现场抓拍,使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由现场执法向“非现场执法”转变,既避免了交通民警与群众的正面接触引发矛盾和冲突,又节省了大量警力,在交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人们反映愈来愈多的“电子眼”执法不平的问题,正在改变人们“电子眼”执法一视同仁的期望。

  • 标签: “电子眼” 道路交通管理工作 现场执法 交通现代化 科技手段 交通民警
  • 简介:当今社会,教育改变命运的功能愈加显著,而不平的教育边界的存在则使教育的这一功能成为社会对部分人的偏爱。教育边界的产生源于先赋性的教育制度安排与后致性的社会分类的共谋,而自我的类别化、群体排斥以及不平边界的正当化机制则使已生成的边界获得进一步强化,从而使教育不平的基础从对教育权益占有的外在显性表现,转向了以身份为标记的内在的、隐性的深层根源。被标签化了的身份的错误建构使教育不平成为完全而持久的教育不平。对不平边界的消除企图通过身份模式以根除社会偏见得以实现是表面的,也是天真的,而基于地位模式的参与平等理念则为教育平等的实现带来了曙光。

  • 标签: 边界 教育边界 身份 教育不平等 参与平等
  • 简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现代化速度的提升,城市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的教育需求高涨,但是在教育机会和“优质教育资源”显著增加的情况下,人们的公平感和满意度反而降低了,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不平现象的存在。因此,教育不平就成为了我国城市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即木桶的短板。教育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教育不平就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短板之一。因此,必须摈弃社会中存在的教育不平现象,以实现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 标签: 教育不平等 社会公平 民生 短板
  • 简介:区别于自由意志主义者,罗尔斯和运气平等派认为正义的空间不仅关涉某些直接的人类行为,而且关涉这些行为的起始背景对不同人造成的不平影响,因此社会体制应该积极地干预自然不平。托马斯·内格尔以不平的责任归属为根据质疑了这种观点。他认为如果自然不平主要是由自然而不是社会因素造成的,那么把减轻它的义务加给社会就不合理地扩张了正义的规范边界。但是内格尔没有看到这里不应该夸大自然的力量,很多所谓的自然不平的背后都深藏着社会体制的不公正影响,正义因此要求社会承担减轻这种不平的义务。

  • 标签: 自然不平等 正义 自然抓阄 运气平等 内格尔
  • 简介:摘要:在美国历史上,黑人英语经常遭受歧视,被认为是一种低级或次等的语言。本文根据英国语言学家R.A.Hudson总结出的三种语言不平:主观不平、狭义不平和交际不平对黑人英语的不平性进行分析。借此警醒语言使用者以公正平等地态度对待黑人英语。

  • 标签: 黑人英语 不平等性 R.A.Hudson语言不平等理论
  • 简介:学业评价不平是教育不平的重要表现。可以从三个方面解释学业评价不平现象:第一,考试偏见;第二,课程内容及其评价总是隐含着特殊的价值取向;第三,学业评价内容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为了实现学业评价平等,国家需要政策倾斜,评价机构要提高考试的信息和效度,学校要减少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不平

  • 标签: 学业评价 教育不平等 考试 教育过程 原因及对策 课程内容
  • 简介:收入并非决定居民福利的唯一因素,收入不平亦不能反映居民的福利不平。正确评价居民的福利不平状况,还需要引入非货币维度。本文探讨了我国多维福利不平的变化趋势及分解。结果表明,总体的福利不平虽在上升,但增幅远小于同期的收入不平增幅;20世纪90年代初,教育和收入是福利不平的主要因素,但随着收入差距扩大,其逐渐成为福利不平的主导因素;健康对福利不平的影响较小但呈上升趋势;收入、健康和教育之间的相关性强化了居民福利不平

  • 标签: 福利不平等 多维不平等指数 分解
  • 简介:健康方面的性别不平主要体现在妇女的健康状况和保健质量处于劣势家庭内部营养品分配的不平及生育和节育手术的不平三个方面.健康方面的性别不平影响了妇女的生计选择;减少了她们获取外界信息的机会;因多胎生育增加了孩子的抚养成本;也导致妇女妇科病增多,难以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造成家庭贫困.而贫困进一步加剧了健康方面的性别不平.

  • 标签: 健康 性别不平等 贫困
  • 简介:由于近代中国的孱弱,西方列强纷纷扩张侵略势力,面对侵略,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拯救国家和民族浴血奋战,由此,'侵略与反抗'成为时代的重要主题之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便以此命名,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研讨中,普遍对有关不平条约的理解存在误区,本文对三处关键点进行了分析与阐释。

  • 标签: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三大不平等条约 危害 丧权辱国
  • 简介:本文在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框架下引入异质性家户与非位似偏好,构建一个一般均衡模型考察内生的收入不平与产业升级之间的互动关系。模型发现劳动收入占比与基尼系数呈负相关关系,与经验事实一致。此外,收入越不平,则产业升级所要求的最低资本劳动比越低。收入不平与产业升级的程度之间呈"倒U形"关系,因为收入过度平等会使得具有足够高的市场需求的产品种类减少,而收入过于不平会导致只有较少的富人会对高档商品产生需求。

  • 标签: 禀赋结构 收入不平等 产业升级
  • 简介:5月21-2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主办的"中国收入不平研讨会"在英东楼举行。牛津大学教授JohnKnight、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TerrySicular、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佐藤宏教授、瑞典哥德堡大学教授BjornOustaffson、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SamuelMyers、

  • 标签: 收入不平等 大学教授 工商管理学院 大学经济 经济学院 安大略
  • 简介: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决定了文化教学应同时兼顾目的语文化和本民族文化。但由于跨文化交际双方身份、地位、语言、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交际目的难以实现。跨文化交际的不平性表现在群体与群体间、群体与个体间、个体与个体间;影响因素有经济地位的不对等、权力差异等。优秀的跨文化交际者在跨文化交往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改善自身的文化修养,增加知识积累,同时还应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感知,进而确保交际的成功,成为语言和文化交际的友好使者。

  • 标签: 跨文化交际 不平等性 语言帝国主义
  • 简介:韩国在1970—1984年与中国1992-2006年间有着十分相似的经济状况并且几乎以相同的轨迹增长。数据比较显示:中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基尼系数、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等都呈逐渐增加并不断高于韩国的趋势;但是在教育支出、中高等教育入学率等方面都远不及韩国的增长速度。韩国的新农村建设、教育制度、社保制度保证是韩国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一元化经济的三大重要因素,而中国在这几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与政策缺失。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完善社保制度是解决当前中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不平问题的重要举措。

  • 标签: 发展 不平等 中国 韩国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