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是艾滋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但也是导致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该治疗方法可能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中,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ucleotidereversetranscriptaseinhibitor,NRTI)和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inhibitors,PI)在诱发骨质疏松症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NRTI和PI引发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可能的相关机制做一综述。

  • 标签: 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骨质疏松 艾滋病病毒 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板蓝根颗粒联合维生素C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出生的健康婴儿6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板蓝根颗粒和维生素C共同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对照组仅采用维生素C预防,比较两组小儿一年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呼吸道感染患者共20例,占总例数的58.82%,对照组的呼吸道感染患者共29例,占总例数的85.2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呼吸道感染次数≥3次共7例,占20.59%,显著低于对照组11例(32.35%),P〈0.05。结论:采用板蓝根颗粒和维生素C联合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显著降低小儿呼吸道感染率和感染次数,效果明显。

  • 标签: 板蓝根颗粒 维生素C 呼吸道感染
  • 简介:目的探寻提高足癣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的有效疗法。方法应用口服特比萘芬联合外用1%特比萘芬乳膏2周连续疗法进行治疗,与特比萘芬系统治疗及1%特比萘芬乳膏局部治疗作同期对照,比较临床疗效与复发率。结果临床疗效:停药时联合治疗组、系统治疗组、局部治疗组3组的痊愈率分别是51.85%、35.19%、31.48%,χ2=6.32,P〈0.05;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0%、85.19%、72.22%,χ2=12.31,P〈0.05。临床治愈时间(d):联合治疗组7.54±1.09,系统治疗组8.41±1.93,局部治疗组8.70±2.63,F=4.85,P〈0.01;联合治疗组分别与后2组比较,P〈0.01。复发率:联合治疗组5.56%,系统治疗组18.52%、局部治疗组22.22%,χ2=6.64,P〈0.05。结论1种口服抗真菌药物加1种外用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足癣疗效好、疗程短、复发率低,无明显副作用。

  • 标签: 足癣 特比萘芬联合疗法 疗效 复发率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有效成分黄芩苷(Baicalin,BA)联合氟康唑(Fluconazole,FLC)对白念珠菌(Candidaalbicans)形态转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在菌丝诱导培养基(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上观察两药联用对白念珠菌酵母-菌丝形态转化的影响;ELISA法检测两药联用对胞内cAMP含量的影响;回补实验验证两药联用对胞内cAMP的影响;qRT-PCR检测两药联用对白念珠菌cAMP相关基因RAS1,CDC35和PDE2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苷联合氟康唑能显著抑制白念珠菌酵母-菌丝形态转化,降低胞内cAMP水平;外源性cAMP能逆转两药联用所造成的菌丝抑制;两药联用使RAS1和CDC35表达分别下调35%和27%,使PDE2上调1.21倍。结论黄芩苷协同氟康唑显著抑制白念珠菌形态转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胞内cAMP有关。

  • 标签: 白念珠菌 黄芩苷 氟康唑 形态转化 CAMP
  • 简介:目的研究放疗增强DC疫苗治疗小鼠肾癌的作用机理。方法Renca肾癌细胞制作BALB/c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别用单纯放疗、单纯DC和DC瘤内注射联合放疗等方法治疗,第28天牺牲小鼠。体外培养2×10^6Renca肾癌细胞,经20GyX射线单次照射培养24h后,收获细胞。提取细胞和肿瘤组织蛋白,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治疗后肿瘤组织中TNF-α、CD3、CD11和F4/80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DC瘤内注射联合放疗有效抑制肾癌细胞在BALB/c小鼠体内生长,局部放疗明显增加了肿瘤组织内TNF-α表达水平,体外培养的Renca肾癌细胞经放射线处理后TNF-α表达明显上调。结论放射线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分泌TNF-α,瘤内注射DC联合放疗的增效作用与肿瘤局部产生的TNF-α表达上调密切相关。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肾癌 放射治疗 TNF-Α
  • 简介:目的研究灰黄霉素、克霉唑及灰黄霉素、克霉唑与地塞米松组合成的联合药物对红色毛癣菌在体内、外活性影响。方法在体外分别应用灰黄霉素、地塞米松、克霉唑、灰黄霉素:克霉唑:地塞米松=5:5:1联合药物的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于红色毛癣菌,确立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C)和联合药物的分数抑菌浓度(FIC);制作由红色毛癣菌引起皮肤癣的豚鼠动物模型,根据豚鼠用药部位分成四组,对豚鼠皮疹进行疗效的评估。结果体外实验联合药物的MIC小于单药的MIC,且联合药物起协同和次协同作用;体内实验中联合组对动物受损局部皮肤给药后,对红色毛癣菌所致皮损积分为(1.89±0.68),与对照组(3.33±0.69)比较,可明显减轻局部皮肤损伤病变程度,该药优于克霉唑组(2.33±0.69)、灰黄霉素组(2.11±0.58)。结论短期内灰黄霉素、克霉唑与地塞米松组合成的联合药物有较强的抗红色毛癣菌和抗炎作用,其抗菌活性强于单独药物的灰黄霉素和克霉唑。

  • 标签: 灰黄霉素 克霉唑 地塞米松 红色毛癣菌 抗真菌活性 联合应用
  • 简介:目的:探究胃炎康方5号联合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4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胃三联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之上再加上胃炎康方5号治疗,观察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Hp根除率(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6.81%,Hp根除率为82.98%,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85%,根除率为93.62%,两组结果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炎康方5号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炎康方5号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三联法
  • 简介:为了推广医学真菌学的基础与临床知识,经全国继续教学委员会批准,中国-荷兰CBS真菌生物多样性中心将于2013年11月18日~29日在广州联合举办的“中国·荷兰CBS医学真菌培训班(CBSCourseMedicalMycology)”,该培训班由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和荷兰CBS真菌多样化研究中心主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暨南大学医学院承办。

  • 标签: 生物多样性中心 真菌学 CBS 医学院 培训班 荷兰
  • 简介:目的探索利福喷丁(rifapentine)联合氟康唑(fluconazole)对耐氟康唑白念珠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白念珠菌菌悬液与利福喷丁和(或)氟康唑共同培养12h,碘化丙啶(PI)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空白对照组、利福喷丁组、氟康唑组及利福喷丁与氟康唑联合组DNA含量,分析利福喷丁及其联合氟康唑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利福喷丁组及氟康唑组相比,联合组G0/G1期DNA含量均减少(P〈0.01),G2/M期DNA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说明利福喷丁与氟康唑合用时组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结论利福喷丁与氟康唑联合时能阻断耐药白念珠菌细胞周期进程,抑制细胞的正常分裂增殖。

  • 标签: 白念珠菌 利福喷丁 氟康唑 细胞周期
  • 简介: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治疗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有效安全,目前已成为孢子丝菌病治疗指南中的推荐用药[1].但少数患者单用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不能有效控制病情,研究显示两药分别联合碘化钾溶液或两药联合治疗皮肤型孢子丝菌病显示疗效增强2-6].最近,我们诊治1例由球形孢子丝菌引起的皮肤固定型孢子丝菌病患者,采用特比萘芬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失败,之后经特比萘芬联合碘化钾溶液治疗才获得痊愈.鉴于该病例治疗过程的特殊性,我们对其分离菌株进行了一些相关的实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孢子丝菌病 球形孢子丝菌 特比萘芬 伊曲康唑
  • 简介:伊曲康唑口服治疗浅部真菌感染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在2009年3~9月,采用伊曲康唑口服联合外用抗真菌药治疗33例泛发性体癣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和真菌学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泛发性体癣 伊曲康唑 联合治疗
  • 简介:目的应用β-氨基丙腈(β-aminopropionitrile,BAPN)饮水联合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II,AngII)皮下埋泵建立小鼠主动脉夹层模型。方法40只3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均每日给予0.1g/(kg·bw)BAPN饮水,BAPN饮水后第28天给予皮下埋泵,BAPN饮水+生理盐水埋泵组持续泵入生理盐水,BAPN饮水+AngII埋泵组持续泵入AngII,每分钟1000ng/(kg·bw)。采用小鼠无创血压测量计尾套法检测小鼠血压和心率。实验中死亡小鼠立即解剖,分离主动脉。埋泵72h后,未死亡小鼠注射过量戊巴比妥钠处死,留取主动脉。苏木素-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主动脉壁假腔形成情况。结果BAPN饮水+AngII埋泵组小鼠总的夹层发生率为95%,死亡率为24%(夹层动脉瘤破裂死亡),BAPN饮水+生理盐水埋泵组夹层发生率为5%,死亡率为0;镜下主动脉病理切片显示夹层主动脉有假腔形成。结论成功建立高主动脉夹层发生率的小鼠模型。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血管紧张素II β-氨基丙腈 动物模型 C57B1/6J小鼠
  • 简介:目的:评价母牛分枝杆菌(微卡)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门诊哮喘患者30例,均在初诊时及治疗4周后详细记录其哮喘发作次数、临床症状体征积分、FEV1、FEV1%、PEF,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控制哮喘急性发作,评价母牛分支杆菌疗效。结果:治疗前后相比,患者哮喘发作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比较,FVC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FEV1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FEV1%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EF有显著性差异(P〈0.01)。受试者中1例发热,余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沙丁胺醇对哮喘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 标签: 母牛 分枝杆菌 哮喘
  • 简介:目的:评价针刺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而治疗组患者给予针刺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治疗后评价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腰腿痛的改善情况。结果:针刺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显效率为62.2%,药物组显效率为2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腰腿痛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针刺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针刺 红外线照射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为足癣治疗提供较理想的方案。方法盐酸特比萘芬250mg,口服1次/d;1%联苯苄唑乳膏,外用1次/d。250例足癣患者随机入组。A组口服1周加外用1周,B组口服1周加外用2周,C组口服2周加外用1周,D组口服2周加外用2周,E组单独外用4周。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4周、24周、40周、56周、72周时对各组的疗效、复发率进行评价。结果在停药后第24周时,A、B、C、D组与E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停药后第40周、56周、72周时,D组与A、B组疗效比较差异也出现统计学意义。在停药后24周、40周时,A、B、C、D组真菌学疗效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停药56周、72周时,D组与A、B组真菌学疗效比较差异也出现统计学意义。在停药40周时,A、B、C、D组与E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停药56周、72周时,D组与A、B组复发率比较差异也出现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特比萘芬2周联合外用1%联苯苄唑乳膏2周治疗足癣的有效率和真菌学疗效最高,复发率最低。

  • 标签: 足癣 特比萘芬 联苯苄唑乳膏 疗效 复发率
  • 简介:目的:探讨活血化瘀通络法联合针刺辅助治疗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DLEAD)影响。方法:收集我院DLEAD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对照组予DLEAD基础治疗。实验组1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活血化瘀法中药治疗。实验组2在实验组1基础上加针刺治疗。对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进行FBG、P2hBG、HbAlc测定,血清IL-6、ET-1水平测定及PAgT%、踝肱指数ABI测定。结果:1治疗后三组FBG、P2hBG、HbAlc均下降,两组实验组较对照组均改善更明显,且实验组2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三组IL-6、ET-1及PAgT%均下降,两组实验组均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实验组2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三组ABI均有所改善,两组实验组均更明显改善,且实验组2ABI上升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联合针刺治疗,可调节血清IL-6、ET-1水平,降低PAgT%,改善ABI,可有效提升DLEAD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预后,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活血化瘀法 针刺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川芎嗪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96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并严格控制血糖。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患者给予川芎嗪注射液240mg,静脉滴注,1次/d,同时给予缬沙坦80mg,口服,1次/d,21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80mg,口服,1次/d,21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学指标、尿检指标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21天后,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达83.3%,显著高于对照组(6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空腹血糖、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实验组以上指标及胆固醇水平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川芎嗪联合缬沙坦可以更有效地改善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川芎嗪 缬沙坦 糖尿病肾病肾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治疗仪联合木丹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片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木丹颗粒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P2hBG及HbAlc水平的变化情况,记录患者正中神经、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参照TCSS评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腓总神经及正中神经MCV、SCV均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上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SS评分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治疗仪联合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用甲钴胺片治疗。

  • 标签: 低频脉冲电治疗 木丹颗粒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目的: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注入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术后护理的临床效应。方法:对88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注入术后的护理,针对糖尿病病人的特点及硅油注入的特殊要求提出术后严密观察眼部情况,控制血糖、保持特殊体位、预防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结果:手术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对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注入术使许多糖尿病病人加强术后护理,有助于恢复患者的有用视力、提高手术效果的临床效应,提高生存质量。结论:针对糖尿病病人的特点,在围手术期做好周密的护理,对于提高手术疗效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术后护理 临床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