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论题罗杰·斯佩里教授的大脑功能理论是说左脑以理性逻辑分析和记忆等为优势半球;右脑以立体空间形象和音乐艺术为优势的半球,但是,至今尚未得到生物医学科学家报告找到理性逻辑和记忆神经细胞的消息,也未发现立体空间图像和音乐神经细胞的踪迹。看来大脑左右半球神经细胞并没有区别,难道同样的脑神经细胞真的会有功能优劣吗?否则,大脑各部分是不可能存在分工的功能。

  • 标签: 大脑功能 神经细胞 分工论 运动 思维 音乐艺术
  • 简介:双语加工和控制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与一般性执行功能有关的最关键的脑区前额皮层.以及其它的相关脑区及神经基础如前扣带回、基底神经节和下顶叶等参与了双语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的双语控制中。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利用第二语言促进认知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利用认知控制训练促进高效率的第二语言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 标签: 双语者 双语控制 脑机制 教学启示
  • 简介:认知神经心理学为探讨语言心理表征和加工理论提供了新途径,使得人们对心理词典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入细化.研究表明词汇不同性质的信息在表征上相互独立,词典系统至少包括语义系统、语音输入词典与语音输出词典、字形输入词典与字形输出词典等模块.本文着重介绍了这一词典系统及其认知神经心理学证据.

  • 标签: 词汇表征 词汇加工 认知神经心理学 语音 字形
  • 简介:大学新毕业生工作适应不良是常见的现象,也是目前大学生就业担忧和顾虑的问题之一。这位刚毕业进入工作岗位的求助者出现了明显的抑郁症状,且在咨询过程中发现其抑郁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并且有深刻的家庭教育文化背景。诊断为神经衰弱,采用态度治疗和心理稳定化技术后,经过两个月的咨询,求助者的神经衰弱症状基本消失,对自己和未来的态度基本明朗。一个月后电话回访,显示咨询效果良好。

  • 标签: 新毕业生 神经衰弱 态度治疗
  • 简介:本案例中的求助者是一名服刑人员,由于内心的不合理信念导致出现心理冲突(自责、悔恨、抑郁)而求助。心理咨询人员通过资料收集、症状鉴别,确定其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与求助者协商制定咨询方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变其错误认知,建立积极认知系统,帮助其恢复正常行为,比较成功地解决了该服刑人员的问题。

  • 标签: 抑郁性神经症 认知行为疗法
  • 简介:探讨神经质人格对青少年应激与抑郁症状的调节作用。采用自评的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分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618名在校高中生进行了首次测查,随后每隔3个月对被试的抑郁症状和生活事件进行追踪测查,追踪时间为期一年,结果发现:与低神经质青少年相比,随着生活事件应激水平的升高,高神经质青少年的抑郁躯体症状与心理症状增长速度更快。结论:神经质人格在青少年生活事件应激和抑郁症状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 标签: 青少年 神经质人格 应激 抑郁症状 多层线性模型
  • 简介:目的探索阳性强化法对疑病性神经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渐进式强化训练后出现的目标行为均进行不同级差的阳性刺激,予以强化。结果求助者从一个卧床不起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人转变为一个能扶物基本完成生活自理的人。结论求助者的疑病性神经症状基本消除,阳性强化法对疑病性神经症有显著疗效。

  • 标签: 阳性强化法 疑病性神经症
  • 简介: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JacquesLacan)曾以"博罗米恩结"(nudborroméen)来描述其所阐述的想象界(l'imaginaire)、符号界(lesymbolique)和实在界(leréel)三者之间的拓扑学结构,并以"核心症状"(sinthome)作为串联起前三者的关键第四环。根据他的观点,一个博罗米恩结至少需要三个圆环组成,但这样的基本结构并不牢固,其中任意一个圆环的脱落都会使整个博罗米恩结散架。

  • 标签: 神经科学 精神分析 实在界 核心症状 意识哲学 拉康
  • 简介:近年来人们十分热衷对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研究,最新研究趋势是探究μ节律与镜像神经元系统活动功能的关联,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μ波抑制是代表高级神经活动标记的重要指标。文章首先介绍了μ波抑制机理,强调了μ波抑制功能概念的飞跃,综述了μ波抑制在三个方面(动作、语言认知、以及高级社会功能)作为镜像神经元活动的证据,最后总结与展望μ波抑制对心理与行为困难的矫正的应用。

  • 标签: μ波抑制 镜像神经元 行为与心理 高级的社会功能 训练与矫治
  • 简介:对浙江地区551名企业管理者问卷调查,探讨组织中管理者大五人格的责任感、神经质维度与心理契约违背感知的关系,以及组织人力资源实践水平对此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责任感水平与管理者对心理契约违背的感知呈负相关;神经质水平与管理者对心理契约违背的感知呈正相关。(2)组织人力资源实践水平在管理者人格特质与心理契约违背感知关系起显著调节作用。

  • 标签: 责任感 神经质 心理契约违背 人力资源实践
  • 简介:宗教应对是近20年来西方宗教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当人们遭遇疾病、丧失、战争等严重威胁个体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压力事件时,往往转向更高的力量以帮助自己应对,宗教也常常成为他们的应对资源。在中国,关于宗教应对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内宗教信众逐年增多、癌症等重大疾病威胁越来越多民众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宗教如何影响个体应对疾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基督徒为例,探索重大疾病患者的宗教应对过程,揭示个案可能采用的宗教应对策略和持有的宗教应对资源,及应对过程中宗教应对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变化。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原因在于: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宗教应对领域目前仍缺乏坚实的理论,质性研究可以深入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寻求解释和理解。本质性研究主要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与10名身患癌症等重病的基督徒共同建构他们的宗教应对过程。数据分析和理论建构以扎根理论为指导,对10名研究对象产生的数据进行三级登录,产生一级编码53个,二级编码16个,其中主要类属为:宗教应对过程中的情绪/心境和态度,宗教认知应对,宗教应对行为,宗教应对资源,宗教应对结果;三级编码得出具有统领作用的核心类属“重大疾病患者宗教应对的动态过程”。效度检验采用研究者检核、研究对象检核、资料之间的相互验证、共同编码、反馈法等。成文采用类属作为基本结构,在部分类属下穿插一些小型个案及情境分析。从应对结果来看,本研究对象普遍在应对过程中取得了生理、心理、灵性上正向的变化。从总体应对方式看,他们基本采用积极宗教应对的方式,他们并非没有经历灵性挣扎,但在这个过程中依然�

  • 标签: 宗教应对 中国基督徒 重大疾病 扎根理论 质性研究
  • 简介:人的思维生理学活动过程,由客观物质及其运动过程,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反映到大脑高级中枢,所进行的后天有序自组织活动过程。以解剖组织学和分子医学为基础的现代神经生理学和脑科学,对在大脑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区,后天何以能形成线性有序自组织扩散循行活动过程,尚无明确阐述和解释。因此需要开拓新的思路。我们在探索经络和针灸理论和应用的过程中,大量观察到,针刺后的针感在人体有序扩散循行过程,具有相对性和后天可塑性的特点。其有序扩散循行过程,可被高级中枢神经明确地感知和定位出来。这些现象和特点反映着针感有序扩散循行过程,具有高级中枢活动过程的特性,对此我们尝试应用相似论的观点和方法,在异中求同和同中立异的思维训练和创新的过程中,去探索和发展与提高它。高级神经活动可产生电磁波,按照波粒二象性原理,它也伴有粒子流,那么针感有序扩散循行,亦可视为神经粒子流运动过程的反映。我们并提出:经络是人类高级中枢后天形成的有序自组织活动过程的自身整体功能性调节系统,其中枢主要在高级中枢体感区。这就突破了传统经络系统的先天性外周为主循经为纲的理论框架。此后把针感在高级中枢非线性区,后天形成线性有序自组织扩散行的条件和规律与方法,移植到观察人类大脑高级神经活动和思维生理学过程,从而把经络有序活动与高级神经活动和思维活动通过异中求同而统一起来。关键的问题在于,在开放性远离平衡态的大脑高级中枢非线性区,后天何以能形成线性有序自组织活动。我们在实践中观察到针感在高级中枢非线性区形成线性有序放大扩散,与中枢神经受激后能级提高,形成量子化引起同相振荡的量子过程有关,否则由非线性转化到线性�

  • 标签: 思维生理过程 高级神经活动 针感 有序自组织扩散 相拟论 量子化
  • 简介:54名精神分裂症,47名神经症及51名控制组被试分别完成了心理控制源量表和责备与辩解问卷,研究结果表明,病人组与控制组相比有较高的内控倾向,但在责备和辩解倾向上的差异却不显著,针对这一结果,本文讨论了在心理控制源倾向与适应和健康关系中情境因素的重要性,以及病人责备与辩解倾向存在较大差异的假设,文中还针对问卷研究的局限,提出了验证假设的途径以及改进临床研究设计的必要性.

  • 标签: 心理控制源 精神分裂症病人 神经症患者 倾向 控制组 辩解
  • 简介:瓦雷拉的"神经现象学"是应对意识"难问题"中最为系统且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方案之一。他的这一思想是在当代意识自然化和查尔默斯提出的意识"难问题"的影响下提出来的。这一思想的提出有其涉身动力学科学基础和"中道认识论"哲学基础。它以意识体验的不可还原性为出发点,把胡塞尔的现象学和认知科学统一起来,采取了对意识的第一人称数据和第三人称数据之间的互惠关联和约束的方法论来解决意识"难问题"。瓦雷拉的这一思想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也存在着现有的问题。

  • 标签: 弗朗西斯科·瓦雷拉 意识经验 意识难题 神经现象学 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