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钙调磷酸B同源蛋白2(CHP2)在临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恶性表型作用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临床胃癌组织芯片(297例胃癌和198例对照良性胃黏膜组织),均来自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生物样本库。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HP2蛋白表达水平,统计分析CHP2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在胃癌细胞系中分别进行CHP2抑制和过表达细胞学实验,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CCK-8法检测胃癌细胞恶性表型变化。结果CHP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204/297,68.7%),高于非癌的手术切缘组织(31/91,34.1%)、慢性胃炎组织(13/22,59.1%)、肠化胃黏膜组织(13/38,34.2%)、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胃黏膜组织(12/30,40.0%)以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胃黏膜组织(7/17,41.2%)。胃癌组织中CHP2蛋白高表达与胃癌有转移、TNM分期晚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HP2蛋白高表达,TNM分期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P<0.05)。胃癌细胞HGC-27在下调CHP2表达后,增殖、迁移能力下降(P<0.05);胃癌细胞AGS在上调CHP2表达后,增殖、迁移能力增强(P<0.05)。结论在胃癌发展中,CHP2起到促进增殖和转移作用,可以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以及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 标签: 胃肿瘤 钙调磷酸酶B同源蛋白2 预后 增殖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蛋白体抑制剂对骨髓瘤骨病(MBD)血清骨代谢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5b同工(TRACP-5b)、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及维生素D3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自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新诊断的MBD患者68例,均给予以蛋白体抑制剂-硼替佐米为主的方案治疗,检测治疗前、治疗4个和8个疗程后患者血清TRACP-5b、β-CTX、PINP、维生素D3浓度及影像学变化。结果TRACP-5b、β-CTX和维生素D3在患者治疗4个(68例)和8个疗程(63例)后都较治疗前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NP治疗前浓度为(78.1±44.9)ng/L,4个疗程后为(94.5±56.1)n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1,P=0.063),8个疗程后升高至(173.3±80.5)n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72,P<0.001)。治疗前影像学骨病分级≥3级的患者比例为66.2%,4个疗程后降至60.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9,P=0.477);8个疗程后降至44.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0,P=0.012)。8个疗程后,可评估患者63例,其中治疗有效者50例,无效者13例,有效组患者血清PINP浓度为(190.7±78.5)ng/L,高于无效组(106.5±47.3)ng/L(t=5.762,P<0.001),维生素D3浓度为(11.7±4.8)μg/L,低于无效组(15.6±5.5)μg/L(t=-2.478,P=0.016),骨病分级≥3级的患者比例为38.0%,也低于无效组的69.2%(χ2=4.076,P=0.044),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血清TRACP-5b和β-CT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蛋白体抑制剂为主的方案治疗后,MBD患者血清中反映破骨细胞活性的TRACP-5b、β-CTX和维生素D3减低,反映成骨细胞活性的PINP升高,影像学骨病分级下降。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破骨细胞 硼酸盐 骨疾病,代谢性 维生素D3
  • 简介:摘要乙醇脱氢(ADH)与乙醛脱氢(ALDH)是人体内部酒精代谢的重要,尤其是ALDH2在缓解酒精代谢物乙醛中效果显著。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工作人员对ALDH2基因表达、结构及多态性展开了进一步研究,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乙醛脱氢酶 基因 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蛋白脱乙酰基(HDAC)2和HDAC 4活性变化对小鼠肺纤维化(PF)的影响。方法博来霉素单次气管给药诱导C57BL/6J雄性小鼠发生PF,建立PF模型。实验动物分3组:博来霉素组(B组,16只)予博来霉素A2生理盐水溶液2.5 μl/g、盐水组(C组,16只)给予生理盐水溶液2.5 μl/g体重和无手术组(N组,16只)。给药后7、14、21 d随机处死、取材。比色法检测肺组织细胞HDAC2、HDAC4活性。HE染色进行肺泡炎、Masson染色肺纤维化评分。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用二元变量相关进行数据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整体小鼠肺组织HDAC2活性,B组显著高于N组(2.00±0.40比1.00±0.23,P<0.05)、C组(2.00±0.40比1.48±0.33,P<0.05),给药后14、21 d B组均显著高于N组(2.40±0.28比1.00±0.23,P<0.01,2.23±0.41比1.00±0.23,P<0.01)、C组(2.40±0.28比1.39±0.23,P<0.05,2.23±0.41比1.35±0.42,P<0.05),B组与C组HDAC2活性变化趋势不同。整体小鼠肺组织HDAC4活性,B组与N组、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管给药后14 d,B组、C组HDAC4活性均显著高于N组(1.18±0.36比1.00±0.12,P<0.01,1.09±0.33比1.00±0.12,P<0.01),B组与C组HDAC4活性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相关性分析:小鼠肺组织HDAC2活性与肺泡炎(r=0.428,P<0.01)、肺纤维化(r=0.508,P<0.01)病理评分均呈正相关。小鼠肺组织HDAC4活性与肺泡炎(r=0.355,P<0.05)、肺纤维化(r=0.457,P<0.01)病理评分均呈正相关。二元线性回归:HDAC2活性对小鼠PF病变过程作用强于HDAC4活性。结论小鼠发生肺纤维化时,HDAC2和4活性均显著升高,HDAC2活性升高迅速、持久,HDAC4活性波动显著、升高短暂,HDAC2活性变化对肺泡炎、纤维化作用均强于HDAC4。

  • 标签: 肺纤维化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类 结缔组织疾病 C57BL/6J小鼠
  • 简介:摘要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细胞黏附分子,协助有髓轴突上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的正确定位和聚集,维持和稳定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而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抗体可以干扰和破坏这种作用,引起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和组织器官损害,出现认知障碍、癫痫发作、边缘性脑炎、莫旺综合征和Isaacs综合征等纷繁复杂的临床症状或综合征,其基本核心是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抗体引发了免疫损伤、导致自身免疫性脑炎—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抗体脑炎。因此,血清和脑脊液针对性的抗体检测极为关键,通常情况下此类疾病对免疫治疗有较好的反应和疗效。

  • 标签: 脑炎 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质Gla蛋白(MGP)与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7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UC患者51例,以及同时期健康体检者27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结肠黏膜中MGP mRNA的表达,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从GEO数据库中下载包含有UC患者MGP基因表达谱的公共数据集,按照内镜下Mayo评分分为Mayo 0、1、2、3分4个组。分析MGP在各组间差异表达情况。结果纳入的所有UC患者完成随访,随访中位时间23个月(17~53个月)。UC活动组中MGP mRNA的表达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手术治疗的UC患者,其结肠黏膜中MGP mRNA表达量高于使用美沙拉嗪治疗的患者。UC患者结肠黏膜MGP mRNA表达量与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517)。合并难辨梭菌或巨细胞病毒感染的UC患者结肠黏膜中MGP mRNA表达量高于无机会性感染的患者。GEO公共数据集中MGP在各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炎症程度加重MGP表达逐渐增加。组织MGP表达水平与内镜下Mayo评分存在中度相关。MGP mRNA表达与UC患者的生活方式、病变范围、肠外表现、随访期间有无复发的关系不明显。结论MGP与UC患者结肠炎症有关,其表达异常可以帮助预测UC患者病情活动度。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基质Gla蛋白 临床特点
  • 简介:冠心病和糖尿病在发达国家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冠心病的病理机制是以脂质堆积、纤维化及炎症反应等病理生理变化为特点,其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因素导致脂类代谢紊乱、内皮细胞损伤、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和单核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A2(LipoproteinAssociatedPhospholipaseA2,Lp-PLA2)是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它能催化脂蛋白和细胞膜上的甘油磷脂二位酰基脂键水解,从而形成非酯化脂肪酸和溶血磷脂的,其产生受炎症介质的调节。近年来研究显示LP-PLA2具有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我们选择233例冠心病患者,研究LP-PLA2水平的变化,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类型的冠心病患者中的差异,及其与其它指标的关系,从而为研究LP-PLA2在冠心病的临床价值进一步提供依据。

  • 标签: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冠心病 糖尿病
  • 简介:蛋白质一级结构鉴定实验中将传统蛋白解技术联用质谱技术是当前蛋白质研究所必需,通过探索和实践,使本科教学渗入科研第一线,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 标签: 蛋白质酶解 实验教学 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ASPR2)抗体相关脑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特点、脑电图表现、治疗和预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7例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患者资料并随访。结果7例患者中男4例,女3例,中位发病年龄为34岁。癫痫发作6(6/7)例,记忆力减退5(5/7)例,精神症状4(4/7)例;CASPR2抗体:脑脊液阳性3(3/7)例,血清阳性7(7/7)例;5(5/7)例有影像学改变,1(1/7)例发现肿瘤。7例均接受免疫治疗,随访1个月至2年,1例患者确诊直肠癌,预后差。其余患者预后好。结论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上有以癫痫发作,记忆力减退,精神症状,头晕,睡眠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时,需考虑到该疾病。早期识别该疾病,激素和免疫球蛋白治疗该疾病,患者大多预后良好。

  • 标签: CASPR2抗体 自身免疫性脑炎 癫痫 免疫治疗
  • 简介:采用辊到辊方式利用金属有机沉积(MOD)技术在双轴织构的NiW合金基带上制备了烧绿石结构的La2Zr2O7(LZO)缓冲层长带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长带样品不同部位截取短样的织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已经制得了具有良好c轴织构且表面光滑的LZO膜.然而长带样品的织构锐利度小于静态短样的织构度,可以认为,热处理过程中影响升温速率以及恒温热处理时间的走带速度是获得高质量长带缓冲层样品的关键因素.

  • 标签: LA2ZR2O7 金属有机沉积 织构 表面形貌 涂层导体 缓冲层
  • 简介: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配合物[Mn(phen)2(H2O)2][NbOF5],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结构,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和热重表征。在实验的基础上,采用Gaussian-03w对配阴离子进行了全几何优化和后续计算。Nb和Mn离子均处于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O3和F5带的负电荷最多,但O3和F5并未充当桥联原子。

  • 标签: 混金属配合物 晶体结构 理论计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讨胃蛋白原(PG Ⅰ和 PG Ⅱ)、血清CEA、CA19-9、CA12-5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并评估其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应用潜力。

  • 标签: 胃癌 CEA CA199 CA125 胃蛋白酶原 
  • 简介:为了改善海藻酸钠固定化微球的扩散性与活稳定性,以纳米二氧化钛修饰海藻酸为固定化载体,Ca2+,Ce3+,Ni2+,Cu2+和Fe3+为杂化凝胶的阳离子交联剂,木瓜蛋白为模型,制备固定化微球.通过UV-Vis光谱检测活,考察了5种交联剂对固定化的动力学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2+为交联剂时,固定化具有最高的亲和性、最低的米氏常数(Km=11.0mg/mL)和最高的稳定性.研究了TiO2与木瓜蛋白的质量比对固定化稳定性以及蛋白泄漏的影响,结果显示纳米二氧化钛与木瓜蛋白的质量比为10∶1时,制备的固定化微球性能最好,因为二氧化钛能有效阻止固定化的泄漏.通过离子胶凝制备Cu/海藻酸/TiO2杂化凝胶可获得较好的扩散能力和活稳定性.

  • 标签: 阳离子交联剂 扩散 杂化凝胶 离子胶凝 米氏常数 二氧化钛修饰海藻酸
  • 简介:利用Bi作为助熔剂制备出了层状过渡金属化合物CaMn2Bi2单晶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能谱分析系统、综合物性测量系统等测试设备对该单晶样品的晶体结构、化学成分、电学和磁学性质进行了测量和表征.结果表明:CaMn2Bi2是一个层状过渡金属化合物,具有三角晶系CaAl2Si2型的晶体结构,Mn^2+排列成三角格子层.磁化率在150K表现出反铁磁行为,但是在反铁磁转变温度以上磁化率不满足Curie-Weiss行为表现出鼓包行为,说明在反铁磁转变温度以上系统中存在着很强的反铁磁关联.电阻率从300K开始随温度降低而降低,表现出金属线性行为;在150K附近随温度降低而急剧地降低,这与发生反铁磁转变是相关的;直到70K附近电阻率降到最低,随后在低温下随温度降低而升高,表现出半导体行为.

  • 标签: 层状过渡金属化合物 单晶制备 物理性质
  • 简介:摘要建筑地基基础质量对于建筑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但保障建筑的安全性,而且保障建筑地基质量。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当加强对建筑地基质量的控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及方法提升建筑地基的质量,不但确保工程科学、合理完成,而且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标签: 建筑地基 基础质量 措施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蛋白质二硫键异构(PDI)在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H9c2大鼠心肌细胞建立高糖(HG,33 mmol/L葡萄糖)及缺氧/复氧损伤模型(H/G,提前30 min往密闭缺氧盒中灌注95%的氮气及5%的CO2混合气体)和高糖+缺氧/复氧组(HG+H/R)组模型的过表达PDI腺病毒及下降PDI siRNA转染心肌细胞,检测各实验组大鼠乳酸脱氢(LDH)活性、丙二醛(MDA)及高分子量脂联素(HMW-APN)的浓度,心肌细胞PDI、脂联素(APN)、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3(Cleaved Caspase-3)及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表达。结果在HG、H/R以及HG+H/R组细胞模型中PDI的表达与正常组(葡萄糖浓度5.5 mmol/L)相比均明显减少,LDH活性[(179.7±10.4)、(218.4±18.4)、(328.2±5.3)比(91.0±11.0) U/L]、MDA浓度[(7.0±0.4)、(10.0±1.0)、(11.7±1.0)比(4.2±1.8) μmol/L]及Cleaved Caspase-3、Grp78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同时,APN及HMW-APN的蛋白表达显著减少[(2.01±0.21)、(1.64±0.27)、(1.20±0.14)比(2.62±0.12) μg/L,均P<0.05]。过表达PDI病毒干预后,H9c2细胞在高糖、缺氧/复氧条件下,APN及HMW-APN[(2.86±0.03) μg/L比(3.03±0.10) μg/L、(2.06±0.05) μg/L比(2.31±0.06) μg/L、(1.83±0.07) μg/L比(1.96±0.11) μg/L、(1.20±0.06) μg/L比(1.39±0.09) μg/L]的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均P<0.05)。利用特异性siRNA下降PDI的蛋白后,H9c2细胞在高糖及缺氧/复氧损伤条件下,APN及HMW-APN[(0.75±0.09) μg/L比(0.59±0.09) μg/L、(0.62±0.04) μg/L比(0.53±0.05) μg/L、(0.55±0.14) μg/L比(0.51±0.12)μg/L、(0.48±0.12) μg/L比(0.35±0.08) μg/L]的蛋白表达减少,LDH活性、MDA浓度及Cleaved Caspase-3、Grp78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损伤增加(均P<0.05)。结论PDI可能通过调控APN及HMW-APN的蛋白表达,发挥对糖尿病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功能的影响。

  • 标签: 糖尿病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 脂联素 心肌缺血损伤
  • 简介:力竭运动后,大鼠心肌线粒体钙离子发生明显变化,这种钙离子转运发生的紊乱是由于线粒体膜的渗透性发生改变而引发的。巯基基团的氧化作用在增加膜渗透性转运是必需的,但不是唯一的条件,磷脂(PLA)也是膜渗透性转运的诱导因素,线粒体释放钙离子需要依赖PLA增加内膜渗透性的反应物(如溶血磷脂)。因此,力竭运动导致的PLA活性增加及由此引发的线粒体钙运输变化可能是运动疲劳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 标签: 线粒体 磷脂酶A2 游离钙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的检测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高血压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做尿微量蛋白mAlb,IgG以及NAG的测定,结果两组作对比.[结果]高血压病组的尿微量蛋白mAlb,IgG,NA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尿微量蛋白联合尿测定可作为高血压病早期肾损伤诊断的敏感指标.

  • 标签: 高血压病 肾损害 尿微量蛋白 联合尿酶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