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很多地方省市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来源、使用范围、管理主体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积累了经验。对比相关省市的规范性文件和司法实践中的案例,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制度应该从规范资金的名称、扩大资金的来源、完善资金的使用范围、确定资金的管理主体、加强公众对资金的监督等方面进行完善,以保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专款专用,使环境得到最大程度的修复。

  • 标签: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 公益诉讼 实证分析
  • 简介:文章提出京津冀协同保护大气环境的十大对策建议:协同制定保护大气环境战略;协同建立组织和政策形成机制,强化协同保护;协同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协同立法,使京津冀协同保护大气环境有法可依;协同执法,统一环境执法标准;协同司法,统一三省区的环境司法标准;协同进行守法宣传,共同保护大气环境;协同强化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管控;协同管控“小散乱污”企业与农村燃煤;协同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 标签: 京津冀 协同发展 协同保护 大气环境
  • 简介:精准脱贫与环境保护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利益关联性。二者之间利益的失衡既使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存在冲突,也使精准脱贫行为与环境保护管制行为之间存在冲突,更使法律利益耦合与法律行为规范之间存在冲突。精准脱贫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多维法律利益的冲突与失衡进一步加剧了精准脱贫地区的生态恶化和生态“贫困”。矫正二者之间的失衡利益关系,需要尊重环境正义原则,建构与完善程序化与非程序化的法律实施机制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共同推动精准脱贫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共进。

  • 标签: 精准脱贫 环境保护 利益衡平 法律实施机制
  • 简介:环境影响评价规则最初起源于美国,这种实践经过数十年被其他国家广泛接受为法律,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在环境影响评价形成习惯法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帮助其传播的作用。跨界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在可能产生重大跨界环境影响的规划或项目的环评中的应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环评法律明确地排除了对项目的跨界影响的评估。国际法院、联合国海洋法法庭和国际常设仲裁法院等国际司法机构从二十一世纪开始,审理了数个涉及跨界环境影响评价的案件,数次肯定了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成为一项国际法规则,并且通过不同案件的判决,陆续澄清了该规则的内涵。中国也通过自己签署的多边条约、区域性条约和双边条约对这一规则表示接受,并且在一些项目上开展了跨界环评的实践。

  • 标签: 跨界环境影响评价 重大环境影响 国际习惯法
  • 简介:    二、构建我国物流业的法律环境体系    物流企业在建立、发展中,我国现代物流需要国家制定、实施、完善物流发展的法律法规等法律环境,完善我国的物流法律体系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不断发展

  • 标签: 体系构建 法律环境 浅谈论我国
  • 简介: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科技标准化发展的趋势和WTO技术标准协议,在GATT/WTO在规定第20条的安全例外中,如GATT/WTO在规定第20条的安全例外

  • 标签: 作用双重性 全球自由贸易 双重性研究
  • 简介:"风险社会"中的"风险"概念,具有实在性和建构性。我国刑法理论界所主张的风险刑法,关注实在性的风险,据此论证应当承认过失危险犯,进而认为污染环境罪是过失危险犯,并不妥当。不能从社会学的"风险社会"推导出刑法学的"风险刑法"。从"风险刑法"概念推出"过失危险犯",也存在理论上的障碍。传统刑法并不否认抽象危险犯,但这与风险刑法无关。抽象危险犯作为"行为本身的危险",尽管在司法中不需要判断者积极判断,但并非不要任何判断。污染环境罪是故意的危险犯,不是过失犯罪。

  • 标签: 污染环境罪 风险社会 风险刑法 过失危险犯
  • 简介:2018年11月11日,福建省生态环境厅机关党委联合福州市国土资源局等单位举办“缘来有你”青年联谊活动,活动由省生态环境厅直属机关团委等单位和企业承办。60余名单身青年在三坊七巷文儒坊“匠造空间”共度了一个别开生面的下午时光。

  • 标签: 生态环境 联谊活动 直属机关 福建省 青年 单位
  • 简介: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现代化城市格局和功能正在全面形成之际,成都市又针对城市国际化存在的营商环境短板,作出了把创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的部署,明确2019年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正式开启“软硬兼治”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新征程。

  • 标签: 营商环境 成都市 政务服务 国际化城市
  • 简介: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要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构建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自贡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省委决策部署。近日,自贡市委办公室印发了《自贡市县域政治生态综合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围绕政治坚定度、领导表率度、导向鲜明度、正气充盈度、干部勤廉度、基础稳固度、促进发展度和社会满意度,精准研判、精准“画像”、精准施策,推进全市政治生态持续向好,以更加坚定的政治担当、更加务实的工作举措、更加严明的纪律规矩确保全会精神在自贡落地见效,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自贡力量。

  • 标签: 县域政治 良好环境 质量发展 生态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政治生态
  • 简介: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新时代,生态补偿制度成为调节这一社会主要矛盾中环境保护利益分配不平衡问题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生态补偿制度遭遇了法治化发展的困难。为此,应以环境资源开发利用限制为分析路径,建构生态补偿制度的权利义务体系,生成生态补偿权利的法律样态及主客观判断的法律准则。生态补偿权利的利益客体是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消极行为所形成的正外部性生态效益,权利性质是发展权而不是财产权,但其与环境资源开发使用权等财产权具有衍生关系。生态补偿权利对应的义务是权利主体必须履行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资源保护义务且提供生态环境的正外部性效益。我国需要对现行生态补偿的实践范式进行完善,应当明确政府在生态补偿中的主体地位,塑造生态补偿区域制、项目制的法律品格,构建生态补偿权利义务的解释体系,发挥发展权实证功能,设置生态补偿资金或市场分配机制。

  • 标签: 新时代 法治 制度实践 生态补偿权利 环境资源开发利用限制
  • 简介: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成都市委市政府召开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动员大会,旨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标国际一流,聚焦企业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改革创新,培育国际化投资生态和经营环境,创造强大的全球高端要素集成能力和优势资源整合能力,努力走在新一轮西部大开放大发展前列,为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厚植战略竞争优势和永续发展动力。

  • 标签: 营商环境 产业功能区 走向世界
  • 简介:1989年,盖拉等40名居住在意大利一家高风险化工厂附近的居民,向欧洲人权法院提起诉讼。申诉人指控,意大利政府未公开该化工厂的经营活动风险以及突发事件中应遵守的应急程序等信息,违反了《欧洲人权公约》第2条(生命权)和第10条(表达自由权)。欧洲人权法院判定,公约第10条没有规定公共当局的环境信息公开义务,故意大利政府未侵犯申诉人的表达自由权。但严重的环境污染会直接影响个人福祉、妨碍个人享受自己的家园,而政府未公开相关信息将导致申诉人不能充分评估其所面临的环境风险,进而损害申诉人为《欧洲人权公约》第8条所保障的私生活和家庭生活受尊重的权利。鉴于已确认对第8条的违反,法院对本案中生命权是否受到侵犯作了回避判断。

  • 标签: 欧洲人权公约 环境信息公开 私生活和家庭生活受尊重的权利 接受信息自由权
  • 简介:基于第十三次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和近几轮调查数据的纵向比较,报告从民营企业的视角呈现出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的现状特征、变迁趋势与影响因素。报告发现:营商环境的改善得到了民营企业的认可,民营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肯定是有保留的,民营企业家对社会经济风险的预期比较理性和稳定。在营商环境改善方面,民营企业家对“简政放权”的评价最好,而对“资源供给”的评价最差。对照2016年和2018年两次调查数据,报告发现存在“强项愈强、弱项愈弱”的突出问题。制度性交易成本较高,难以充分获得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仍然是民营企业面临的痛点和难点。优化营商环境要求形成各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

  • 标签: 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家 营商环境 交易成本 中国私营企业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