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在我国东部地区,针对老油气区开展精细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文中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葡萄油层为例,系统论述了老油区精细勘探的思路及方法。首先在纵向上细化研究目的层,综合利用地震储层反演和测井相分析结果,开展大比例尺沉积微相研究,搞清目的层段储层的时空展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叠合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成果,以岩性油气藏评价的思路进行分析,最终在勘探老区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效果。

  • 标签: 松辽盆地 葡萄花油层 精细勘探 岩性油气藏 储层反演
  • 简介:30多年前,漂亮秀气的王秀荣在大港油田港西运输学校任教,马宗弟在大港石化公司倒班。、婚后王秀荣一心扑在工作上,年年是先进,马宗弟上24小时班,可以休息3天。他愉快地包揽了所有家务。

  • 标签: 植物 大港油田 石化公司
  • 简介:内蒙古满洲里检验检疫局9月20日对外发布消息称,首批重62吨、货值30.5万卢布的俄罗斯植物源生物质燃料木颗粒首次进口到中国。此次进口的木颗粒是植物源生物燃料中的一种。这种植物燃料因其与燃煤相比,热值相当而污染排放物低,故称作绿色能源。

  • 标签: 生物质燃料 植物源 进口 中国 检验检疫局 污染排放物
  • 简介:日本KokyuAlcohol公司使其创新的1,3-丁二醇工业化,它由甘蔗而衍生,是市场上首例植物衍生的丁二醇。通常丁二醇是一种石脑油衍生的合成化合物。该公司已经建立装置将生产大约50~60t/a的丁二醇,将确保稳定供应。考虑到将来的需求,它打算提高产量至约100t/a。全球对丁二醇的需求大约20h/a,

  • 标签: 丁二醇 衍生 市场 植物 ALCOHOL 合成化合物
  • 简介:烷基酯是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通常是利用碱性催化剂对植物油进行酯交换反应而生成的,而在脱除催化剂残渣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这种工艺中在回收甘油酯时相当困难,产品中还会生成游离酸,这些都将导致生产成本上升。最近日本尼崎市的关西化工公司与神户大学合作开发了一种既简单又省钱的工艺,采用生化催化剂来进行废弃植物油的酯交换反应。

  • 标签: 碱性催化剂 废弃植物油 生物柴油 生化 酯交换反应 主要成分
  • 简介:BiomassResources公司宣称发现了一种通过从凤梨果和凤梨科植物废弃物中提取液生产乙醇的新途径。不同于从甘蔗和玉米生产乙醇的传统方法,该新方法不再需要生产者在食物或燃料之间选择作为最后产物。

  • 标签: 植物废弃物 生物乙醇 玉米生产 凤梨科 梨果 传统方法
  • 简介:岩屑图像技术通过计算机实现了岩屑表征信息的再现,在含油显示识别中避免了人为误差,大幅提升了岩屑录井技术含量,在垂直井录井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大斜度井中受岩屑床影响,含油岩屑分散、滞留、拖尾现象严重,该项技术按常规方法在大斜度井中应用时出现了明显的不适,无法准确判断含油显示位置,经常出现漏失显示的现象。通过应用岩屑荧光面积比值、差值两项参数将含油显示与基值动态分离,并将二者间的差幅放大,使含油显示位置得以突出,从而达到准确识别油气显示的目的,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标签: 大庆油田 葡萄花油层 大斜度井 岩屑床 岩屑图像 岩屑显示
  • 简介:基于岩心观察、地震、测井、录井以及分析化验资料,开展松辽盆地北部葡萄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此基础上论述葡萄油层的区域沉积相展布及微相类型和特征。提出葡萄油层属于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沉积主体以三角洲前缘相带为主,与经典三角洲前缘相带模式不同,主要表现在:①前缘相带延伸较宽,直接覆盖整个湖盆,并表现为频繁暴露水面的特征,深湖、半深湖相对不发育;②分流河道遭受不同程度的席状砂化,依次划分为弱席状化、中等席状化、强席状化等3种类型:③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模式不具备Gilbert典型三角洲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的三元沉积模式。建立了浅水湖泊三角洲前缘相带在LST、TST、HST不同体系域的平面分布模式,分别为朵状、辫状以及枝状模式。

  • 标签: 浅水湖泊三角洲 岩性油气藏 分流河道席状砂化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沉积模式 葡萄花油层
  • 简介:对研究区葡萄油层源-圈空间配置、油运移输导形式和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可知:葡萄油层源-圈空间配置有源下圈正上方和源下圈侧上方2种配置关系,油运移输导形式有直线型、反“L”型和“U”型3种形式,直线型运移输导形式由过T2-T06断裂构成;反“L”型运移输导形式由过T2-T06断裂和过T1-T06断裂沟通砂体构成;“U”型运移输导形式由过T2-T06断裂、被T2-T06断裂沟通砂体和过T2-T06断裂构成。3种运移输导形式对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①过T2-T06断裂控制着源下圈正上方空间配置油藏的形成与分布;②过T2-T06断裂越发育,源下圈侧上方空间配置油供给越充足;(3)源下圈侧上方空间配置反“L”型运移输导形成的油藏均分布在过T2-T06断裂沟通砂体输导通道上或附近;④源下圈侧上方空间配置“U”型运移输导形成的油藏均分布在过T2-T06断裂附近。

  • 标签: 葡萄花油层 源岩 圈闭 空间配置 运移输导形式 三肇凹陷及周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