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最新钻取的SE2孔沉积物为重点研究对象,对晚第四纪以来钱塘江下切河谷充填物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相进行了精细研究,重建了研究区地层结构和层序地层格架,总结了强潮型钱塘江河口湾和下切河谷的沉积模式。钱塘江下切河谷充填物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河床、河漫滩、古河口湾、近岸浅海和现代河口湾5种沉积相类型,表现为一个较完整的I型层序,其内部层序界面、初始海泛面、最大海泛面、海侵和海退潮流侵蚀面、体系域内海侵面发育。钱塘江下切河谷充填物自海向陆可划分为海向段、近海段、近陆段和陆向段4段,各段沉积序列和海陆相互作用程度不同。在钱塘江下切河谷充填物中海陆过渡部位首次明确划分出了古河口湾相,并对其沉积特征和分布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其形成时间在9000aBP左右,具有与现代河口湾不同的沉积特征,表现为中部为潮道砂体沉积,向陆渐变为受潮流影响的河流沉积,两侧被潮坪或盐沼沉积包围,沉积物在平面上自陆向海呈现粗一细一粗的分布模式。现代河口湾平面上自陆向海依次发育受潮流影响的河流沉积、粉砂质砂坎、潮道-潮流砂脊复合体和湾口泥质沉积区,沉积物呈现粗一细一粗一细的分布模式,与大多数河口湾常见的粗一细一粗的分布格局明显不同。

  • 标签: 沉积特征 沉积序列 分布模式 河口湾 下切河谷 钱塘江
  • 简介:利用大柴旦数字地震台记录的2008年6.3级和2009年6.4级的数字地震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大柴旦地震序列尾波Q值随时间的变化,着重分析了尾波Q值在强震前的短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Q值在大震前后有较明显的变化,基本趋势是震前Q值增高,震后降低。

  • 标签: 地震波衰减 地震序列 尾波 Q值 大柴旦地震序列
  • 简介:根据安徽省81个气象台站的资料研究了其气温序列特点,并选取了其中46个台站,划分为城市站、乡村站、国家基本/基准站等类别,对1966~2005年期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年、季变化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个时段各类型台站3项气温的增温率、热岛增温率、热岛增温贡献率均表现为城市站最大,国家基本/基准站次之,乡村站最小。城市热岛对各类型台站年平均气温的贡献率在21.1%~37.8%之间浮动,国家基本/基准台站受其影响较大。城市站和国家基本/基准站的热岛增温率为秋季最大,春季和夏季次之,冬季最小;城市站和国家基本/基准站的热岛增温贡献率夏季最大,秋季次之,冬季和春季略小。因此,安徽省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站和国家基本/基准站气温序列影响较为复杂并不容忽视。

  • 标签: 热岛强度 气温序列 热岛增温率 贡献率
  • 简介: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重建了清代江苏省冬季逐年冷暖等级序列,并利用Morlet复小波变换分析方法对序列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特征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整个清代江苏省冬季气候变化大致可分为2个冷时段(1644—1730年、1821—1900年)和1个暖时段(1731—1820年);(2)重建的冷暖等级序列存在多尺度下的周期变化特征,其中有较明显的周期变化尺度是38~42a、18~20a、13~15a和8a,38~42a和8a特征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相对具有全域性,18~20a尺度的周期变化在1690-1790年之间比较明显,13—15a尺度的周期变化在1720年之前和1830年之后比较明显;(3)重建序列的第1主周期为42a,第2、3、4主周期依次是20a、8a和3a;在42a尺度下,清代江苏省冬季气候可划分为6个偏冷时段和6个偏暖时段。

  • 标签: 清代 江苏省 冷暖等级序列 小波分析
  • 简介:任何从自然环境(湖泊、石笋、树轮等)和人文记录取得的古气候代用资料都需要尽可能地与由不同途径得到的气候记录(包括器测、人文记录)进行对比,以进一步确认这些代用记录的气候含义解释的正确性和测量、推演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时间刻度的准确无误等,这是确认科学记录的一个不可免去的步骤。笔者认为,

  • 标签: 古气候 历史文献记录 校准试验 代用 序列 自然环境
  • 简介:本文在新盆地的更替类型、旧盆地改造及原型盆地的时空配置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复合盆地的发展规律,并对四川盆地原型盆地演化序列作了系统解剖,认为板块自身性质和边界条件的变化是控制原型盆地类型、演化序列和叠置关系的根本因素。

  • 标签: 盆地类型 盆地演化 盆地环境 四川盆地
  • 简介:摘要:在现代社会主义国家全面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和城市改造对于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城市空间规划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新时代应认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影响,着力提高城市规划的传承和融合,积极探索新的规划体系建设,确保科学的城市规划发挥作用,这对推动我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空间更新与治理。

  • 标签: 国土空间规划 城市空间更新 城市空间治理
  • 简介:摘要: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城乡空间融合规划正逐渐成为当前城乡发展的焦点和热点。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振兴战略实施,使得城乡发展日益紧密相连,城乡空间的融合已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现代化城乡关系的迫切需求。围绕城乡空间融合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深入探讨其在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提升城乡空间利用效率、实现城乡空间结构优化等方面的作用与意义,以期为城乡空间规划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空间融合规划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国土空间规划 城乡空间 融合规划
  • 简介:摘要: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城乡空间融合规划正逐渐成为当前城乡发展的焦点和热点。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振兴战略实施,使得城乡发展日益紧密相连,城乡空间的融合已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现代化城乡关系的迫切需求。围绕城乡空间融合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深入探讨其在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提升城乡空间利用效率、实现城乡空间结构优化等方面的作用与意义,以期为城乡空间规划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空间融合规划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国土空间规划 城乡空间 融合规划
  • 简介:联合模型是能够应用于地下水水位预测的一种时间序列分析法,它由趋势函数、周期函数和自相关函数组成。本文结合北京市地下水监测资料进行了趋势性、周期性和自相关性分析,详细讨论了联合模型在地下水水位预测中的应用。

  • 标签: 时间序列分析 联合模型 地下水水位预测
  • 简介:辐射误差订正是探空观测过程中最重要的误差订正之一,辐射误差订正方法的引入和订正方法的修改是造成中国探空温度资料非均一性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本文利用加拿大环境部开发的惩罚最大F检验(PMFT)方法,结合详细的元数据信息对中国区域123个探空台站的温度资料进行均一性检验和订正。结果表明:中国大多数探空台站均存在由于辐射误差订正方法改变造成的资料不连续问题。由于辐射误差订正方法改变造成中国探空温度序列产生的间断点数占总间断点数的46.17%。从订正幅度可知,00时统计得到的温度订正量值随高度增加,订正量均为负值,较高层次的温度订正量值明显大于低层的温度订正量值。

  • 标签: 辐射误差订正方法 探空温度资料 均一性检验 PMFT
  • 简介:利用华北地震区的地震资料(1000~1977),对地震时间序列进行了周期图分析和极大熵谱分析,提取了隐含在随机噪声中的隐含周期。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很接近,地震应变能√Ei;释放的隐含周期利用周期图分析提取的主要周期是30年、245年和305年,极大熵谱分析方法提取的主要周期是30年、240年和300年。这三个主要周期存在“倍30”的关系,240年和300年周期是30年周期的整数倍。30年周期反映了各活跃幕中的幕式活动规律,300年周期同各活跃期高潮时段之间的时间差的平均值相符,华北自1000年以来的四个活跃期高潮时段之间的时间差平均值是300年。

  • 标签: 周期图分析 极大熵谱分析 隐含周期 谱分析
  • 简介:摘要:在如今的风景园林建设设计中,应当将对园林植物的规划作为一项关键课题,积极加强研究、探讨与实践,一方面既要客观、全面地认识到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规划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更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植物规划策略、方法,以保证风景园林的建设质量,提高其综合效益,在满足城市居民自然审美需求的同时,有效治理、修复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 标签: 风景园林绿化设计 景观序列 景观节点
  • 简介:摘要:景观序列在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之中有着十分显著的地位,能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实现,也能够在城市建设中有效地将景观之中所存在的各个元素有效地串联在一起,这样观看者就能从中感受到不一样的秩序、节奏以及韵律,从中产生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以及心理感受。基于这一目的,本文则对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景观序列与景观节点构建进行了研究。

  • 标签: 风景园林绿化设计 景观序列 景观节点
  • 简介:摘要:景观序列将各个景观节点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有秩序的整体。不同的景观顺序的展开,会造成不同的景观秩序,不同的节奏给游客带来不同的视觉和心理体验。文章从景观序列的展开、空间顺序、时空序列的变化、节点的构造等方面,对景观序列的展开和节点的构造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 标签: 风景园林 绿化设计 景观序列 景观节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断完善,乡村空间治理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部分。乡村空间治理与规划旨在推动乡村地区的综合发展、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同时保护乡村环境和资源。

  • 标签: 国土空间规划 乡村空间治理 乡村规划
  • 简介:摘要:乡村空间不仅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地理空间,还是促进社会整合与秩序构建的治理单元。城镇化建设迫使乡村空间走向碎片化,带来农业生产困难、地域性文化流失、社会关系断裂等治理难题。乡村空间治理将空间作为治理的场域,治理既要适应差异化的空间形态和社会结构,又需借助于空间结构统合治理资源,通过特定的空间形态和社会结构进行生产。

  • 标签: 国土空间规划 乡村空间治理 机制与路径
  • 简介:在本研究中,我们首次通过基因组上游第一次步移克隆到了雨生红球藻中crtO基因的3个不同大小的5’上游侧翼序列1.1kb,1.9kb和2.2kb。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别预测并比较了这3个不同大小的5’上游侧翼序列,结果发现,三者具有与高等植物相类似的顺式作用元件,如脱落酸反应元件(ABRE)、干燥或低温反应元件(DRE/C-repeat)、几种光反应元件(G1-box,GAG-motif,l-boxandATC—motif)、热激反应元件(HSE)、机械伤害反应元件(WUN-motif)、生长素反应元件(TGA-element)、茉莉酸甲酯反应元件(TGACG-element)和反式作用因子MYB蛋白的结合位点(MBSandMRE)等等,但是三者并不具有典型的TATA框和CCAAT框。上述研究预示了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合成中crtO基因调控方式的多样化。

  • 标签: 虾青素 顺式作用元件 5’上游侧翼学列 雨生红球藻 cr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