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果洛地区草地畜牧业生产现状,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草地生态治理、加大草地基础建设、积极发展季节畜牧业、加强草地畜牧业结构调整、推行草畜平衡制度等发展畜牧业的对策和措施,以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 标签: 草地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 对策和措施 果洛地区
  • 简介: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一个纯牧业县,位于河西走廊南部,祁连山中段的北坡。境内天然草地面积为178.5×10^4hm^2,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142.2×10^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9.62%,共划为11个草地类,理论载畜量为121万羊单位。由于多年来草地建设投入不足和超载过牧的影响,全县天然草地退化日趋严重。今后应加大草地生态的保护和建设力度,走以草定畜和种草养畜的路子,以促进全县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肃南县 草地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对藏茵陈的微形态、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组织培养和引种栽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藏茵陈是青藏高原特有民族药用植物,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与开发利用价值。

  • 标签: 藏茵陈 微形态 解剖 分子生物学 组织培养 引种栽培
  • 简介:呼伦贝尔市畜牧业是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牧区人口增长大幅增长,超载过牧现象普遍存在,导致40%以上天然草原退化、沙化,严重制约着呼伦贝尔市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呼伦贝尔市地理气候特点,针对如何持续健康的发展草原畜牧业,提出几点建议内容。

  • 标签: 草原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 管见
  • 简介:草地畜牧业生产是以牧草为第一生产,以家畜为第二生产的能量和物质转化过程。草产业是以草地资源为基础,通过对牲畜的放牧和圈养获得畜产品的产业。也是内蒙古最具地区特色的产业,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天然草原不仅是内蒙古牧区的最大自然资源和最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及生活资料,更是维持该地区及周边地区生态平衡中分布面积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天然草地资源的盛衰状况不仅决定着草产业发展的根本,同样也决定着该地区及周边地区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草地畜牧业在我国畜牧业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是关系到我国牧民增收、牧区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因此草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草原生态环境是草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内蒙古丰富的草地资源及其生物多样,具有提供生活产品和生态系统服务等多种功能,对于国家粮食、生态和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本文客观分析了国内外和内蒙古自治区草产业的发展现状,针对当前内蒙古草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实现草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措施。

  • 标签: 内蒙古 草产业 发展 研究
  • 简介:人工草地建设对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如何建立优质高效人工草地已经成为科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是我国未来草业建设、环境治理、优化农牧业生产结构及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结合世界人工草地建设水平,分析了我国人工草地发展现状,指出我国人工草地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 标签: 人工草地建设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粮食安全 生态安全
  • 简介:为实现人工草地专业、规模、集约、标准和市场,把人工草地作为经济增长的新优势,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结合锡林浩特市实际,在发展人工草地方面找出存在问题,提出发展牧草产业的措施与对策。

  • 标签: 人工草地 现状 对策
  • 简介:为了更好地解决草原畜牧业发展中的畜草矛盾,赤峰市从2008年开始进行节水灌溉人工草地建设,到2013年底全市建设节水灌溉人工草地38684.55hm^2,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总结了在建设中的经验,并提出了今后建设的建议。

  • 标签: 节水灌溉 人工草地 建设 发展 建议
  • 简介:贵南县是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畜牧业大县,全县总面积为6649.7km^2,现有可利用草地54.18×10^4hm^2,农作物播种面积2.89×10^4hm^2,年末存栏各类草食畜88.1万头(只)。近年来贵南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确立了“生态立县、立草为业,发展草产业,促进畜牧业”的畜牧业循环发展思路,全力打造饲草产业园区,走种草养畜的路子,饲草料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 标签: 产业园区 畜牧业 饲草料 可持续发展 播种面积 可利用草地
  • 简介:通过对牧区草原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的提出,减轻草原压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草原生产力等措施,有效抑制牧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区域环境向良性发展.

  • 标签: 祁连县 草地 生态环境 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
  • 简介:经过对几种早熟禾属(Poa)和披碱草属(Elymus)牧草在江西沟地区的生长状况、青干草产量及籽实产量的试验观测,筛选出适用于该区种植的牧草种类。

  • 标签: 早熟禾 披碱草 产量 建植
  • 简介:通过系统地阐述青海省草地生态环境退化现状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对策及应采取的措施,并提出要想使草地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综合治理草地生态环境,其次是大力发展草业产业,另外,在适宜地区大力发展人工种草也是重要途径之一.

  • 标签: 草地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 简介:青海草业植入市场经济浅议王嘉礼王志远(执笔)(海南州草原站)(省草原总站)青海省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拥有天然草地五亿多亩,草地畜牧业是青海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青海草业将受到什么样的挑战,如何迎接挑战,这是摆在我省草业工...

  • 标签: 草业发展 青海经济 草地畜牧业 草原站 草原建设 支柱产业
  • 简介:综合应用草原生态学原理、GIS理论、计算机软件技术,通过解决三江源区多层空间数据及其属性数据科学集成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自主设计和开发了关于三江源区人工草地建植适宜区分析的地理信息系统,为3S技术在青海草业科技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打下了基础。

  • 标签: 三江源区 人工草地 建植适宜区 地理信息系统
  • 简介:以青藏高原“黑土滩”为研究对象,采用围栏封育、围栏封育+人工补播进行“黑土滩”草地的改良,测定了2010~2014年度“黑土滩”草地垂穗披碱草、可食牧草鲜重。结果表明,多年围栏封育、人工补播,“黑土滩”样地内的垂穗披碱草、可食牧草和牧草鲜重显著增加(P〈0.05),而不可食牧草并未显著增加(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围栏封育相比,人工补播样地的垂穗披碱草比例、可食牧草比例显著增加(P〈0.05)。其中,2014年度的人工补播样地内的垂穗披碱草和可食牧草比例分别为67%和73%,较2010年度分别显著增加了2.52倍和2.17倍,而围栏封育垂穗披碱草和可食牧草比例并未显著增加(P≥0.05)。以上结果表明,与围栏封育相比,短期内人工补播是退化天然草地改良更为有效的措施。

  • 标签: “黑土滩” 生物量 围栏封育 人工补播
  • 简介:以鄂温克旗人工草地发展历程为背景,通过对多年生人工草地和一年生人工草地发展所经历的4个阶段的回顾,查找当前人工草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发展的建议。

  • 标签: 多年生人工草地 一年生人工草地 历程 建议
  • 简介:对三种不同处理的紫花苜蓿进行栽培试验研究,在田间调查了幼苗高度、密度、鲜草产量、根瘤菌接种数.试验表明,出苗30天后,丸衣化处理的生长高度为22.3cm,极显著地(P<0.01)高于未丸衣的两个处理.在出苗密度上,播量为5.25kg/hm^2丸衣化处理的苜蓿与播量为7.5kg/hm^2未丸衣的两个处理的苜蓿基本相当.在鲜草产量上,丸衣化处理(251.5g/m^2)低于未丸衣但亩施复合肥10kg的处理(310g/m^2),但高于未丸衣亩施消毒鸡粪10kg的处理(158g/m^2).丸衣化处理后根瘤菌接种率(50.00%)是未丸衣化处理根瘤菌接种率(19.23%)的2.5倍.

  • 标签: 种子丸衣化 紫花苜蓿
  • 简介:通过简述贵南县高寒干旱区草地类型、分布区域及荒漠特征,从气候变化、鼠害、盲目开垦及超载过牧等自然、人为因素方面,分析总结了草地荒漠引发机理,提出了防止草地荒漠的对策及治理技术.

  • 标签: 草地荒漠化 引发机理 防止对策 治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