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福建茶叶生产是传统农业经营项目,也是历来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鸦片战争后,受到对外口岸的开通,茶路的几次变迁,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茶叶采购制度的出现以及关税的降低等因素影响,福建茶叶商业化发展进一步加强,茶叶对外贸易达到历史新高.

  • 标签: 五口通商 茶叶对外贸易 闽江 福州港
  • 简介:(1)采制夏茶。夏茶采制期间光照强,气温高,茶芽生长迅速,容易老化,宜早采、嫩采、分级采、适时勤采,采净对夹叶。鲜叶贮放应尽量减少发热和避免阳光照射。制茶时应重视采用减轻夏茶苦涩味和增加鲜爽度的各项技术措施,提高夏茶品质。

  • 标签: 茶叶生产 农事历 茶叶品质 茶园管理
  • 简介:乌龙茶是我国的传统茶类,主产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做青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本文旨在论述近30年的做青工艺发展。通过探讨青叶在做青过程中主要的生理生化变化对成茶品质影响,进而总结出我国乌龙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加工工艺的演变和发展。比较现代清香型乌龙茶和传统浓香型乌龙茶的工艺差异,进一步深入对做青环境条件的控制研究。传统的乌龙茶加工,受天气影响颇大,夏暑茶制茶环境尤为严苛。现代做青新工艺采用空调做青技术,打破传统制茶困境。本文整理出对做青有影响的可能环境因素和主要环境因子参数的研究成果,提出乌龙茶做青工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设想。

  • 标签: 乌龙茶 做青
  • 简介:广东梅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八十年代前茶叶生产以绿茶为主,九十年代开始较大规模生产以单丛茶为主的乌龙茶,长期以来,茶树品种结构比较单一,农民只追求产量,不注意质量,造成茶叶价格低,中低档茶滞销积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茶已成为日常生活的第一需要,喝茶从止喝解困上升到保健防病、修心养性和陶冶情操的一种高雅享受;口感从滋味浓厚、刺激转变为清香醇和,具特殊韵味的要求,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名优茶价高抢手,供不应求.为尽快扩大名优茶的种植面积,普及良种栽培和加工技术,早日实现茶园品种良种化,栽培和加工规范化,产品名牌化,梅县华阴茶业有限公司通过在阴那山引种、培育名优茶,研究总结出优质无公害茶栽培管理技术和名茶加工技术,创建新的名优茶品牌,提高了梅县茶叶的市场竞争力,达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就阴那山发展名优茶浅谈我们的经验:

  • 标签: 梅县 名优茶生产 栽培技术 加工技术
  • 简介:一、潮州凤凰单丛茶的历史和现状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部,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21.4℃,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685.9mm,茶叶主产区凤凰山最高峰海拔1497m,为粤东第一高峰,具有山高日照短,云雾雨量多,冬春不严寒,盛夏无酷暑的天气特点:

  • 标签: 凤凰单丛茶 潮州市 标准化生产 平均降雨量 海洋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
  • 简介:茶叶,是海鸥农场三大主业(甘蔗、橡胶、茶叶)之一,一九八八年,我场的茶叶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全场茶叶面积达到4184亩,比八七年2693亩提高了55.4%。投产茶园1943亩,总产干茶5320担,比八七年4240担增产25.5%,平均亩产干茶2.74担,比八七年亩产2.26担增产21.2%。新种茶园1517亩,平均成活率70.6%。回顾一年来,我们在茶叶生产上的做法和体会是:一、实行茶蔗配套,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

  • 标签: 平均成活率 甘蔗叶 茶苗 鲜叶 植茶 八年
  • 简介:本文以广东省华海糖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蒸青绿茶为例,研究了HACCP在云南大叶种蒸青绿茶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对绿茶加工过程中各工艺环节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和关键限值,并建立监测方法和纠偏措施,从而为绿茶产品质量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 标签: 绿茶 HACCP 质量安全 应用
  • 简介:由中国茶叶学会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中国茶叶生产与消费论坛”于2008年5月12-13日在杭州召开。论坛开幕式由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研究员主持。FAO政府间茶叶工作组秘书长KaisonChang、农业部种植业司马淑萍副司长、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唐华俊副院长、浙江省农业厅孙景淼厅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宋少祥会长、杭州市政府何关新副市长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 标签: 中国茶叶学会 茶叶生产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杭州 论坛 消费
  • 简介:介绍了遂昌县无公害茶叶生产建设取得的成绩和所做的主要工作,对今后无公害茶叶生产的提升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无公害 茶叶建设 实践 遂昌
  • 简介:粤东优质黄金桂茶加工技术重点强调:茶青偏嫩采摘,顶芽小开面就应开采:晒青以日光弱光为好:回青阶段静置时间较长,做青后期阶段相对重手摇青。

  • 标签: 采摘 晒青 做青
  • 简介:潮州单丛茶要挤占国内外茶叶市场,不仅要有质,而且需要量.提质扩量,是潮州茶业的发展趋向.而潮州茶业要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改变思想观念,转变生产方式和生产手段,就要积极研发、应用和推广茶叶机械,提高种植、植保、采摘、制作加工的机械化程度.特别是在茶叶制作加工方面,逐步由家庭作坊向工厂化过渡,由手工操作向机械化操作过渡,通过机械化的普及和提高,进而促进潮州茶叶产业链的自动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最终真正实现潮州茶业转型升级.

  • 标签: 机械化生产 单丛茶 潮州 茶叶市场 制作加工 机械化程度
  • 简介:通过对我国茶叶加工现状的分析,以提高茶叶品质、增强我国茶叶的国际竞争优势为目的,提出茶叶加工高效、安全、清洁生产新观念,阐述实现我国茶叶标准化加工的相应措施;鲜叶采摘与集运标准化;工厂环境园林化.加工设备环保化、自动化;加强荼叶加工技术规程的研究制定,实现加工技术与管理标准化。

  • 标签: 产新 国际竞争优势 中国 管理标准化 清洁生产 方式
  • 简介:以优化福建工夫红茶发酵配套工艺参数为目标,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中心试验设计,优化发酵工艺参数。采用不同萎凋时间、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同时对加工过程中茶色素的变化做出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加工福建工夫红茶的茶厂,采集加工过程的样品,做出化学测定分析及感官品质分析,找出福建工夫红茶加工工艺的最优参数,新工艺发酵的茶样品质均匀、叶底红亮,香气和滋味品质明显提升,感官品质总分较传统发酵提高2.1分。

  • 标签: 工夫红茶 工艺参数 响应面 感官品质
  • 简介:通过在杀青工序前增加萎凋工序,可使叶子中的青腥气味减轻,直至消失并出现花香。萎凋使得叶内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茶汤的滋味和香气有明显的改进。试验还表明,不同萎凋处理方式对银杏叶茶品质的改进效果不同;不同采收季节其品质改进效果也不同。

  • 标签: 萎凋方式 银杏叶茶 品质改进 杀青 保健茶
  • 简介:岭头单丛具有一般乌龙茶品种所没有的优势,其主要特点是:发芽特早、芽梢肥壮、生育期长、生长快、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风格突出.岭头单丛茶树良种在我省推广面积已有20万亩.但在品种利用中,以往着重于高产的一面,片面追求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品种优质性的发挥.如过量施用氮素化肥,忽视有机肥、加工机械用具不配套、制作技术掌握不当、粗制滥造等.致使岭头单丛茶生产总体效益下降.最近几年,饶平县为再创岭头单丛茶新优势,以提高单丛茶品质为主要目标,利用新的技术成果,取得较好效果.本文仅就栽培、加工品质问题,谈谈个人的认识.

  • 标签: 岭头单丛茶 生产 加工 品质 鲜叶品质 施肥
  • 简介:在银杏叶茶初制加工过程中,干燥工艺对银杏叶茶香、味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两年对春嫩叶和秋成叶的试验比较,初步筛选出了最符合银杏叶茶加工特点的干燥工艺

  • 标签: 银杏叶茶 品质形成 初制加工 干燥工艺
  • 简介:乌龙茶优异的品质风格,兼具绿茶香气之高及红茶茶汤之醇,在全国掀起了乌龙茶品鉴风暴。而乌龙茶的优异品质风格,主要在做青工序中形成。根据不同的加工工艺,又区分为“传统”和“现代”两种具有不同特点的茶,本文主要讲述了传统乌龙茶与现代新型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做青的主要技术要求和要点,并做了比较。

  • 标签: 传统乌龙茶 清香型乌龙茶 做青 加工技术
  • 简介:茶叶初制厂是将茶树鲜叶原料转变为茶叶产品的加工场所,其环境条件、厂房设备等状况如何,对茶叶的优质高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搞好茶叶质量安全管理的“源头”和关口。茶叶是人们日常消费的健康饮料,除了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培管茶园外,把长期处于农副产品粗放加工型的茶

  • 标签: 台州市初制茶厂 无公害生产 质量安全管理 可持续发展 加工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