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3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探讨东北典型黑土区坡耕地治理情况,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分析了不同坡度下顺坡垄作改横坡垄作、水平梯田、等高植物篱等措施蓄水保土效益。结果表明:它们在黑土区能够发挥较高水土保持效益坡度适宜范围,从而确定在0~5°、5°-8°、8°~15°坡度级别的坡耕地上分别采用以改垄措施、等高植物篱措施、水平梯田措施为主措施进行治理,在〉15°坡耕地上选择退耕还林。

  • 标签: 坡度 坡耕地 横坡垄作 水平梯田 等高植物篱
  • 简介: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脆弱研究受到国内外关注。本文在简述了气候变化脆弱、敏感性、适应概念基础上,从敏感区定性划分、区域脆弱定量分析、粮食作物脆弱分析三方面概括总结了我国近20年来在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脆弱和适应对策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该领域研究存在问题以及研究展望。

  • 标签: 农业生产 气候变化 脆弱性 适应对策
  • 简介:以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林隙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林隙近地层光照微环境异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月份林隙近地层平均光照水平呈单峰变化趋势,6月份林隙光照水平最高,而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各月份林隙近地层光照变异程度均属于中等变异,6月份变异程度较大,5月份最小。2)各月份林隙光照空间变异程度不同,并呈单峰型变化趋势;除5月份以外,其他月份林隙光照自相关部分空间异质在总空间异质中占主要部分,并表现出较强变异趋势。3)各月份林隙内光斑出现位置一致,均位于林隙东侧,但各月份林隙内光斑强弱及分布复杂程度不同。

  • 标签: 阔叶红松林 林隙 光照 微环境异质性
  • 简介:巴山山地是我国南北方过渡地区,亦是长江重要水源涵养区,探讨该地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及其物种多样变化规律,对于指导该地区的人工植被建设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采用时空互代法对巴山山地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及其物种多样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巴山山地退耕地植被演替依次经过1年生植被草本群落、多年生草本群落、杂灌草群落及以栓皮栎、檀子栎或栓皮栎为建群种阔叶林群落等不同阶段,形成地带植物群落大致需要40~50a;2)物种多样会随立地环境变化有所差异,阴坡各物种多样指标明显高于阳坡,但其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演替初期,植被群落物种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相对较低,随着植被群落演替进行,各指标均呈波浪上升趋势;当植被恢复25a时,各多样指数均达到最大,分别为23、2.5、0.89和0.8;到地带植物群落阶段时,其各物种多样指标又略有降低并趋于稳定。该结论对于充分利用植被自然恢复进行生态改善,并根据植被演替进程采取相应的人工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植被自然恢复 演替 物种多样性 退耕地 巴山
  • 简介:非资源开发建设项目因其改变原来地形地貌、毁坏植被为特点,且涉及部门行业复杂,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数量众多,造成水土流失有轻有重,人们对其产生危害认识有偏差。根据其造成水土流失原因和发生演变过程相似,分为阶梯上升期、平顶期、收缩下降期和稳定期四个阶段,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实施以及对公民水土保持意识提高,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非资源性 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流失规律
  • 简介: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其特点,分析了基于GIS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可行和突出优势,提出了在方案编制实践中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还存在问题。

  • 标签: GIS 三维激光扫描仪 水土保持 方案编制 可行性
  • 简介:2005年7—8月在宁夏六盘山南侧香水河小流域(半湿润地区)和北侧叠叠沟小流域(半干旱地区),应用PV技术测定辽东栎(Quercusliaotungensis)、少脉椴(Tiliapaucicostata)、白桦(Betulaplatyphylla)、红桦(Betulaalbo-sinensis)、糙皮桦(Betulautilis)、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华山松(Pinusarmandii)、山杨(Populusdavidi-ana)、山桃(Prunusdavidiana)和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10种木本植物多个水分参数,并对这10种木本植物抗旱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在测定期内,用不同水分参数比较这10种木本植物抗旱大小排序存在一定差异;采用Fuzzy函数方法综合评定植物抗旱研究表明,香水河小流域内7种木本植物抗旱能力由强到弱为:少脉椴、华山松、辽东栎、华北落叶松、白桦、红桦、糙皮桦;叠叠沟小流域内4种木本植物抗旱能力由强到弱为:华北落叶松、山桃、沙棘、山杨,其与束缚水/自由水单指标评价结果相近,说明树种自身贮水调节能力对抗旱评价具有重要作用。2种不同水分条件地域内华北落叶松抗旱能力明显不同,叠叠沟小流域华北落叶松抗旱能力比香水河小流域强,说明同一树种在干旱条件下通过长期适应会提高抗旱能力。

  • 标签: 木本植物 抗旱性 PV技术 六盘山
  • 简介:分析不同荒漠化治理措施下植物多样变化,可以为制定防沙治沙对策和措施提供基础数据.采用α-多样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Jsw和Js)和β-多样指数(相似系数Cs),研究宁夏盐池县草原群落在不同荒漠化治理措施(人工封育、退耕还林、撂荒地)固定样地植物多样变化.对比2002和2003年不同类型固定样地植物多样观测数据表明,到2003年,各实验样地α-多样指数均有不同程度提高;β-多样研究结果同样表明,不同治理措施实验样地种类组成,已经发生了一定变化.此外,还进一步分析了引起植物多样变化主要原因.

  • 标签: 样地 荒漠化治理 植物多样性 多样性指数 防沙治沙对策 群落
  • 简介:为了分析土壤侵蚀/沉积潜力与地形因子相关,以元谋干热河谷典型冲沟为研究样区,基于实测高程点数据构建DEM,采用USPED模型对样区土壤侵蚀/沉积潜力进行模拟,并结合地形因子(坡度、LS因子、曲率)探讨其与土壤侵蚀/沉积潜力模型模拟结果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地形因子与土壤侵蚀/沉积潜力模拟结果对比分析中,总体趋势为土壤侵蚀能力均大于沉积能力,侵蚀面积比均大于沉积面积比,但在不同分级地形因子对应土壤侵蚀/沉积潜力模拟结果中揭示了不同相关

  • 标签: DEM 坡度 LS因子 曲率 USPED
  • 简介:采用原状土冲刷水槽法对重庆四面山4种水源涵养林土壤抗冲进行试验研究,并探讨土壤抗冲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坡度、根系影响。结果表明:楠竹林土壤抗冲最大,其次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最小,其抗冲刷系数分别为20.153、14.717、10.819和4.615L·min/g;林地土壤抗冲A0层强于A层,并随水流冲刷时间延长呈指数函数增大;在研究范围内,25。是林地土壤抗冲转折坡度;〈3mm根系是四面山水源涵养林表层土壤根系主要成分,林地A。层土壤抗冲受〈1mm、1~3mm、3~5mm根系根量及死生物量影响,A层主要受3~5mm根系根量及其根长影响。

  • 标签: 土壤抗冲性 坡度 根系 水源涵养林 四面山
  • 简介:通过样地法对小浪底水库库区山地生态系统不同群落间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1)、Margalef物种丰富度(D2)、种间相遇概率(P)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sw)等多样指数进行研究,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不同群落物种多样指数与其所处环境关系。结果表明:1)物种多样指数和丰富度指数与群落类型有密切关系,同一类型群落中,多样指数随演替时间表现出复杂关系;2)土壤含水量对H'、P、Jsw、D1等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厚度与H'、D1、P呈显著正相关;多样指数与坡度无相关;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等养分指标与多样指数H'、D1有显著正相关;3)多样指数H'与乔木、灌木群落生物量表现为正相关关系,草本群落与D1相关不显著;4)乔木林群落恢复时间与Jsw、H'呈正相关关系,其余多样指数(P、D1、D2)与恢复时间关系不显著(p〉0.05);恢复时间每增加10a,群落物种数平均增加约6种;5)物种多样指数H'与灌木盖度和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有些单优群落随高度增加和盖度提高,多样指数反而表现出降低;6)草本植物群落高度和盖度与物种丰富度指数D2与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H'相关不显著。

  • 标签: 物种多样性 退化生态系统 土壤因子 植被恢复 低山丘陵区
  • 简介:强度水土流失区采用以类芦为主栽草种治理措施,仅一年时间就能长成高大类芦植丛,改变水土流失区恶劣生境,为芒萁及其他乡土草种、灌木快速侵入、生长创造条件,形成多草种、多灌木、乔木植被群落,并为鸟类、昆虫及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创造了一定生境条件,逐步恢复水土流失地生物多样.

  • 标签: 水土流失 治理 生物多样性 分析
  • 简介:以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林隙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林隙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物理性质微环境异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林隙表层土壤含水量、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孔隙度均大于下层,但土壤密度相反;表层土壤物理性质有相对高极差和变异系数。土壤物理性质总空间异质程度和由空间自相关引起异质均为表层土壤高于下层。土壤含水量表现出明显各向异性,土壤孔隙度趋近于各向同性,其他3个物理因子随空间距离增大而表现出各向异性。表层土壤物理性质在空间自相关范围内变异函数相互影响较小。不同层次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分布均以中低等级斑块为主,相对较高等级斑块仅分布在0-20cm土层中,并位于林隙中心以北范围内。

  • 标签: 阔叶红松林 林隙 土壤物理性质 微环境异质性
  • 简介:根据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特点,探讨喀斯特土地石漠化本质特征。以贵州省普定县后寨河地区为案例,根据研究区不同季节影像特征,在概念上阐明土地覆被与土地利用和石漠化之间关系,并提出在判断喀斯特石漠化时要考虑地表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特征;指出研究区石漠化土地为全年植被盖度低于10%植被贫瘠区灰色覆被,从生态演替角度把单峰型季节绿色覆被即草坡划归为潜在石漠化土地。基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石漠化分类评价方法,能够使所划分石漠化土地具有明确含义,无疑会更为准确并具有更强实用,对石漠化土地治理更具有针对

  • 标签: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 土地石漠化 后寨河地区
  • 简介:本文以福建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作为切入点,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各个组成成分与水土流失率间相互关系。通过研究发现,我省农业技术进步增长率与水土流失率存在正相关;农业纯技术效率与水土流失率存在负相关;我省规模效率与水土流失率相关不显著。以农业技术进步为主导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短期内会带来水土流失率上升,我省在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同时应大力提升农业技术效率。

  • 标签: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水土流失率 DEA--Malmquist指数
  • 简介:以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内大范家沟阴阳坡和拐沟阴坡坡面主要草本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坡向及坡位草本群落盖度、地上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关系。结果表明,阴坡草本群落物种20多种,较阳坡高30%。阴阳坡面上草本群落生物量和盖度从坡下至坡上逐渐减小。在水分和养分条件好地段均有灌木入侵。阳坡Margalef和Menhinick丰富度指数均随坡位升高而降低;而阴坡Mafgalef指数随坡位升高而降低,Menhinick指数却随坡位升高而增大;3个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指数在阴阳坡均随坡位升高而减小。不同坡位引起植被盖度、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坡位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呈显著相关(P〈0.05),与Shannon-wiener多样指数呈极显著相关(P〈0.01)。描述或评价群落多样、丰富度及均匀度时,应多选几个指标参数,避免单一指标带来片面。掌握草本群落自身喜阴阳特性、生境特征、植被组成及多样特征,充分认识植被演替条件和演替规律,对指导该区植被和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坡向 坡位 草本群落 物种多样性 黄土丘陵区
  • 简介:利用极点排序法对宁夏盐池县四儿滩湿地交错带边界进行确定,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植物生物多样.结果表明:1)沿湿生带-交错带-旱生带生境梯度,交错带划分结果为北样线交错带样方为N8~N13,南样线为S15~S24,东样线为E13~E22,西样线为W23~W30.2)4条样线多样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均表现为交错带>旱生带>湿生带,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旱生带>交错带>湿生带,优势集中性指数均表现为湿生带>交错带>旱生带.3)受人为干扰和地形差异影响,不同方向植物群落差异较大,北样线和东样线丰富度指数、多样指数、均匀指数较高,优势集中性指数较低.

  • 标签: 极点排序 生物多样性 湿地 交错带
  • 简介: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定义,采用社会经济统计学法,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可持续评价多指标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陕西省安塞县纸坊沟流域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实体模式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纸坊沟流域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可持续生产指数、经济活性指数、保护指数、稳定性指数和社会接受指数分别为69.5、56.8、62.5、86.8和52.8;综合可持续发展指数为65.4,离可持续发展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 标签: 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 可持续性评价模型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 简介:类芦是我国南方快速绿化水蚀荒漠化地区优良草种。对类芦根蔸土壤中VA菌根真菌调查表明,栽植类芦后,土壤中VA菌根真菌数量大幅度增加,并与类芦根系形成一种协调共生体系,极显著地促进了类芦生长。新栽植类芦时,可在基肥中增施少量VA菌根土与磷肥,以促进土壤中VA菌根菌快速繁衍。

  • 标签: 类芦 VA菌根 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