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短期扩张牙周袋后行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治疗老年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中、重度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128颗患牙,行短期扩张牙周袋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或常规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记录比较各项临床指标。结果:短期扩张牙周袋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疗效明显好于常规方法。结论:对于不愿做牙周手术的中、重度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用短期扩张牙周袋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代替常规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

  • 标签: 老年人 牙周炎 牙周袋 龈下洁治术 根面平整术
  • 简介: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上颌窦提升效果的可预期性。通常使用种植体存活率来评估手术结果.入选的评价标准中通常包括至少负重1年这一条。本回顾的评价标准将负重时间增加为3年.以观察之前报道的短期保留率还能否得到维持。进行电子检索并对获得的文献用特定入选标准进行筛查(最重要的是至少有3年的回访记录)。结果中包括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文献共18篇(共6500颗种植体.2149名患者).穿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文献共7篇(共1257颗种植体.704名患者)。统计得出:在至少3年负重.种植体存活率分别为937%(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及972%(穿牙槽嵴顶上颔窦底提升术)。值得关注的是失败病例中.80%发生于第1年内.931%发生于3年内.可以算出.种植在已有3年负重以后失败的概率=种植3年失败率(63%)×3年失败发生率169%)=0.43%。相比系统前瞻性研究的结果而言.本系统综述的结果认为.采用低层次证据的研究结果不足以采信。

  • 标签: 长期存活率 上颌窦提升 系统综述 种植体 上颌窦底提升术 负重时间
  • 简介:目的:应用PET方法研究下颌第三磨牙拔除4h疼痛状态下的脑激活区分布,并推测不同分区的参与状况及其作用。方法:筛选口颌系统功能及形态正常的志愿者6例,设拔牙前一天利多卡因阻滞麻醉4h的PET检查为对照组。设拔牙4h感到明显疼痛时(VAS≥5)的PET检查为实验组。SPM2分析。结果:左侧大脑豆状核、BA7、BA8、BA9、BA10、BA18、BA19、BA43、BA47区域,有明显的代谢升高。结论:豆状核、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中央回、楔前叶、枕叶楔叶、枕中回等是被拔牙活动所激活的脑区。

  • 标签: 皮层 疼痛 拔牙
  • 简介:本文报告1例重度牙周炎患者首次基础治疗5年未复诊,再次就诊时快速进展的牙周组织破坏导致多颗患牙无法保留,经牙周基础治疗、牙周手术治疗、修复治疗及牙周支持治疗,病情稳定、牙周状态恢复良好的病例,并探讨重度牙周炎牙周治疗及多学科联合治疗的重要性。

  • 标签: 重度牙周炎 失访 牙周支持治疗 多学科联合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纯铌(Nb)金属在DL-α磷酸甘油与醋酸钙阳极氧化处理的表面特性。方法所有Nb试件在模拟体液(SBF)沉浸30d。用扫描电镜观察膜层的表面形态,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膜层的电子结合能元素分布。结果Nb试件电镜观察结果,阳极氧化处理的表面呈现多孔重叠的微孔,阳极氧化及300℃高温蒸汽压下2h热处理,SBF沉积的表面呈现微细的结晶,其微孔逐渐减少。XPS分析所有Nb试样上观察Nb、Ca、C、O谱及微量的P谱。结论阳极氧化及热处理可诱导Nb金属表面形成氧化膜层,提高其生物活性。

  • 标签: 水热处理 模拟体液 阳极氧化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简介:根侧牙周囊肿是一种较少见的发生在颌骨内(0.8%)的、来源不明的囊肿。它最常见于下颌尖牙与前磨牙的牙根之间。本文报告了一例发生于73岁妇女的根侧囊肿,介绍其诊断与治疗,以及一年再探查的结果。治疗中未使用植骨或盖膜的技术。结果表明,治疗一年囊肿所致的骨缺损已有完全的骨再生。

  • 标签: 根侧牙周囊肿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经下颌入路进行腮腺良性肿瘤功能性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腮腺良性肿瘤45例,经行下颌入路功能性肿瘤切除术,并与45例行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的病例做对比研究,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例术后均无复发,经下颌入路的功能性切除组术后出现唾液腺瘘(χ2=5.29,P〈0.05)、面瘫(χ2=11.28,P〈0.05)、味觉出汗综合征(χ2=11.25.P〈0.05)等并发症明显低于浅叶切除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时,下颌入路功能性切除术较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腮腺良性肿瘤 下颌后入路 功能性切除 浅叶切除术
  • 简介:目的:本实验对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印模不同石膏模型的尺寸变化作一研究。方法:在牙列缺损的标准模型上制取藻酸盐印模,消毒处理灌注石膏模型,石膏模型硬固脱模,用高精度电子数显卡尺对石膏模型和标准模型的特定位置进行尺寸测量。整个实验分为印模消毒处理组(流水冲洗组[对照组,冲洗lOsec],1:100含氯消毒液组[浸泡10min]);石膏模型组(普通石膏组和超硬石膏组)。每个实验重复6次,数据记录为均数±标准差,采用SPSS17.0软件行成对样本t检验分析(α=0.05,Chicago,IL,美国)。结果:流水冲洗普通石膏组尺寸变化最小(-O.207mm),超硬石膏组的变化量大于普通石膏组的变化量。统计分析显示流水冲洗处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含氯消毒液处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普通石膏模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硬石膏模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含氯消毒液消毒印模会导致灌注的石膏模型尺寸收缩。

  • 标签: 模型 印模 消毒 尺寸
  • 简介:目的:了解种植体挤压植入界面骨的早期组织学变化.方法:18颗Compress种植体挤压植入3头小型猪的下颌骨中,在植入4小时、3天、7天处死动物,切割含种植体的下颌骨,制作HE染色的脱钙骨组织切片,光镜观察.结果:3天时髓腔内大量纤维样间充质细胞增生,并部分替代凝血块,7天时在间充质细胞中及骨切剖面有新骨形成.结论:种植体挤压植入的骨结合一周内已开始形成.

  • 标签: 种植体 骨挤压 小型猪 组织学变化
  • 简介:前牙开(牙合)、深覆(牙合)通常是由于生长发育、不良习惯或功能性因素等原因所导致的颜面部垂直向不调。它们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颜面部美观、口腔功能及健康。因此,对前牙开(牙合)、深覆(牙合)患者进行有效的矫治理应受到正畸医师足够的重视。然而,正畸治疗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主动治疗结束时错(牙合)畸形程度的改善,更体现在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对前牙开(牙合)、深覆(牙合)治疗的长期稳定性一直是正畸医师关注的热点[1-6]。本文即对前牙开(牙合)、深覆(牙合)治疗的稳定与复发做一综述。

  • 标签: 深覆(牙合) 主动治疗 前牙 复发 正畸医师 垂直向不调
  • 简介:本研究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功能矫形所引起髁突的各种组织学变化进行定量研究,提示功能矫形治疗的细胞机制。发现功能前伸大鼠下颌使髁突软骨组织厚度增加,这一变化是由生发层和过渡层的细胞增生及成熟层和移行层细胞分化的共同作用引起,对细胞增生的影响强于细胞分化,但对细胞形状无明显影响。提示辅助进行功能矫治时,应选用刺激细胞增生功能较强的方法。矫形力可能通过细胞外基质贮存,以进一步引起细胞和组织改变。

  • 标签: 功能前伸 生长改建 定量组织学
  • 简介:目的探讨双颌前突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矫治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选取16例双颌前突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均于拔牙应用直丝弓或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并做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以分析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1)上下颌骨间关系无明显变化[SNA、SNB、ANB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2)L1-MP、UI-LI、U1-NA、L1-NB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上下前牙突度和倾斜度明显减小;(3)颏厚(Pos-Po)、鼻唇角(Cm—Sn—Ls)、面凸角(N'-Sn-Pg’)、上唇厚(UL-UI)、下唇厚(LL-LI)、上下唇角(A’UL-B’-LL)治疗显著增大,鼻、唇、颏的协调关系得以明显改善。结论双颌前突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矫正后,切牙后移可以改善双颌前突侧貌和唇的闭合功能,但对骨骼作用不明显。

  • 标签: 双颌前突 错[牙合]畸形 正畸治疗 拔牙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组牙釉质酸蚀的超微结构。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外科拔除的牙齿24颗,分为乳牙组(9~12岁)、年轻恒牙组(10~14岁)、青年恒牙组(25~40岁)、老年恒牙组(60岁以上)。用酸蚀剂处理不同年龄组牙齿的颊侧牙釉质表面,各实验样本分别冲洗、固定、脱水、干燥、喷金,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被处理表面的超微结构形态。结果乳牙组釉质表面较粗糙,釉柱排列形态不规则.相同的酸蚀时间乳牙组的牙釉质脱矿比恒牙明显。年轻恒牙组可见明显的釉柱端凹陷,釉柱表层排列松散;青年恒牙组牙釉质表面排列规整、致密,未见釉柱端凹陷;老年恒牙组牙釉质成不规则的点隙、裂沟,原有的釉质结构部分消失,蜂窝状结构明显。结论不同年龄组牙釉质抗酸能力及脱矿形式不同。

  • 标签: 牙釉质 酸蚀 扫描电镜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用4种桩核系统修复根管治疗牙齿的抗折力情况及其失败方式。材料与方法将40例完好的离体人上前牙随机分为4组,每组中的牙齿均进行根管治疗,并选用4种桩核系统之一修复:铸造螺纹平行桩核、预成螺纹平行桩和复合树脂核、碳纤维强化桩(CFC)和复合树脂核、陶瓷桩和复合树脂核。制作金属全冠并粘固于牙齿上。每个标本都在与牙齿长轴成45。方向上加压力载荷,直至标本折裂。记录折裂载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标本折裂的方式。结果4组间折裂载荷没有显著差异。采用陶瓷桩和复合树脂核修复的标本中有较多的严重折裂发生。结论根管治疗牙用以上4种桩核系统修复的抗折力情况在临床上是可以接受的。各组中均发现有牙齿折裂情况。

  • 标签: 桩核系统 修复 根管治疗 前牙 抗折力 折裂方式
  • 简介:医生将正畸间隙关闭作为一种恢复丧失的龈乳头的方法。我们进行了一次前瞻性分析来对正畸间隙关闭龈乳头及牙槽嵴顶的水平进行评估。间隙关闭龈乳头及牙槽嵴顶的水平得以提高。然而.牙根间距并不会影响龈乳头高度及龈乳头评分。有意思的是,牙齿的外形对龈乳头评分具有显著影响。结论:正畸间隙关闭可以显著提高龈乳头及牙槽嵴顶高度.提升美学效果。

  • 标签: 后龈乳头 间隙关闭 牙槽骨 前牙 牙槽嵴顶 前瞻性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即刻桩腔预备采用AH-plus、Cortisomol及氧化锌丁香油湖剂3种根管封闭剂的根尖封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9月于周口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因正畸拔除的健康上颌单根管牙齿60颗,以ProTaper手用镍钛根管锉逐步深入法根管预备,随机分为3组,每组20颗。分别用AH-plus糊剂、Cortisomol糊剂、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加牙胶尖侧向加压法进行根管充填,根充即刻桩腔预备,染料渗透法测量根尖微渗漏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氧化锌丁香油组、Cortisomol组和AH-plus组微渗漏长度分别为(1.731±0.162)mm、(1.316±0.115)mm、(1.238±0.156)mm,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1174,P〈0.01);氧化锌丁香油组的微渗漏值高于AH-plus组(q=14.924)和Cortisomol组(q=1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H-plus组与Cortisomo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364,P〉0.05)。结论即刻桩腔预备AH-plus和Cortisomol糊剂的根尖封闭能力优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AH-plus和Cortisomol糊剂的根尖封闭能力无差异,是较理想的根管封闭剂。

  • 标签: 即刻桩腔预备 根管封闭剂 根尖封闭 微渗漏
  • 简介:已经有文献报道口腔健康、剩余牙数和死亡率之间的关联。但老年全口或部分缺牙患者接受种植牙治疗死亡率情况的相关知识依lEt缺乏。研究目的:该回顾性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全12I或部分缺牙老年患者(80岁以上)接受种植牙治疗的死亡率。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226位在1986—2003年间接受种植治疗时平均年龄83岁的老年患者。共285个牙弓,植入1384颗Branemark种植系统(NobelBiocare)。样本分成两个亚组108位全口及158位部分缺牙患者。接受种植牙手术时同时收集了患者各自的预期剩余寿命。对10年两个亚组的累及存活率(CSR)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将其与普通同龄人群预期累积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10年随访显示相比于全口无牙颌患者.部分缺牙患者的死亡率(P〈0.05)明显减小(10.4%)。与普通同龄人群相比,种植修复组老年患者累积生存率示死亡率明显下降。在一期手术时健康与不健康人群之间及有与无失败植牙史的人群之间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过10年的随访显示老年患者中部分缺牙组死亡率较全口无牙颌组明显偏低。相比于在植牙手术时同年龄同性别的普通人群,种植修复组死亡率明显降低。死亡率的降低并非是因为接受了种植手术,而是因接受种植手术的患者相较于一般人群更加健康积极。

  • 标签: 老年患者 种植治疗 死亡率 无牙颌 缺牙 BRANEMARK种植系统
  • 简介:本文对19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反 患者的正畸治疗做了分析,并对10名患者正畸治疗颅面形态与口颌功能的变化做了说明。(1)患者经过正畸治疗,颅面形态的改变多为牙齿、齿槽的变化,软硬组织侧貌改善不理想,但患者下唇外翻得到改善。(2)正畸治疗,患者息止间隙减小,下颌各种功能运动得到改善,颞颌关节状况改善。(3)经过正畸治疗,咀嚼肌功能得到提高,肌肉活动协调,但唇肌肌电活动无明显变化。

  • 标签: 唇腭裂 反合 形态 功能
  • 简介:目的:比较下颌全口义齿软衬不同牙尖斜度条件下义齿基托组织面位移情况,分析牙尖斜度对软衬义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选择标准无牙下颌牙槽嵴模型为实验对象,建立无牙下颌和软衬全口义齿有限元模型,采用双侧后牙垂直加载,牙尖斜度选取0°、10°、15°、20°、25°、30°,对义齿基托组织面位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30°不同牙尖斜度各组间垂直向位移差异无显著性;(2)不同牙尖斜度水平向位移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0°与10°最小;(3)加载不同牙尖斜度软衬模型义齿软衬层组织面与黏膜表面始终贴合.结论:全口义齿牙尖斜度在0°-30°之间时,软衬材料可以较好的适应不同牙尖斜度,水平向动度以0°与10°最小.

  • 标签: 义齿 全口 下颌 稳定性 软衬 有限元分析
  • 简介:目的:液体转移法评价桩道预备对4种根管充填材料根管充填微渗漏的影响。方法:32颗人上颌前牙截冠统一工作长度为16ram,样本随机分组为Endoln~thasone组、AH—Plus组、Vitapex组和国产组,每组8个样本。根据充填材料不同进行根管预备及根管充填。一周液体转移法测量桩道预备前根管微渗漏。桩道预备,再测量根管微渗漏。实验数值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取α=0.05。结果:Endom6thasone组、AH-Plus组的桩道预备前和桩道预备无统计学差别。Vitapex组、国产组的桩道预备微渗漏下降,与桩道预备前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桩道预备不影响Endom6thasone、AH—Plus根管充填的微渗漏;桩道预备使Vitapex、国产充填剂根管充填的微渗漏下降。

  • 标签: 液体转移法 桩道预备 根管微渗漏 根管充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