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大中型听神经瘤的疗效及保护面神经的方法。方法23例大中型听神经瘤(直径〉2cm)患者均在电生理监测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术后对其面神经功能进行随防。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近全切除8例;面神经保留22例,保留率为95.7%;术后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1级3例,2级10例,3级6例,4级2例,5级1例,6级1例。术后所有病人随访3~24月,发生脑脊液漏者1例,长期昏迷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手术与面神经的电生理监测为全切除大中型听神经瘤并保留面神经提供了保障。

  • 标签: 听神经瘤 电生理监测 显微手术 面神经
  • 简介: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又称颈动脉外膜剥离术、颈动脉鞘交感神经网剥离术、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等,目前尚无统一命名,主要通过手术切除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术式已在神经外科领域应用数十年,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应用范畴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目前主要应用于脑缺血性疾病(如烟雾病)及脑性瘫痪的外科治疗。现将该术式的历史沿革、相关解剖、手术方法、临床应用及可能机理作一综述。

  • 标签: 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 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谷氨酸及γ-氨基丁酸(GABA)对大鼠海马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对大鼠海马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BDNF、GDNF、谷氨酸及GABA.应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并计算微管相关蛋白(MAP-2ab)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率。结果在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第7、14天,与对照组比,BDNF、GDNF、谷氨酸及GABA剂量依赖性地增加表达MAP-2ab阳性细胞率(P〈0.05);而对GFAP表达主要是抑制性的。且随分化时间及BDNF、GDNF、谷氨酸及GABA的浓度不同而不同。结论BDNF、GDNF、谷氨酸和GABA均可明显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且GDNF的作用大于BDNF。谷氨酸和GABA作用最佳浓度可能需随分化时间的不同而进行调整。

  • 标签: 神经干细胞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递质 分化
  • 简介:解放军武汉总医院在1985年前为武汉军区总医院,1985年9月更名为广州部队第一总医院,1987年更名为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2016年9月暂定名为解放军武汉总医院。现将我院神经外科开展介入神经放射的情况总结汇报如下。1978年,原武汉军区总医院引进德国西门子公司双C臂带影像增强与快速换片的血管造影机(Siemens-GegentosE)(图1)。1978年,我院神经外科开展了《经皮穿刺股动脉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与《经皮穿刺股动脉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并在中华外科杂志表发论著(见发表相关论著1、2)。

  • 标签: 介入神经放射学 发展历史 武汉总医院
  • 简介:dl-3-正丁基苯酞(butylphthalideordinbente)系从芹菜籽挥发油中分离出的左旋体,后经人工合成为消旋体,其商品名为恩必普(NBP软胶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dl-3-正丁基苯酞具有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和改善缺血脑组织区域微循环。缩小局灶性脑缺血后脑卒中面积及增强线粒体ATP酶活性等作用。该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制,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是我国第3种化学合成类Ⅰ类新药,亦是中国脑血管研究领域第1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Ⅰ类新药。曾经获得国家科技部“1035”工程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经济计划委员会“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等多项研究基金资助,拥有14项国际和国内专利发明权。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3-正丁基苯酞 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石家庄制药集团
  • 简介:目的评价比较微创穿刺血肿粉碎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两种方法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25~40ml)的疗效异同.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42个参研医院共随机入选465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排除88例,其中资料不全者16例;不符合入选标准者72例,分别为Glasgow评分≤8分(64例)、术前出血量>40ml(7例)、从发病到达急诊室时间>72h(1例).评价治疗14d时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3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3个月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最终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例数为377例,其中微创治疗组195例,对照组182例.微创治疗组患者于治疗14d时,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x2=7.931,P=0.02);治疗3个月时达良好功能状态的患者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35.91%vs21.82%;x2=8.294,P=0.004).微创治疗组病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88%vs63.03%,x2=16.948,P<0.01);两组病死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6.67%vs8.79%).结论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相比,应用微创穿刺血肿粉碎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小血肿不增加病死率,并可明显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病残率.

  • 标签: 基底节区脑出血 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微创穿刺术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血肿粉碎清除术 GLASGOW评分
  • 简介:从40年前第一次提出成年脑内有神经元再生,直到今天人们才真正意识到和接受这个事实.这要归功于近15年的神经工作者辛勤研究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一事实更新了我们对神经再生的认识.本文概要介绍了如下方面的研究进展:(1)神经发育的分子调控;(2)成年脑海马齿状核的神经元再生及其功能;(3)神经发育与成年脑神经元再生的比较;(4)鉴定新生神经元的方法问题.

  • 标签: 神经再生 分子调控 海马齿状核 新生神经元
  • 简介:《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2001年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及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联合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神经病学及相关学科的学术类期刊。读者对象主要为广大神经内外科临床医师及相关科研人员。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报道我国神经病学领域的科研成果及临床诊疗经验,促进国内外神经病学的学术交流。

  • 标签: 中国医师协会 神经疾病 杂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 科学技术部 稿约
  • 简介:副肿瘤性神经疾患可影响神经系统从大脑皮质到神经肌肉接头乃至肌肉本身的任何一个部位,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识别和正确诊断对于患者尽早获得适当的处理和治疗,进而减轻其病痛和改变肿瘤进程和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概要介绍了副肿瘤性神经疾患近年来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测手段、以及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最新进展状况.

  • 标签: 副肿瘤性神经疾患 早期识别 诊断 治疗 发病机制 预后
  • 简介:近年来,梅毒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1991—2006年全国共报道梅毒病例75万余例,年平均发病率约3.72/10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神经梅毒为苍白密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出现大脑、脑膜或脊髓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Ⅲ期梅毒全身性损害的重要表现。本文回顾分析2009—2010年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4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过程,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 标签: 神经梅毒 磁共振成像 脑电描记术
  • 简介:1.本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专科性医学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神经医学领域(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生物等专业)的基础及临床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等。设有以下栏目:专家述评、论著、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等。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神经内科 医学杂志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稿约 医学学术期刊
  • 简介:《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2001年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及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联合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神经病学及相关学科的学术类期刊。读者对象主要为广大神经内外科临床医师及相关科研人员。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

  • 标签: 中国医师协会 神经疾病 杂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 科学技术部 稿约
  • 简介: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系国家级神经外科专业性学术刊物,由江苏省卫生厅主管、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主办。刊登内容以临床神经外科为主,兼及有关边缘学科。读者对象以临床神经外科专业高、中级人员为主,也可供神经内科及相关学科医师参阅。本刊的办刊宗旨是: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注重实用,鼎力于提高我国临床神经外科医师的专业理论及诊疗水平。

  • 标签: 神经外科专业 临床 杂志 神经外科医师 稿约 南京医科大学
  • 简介:1.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科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神经医学基础及临床等领域的新进展、研究成果、经验交流等。设有以下栏目:专家述评、论著、短篇论著、经验交流、病例报告、讲座、综述等。2.来稿要求具科学性、先进性、真实性。资料可靠、论点鲜明、层次清楚、文字精炼。文题简明扼要,25字以内。篇幅要求:论著、综述5000字内,经验交流1500字内,病例报告1000字内。

  • 标签: 中华神经 医学杂志稿约 神经医学杂志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及其早期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5月收治的52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神经梅毒患者中24例早期临床表现为脑卒中样症状.占46.15%;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及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均呈阳性反应;脑脊液检查蛋白质水平升高者占75.00%(36/48),压力升高者占35.42%(17/48),白细胞计数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者占52.08%(25/48)。头部CT、MRI改变以多发、大小不一的梗死灶为主。结论神经梅毒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 标签: 神经梅毒 脑血管意外 反应素类 密螺旋体 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