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与分析ICU清醒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ICU收治的清醒患者260例,将其采用PSQI指数进行睡眠质量的评估,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情绪状态、文化程度、疼痛感程度、APACHEⅡ评分、口鼻留置管道、一般自我效能感及住家睡眠质量者的评估结果,并以多因素Logistic分析ICU清醒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260例患者中PSQI指数较好、一般及较差者分别为20例、111例及129例,分别为7.69%、42.69%及49.62%,不同性别及文化程度者的PSQ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情绪状态、疼痛感程度、APACHEⅡ评分、口鼻留置管道、一般自我效能感及住家睡眠质量者的PSQI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年龄、情绪状态、疼痛感程度、APACHEⅡ评分、口鼻留置管道、一般自我效能感及住家睡眠质量均是ICU清醒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ICU清醒患者睡眠质量相对较差,且睡眠影响因素较多,应对存在上述影响因素的ICU患者进行充分的睡眠状态干预。

  • 标签: ICU 清醒患者 睡眠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应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TheApplicationofInformationKnowledgeandBeliefBehaviorPatterns,IKAP)模式护理干预对癌因性疲乏、负性情绪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疗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进行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模式护理干预。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评分分别为(76.32±3.22)分与(76.80±3.1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评分为(13.21±2.11)分,对照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评分为(39.02±2.43)分,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干预后患者的HAMD评分(13.21±4.33)分,观察组干预后患者的HAMD评分(8.44±4.10)分,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HAMA评分分别为(10.22±1.12)分与(17.80±3.22)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治疗中应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模式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负面情绪,避免产生癌因性疲乏,IKAP模式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 乳腺癌化疗 癌因性疲乏 负性情绪 睡眠
  • 简介:目的:分析ICU患者失眠的相关影响因素,并研究和总结对应的干预性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纳入治疗的ICU患者80例,调查患者失眠相关影响因素,并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予以干预性护理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统计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失眠状况。结果:80例ICU患者中有97.50%失眠,失眠相关影响因素主要有心理因素(100.00%)、疾病因素(51.28%)、环境因素(41.03%)、药物因素(15.38%)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后失眠例数(14例),少于对照组患者的例数(30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患者失眠的影响因素主要包含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予以干预性护理措施后可以明显改善失眠状况。

  • 标签: ICU 失眠 影响因素 干预性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分级护理管理对脑出血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进行分级护理管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睡眠护理。采用ASHQ睡眠因子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比较2组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ASHQ睡眠因子中各项因子分值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中除安眠药物指标外各单项得分以及总得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护理管理可以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同时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分级护理管理 脑出血 睡眠质量
  • 简介:患者在ICU过渡期的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ICU过渡期护理能够对患者短期和长期结局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ICU过渡期护理的概念、过渡期患者安全影响因素、主要干预策略、干预效果评价等方面阐述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促进我国ICU过渡期护理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ICU过渡期护理模式 影响因素 管理对策 效果评价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登记2014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患者293例,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主动脉弓及变异、成攀技术方式、手术操作时间及并发症。依据手术操作时间分为手术困难组和对照组,通过两组间差异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手术难度的相关因素。结果293例患者中,男212例,女81例,平均年龄(63.3±9.8)岁。手术困难组和对照组比较发现,年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史、Ⅲ型主动脉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Ⅲ型主动脉弓(比值比9.93,95%可信区间6.63~14.86,P〈0.01)是影响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手术难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主动脉弓形态是影响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的重要因素,Ⅲ型主动脉弓使造影难度增加、并发症增多。

  • 标签: 全脑血管造影 桡动脉 Simmons造影导管
  • 简介:目的:研究及分析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产后睡眠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南充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住院的剖宫产产妇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以哌替啶肌内注射,观察组则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比较2组产后24h与48h的疼痛程度、睡眠优良率、睡眠潜伏时间、睡眠时间及产妇对睡眠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后24h与48h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睡眠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睡眠潜伏时间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产妇对睡眠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产后的镇痛效果较好,对睡眠状态影响相对更好,因此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硬膜外自控镇痛 剖宫产产妇 产后睡眠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ICU失眠症护士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福州市三家三甲级医院ICU科室在职在岗的45名失眠症护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45名护士的各项睡眠质量评分与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失眠症护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护士的睡眠质量,保证其身心健康。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ICU 失眠症 护士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究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因素和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50例纳入研究。调查所有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50例患者中有32例存在程度不同的睡眠障碍;采取针对性护理后,患者睡眠障碍情况得到明显好转,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较多,将针对性护理运用在此类患者中有利于改善睡眠质量,保障术后恢复效果。

  • 标签: 睡眠障碍 乳腺癌 临床护理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对骨科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对其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洛阳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骨科住院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析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程度小于对照组,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骨科患者,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其睡眠质量,同时也能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骨科 疼痛程度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及其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慢性乙肝患者和健康人群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进行评分;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SG)评估客观睡眠质量,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睡眠自评量表(SRSS)评估主观睡眠质量。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的SAS、SDS评分分别为(54.86±7.49)分和(57.32±8.51)分,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35.97±5.17)分和(36.48±4.30)分,P〈0.01;与健康人群比较,慢性乙肝患者的总睡眠时间(TST)、Ⅰ期睡眠(S1)、Ⅱ期睡眠(S2)、慢波睡眠(SWS)、快动眼睡眠相(REM)、睡眠效率均显著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睡眠潜伏期(SL)、长觉醒次数和短觉醒次数有明显的增长或增多,P〈0.05;慢性乙肝患者的PSQI、SRSS评分分别为(14.32±1.51)分和(31.53±5.83)分,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10.27±1.17)分和(24.41±4.04)分,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较健康人群,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且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睡眠质量。

  • 标签: 慢性乙肝 焦虑抑郁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睡眠情况以及泌乳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分娩的98例产褥期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7例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51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观察护理后对患者产后抑郁、睡眠以及泌乳方面的影响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产妇产后焦虑、抑郁评分以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经过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泌乳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心理干预于产妇产后护理中,可以明显缓解产妇焦虑、抑郁情绪,改善产妇睡眠质量,提高泌乳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干预 产后抑郁 睡眠 泌乳
  • 简介:目的:探究正念减压疗法对前列腺癌手术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涿州市医院收治的82例前列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干预前对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测试患者睡眠情况以及负性情绪,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干预后再次对患者进行测试,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患者人数占观察组总人数29.3%,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患者人数占观察组总人数48.8%,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抑郁患者人数占观察组总人数36.6%,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患者人数占观察组总人数56.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抑郁患者人数占观察组总人数12.2%,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患者人数占观察组总人数24.4%,差异有统计学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睡眠情况得分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均出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总体优良率为85.37%,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总体优良率为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减压疗法能够缓解前列腺癌手术患者术后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

  • 标签: 正念减压疗法 前列腺癌 手术患者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收治的初产妇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2组产妇的产后心理状况、睡眠质量比较。结果:对2组产妇护理后的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评分(SDS)进行比较,显示观察组更佳(P〈0.05);并且观察组产妇睡眠质量较对照组更高,组间比较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初产妇心理状态,并且产妇的生命质量也能得到改善,整体护理的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 初产妇 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针灸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荣誉军人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患者睡眠质量差距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0.32±0.10),对照组为(1.87±0.2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治疗方式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针灸 脑卒中 运动功能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青岛优抚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进行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康复效果与睡眠情况。结果: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情况优于对照组,NOSIE评分高于对照组,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康复效果能够通过康复护理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精神分裂症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呼吸内科老年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常规护理+护理干预,护理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睡眠质量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5.22±1.24)分,优于对照组的(7.61±1.3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53,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无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现象;对照组患者护理后,还存在睡眠障碍患者4例,占比为9.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P﹤05)。结论:护理干预3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可产生积极影响,促进患者及时恢复出院,故值得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老年患者 护理干预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命质量和睡眠状态的影响,旨在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39),其中观察组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4周后的抑郁水平(HAMD)、睡眠质量(PSQI)以及生命质量(SS-QOL)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抑郁情绪控制良好,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干预前为(58.63±4.17)分,干预后为(36.97±5.68)分,对照组患者HAMD评分干预前为(57.65±5.04)分,干预后为(42.31±5.43)分;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入睡时间(1.01±0.45)分,睡眠质量(1.05±0.47)分,睡眠效率(0.52±0.17)分,总分(2.58±0.77)分,对照组患者入睡时间(1.52±0.47)分,睡眠质量(1.31±0.38)分,睡眠效率(0.71±0.20)分,总分(3.13±0.81)分;观察组患者的SS-QOL评分较高,其中家庭角色评分(3.58±0.34)分,社会角色(3.41±0.27)分,自理能力(3.91±0.31)分,思维(3.73±0.33)分,总分(15.67±1.03)分,对照组患者家庭角色评分(2.91±0.33)分,社会角色(2.87±0.30)分,自理能力(3.02±0.22)分,思维(2.93±0.29)分,总分(12.03±0.96)分。结论:抑郁状态是影响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抑郁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其生命质量水平,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脑卒中 抑郁 生命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患者应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其术后疼痛和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2组术后疼痛情况和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1h、24h和48h的VAS评分为(4.6±0.6)分、(3.0±0.5)分和(1.6±0.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PSQI总分及各项目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6%,对照组为7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可加强应用。

  • 标签: 围术期护理 术后疼痛 甲状腺手术 睡眠质量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实施规范化护理对肝癌患者术后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肝癌手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规范化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分析总结2种方案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睡眠质量、生命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可减轻术后疼痛,改善睡眠质量。

  • 标签: 肝癌 规范化护理 术后疼痛 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