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在本院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170例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近期预后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70例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死亡9例(5.29%),植物生存10例(5.88%),重度残疾19例(11.18%),不良预后总发生率为22.35%(38/170)。单因素分析得出不良预后发生率在年龄、瞳孔改变、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术前GCS评分、血肿量、手术方式、合并颅内其它损伤、并发症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60岁、瞳孔改变、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12h、合并颅内其它损伤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GCS评分≥9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1.507,P〈0.05)。结论高龄、瞳孔发生变化、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超过12h、术前GCS评分偏低、合并有其它颅内损伤均会增加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术后残疾或死亡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脑外伤 硬膜外血肿 预后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离休干部心理问题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离休干部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临床护理策略,观察组患者分析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护理后,利用SCL-90量表评价,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妄想(2.76±0.19)分、敌意(2.84±0.22)分、恐惧(2.84±0.22)分、抑郁(2.97±0.24)分、焦虑(3.01±0.33)分、敏感(2.99±0.28)分、失眠(3.13±0.17)分、强迫(3.03±0.15)分、躯体化(2.98±0.16)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离休干部一般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应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策,改善离休干部的心理状况,帮助离休干部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以促进离休干部健康状况的提升。

  • 标签: 离休干部 心理问题分析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CT定位微创抽吸注入尿激酶引流脑内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疝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脑出血脑疝患者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CT定位,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抽吸引流,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后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肿量、发病距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和出院时的生存情况。结果出院时意识状况:神清4例,浅昏迷7例,中度昏迷3例,深昏迷4例,死亡8例,死亡率22.9%,8例中6例死于脑干功能衰竭,1例死于肺炎,1例死于再出血。另外9例因放弃治疗而死亡,总死亡17例。存活18例中,随访出院后3个月GOS评分优良率27.8%。结论微创抽吸注入尿激酶引流脑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疝患者,创伤小,时间短,及时缓解了脑疝,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脑疝 CT定位 微创
  • 简介:目的:探讨睡眠障碍对成人慢性咳嗽发病的影响及其他病因,为临床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400例,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通过询问病史以及相应的辅助性检查,对患者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的研究对象中有3.8%的慢性咳嗽患者病因尚不明确,有96.2%的慢性咳嗽患者病因明确,其中4.0%为合并病因,92.2%为单一病因。在单一病因中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比例为3.8%,且以咳嗽变异性哮喘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8.0%和29.5%。结论:睡眠障碍是诱导慢性咳嗽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其病因复杂多变,其中以咳嗽变异性哮喘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比例最高,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有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标签: 慢性咳嗽 病因 临床分析 睡眠障碍
  • 简介:目的:探究帕金森病患者与重症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和睡眠障碍之间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日至2016年7月30日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50例为实验组,同时选取重症抑郁障碍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多导睡眠监测、匹兹堡睡眠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对患者的睡眠情况以及抑郁情况进行测定,对其睡眠障碍和抑郁情况测定的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帕金森病和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其主要的特征均为睡眠障碍、阻滞、焦虑等,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其主要表现为焦虑,而帕金森病患者的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实验组帕金森病患者其绝望、焦虑状态明显低于重症抑郁障碍患者(P〈0.05);实验组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同时,实验组帕金森病患者与对照组重症抑郁障碍患者比较,其存在较为明显的周期性肢动(P〈0.05)。结论:帕金森病与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特点,但是其绝望、焦虑、睡眠潜伏期、周期性肢动等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将以上特征作为这2种疾病诊断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帕金森病 重症抑郁障碍 睡眠障碍 抑郁程度
  • 简介:目的:讨论护理干预改善肾结石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与睡眠质量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肾结石手术患者8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术后疼痛、SAS评分、睡眠效率、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SAS评分、睡眠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改善肾结石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与睡眠质量中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本院进行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肾结石 术后疼痛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调查及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74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进行编号,利用计算机软件分组,具体遵照"随机、均等"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全部患者的睡眠障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给予其有效的护理干预服务,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睡眠质量障碍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2组睡眠质量评分较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周后2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理想,推荐推广。

  • 标签: 乳腺癌患者 睡眠障碍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经改良Poppen入路显微切除成人松果体区肿瘤的经验和疗效。方法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8月至2018年1月采用改良Poppen入路切除成人松果体区肿瘤25例,回顾分析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21例(84%),次全切除3例(12%),部分切除1例(4%)。术后并发枕叶挫伤2例,同向性偏盲4例,眼球运动障碍3例,颅内感染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患者术后半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多数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采用改良Poppen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可获得充足的视野及操作空间,更好地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肿瘤 松果体区 POPPEN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期间实行护理干预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施行全面护理干预,并对睡眠质量以及饮水试验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以及饮水试验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好(P〈0.05)。结论: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期间实行护理干预可改善睡眠质量,消除吞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治疗 护理干预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和MRI神经导航下脑脓肿穿刺术治疗脑脓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23例脑脓肿的临床资料。7例行开颅手术治疗(开颅组),16例行MRI神经导航下脑脓肿穿刺术治疗(穿刺组)。结果开颅组手术顺利完成,穿刺组均一次性穿刺成功。开颅组术后使用抗生素15~21d,平均17.9d;术后3个月复查头颅MRI,脓肿病灶复发1例,抗生素治疗痊愈;出院2个月因冠心病死亡1例。穿刺组术后使用抗生素13~17d,平均15.1d;术后3个月复查头颅MRI,脓肿病灶复发2例,抗生素治疗痊愈。结论MRI神经导航下脑脓肿穿刺术是一种简便、微创、安全的手术治疗方式。

  • 标签: 脑脓肿 MRI神经导航 开颅手术 穿刺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56例伤后早期行气管切开术的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根据气管切开术后3周内根据临床表现、X线检查、支气管肺灌洗液或痰液培养确定肺部感染。结果156例中,发生肺部感染46例,发生率为2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伤、气管导管留置时间长、入院时GCS评分低、体质指数高是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发生肺部感染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长、术前体质指数高、入院时GCS评分低、有合并伤等具有较高相关性,建议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肺部感染,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术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先天性气管食管瘘的临床特点及睡眠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4月期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儿外科、新生儿科诊治的23例先天性气管食管瘘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出生情况和睡眠情况等。结果:平均孕周为(38+5±1+6);出生体重(2.79±0.6)kg;5例早产(21.7%),羊水过多8例(33.3%),13例(56.5%,13/23)患儿合并至少1种以上其他系统畸形,其中心血管系统最常见。其中5例(38.4%5/13)合并单纯畸形。最常见为Ⅲ型,食管近端-远端平均距离为3cm,15例(65.2%15/23)新生儿确诊后24~72h内行手术干预治疗,2例分别于生后6个月、19个月确诊后行手术治疗。临床常见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术后并发症常见食管狭窄、气管软化。所有患儿PSQI评分均<7分,平均PSQI评分为(5.67±1.24)分,均不伴有睡眠障碍。结论:先天性气管食管瘘患儿睡眠质量尚可,且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手术治疗对提高先天性气管食管瘘的手术治愈率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先天性气管食管瘘 临床特点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肥胖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单纯性肥胖患儿13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同一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1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2组儿童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多导睡眠监测,比较2组儿童的OSAHS发生率、BMI标准值、AHI、OAI、MSaO2、LSaO2、CAI、睡眠效率,扁桃体肥大与腺样体肥大情况,分析肥胖、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与OSAHS、AHI、OAI、LSaO2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OSAHS发生率为59.23%(77/1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15%(34/130)(P〈0.05);观察组BMI标准值、AHI、OAI、CA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SaO2、MSaO2、睡眠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OSAHS组与非OSAHS组在性别分布、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AHS组BMIZ值、肥胖数、扁桃体肥大数与腺样体肥大数均显著高于非OSAHS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肥胖、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与儿童OSAHS的发生、AHI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与LSaO2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结论:小儿肥胖与睡眠呼吸综合征存在显著相关性,是重要的致病危险因子,临床上要重视对肥胖儿童的OSAHS临床症状与PSG监测,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小儿肥胖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多导睡眠监测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目的:在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分析探讨对其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结果:在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结核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肺结核 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慢性肾炎患者睡眠以及生命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8月份为界限,之前治疗的42例患者为循证护理组(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循证护理干预),之后治疗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仅接受一般常规护理),分析护理的影响和作用。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的入睡潜伏期时间以及觉醒次数均要少于对照组患者,总睡眠时间多于对照组且循证护理组患者的生命质量总体评分情况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肾炎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同时,使患者的生命质量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

  • 标签: 循证护理 慢性肾炎 睡眠质量 生命质量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8例,利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L)展开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睡眠质量,分析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结果:患者PSQI评分(6.92±1.53)明显高于全国常模的(3.23±3.12)分(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焦虑、抑郁、疼痛程度、发病部位均为三叉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下降,发病部位、疼痛情况、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均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临床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展开针对性疏导,改善患者睡眠情况。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睡眠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手术全期护理运用到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中,对患者的睡眠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出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接收并治疗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106例,并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患者施以常规的护理,观察组53例患者施以手术全期护理,比照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总分与焦虑自评量表(SAS)总分、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总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DS总分与SAS总分、SRSS总分都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手术全期护理运用到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辅以护理后,能够促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以提升,还可以增强患者的生命质量,成效较优,值得医学领域的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 标签: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手术全期护理 睡眠质量 价值 影响
  • 简介:目的:分析观察实施经颅磁治疗对改善精神病患者睡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存在睡眠困苦的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患者52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式基础上添加伪假经颅磁治疗,治疗期间为期15d,经过3个月后采取意见。结果:观察组使用经颅磁治疗改善患者的睡眠时间等显然比对照组好,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经颅磁治疗对改善精神病患者睡眠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经颅磁治疗 睡眠效果 精神病患者 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电子喉镜在耳鼻喉科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分析及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耳鼻喉科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实施电子喉镜检查,对照组实施常规喉镜检查,分析诊断的价值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电子喉镜治疗后PSQI评分为(8.73±1.67)分,常规喉镜的PSQI评分为(11.69±2.0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为98.33%。结论:针对耳鼻喉科疾病患者实施电子喉镜诊治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其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电子喉镜 耳鼻喉科疾病诊治 临床分析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重性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调查分析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北京市大兴区精神病医院收治的重性精神病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共86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睡眠障碍状况进行调查研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工具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重性精神病睡眠障碍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在40岁以上所占的比例高于40岁以下所占比例,文化程度越低发病可能性越大,无业人员的发病率较高,婚姻状况为离婚或丧偶的发病率高。重性精神病睡眠障碍患者影响因素较多,包括焦虑忧郁因子、缺乏活力因子、思维障碍因子、激活性因子、敌对猜疑因子等。结论:影响重性精神病者并发睡眠障碍的因素较多,应全面认识并正确处理该病的相关因素,改善及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稳定患者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重性精神病 睡眠障碍 影响因素 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