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最近本人有幸在美国得克萨斯医学中心进修临床麻醉三个月。该中心是全美最大医学中心,中心内拥有数十家医院和医疗机构。本人重点参观了其中四家医院,包括得克萨斯儿童医院、休斯顿心脏中心、休斯顿基督教会医院和爱迪森癌症中心,发现麻醉科在这些医院内都是最大科室,麻醉科医生除了在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护和慢性疼痛治疗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之外,麻醉门诊(麻醉科术前门诊,不包括疼痛治疗)也已成为医院医疗运作中不可缺少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国内医院多数尚未开设麻醉门诊,本人现将了解到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 标签: 麻醉门诊 作用 运作 急救复苏
  • 简介:过敏反应是一种严重,能危及生命全身高敏反应。近年来麻醉相关过敏反应发生率正在逐渐增加。这些反应大部分是免疫介导过敏反应(IgE介导)或者是直接刺激组胺释放导致类过敏反应。本文综述了麻醉相关过敏反应机制及其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防。

  • 标签: 过敏反应 麻醉 肌松药 抗生素 肾上腺素
  • 简介:呼吸机使用最根本目的是提高病人氧供(DO2),和降低氧耗(VO2),维持机体重脏器功能达到救死扶伤目的,因此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使氧供大于每分钟每公斤体重10毫升,作为危重病人存活安全值。

  • 标签: 机械通气 治疗 非典型肺炎 氧供
  • 简介:在体现医院步入国际先进水平高、新、尖技术发展今天,医疗安全仍是各家医院、各个专业立足之本。作为高风险麻醉专业医生,在当今复杂医疗环境中,承担了保障手术患者术中乃至术后医疗安全重任。如何做好我们日常工作?不断提高麻醉质量,使我们工作得到患者及术者肯定?同时又能够保护好医护人员免遭不必要医疗纠纷?

  • 标签: 麻醉管理 临床 医疗安全 麻醉专业 医疗环境 保障手术
  • 简介:阐述了现代麻醉工作中所面临机遇和挑战,及影响麻醉安全和麻醉科医务工作者身体健康有关因素和防范措施;提出了二个转变;即在麻醉医疗活动中由为麻醉而麻醉单一工作思维模式向麻醉综合监护和救治工作思维模式转变,和由对症处理模式向预防性综合防治模式转变,强调了加速麻醉学科人才队伍建设,麻醉临床和基础科研步伐,对外交流与合作进程重要性。

  • 标签: 麻醉 安全 防范措施 综合监护 救治
  • 简介:心律失常(arrhythmia)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心病为多见。外科手术病人合并冠心病、心肌病和风心病者日益增多,围术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近年来由于基础研究深入和新药问世,在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方面已有较大进展。

  • 标签: 心律失常 临床治疗 冠心病 风心病 外科手术病人 围术期
  • 简介:一、综述。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兴起是整个卫生事业(HealthcareIndustry)发展和信息技术革命直接促成。HIS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收集、存储、传统、分析和处理包括临床和管理所有信息,实现真正信息共享(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获取任何及时、准确信息)。HIS具备建筑、人员、设备、管理和信息五大要素,是现代化医疗行为和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基础,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重要手段。

  • 标签: 医院信息系统 建设 卫生资源 合理配置 医院管理
  • 简介:神经外科颅脑术后血肿(Postcraniotomyhematoma)足神经外科最严重术后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在0.8%~6.9%之间。颅内血肿会使颅内压增高,使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水肿,颅内压力逐步增高,迫使部分脑组织发生移位而被挤进颅内生理孔道,形成危及生命脑疝。颅内血肿发生后临床症状有剧烈头痛、呕吐、进行性意识障碍、瞳孔改变、锥体束征等,甚至引起呼吸循环障碍,发生在颅后窝血肿可以引起呼吸心跳骤停。

  • 标签: 术后血肿 颅脑 危险因素 进行性意识障碍 颅内压增高 呼吸循环障碍
  • 简介:癫痢发病主要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平衡失调有关,癫痫活动产生是多种因素所致,如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电位、生化和免疫等改变、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兴奋性氨基酸、生物胺、脑内神经肽、内分泌激素、电解质等紊乱。局竈性癫痢多数具有颅脑病变等病理学基础。癫痫外科治疗方法主要为致病竈切除或传导通路切断。脑立体定向手术可对脑深部结构进行生理性探测和破坏。麻醉药物有抗惊厥性和抗癫痫性,但也存在潜在致癫性。癫痫致病竈切除手术应选用不影响脑电图活动麻醉药物,以免影响皮层脑电图描记效果和癫痫竈定位。

  • 标签: 癫痫 麻醉 脑皮层电图 麻醉药物 癫痫性 手术治疗
  • 简介:单肺麻醉即单肺通气(OLV)麻醉,目的在防止血液或分泌物流向健侧肺;为手术操作提供相对静止手术野。但是,OLV时,无通气侧肺血液没有得到氧合就回到左心,可致静脉血掺杂,PaO2降低;无通气侧肺泡低氧可致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PV),使非通气侧肺血流减少并转向通气肺,由此使QS/QT减少,PaO2降低有所改善,但仍有约10%病人发生显着低氧血症。所以,如何降低OLV时QS/QT和怎样提高PaO2是单肺麻醉关键问题

  • 标签: 麻醉 PAO2 单肺通气 血液 手术野 QS
  • 简介:目的:临床验证盲探气管插管装置(BTII)在气管插管困鞋病例中应用,以提供使用依据。方法:BTII由食管气管引导管(OT)、光索(LT)和露源盒(BES)组成,另加专用面罩。选择165例气管插管困难病人(其中术前预知者149例,未知者16例)使用BTII,采取3个步骤,先将OT插入食管,再经OT将LT导入气管,然后完成盲探插管。结果:插管成功率为97.6%(161/165),插管总耗时为136.8±31.2s,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BTII适用于多种困难气管插管,并发症少,不受病人已用麻醉条件限制。

  • 标签: 盲探气管插管装置 气管插管 麻醉 插管方法 临床应用 外科手术
  • 简介: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生于50岁左右中年人,又称“五十肩”。肩周炎并非独立疾病,主要是由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组织发生慢性炎症和粘连而引起,其主要症状是肩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尚未有满意治疗方案。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期间对不同发展时期肩周炎运用以注射、针刀和手法松解为主三阶梯治疗方法,取得较为满意疗效,并与传统药物疗法进行对比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三阶梯疗法 肩周炎 关节活动障碍 治疗方法 “五十肩” 关节周围
  • 简介:神经科痛症主要涉及脑部和脊髓病变。疼痛中枢主要由脊髓、脑干/边缘系统和基底神经节、大脑皮质等组成,这些部位发生疼痛可通过感觉神经传导至周身。因此,中枢痛和其它部位疼痛在定位与鉴别方面有相当难度。本文重点叙述中枢痛,包括大脑皮层感觉异常、丘脑痛、脊髓后角病变和脊髓痛觉传导束病变或损害;其次为周围神经痛,重点涉及头痛和颌面部疼痛。

  • 标签: 神经科痛症 脑部病变 脊髓病变 疼痛中枢 基底神经节 大脑皮质
  • 简介:许多重症患者出现了显著免疫功能异常及炎症反应。重症患者免疫疗法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能够改变脓毒症病人免疫反应和降低其死亡率药物疗法应运而生。在过去20年里.人们试用过各种手段:类固醇;抗内毒素或抗细胞因子抗体;细胞困子受体掊抗剂以及其他有免疫调理作用制剂。但是从某些方面讲,针对这些思路研究都不是很成功.仍存在争议和挑战。

  • 标签: 重症监护 免疫调理
  • 简介:近年来,随着胸外科与麻醉技术发展,单肺通气在小儿外科手术中应用日益增多。本文就小儿单肺通气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单肺通气 小儿
  • 简介:目的:监测哌库溴铵临床时效及其对心血管系统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腹部手术30例,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诱导期应用哌库溴铵0.1mg/kg,持续监测肌松效应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哌库溴铵起效时间(给哌库溴铵至T1达最大抑制时间)、临床时效(T1达最大抑制时间至T1恢复到对照值(TC)25%时间)、插管条件和肌松维持时间;同时记录哌库溴铵用药后血压和心率改变。手术中当T1恢复至对照值(TC)25%时,追加哌库溴铵2mg以维持肌松。术毕用新斯明2mg+阿托品0.5-1.0mg拮抗肌松残余作用,观察哌库溴铵对新斯敏感性(以T1/Tc=75%作为肌松恢复标准)。结果:哌库溴铵0.1mg/kg起效时间为166.6±24.2s,临床时效为127.8±22.7min。A组为术中未追加哌库溴铵者,共19例,应用新斯明拮抗肌松恢复时间为9.3±2.6min;B组为术中曾追加一次哌库溴铵者,共11例,应用新斯肌松恢复时间为8.2±2.7min,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应用哌库溴铵前心纺(HR)为78.9±11.8bpm,给药后3min、5min和10min时HR分别为78.9±11.8、77.3±10.1和76.7±8.7bpm,与用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应用哌库溴铵前平均动脉压(MAP)为91.7±14.9mmHg,给药后3min、5min和10min时MAP分别为84.4±11.6、86.9±12.9和88.9±11.0mmHg,与用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哌库溴铵临床时效相对稳定;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无论术中追加或未追加哌库溴铵,对新斯明拮抗均敏感,肌松逆转确切;哌库溴铵肌松效应存在较大个体差异。

  • 标签: 哌库溴铵 骨骼肌松弛药 血流动力学 新斯的明 临床时效
  • 简介:患者自控镇静是一种新兴并迅速应用临床麻醉技术,它允许患者根据手术中实际需要,在麻醉医师监控下,以麻醉医生制订镇静方案为依据,自己控制给药,达到自己满意镇静深度,充分实现个体化给药。这种给药方式不仅安全有效,而且患者参与用药还能产生积极心理效应,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患者 自控镇静 研究进展 个体化给药 给药方式 心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