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老年低血糖发作致偏瘫,临床上貌似急性脑卒中,如病史不详,或缺乏警惕性,易误诊,现将误诊的10例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低血糖症 诊断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内血管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ICVD)的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以本院在2015年7月-2018年6月间纳入治疗的70例ICVD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35例。A组给予颅内血管介入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疗效和预后性。结果A组的Vd(舒张期末期流速)与Vs(收缩期峰流速)均低于B组,对比有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卒中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有差异(P<0.05)。A组治疗半年后的存活率为94.29%,1年后的存活率为85.71%,B组分别为74.29%和60.00%,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ICVD患者行颅内血管介入治疗可改善其相关症状,避免神经功能严重损伤,且预后性佳。

  • 标签: 颅内血管介入 缺血性脑血管病 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缺血性脑血管的患者实施卒中单元疗法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所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120例,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脑血管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卒中单元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都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实施卒中单元疗法能促进患者的病情稳定,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卒中单元疗法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疗法应用于神经内科脑血管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传统手术和介入治疗。结果介入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康复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介入治疗确实在很多方面优于传统开颅手术,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介入疗法 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诱发急性脑血管并发脑心综合症的病因以及如何预防该病的相应措施。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到2017年6月之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中出现并发脑心综合症的几率,并分析研究发生并发症的病因以及防范措施和治疗方法。结果在9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当中,有60.00%的患者发生并发脑心综合症,即54例患者。在54例患者当中有高达87.04%的患者发生出血性脑血管,共计47例,有12.96%的患者的患有种缺血性脑血管,共计7例。54例在接受治疗后好转率高达98.15%,共计53例。结论发生脑心综合症与急性脑血管的类型相关,其中缺血性脑血管发生脑心综合症的几率低于出血性脑血管。发生该病的机制可能与脑受损后对于心脏神经出现支配紊乱,血流动力学、神经和体液调节障碍以及血管等相关。为应对该病应当加重监护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心功能,以此预防并发脑心综合症。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脑心综合症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纳洛酮与醒脑静的联合疗法在脑血管意识障碍的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共收治200例脑血管意识障碍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护理人员按照常规对两组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应用纳洛酮与醒脑静的联合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脑血管意识障碍的临床治疗中,纳洛酮与醒脑静的联合疗法的应用价值确切,有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时安全性强。

  • 标签: 脑血管病 意识障碍 纳洛酮 醒脑静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缺血性脑血管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年纪在40岁到65岁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整理,找到相关护理人员,以及治疗的医生一起对病例进行探讨研究;结果临床许多疾病可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结论眩晕为神经系统常见症状,以眩晕为首发的缺血性脑血管临床常见,其病因多样化,不同原因所致其临床表现及治疗亦不同,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鉴别。

  • 标签: 眩晕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诊断 首发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9月~2017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133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征求患者及其家属意见后,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后,利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66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67例,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下降幅度更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水平,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补阳还五汤 西医常规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有效率 血脂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脑血管伴帕金森病(P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PD患者9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是否伴发脑血管,将其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9)。采集两组患者晨起空腹肘静脉血,并行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清Hcy、LDL-C水平及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患者的Hcy、LDL-C水平与脑血管伴PD发病呈显著正相关(OR=5.635、1.598、3.688,P<0.05),HDL-C水平与脑血管伴PD发病呈显著负相关(OR=0.714,P<0.05)。结论Hcy、LDL-C、IMT是脑血管伴PD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较高的HDL-C则可降低其发病风险。

  • 标签: 脑血管病 帕金森 相关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脑梗死出血转化(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HT)是急性脑血管的一个特殊类型,又称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infarction,HI,是梗死灶内出现继发性脑出血,可成分散状瘀点,也可融合成大片瘀斑,甚至形成血肿,常有梗死区血管再通、血管重建而引起;方法对5例梗死后出血病人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诊断之后,患者一例死亡,余病情均有好转;结论梗死后出血与单纯脑出血不同,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对该问题足够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合理用药,减少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改善患者治疗状况,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脑梗死 出血转换 危险因素 影像学特点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吞咽言语治疗对脑血管造成的吞咽困难治疗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随机选取病例60例分两组,通过对综合性吞咽言语治疗组进行以上各项吞咽言语训练,对于对照组则进行传统的治疗方法,一定时期后进行功能测评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进行治疗训练的脑血管患者,在治疗3个月内有效率56%,与对照组14%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吞咽言语治疗对脑血管造成的吞咽困难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言语功能训练(ST)冰疗 X线造影录像(VF)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携带留置尿管出院的脑血管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72例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延续组,常规组,对要出院的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和告知其注意事项。延续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延伸护理干预。结果常规组满意率为77.77%,延续组的满意率为94.44%,并且延续组的感染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8.88%,延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加速患者的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留置尿管 脑血管病 延续护理模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脑血管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脑血管顽固性呃逆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29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痊愈15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脑血管顽固性呃逆,应用多途径、多方法阻断呃逆反射弧。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脑血管 顽固性呃逆
  • 简介:摘要目的血管引发急腹症的CT诊断,提高血管原发病灶的诊断,增加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性原则选取从2015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胆囊炎患者100例,将100例确诊为急腹症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急腹症患者进行CT检查,在检查后观察引起急腹症的原因,总结分析CT检查结果。结果表1结果显示,在经临床初步诊断中,其中40例急性炎症;9例消化道穿孔;肠梗阻12例;肠套叠6例;胆管结石7例;泌尿系结石12例;外伤10例;血管4例;随后经多排螺旋CT检查后,40例急性炎症;9例消化道穿孔;肠梗阻10例;肠套叠5例;胆管结石7例;泌尿系结石11例;外伤10例;血管8例,尤其是血管的患者中,4例(4.00%)增加到8例(8.00%),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各种急腹症CT检查后,清晰显露患者全身情况,对血管导致急腹症提供有力证据,并在经CT检查后可给予医生提供正确的诊断进行治疗,增加治疗疗效。

  • 标签: 急腹症 血管病变 多排螺旋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1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研究,所有患者均予以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效果对比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中躯体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等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早期手术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血液循环状态改善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缺血性脑血管病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应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配伍治疗的临床疗效,以丰富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7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丁苯酞与依达拉奉配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4%(32例),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1.4%(25例),两组在临床疗效上存在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方法均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与依达拉奉配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疗效,可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丁苯酞 依达拉奉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口气管插管颅脑外伤和脑血管患者接受不同口腔护理的具体方法以及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颅脑外伤与脑血管患者资料10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所选100例患者全部接受经口气管插管操作,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将所选患者进行分组,平均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生理盐水口腔冲洗与擦洗,给予研究组碘伏消毒液口腔冲洗和擦拭,同时加用复方氯己定喷雾,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出现口腔炎症以及口腔异味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口腔细菌阳性率与呼吸机相关肺炎出现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针对经口气管插管的颅脑外伤和脑血管患者,为其应用碘伏消毒液口腔冲洗和擦拭,配合复方氯己定喷雾可以显著提升口腔护理效果,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经口气管插管 颅脑外伤 脑血管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静脉脉彩在缺血性脑血管筛查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5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静脉脉彩进行缺血性脑血管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具体诊断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颅内血管狭窄检出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以低回声斑块为主,其余多为强回声斑块。结论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静脉脉彩等技术联合应用,可为缺血性脑血管筛查提供可靠的依据,且该方法具有价格低廉、快捷有效和连续监测等优点。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静脉脉彩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诊患者心脑血管常见疾病的分析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脑血管急诊患者计68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病例,主要内容为,病理类型,治疗方法,预后效果等,调查研究,记录数据,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急诊患者心脑血管疾病中脑血管疾病占比率明显少于心血管疾病的占比率,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无效死亡患者3例,占比4.41%,两例器官衰竭,一例重度感染。有效治疗患者65例,治愈率为95.59%。结论老年人群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医学的角度分析疾病的可控性,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从而降低老年急诊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

  • 标签: 老年 急诊患者 心脑血管 疾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