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AVM)是脑血管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胚胎时期脑血管发育异常而形成的。脑动静脉畸形在大小、形态和组织结构可谓千变万化。典型的AVM在形态学上由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巢)和引流静脉三部分组成;有些是动脉直接与静脉沟通(瘘型),在瘘口处血管异常扩张成瘤样。幕动静脉畸形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旨在幕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

  • 标签: 幕上动静脉畸形 动静脉畸形
  • 简介:我科自2002年开始使用带隐形卡环铸造支架修复体,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2-06~2005-06我们修复患者21例,应用隐形卡环27件,其中男7例,女14例,年龄26~65岁.前牙应用21件,双尖牙6件.

  • 标签: 牙科卡环 义齿 局部 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睑皮肤松弛矫正术应用于老年性睑下垂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上脸皮肤松弛矫正术的30例老年性上脸下垂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2月期间,将其依据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单号)与观察组(双号),每组各15例患者,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上脸皮肤松弛矫正术,对比2组之间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老年性上脸下垂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对比明显可见,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睑皮肤松弛矫正术应用于老年性睑下垂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 老年性上睑下垂 临床治疗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分级分区分诊在急诊诊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将前100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后100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急诊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措施,观察值急诊患者采用分级分区分诊措施,观察两组急诊患者的诊准确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急诊患者的诊准确率为99.0%,对照组急诊患者的诊准确率为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急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急诊诊过程中采用分级分区分诊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分诊准确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分级分区分诊 急诊分诊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HCV基因型方法,研究HCV基因型与肝病程度的关系,为丙肝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HCV基因组NS5区PCR扩增产物酶切分型。结果酶切分型证实,53例为HCVⅡ型(1b),37例为HCVⅢ型(2a)。未发现Ⅰ型(1a)、Ⅳ型(2b)以及其他基因型。根据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丙肝46例,丙肝后肝硬化44例,未发现急性肝炎。HCV基因型与不同肝病程度的,按预定治疗方案对所确定的病例进行治疗,疗程期满,其治疗效果为CR34例,PR24例,NR32例。结论HCV基因型同肝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并对抗病毒治疗影响重大。HCV基因型对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HCV基因分型 丙肝 干扰素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诊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提高急诊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90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加入急诊诊安全管理模式,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接诊时间、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诊安全管理模式可缩短接诊及救治时间,减少安全事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 急诊护理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辨证型与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接诊的200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痰浊阻遏组、气滞血瘀组、肝肾阴虚组、脾肾阳虚组、阴虚阳亢组五个组,每组各40人,然后各组均进行全套血脂检查,且与血脂各脂质成份对照比较并进行分析,探讨各组与血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脂血症气滞血瘀组和痰浊阻遏组的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脾肾阳虚组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阻遏组和气滞血瘀组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而气滞血瘀组的载脂蛋白A1水平及ApoA1/ApoB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的脂质成份和中医辨证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则血脂的脂质成份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型的客观化的现代检测标准之一。

  • 标签: 高脂血症患者 中医辨证分型 指标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型治疗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3年收治的9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小儿患者作为这次分析对象,入选患儿应用掷币法均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N=45)单独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研究组(N=45)应用阿奇霉素+中医辨证型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研究组各症状改善时间比常规组短,疗效高。结论中医辨证型治疗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肺炎 支原体肺炎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消化道出血时采取的急诊护理措施。方法取我科室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88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实施的急诊护理,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急诊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7月收治的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结论认真细致的护理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止血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疾病原因进行探讨,并探讨如何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方法,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必要的防范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5年至2016年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13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舒适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不具备统计学差异,对两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全面对比分析。结果从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住院时间、止血时间以及SAS评分等)以及总体满意度对比情况来看,舒适护理组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标准,提高了患者的预后治疗效果。结论在给予患者进行治疗中给予其进行精心的护理可为治疗提供保障作用。提升对于患者的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内科护理,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消化道出血 内科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措施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任意选择46例从2015年3月~2016年10月于我院诊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且均对该批患者予以针对性的急救和护理。对所有患者在经过相应急救和护理后的临床效果以及生命指标进行记录且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急救和护理后,该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具体情况为均抢救成功(成功率100%),无一例死亡;其在接受急救后的各项生命指标均显著优于刚入院时的各项生命指标(舒张压、收缩压、体温、血红蛋白等),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可有效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并缓解患者病情,同时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手术治疗肱骨髁骨折的临床方法及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3月-11月,我院收治的肱骨髁骨折患者2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经保守治疗后骨愈合不良而采取手术治疗,总结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治愈,对比分析22例患者治疗后疗效观察,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肘关节肿胀、压痛的评估,评估分50满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评估分低于25表示正常,手术治疗前患者肘关节肿胀评估分为38.85-3.75,手术治疗后患者肘关节肿胀的评估分为22.25-2.75,手术治疗后患者肘关节肿胀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前,p<0.05,手术治疗前患者压痛评估分为36.85-3.75,手术治疗后患者压痛的评估分为22.25-2.75,手术治疗后患者压痛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手术治疗达到骨折愈合的目的,临床手术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手术方法值得借鉴与参考。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肱骨髁骨折患者122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122名患者中采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治疗的共有74例,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患者48例,将采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在疼痛、主动活动能力、活动范围、稳定性及患者自我评价这五个评价指标上有显著差异。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将中医手法应用于治疗肱骨髁骨折患者的体验更好,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手法复位 肱骨髁上骨折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后,3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达100%,即消化道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组织灌注恢复正常,未出现脱水征,患者焦虑、恐惧心理均得到缓解,活动耐力有所增强;护理满意度达100%。结论及时的治疗结合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控制消化道出血,缓解患者因出血导致的恐惧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移位骨折的特点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多枚克氏针多维固定治疗移位明显的肱骨髁骨折47例患儿,术后进行应用疗效评定,全部随访,平均5个月。结果47例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1例患者术后针道感染Ⅱ期行手术处理;7例患者术后肘关节疼痛伴肿块,随访平均5个月,原有疼痛症状均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肱骨髁骨折的术后效果与切口和内固定物的选择无关,但与手术时间的选择、术中准确解剖复位及坚强的内固定以及术后早期正确功能锻炼有关。

  • 标签: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手术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CV基因型在丙肝诊断及医学检验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70例HCV基因型阳性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基因检验。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基因检验,得到HCV的基因型同患者患有丙肝疾病的时间及严重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而且II型HCV患者发生肝硬化疾病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其他类型;HCV基因型疾病的发生率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没有直接的联系。结论HCV基因型与丙肝的患病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其抗病毒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HCV基因型在丙肝诊断及医学检验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HCV基因分型 丙肝诊断 医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阶梯思维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急诊医学部2016年2月-2017年2月来诊的200例胸痛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治疗,实验组采用降阶梯思维方式治疗。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96%(96/100)及护理满意度95%(95/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68%(68/100)及护理满意度61%(61/1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降阶梯思维模式,有利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误诊漏诊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胸痛 急诊科 降阶梯思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急诊胸痛患者诊时间中的应用。方法急诊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减少急诊胸痛患者诊时间”的活动主题,运用PDCA循环原则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等。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缩短急诊胸痛患者诊时间。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对减少急诊胸痛患者诊时间,提高了急诊胸痛患者生存质量,及时发现危重患者,为其赢得了宝贵救治时间。

  • 标签: 品管圈 胸痛 急诊分诊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分子型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我院324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neu型及basal—like型。观察乳腺癌分子型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互关系,比较各型患者术后的无病生存期。结果:乳腺癌的分子型与年龄分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无关,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患者随访11~72个月,无病生存期与年龄分组、组织学分级无关.与淋巴结转移状态、分子型相关。不同分子型患者间的无病生存期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乳腺癌的分子型能准确反映患者的预后,LuminalA型预后最好,而HER2/neu型预后最差。

  • 标签: 乳腺癌 分子分型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