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分娩是人类繁衍后代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分娩前后,孕妇及其胎儿的各种相关因素都可能导致产妇在分娩时产生一定的疼痛。尽管分娩疼痛是一种极其正常的生理反应,但是如果这种疼痛持续过久,就会给产妇在产前埋下心理恐惧障碍,更重要的是,会对胎儿和分娩过程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无痛分娩技术的介入不仅为害怕疼痛的产妇提供了自然分娩的机会、减轻分娩时的疼痛,而且有利于促进母婴健康,具有安全可行、易于操作等优点。

  • 标签: 剖宫产 无痛分娩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根管显微镜技术联合超声技术在牙体牙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牙体牙髓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方法,而观察组患者进行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愈后并发症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牙体牙髓患者采用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治疗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相比于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方法的对照组,观察组的治愈时间较长,用根管显微镜技术联合超声技术治疗更有效安全。

  • 标签: 根管显微镜技术 超声技术 牙体牙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置管技术的实施方法及对患者的护理。方法对60例重症患者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患者的实施操作方法及对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60列患者实施股静脉置管技术,穿刺成功率为100%,置管后可带管活动,置管时间最短70小时,最长60天,拔管后伤口愈合良好。结论操作程序规范,静脉穿刺一次成功,使用安全,并发症少,减少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血管的损伤以及精神上的痛苦,护理便捷。

  • 标签: 静脉置管技术 实施操作 护理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一种疾病能够让人的感觉运动产生障碍,这种疾病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很多。在我国历史上,商朝的时候就对脑卒中疾病进行过研究;而西方在1600年的时候对脑卒中进行的研究。通过对脑卒中疾病的治理,能够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本文将对脑卒中康复治疗手段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患者过上更加有质量的生活。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 治疗 发展史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市某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30例,对其输血检验中使用凝聚胺技术和传统技术,并对检验结果出分析对照。结果与盐水介质、木瓜醇等传统的配血试验技术相比,凝聚胺技术灵敏度相对较高,并能迅速检测出血液中的IgG抗体。结论凝聚胺技术与常规的配血技术相比,其灵敏度更高,反应速度更快,操作程序更简便,为临床输血中出现的溶血性输血反应作出更有效地预防,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 标签: 输血检验 凝聚胺技术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弗瑞德雷克·S·皮尔斯(FrederickS·Perls)所创建的格式塔疗法与罗洛·梅的存在主义疗法、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疗法并称人本主义三大疗法。该疗法是建立在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发源于存在主义心理学,并且统合了精神分析心理学、语义学和西方哲学等理论,从而发展出了一种结合了多种心理学与哲学的理论思想,开辟出了以“空椅子”技术为代表的具有独创性的治疗技术

  • 标签: 格式塔疗法 心理学理论 存在主义 人本主义 西方哲学 以人为中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从CT技术原理、CT组成出发,简要介绍了CT的发展历程,阐明了CT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对CT的未来应用情况做了展望。

  • 标签: CT成像技术 发展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康复治疗方法在小儿脑瘫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2016年1月—2016年12月,将我院确诊收治的60例小儿脑瘫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为参照组行常规性康复治疗干预,针对研究组实施综合性康复治疗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满意度指标,言语理解能力评分指标、语言表达能力评分指标、应变能力评分指标、感知觉能力评分指标,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结果满意度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研究组的言语理解能力评分指标、语言表达能力评分指标、应变能力评分指标、感知觉能力评分指标,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指标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针对小儿脑瘫患者实施综合性康复治疗干预,能获取较好结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脑瘫 康复治疗技术 应用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VSD技术最初设计应用于开放骨折创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VSD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取得了良好的医疗和社会效益。本文综合相关文献,对VSD技术在不同类型创面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总结,以变进一步拓宽VSD技术的应用领域。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创面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脊柱结核患者诊断方面对XpertMTB/RIF的作用进行评估。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35例脊柱结核患者及17例非结核性脊柱感染患者的脓液标本进行XpertMTB/RIF和抗酸染色检测,检测所得结果用于计算两种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性、特异性;并通过两者之间的差异来客观评价XpertMTB/RIF在嵴柱结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结果XpertMTB/RIF法检测时间为2.0±0.3h;抗酸染色法检测时间为1.8±0.2h。脊柱结核患者组,有32例XpertMTB/RIF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3例XpertMTB/RIF阴性;非结核性脊柱感染组,XpertMTB/RIF检测阳性仅有1例,其余XpertMTB/RIF均为阴性;XpertMTB/RIF检测经计算敏感性为91.67%,特异性为94.12%。脊柱结核组中XpertMTB/RIF检测阳性患者,检测后有利福平耐药基因的患者8例,测得突变率25%。抗酸染色法检测脊柱结核组,发现其中8例患者阳性,余下27例阴性,敏感性为22.85%;非结核性脊柱感染组脓液标本抗酸染色均为阴性,特异性为100%。两者对比,XpertMTB/RIF法的敏感性更高(P<0.05),特异性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XpertMTB/RIF在脊柱结核患者的早期诊断中具备较高的诊断效能,与抗酸染色比较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XpertMTB/RIF 脊柱结核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肠道疾病日益增多,人们对肠道疾病也更加重视。传统的小肠镜、超声内镜、胶囊肠镜虽能解决部分疾病的诊治,但或因只能窥探肠道管腔,或因操作复杂病人耐受困难较难接受,或因病灶检出率不高等原因,造成肠道疾病的诊治困境。而随着CT影像技术的发展,CT-3D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对肠道疾病的探查手段,从而提高对肠道疾病的诊断。本文初步探讨了利用CT-3D技术对小肠及肠系膜血管的成像技术,探索患者容易接受的无创检查,能清晰显示肠道疾病。

  • 标签: 小肠 CTE 肠系膜血管CTA CT-3D技术 冠状位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去腐技术治疗龋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龋齿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高速牙钻机械去腐备洞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去腐技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去腐技术治疗龋齿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法,且具有治疗时间短、安全可靠等优势,值得临床选择和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去腐技术 龋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针对医学CT图像上图像挖掘技术的应用方式进行分析,讨论数据收集与CT图像特征等,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活动带来一定的借鉴价值。

  • 标签: 医学CT图像 图像挖掘技术
  • 简介:摘要从多年临床经验证明,基层医院血液透析患者越来越多,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面对广大急慢性肾衰和尿毒症患者群体,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治疗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基层医院血液透析过程中常遇到的断水断电和机器故障导致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断,面临突如其来的临床患者体外循环血液紧急回血问题。笔者通过多年临床治疗护理实践,总结出了在发生突然停水停电和机器故障而逼迫停止正常血液透析紧急情况下,利用液体静压力原理,在透析机血泵停转时,将患者体外循环血液安全回输进患者体内的临床新技术。该技术要求临床护理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要处惊不乱,果断坚决大胆处理、科学而有效地将患者引流到体外的血液及时回输进患者体内,达到既不能让患者体外循环的血液凝固而危及患者生命又不能浪费患者珍贵的血液,及时防止透析器及外管路凝血的技术效果,从而达到防止医疗事故发生减少医患纠纷的社会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窦道顾名思义,仅在皮肤表面形成缺口,排除炎性物质,长期不愈合的内在性盲管。窦道的形成都有其复杂的原因,总的来说有感染、外伤、手术三大类。其中又以感染所致的窦道最为常见,特别是结核感染所形成的窦道,经久难愈,长期渗出。窦道外观虽小,但由于其病程缠绵、愈合困难的特点,给个人及家庭都会带来巨大的压力。结核病又称痨病,从发明抗结核药物以前一直属于难以治愈的疾病,可见其顽固复杂的疾病特性,同时也说明结核性窦道问题的困难程度。进来随着医学技术不断进步,各种方法陈出不穷,特在此就近年来结核性窦道治疗技术的进展汇总报告。

  • 标签: 结核 窦道
  • 简介:摘要由于医学虚拟现实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尸检也随之产生。虚拟尸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新型解剖技术,它利用影像学技术构建人体器官组织的三维立体图像,为判断死亡原因和死亡方式提供线索。虚拟尸检是一门综合了法医学、放射学以及计算机成像等技术的交叉学科,其产生和发展必将对法医学实践和教学带来深远影响。本文对虚拟尸检技术原理、优缺点、研究进展及在我国开展研究应用的可行性进行综述。

  • 标签: 法医病理学 虚拟尸检 放射数字成像技术 非侵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