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基层食品药品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因此,为了更好的在新环境背景下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进一步保证人民群众的安全,就成为现阶段基层食品药品要首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构建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实际监管成效,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做出保障。

  • 标签: 基层单位 食品药品监管 风险管理体系 建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GSP认证是国家对药品经营企业实行的一种强制性认证,它对提高和保证药品经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药品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很多企业在认证后放松了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认证后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监管对策,以便更好的加强监管,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经营企业 GSP认证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通过对企业网上银行在医院财务工作中的具体实践运用的探讨,介绍了网上银行对医院财务管理的改进和完善中起的作用。并就网上银行运用过程中的要点和风险防范做了说明。

  • 标签: 企业网上银行 医院财务管理 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实施药品分级监管对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制度的实施时间分组,实施前2015年2月—2016年2月为对照组,实施后2016年2月—2017年2月为试验组,对比两组药品管理质量评分、门诊处方失误率和药品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药品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药品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门诊处方失误率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药品分级监管可显著提高药品管理质量评分,同时显著降低药品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与门诊处方失误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药品分级监管 医院西药房 管理制度 门诊处方失误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吴忠市无证行医行为的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监管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阅吴忠市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全部无证行医案卷卷宗资料,总结无证行医状况。结果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吴忠市共查处无证行医案件27宗,其中新发无证行医案件16宗,涉及无证行医人员27人。罚款23宗,没收违法所得2宗,没收药品器械13宗。来源于监督发现13宗,投诉举报11宗,由媒体报道3宗。无证行医科目主要是内科10人次,儿科7人次,牙科4人次。行医地点位于城市社区2宗,城乡结合部17宗,农村8宗;行医场所租赁房屋的19宗,自有房屋8宗。结论我市无证行医行为总体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但仍需采取一系列监管策略,加大打击非法行医力度。

  • 标签: 吴忠市 无证行医 监管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药品零售企业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监管工作建议。方法根据合肥市某县药品监管工作实际,分析基层药品零售企业现状,并从监管者的角度指出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结果该县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监管人员严重不足、监管工作手段有限、监管工作覆盖率低及工作交流创新缺乏等。结论监管工作中应提高准入标准,严格执行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强化政务公开,引导公众参与日常监督管理;强化信用分级,实施更加有力的监管与服务;增加飞检频次,督促企业强化日常质量管理。

  • 标签: 药品监管 监管现状 监管对策
  • 简介:摘要中药,特别是中药的原生药材以及中药饮片的贮藏直接关系到中药的临床应用是否有效。本文通过对目前中药贮存的标准规定进行了整理,以及中药储存的现状及监管措施进行了探讨,以引起各方面重视的同时,使中药的贮藏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保证中药的质量。

  • 标签: 中药贮藏标准储存现状监管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房强化调剂质量监管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中药房强化调剂质量监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的评价方法等进行分析,比较质量监管体系建起前后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调剂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建成之后和建成之前相比,药物的不良反应率有了明显的下降,建成前的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1%,建成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前后差距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房采用多种方法来强化调剂质量监管,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率,提高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对于患者的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中药房 强化调剂质量 监管方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医疗机构指的是依照法定程序设立的从事治疗活动以及疾病诊断的卫生机构,是一个行业的总称,医院以及卫生院是构成我国医疗机构的主要形式,同时还包括门诊部、卫生院、医养结合以及诊所等形式,均属于医疗机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随之不断增强,对医疗水平以及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因此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优化医院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是医疗卫生管理工作的关键。

  • 标签: 医疗机构 核心问题 三医监管体系 医务人员 医疗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了通过建立一“一二三四”综合监管模式巩固医改成效的体会,认为充分利用省药械集中采购平台,依靠药学专家、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立定期现场实地督察制度、定期上网阳光采购监管制度、定期集中督查制度,实施通报制、约谈制、限时整改制和责任追究制的处理措施,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惠民成效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监管 基本药物制度
  • 简介:摘要一次性使用无菌阴道扩张器为直接接触人体的Ⅱ类医疗器械。现根据2015年、2016年国家医疗器械的抽验,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分析本产品的不符合原因及监管的重点。

  • 标签: 医疗器械 扩张器 监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房药品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防范监管措施。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8月我院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加强安全用药的宣传力度,对药房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结果抗生素类药物的退回记录显著多于其他类别(P<0.05)。结论重视由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引发的一系列事故,增强药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改善药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标签: 药物 不良反应 防范监管 措施
  • 简介:摘要我国中药工业为促进国家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增加就业、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中药制剂生产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原料药质量不可控、投料偷工减料掺杂使假、标准不完善检验技术有待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需要提高等。本文着重分析了中药制剂生产中投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中药制剂生产投料存在的问题意见

  • 标签: 中药制剂投料 监管 药品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品分级和监管在西药房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药品分级和监管实施前(2014年2-12月)及实施后(2015年1-9月)于我院就诊的患者各307例,对比西药房出错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西药房实施药品分级和监管后,药房出错率及患者满意率分别为1.0%、93.2%,实施前分别为5.9%、63.5%,实施后药房出错率及患者满意率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西药房管理中采用药品分级和监管可有效提升西药房管理效率,降低出错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药品分级 监管 西药房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品管圈在提高病区备用药品监管力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根据品管圈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定及处理,对比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病区备用药品计数差错发生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病区备用药品基数差错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活动开展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药师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及药师对药品环节管理问题的处理能力,降低病区备用药品基数差错发生率。

  • 标签: 品管圈 病区 备用药品 监管力度
  • 简介:摘要药学服务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实现改善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目标,因此,本文主要从监管角度看零售药店药学服务的深入开展进行了简单分析。

  • 标签: 药学服务 零售药店 深入开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医院加强药品管理、处方调剂工作的新方法,减少用药错误。方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目前医院药品管理和处方调剂工作的现状,国家实施药品电子监管工作的进展,零售企业的管理模式,探讨医院在药品管理和处方调剂工作中利用电子监管码的方法。结果医院在药品管理和处方调剂工作中利用电子监管码的条件具备,操作可行。结论在药品管理和处方调剂工作中利用电子监管码,能有效地避免药品管理的差错,提高处方调配的精准度,减少用药错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药品使用的监管

  • 标签: 处方调剂 药品管理 用药错误 电子监管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