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键接触点在儿科入院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5月儿科患儿40例设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6—7月儿科患儿4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入院宣教模式,观察组应用关键接触点进行入院宣教及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关键接触点对患儿进行入院宣教,了解患儿需要,抓住主要问题进行优先解决,可提高入院宣教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关键接触点 入院宣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Pentacam系统校正眼压的准确性。方法用NCT为患者测量眼压,用Pentacam系统的5种眼压校正方法对NCT值进行校正,将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CT值低于Pentacam校正值,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各组眼压值之间呈正相关;CCT与NCT、Kohlhaas呈正相关,与Ehlers呈负相关(P<0.05),与Dresden、Orssengo/Pye和Shah之间无相关性;NCT受CCT影响最大,各种方法与CCV均无相关性。结论Pentacam系统对NCT值的校正结果可靠、真实。

  • 标签: 非接触式眼压计 Pentacam分析系统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吸吮、皮肤接触对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产妇20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0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婴儿早吸吮皮肤接触护理。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产后出血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及时让婴儿进行早吸吮、母婴皮肤接触,可增加产妇体内催产素产生,使子宫收缩,促进胎盘剥离,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吸吮 皮肤接触 产后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士与患儿家长有效交流的护理。方法2016年开展护士与患儿家长沟通服务为实验组,2015年未开展护士与患儿家长沟通服务未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比治疗效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护士与患儿家长沟通服务,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增强护理质量,改善患者满意度,适合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儿科护士 患儿家长 沟通服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机构业务量的提高,临床血液输注量增加,临床各科室与输血科的沟通交流却日益减少,各种矛盾越来越突出。本文从分析输血科与临床科室目前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入手,探讨输血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衔接策略。

  • 标签: 临床科室 输血科 信息交流 质量控制 输血过程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9期
  • 机构:法国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经常接触各类清洁剂、溶剂和杀虫剂的孕妇所产男婴存在生殖器缺陷的风险明显高于常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配置人员接触细胞毒药物自我防护的意识状况。方法将100名配置人员分为两组,甲组为医院配置中心配制人员50名,乙组为医院肿瘤病房护士50名,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估。结果医院配置中心配制人员对细胞毒药物相关知识的掌握及日常工作中的防护措施的落实较肿瘤病房护士专业。结论医院应建立细胞毒性药物配置中心对化疗药物进行集中配制,加强人员管理、规范操作制度,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避免环境污染。

  • 标签: 细胞毒药物 职业危害 配置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职业性六价铬(hexavalentchromium,Cr(Ⅵ))接触与肺癌死亡率的关系。方法联网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ChinaNationalKnowledgeInfrastructure,CNKI)和万方数字化期刊中英文数据库。按纳入标准经过筛选所得文献,用RevMan5.0分析软件,以职业性Cr(Ⅵ)接触组和对照

  • 标签: 铬(Ⅵ) 肺癌 死亡率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形体语言在与骨科聋哑患者交流中的技巧,通过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对53例聋哑患者实行形体语言护理交流方式,观察其交流结果,所护理患者均在交流过程中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使护理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与实验组中其他护理方式的结果有着显著性的差异,形体语言在护理聋哑患者中的交流中具有着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技巧性。

  • 标签: 骨科护士 聋哑患者 形体语言 交流
  • 简介:摘要长期以来,护理工作的重点都放在繁重的日常工作中,很少与患者交流,护患关系一直处于僵化状态。本文从护患沟通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常见的护患沟通障碍问题及成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护患沟通的一些技巧,和大家商榷。

  • 标签: 沟通交流 护理工作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院眼科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患者100例,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护士对研究组50例患者进行合理的沟通交流护理,对于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为74.0%,两组对治疗满意度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眼科患者,护士与患者进行合理的沟通交流,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了解,提高对治疗的满意度,对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很大的价值。

  • 标签: 眼科 沟通交流 医患关系
  • 简介:摘要血站的医护人员和献血者在献血的全部过程中的情感交流,不仅能有效改善医护人员与献血者之间的关系,提高献血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还能使献血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去,稳定和保障血源的充足。促进无偿献血的可持续发展,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 标签: 情感交流 献血者招募 固定献血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非接触式红外线体温计(以下简称额温计)与传统水银玻璃体温计(以下简称水银体温计)所测得体温值有无差异,探讨在母婴同室使用额温计能否取代水银体温计进行住院患者体温测量。方法用两种体温计分别于晨起、下午同时测量住院15日内病区所有孕产妇(以下简称成人)和婴儿体温共计1888例次,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在盲测的情况下,两种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体温正常成人组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498);在发热成人组和婴儿组测量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同时得出两种测量方法在不同时段差异早上成人组P=0.004;下午成人组P=0.156;早上婴儿组和下午婴儿组均P=0。结论额温计不能代替水银体温计用于母婴同室病房体温测量。

  • 标签: 额温计 水银体温计 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触点管理对卵巢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合格率的影响方法找出护士与卵巢癌患者术前的几个关键接触点,对患者进行肠道功能评估,术前饮食宣教,上手术前大便的观察。结果应用接触点管理对卵巢癌患者进行手术前肠道准备,保证了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有效的预防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结论在卵巢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中采用接触点管理,可以提高术前肠道准备的合格率,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

  • 标签: 接触点管理 卵巢癌 肠道准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120眼)18岁以下近视及散光的青少年配戴RGPCL,统计矫正前和矫正后1年的近视屈光度、散光度、角膜曲率和视力矫正情况变化。结果观察组的近视度和散光度随戴镜时间延长相对稳定,配戴RGPCL后角膜曲率K1、K2值均较配戴前变小,角膜有变平坦的趋势,配戴RGPCL的矫正视力优于其戴框架眼镜视力。结论RGPCL对近视的度数有控制延缓的效果。

  • 标签: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近视 延缓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儿科护理采用优质护理服务中关键接触点管理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本院自2014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110例儿科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模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55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关键接触点管理,对照组则仅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分组对比研究发现,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综合测评分数明显上升,较之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5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7.27%,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中加入关键接触点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强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关键接触点 儿科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护理服务中应用方言交流对于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2018年开展方言交流前后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满意度和健康知识知晓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展方言交流后,患者的满意度和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开展方言交流前,不良情绪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用方言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够显著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从而综合提高临床服务质量,适宜推广。

  • 标签: 方言交流 护理 满意度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纳米的铜技术,支架采用钛合金材质,含有吲哚美辛药物,新型的宫内节育—宫喜环使用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观察研究对于自愿使用宫内节育包括宫喜环,TCU220,宫型环,吉妮环的育龄妇女各400例,对放置宫内节育的育龄妇女在术后的第一个月,第三个月,第六个月一年进行随访,对月经的日记卡进行记录,对临床中不同的主诉进行记录。结果在子宫内放置节育环后的第一、三、六个月,一年内,临床中各种节育对月经影响和上环后诉不适感带妊娠率比较。结论使用宫喜环实施避孕的临床效果发现,在上环后的不适感对月经影响,节育环脱落,带妊娠等方面都优于放置TCU220,宫型环,吉妮环的育龄妇女。

  • 标签: 新型宫内节育器 宫喜环 避孕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