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脑电活动是客观反映脑机能变化的客观指标,脑电活动有自发脑电和诱发脑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对自发脑电及诱发脑电的提取及处理有很大的发展,如自发脑电的提取已发展有动态脑电,数字化脑电,图像与脑电信号同步的数字化视频脑电,功能与形态结合的功能定位脑电.如视、听、体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事件相关诱发电位等的提取均有专门的仪器,它们不仅用于科学研究近十余年已用于临床,尤其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对促进功能神经外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医疗水平要求的提高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促进了此项检测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并在城市大医院里开展,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神经外科 手术中 脑电监测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事件相关诱发电位 自发脑电
  • 简介:酚妥拉明又名苄胺唑啉,有扩张血管,改善组织微循环的作用。神经性尿潴留是指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所致排尿困难。其治疗仍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因而探索有效的治疗途径显得十分重要,脑血管疾病并发尿潴留者多见,我院自1995年6月应用酚妥拉明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疾病所致尿潴留40例,其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 尿潴留 脑血管疾病 酚妥拉明 神经性 疗效观察
  • 简介:机能学实验课是医学生观察、了解生物体在各种条件下相应生理变化的实践课。随着机能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在实验课中将机能各学科实验有机结合,使学生对生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生理反应有比较连贯、系统的认识,能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为此,我们在设计呼吸系统实验时对“膈神经放电”实验进行改进,将生理、药理实验方法结合运用,使实验效果得到提高。

  • 标签: 神经放电 综合分析能 肺牵张反射 呼吸运动 呼吸中枢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在神经科中的一些发作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英国牛津OXFORD16导联动态脑电图仪连续记录24小时的脑电波活动。结果:480例发作性疾病患者中,REEG描记结果:正常脑电图309例(占64.4%);轻度异常脑电图171例(占35.6%);无1例出现痫样放电。AEEG描记结果:正常脑电图136例(占28.3%);轻度异常脑电图217例(占45.2%);中度及重度异常脑电图387例(占80.6%),均可以见到痫样放电。其中在睡眠检测中见到痫样放电的占231例(占59.7%)。结论:AEEG在监测发作性疾病的脑电异常活动方面明显优于REEG,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我们应广泛应用。

  • 标签: 发作性疾病 动态脑电图(AEEG) 常规脑电图(REEG)
  • 简介:本文通过68例Ⅱ型糠尿病人和30例对照组正常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H—反射的关系研究发现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胫神经的H—反射的时间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正常人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在Ⅱ型糠尿病人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价值。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减慢与病人年龄、病程无关,与糠化血红蛋白的升高有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

  • 标签: 糠尿病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H—反射
  • 简介:目的:寻找骨间后神经受压的电生理诊断指标。方法:通过电生理检查,共确诊骨间后神经受压患者20例,观察其支配肌电生理指标。结果:20例骨间后神经卡压病人100%均见自发电位,50%有前臂运动传导速度(MNCV)减慢,70%有潜伏期延长,80%有AMP降低。结论:电生理检查能够为骨间后神经卡压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骨间后神经 卡压 肌电图 传导速度
  • 简介:目的:观察长期服用苯妥英钠的癫痫患者周围神经损害。方法:应用丹迪Neuromatic2000M型肌电仪,对37例患者进行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神经传导(NCV),F波和H反射的检测,同时观察肌肉的针极肌电图(EMG)。结果:癫痫组与对照组比较正中神经感觉速度(P〈0.05),波幅(P〈0.05),dML(P〈0.05),F波出现率(P〈0.01),胫后神经感觉波幅(P〈0.05),dML(P〈0.01),F波潜伏时(P〈0.01)。EMG检测未发现损害。结论:长期服用苯妥英钠的癫痫患者可发生周围神经损害,表现为(1)感觉运动神经均有损害;(2)脱髓鞘及轴索损害都会发生,轴突损害符合远端轴突病;(3)神经损害远近端都有发生;(4)上下肢神经轴突均有损害,以下肢的轴突损害为重。

  • 标签: 苯妥英钠 癫痫 神经传导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在体尾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方法。方法:麻醉后固定大鼠,清洁脱脂尾部,使用神经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测定大鼠尾神经的传导速度。结果:正常大鼠尾神经传导速度约为60.8m/s。结论:本方法测定大鼠在体尾神经传导速度简便、快捷和可靠。

  • 标签: 大鼠 尾神经 传导速度 检测方法
  • 简介:诱发电位是继脑电图,肌电图之后神经电生理学第三大进展,现代尽管有了CT,磁共振成像(MRI),单光子扫描(SPECT),正电子扫描(PET)等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对脑部疾病诊断的阳性率和定位的准确性,但上述各项检测技术主要是反映脑形态结构变化,一般来说形态结构的变化均在机能变化之后,早期患者有机能障碍,但形态结构上不一定都能反映出来。某些疾病形态结构正常,但反映机能变化的电生理可客观显示出异常,而且检测费用低,易于普及,在当今神经病学的临床及科研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被广泛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

  • 标签: 视觉诱发电位 脑诱发电位 形态结构 多发性硬化 特异投射系统 神经科
  • 简介:神经科学是当前发展最快的,也是最前沿的一个研究领域.它的研究范围包括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涉及到行为、器官、细胞、分子和基因.神经药理学是其重要分支之一,主要任务是寻找新的药物和工具药,阐明药物和内源性物质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方式、作用环节和机制.解放五十多年来,我国神经药理队伍不断扩大,无论在基础研究,新药的发现与开发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和改进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

  • 标签: 全国神经 均田教授 我国神经
  • 简介:本文对72例周围性面神经炎进行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检测分析。根据电生理检测特征,将面神经炎分为三种类型:Ⅰ型面神经脱髓鞘病变型,Ⅱ型面神经轴索损害型,Ⅲ型为混合型。由此说明面神经炎有二种基本类型,即脱髓鞘型和轴索损害型。脱髓鞘型者,其临床预后较理想,轴索损害型者,其临床恢复慢,易留有后遗症。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炎 神经传导速度 肌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植物神经发作性疾病与癫痫样异常放电的关系。方法:对167例临床诊断为植物神经性发作儿童的24h动态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监测到69例患儿临床发作,痫样放电(棘波、尖波、棘慢、尖慢波综合)11例,间期6例,痫样放电率为10.2%,腹痛性发作痫样放电率较高(X^2=9.35,P〈0.01)。结论:24h动态脑电图监测对儿童植物神经性发作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童 植物神经性发作 动态脑电图 病样放电
  • 简介:目的:观察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脑电图,肌电图与诱发电位改变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和EEG及EMG/诱发电位改变进行分析。结果:38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EEG异常27例(71.1%),BAEP异常28例(73.6%),EMG检查综合判断提示神经性损害。结论:应用电生理检测能全面反映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弥慢性损害,为临床提供客观指标。

  • 标签: 慢性酒精中毒 脑电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神经传导速度 肌电图
  • 简介:目的:评价肌电图和MRI检查以及两者结合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7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进行术前肌电图、MRI和术中肌电图检查,并与手术探查中的发现进行比较;比较术前肌电图与MRI检查同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在确定神经完全性损伤中的作用.结果:术前肌电图检查对臂丛损伤定性、定位诊断的完全符合率为70.37%,符合率为96.3%;术前肌电图和MRI检查对臂丛神经根撕脱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55.56%和68.52%,术前肌电图检查和MRI检查结合可提高诊断符合率至85.19%;SEP对完全性臂丛损伤的诊断率高于肌电图和MRI,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肌电图检查和MRI检查可明显提高完全和基本符合率,是一种有前途的辅助诊断、指导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途径,术中进行SEP检查更加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 标签: 肌电图 磁共振成像 臂丛神经损伤 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disease,CMT)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应用肌电图仪检测和分析21例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电生理特征,包括肌电图和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析电生理特征与临床之间的关系;结果:16例患者肌电图出现纤颤电位和(或)正锐波,17例患者运动单位(MUP)时限延长。11例腓总神经、13例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未引出,1例正中神经、2例尺神经MCV未引出,3例正中神经、2例尺神经MCV正常,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减慢;15例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未引出,3例正中神经、6例尺神经SCV未引出,7例正中神经、5例尺神经SCV正常,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减慢。结论:CMT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大多数呈神经原性损害,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的受累,下肢的神经病变重于上肢,临床表现结合神经肌电图检查有助于CMT的确诊。

  • 标签: 腓骨肌萎缩症(CMT) 肌电图(EMG) 神经传导速度(NCV)
  • 简介:目的:初步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COPD)肺功能及膈神经传导(PNC),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2例患者进行肺功能及膈神经运动传导。以14例因其它原因就诊并无呼吸系统疾患的患者作为对照。肺功能检测主要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第一秒用力肺活量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FEV1/FVC%)。PNC检测方法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用力电刺激膈神经,于过剑突的截面与腋前线的连线记录膈肌复合动作电位(dCMAP),测量其波幅及潜伏期。结果:1、COPD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FEV1、FEV1%、FVC、FEV1/FVC%分别为0.68±0.54、27.8±18.6、1.44±0.74、50.2±19.6,均为异常,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2、两组PNC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MAP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COPD患者的膈神经传导波幅明显减低。结论:COPD患者膈神经动作电位波幅降低,可能与肺功能减退、膈肌疲劳有一定关系,通过PNC检测可能为肺功能异常者提供膈肌功能障碍的信息。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功能 隔神经传导
  •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对感觉信息的处理是一项复杂的神经计算过程.外界复杂的感觉信息决定了中枢神经元反应的多样性.哺乳动物对听觉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中有限的听神经传入通路,其中中脑下丘(inferiorcolliculus,IC)在声信号的加工处理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对声信号的整合和编码.

  • 标签: 下丘神经元 理中 听觉 中枢神经系统 感觉信息 神经元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