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海绵窦病变的CT、MR表现,分析其对临床治疗方法选择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57例海绵窦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CT及MR机对其海绵窦及侵犯海绵窦肿瘤部位进行扫描、诊断。结果57例患者均表现为海绵窦不同程度增大,外缘膨隆改变等特征表现,侵犯海绵窦肿瘤自身也会出现一些特征表现。结论CT与MRI检查,可为海绵窦肿瘤病变定性诊断及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海绵窦病变 CT MR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常规MR检查诊断肩袖损伤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2例肩袖损伤患者,患者均接受病理学检验和常规MR检查,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理学诊断32例患者均为肩袖损伤,MR诊断结果显示MR中诊断肩袖损伤有30例、诊断准确率为93.75%;与病理学诊断对比,卡方值等于2.0645,P值等于0.1507,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结果显示,常规MR检查诊断肩袖损伤具有一定临床价值,而且属于无创,可重复性强,诊断敏感度和准确度非常高,为医师体提供诊断信息,从而开展针对性治疗。

  • 标签: MR检查 肩袖损伤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脑MR增强扫描患者心理疏导与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016年间收治的50例行颅脑MR增强扫描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8例,对照组22例,实验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不良反应与SA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移动伪影、挣脱、过敏反应例数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查前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后,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MR增强扫描患者心理疏导有利于改善并消除患者心理问题,提高MR检出质量与效果,值得临床采用。

  • 标签: MR增强扫描 心理疏导 护理配合 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 MR 血管成像诊断颅内肿瘤病变的检出情况,评价其对颅内肿瘤病变的诊断价值,为颅内肿瘤的评估与风险预测提供依据。方法:选 2022 年 1 月—2023 年 6 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 92例颅内肿瘤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 DWI 及 DWI 联合 MR 血管成像检查诊断,对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DWI检出颅内肿瘤患者有 81 例,检出率为 85.87%,诊断准确度为 85.87%;DWI联合 MR 血管影像有 90 例,检出率为 98.91%,诊断准确度为 98.91%;DWI 联合 MR 血管影像检出率,诊断准确度高于 DWI,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DWI 联合 MR 血管成像对颅内肿瘤诊断价值高,有助于改善颅内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标签: DWI 联合 MR 血管成像 颅内肿瘤 影像学诊断
  • 简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是利用磁共振成像(MRI)的特殊序列观察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微观弥散运动的一种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DWI除了可以直接观察组织信号改变外,更重要的是能够进行弥散差值的计算,有利于对病变进行量化分析…。笔者在临床研究MR弥散加权成像对由于尿路结石引起梗阻早期的患者的肾脏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 标签: MR弥散加权成像 诊断价值 肾脏 早期 梗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发展,老龄化趋势加剧,交通事故发生率的增加,骨折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临床外伤的常见病之一,尤其是老年人骨质疏松,在轻微的外伤下即可发生胸腰椎骨折,临床症状隐匿,易被忽略。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发现患者出现胸腰椎新旧骨折同时存在的情况。部分病例在常规的X线及CT诊断下也容易出现漏诊及误诊,部分椎体呈压缩改变,但信号正常,此为陈旧骨折;部分新鲜骨折,椎体形态正常,但信号异常,是常常被忽略的隐形骨折。新鲜骨折需要制动,再进一步治疗,而陈旧骨折却不需要,甚至不适用于某些治疗方法,故鉴别胸腰椎骨折的新旧对临床治疗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传统X线、CT往往难以辨别骨折新旧,而MRI检查对脊柱外伤有特异性影像表现,并且其在判断脊髓、软组织挫伤中有优势,尤其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对新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鉴别诊断及隐匿性骨折的发现有明显的优越性。

  • 标签: MR 胸腰椎骨折 诊断价值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MRI对脑部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脑部海绵状血管瘤18例病人。18例均作CT平扫,9例增强扫描。18例病人均作MR平扫+增强扫描。1例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结果全部病灶都位于脑实质内。CT发现12个病灶。平扫3例表现为略高密度,8例病灶呈等密度,1例合并瘤内出血呈高密度,周围轻度水肿,无明显占位效应。6例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9例行CT增强扫描8个病灶呈不同程度强化,4个病灶未见强化。MR发现21个病灶。病灶平扫表现T1WI和T2WI均呈高、低混合信号,T2WI21个病灶周围均可见形态不一的黑色低信号环及中央呈网状混杂信号,部分病灶周围有水肿轻度占位效应。MR增强扫描21个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MRI检查是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它能准确显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和病灶内的出血情况,结合CT更能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急性脑梗患者进行动态观察时应用MR扩散张量成像(DTI)的方式,对其扩散与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对缺血半暗带治疗的时间窗进行推断,并通过DTT的技术对皮质脊髓束同肌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共计142例,对其进行常规的MRI、DTI检验以及扩散加权成像的检验方式,并对各期患者病灶平均的扩散系数,相对各向异性系数,部分各向异性系数以及容积比的值进行测量,并对其中的20例患者应用三维白质纤维重建的方式。结果在不同的梗死时期,患者DCavg的均值分别表现为(0.275±0.022、0.349±0.019、0.465±0.023以及0.538±0.035)×10-3mm2/s,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不断地降低、逐步地回升并趋向假正常化,其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P<0.001);FA、1-VR以及RA的值在超急性期呈现出轻度的升高,并在之后呈现出不可复性的降低,急性期与超急性期患者的病灶中心同边缘区在DCavg、FA、1-VR以及RA的差异方面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P<0.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的DCavg、FA、1-VR以及RA值具有着特征性的演变规律,急性期以及超急性期患者病灶的边缘区可能是缺血的半暗带组织,对患者治疗的时间窗可以延长成为24小时,DTT技术对于临床以及判断的预后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MR扩散张量成像 急性脑梗死 临床应用 治疗时间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MR诊断卵巢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良性卵巢病变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疾病均由临床病理确诊,对所选患者均进行MR诊断和病理学诊断,对比结果分析。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30例患者均为良性卵巢病变。MR诊断出现一例误诊,误诊率3.33%,诊断准确率为96.67%,与病理学诊断对比分析,组间差异卡方值等于1.0169,P值等于0.3132>0.05,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研究表明MR诊断方法运用于卵巢囊性病变上诊断符合率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MR诊断 卵巢囊性病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MR应用于膝关节滑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 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膝关节滑膜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诊断膝关节滑膜病变的情况。结果:经MR诊断显示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7例、滑膜结核10例、局灶型腱鞘巨细胞瘤7例、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内非特异性炎症各6例、慢性滑膜炎5例、慢性化脓性滑膜炎1例。结论:MR应用于膝关节滑膜病变诊断中可对不同组织的生化成分、特性等情况进行准确判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MR 膝关节滑膜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小脑血管母细胞瘤CT、MR影像诊断效果研究。方法:以我院收诊的11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于患者的CT、MR影像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对于患者各种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诊断发现,4例出现共济失调情况,其中5例出现呕吐情况,还有3例出现耳鸣耳聋情况,所有患者没有家族史或是并发症等情况,患者没有合并血管瘤和囊肿等情况。所有患者的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肿瘤位置在小脑半球位置,其中最大的直径为7cm,最小直径为1.5cm,其中有9例类圆形,不规则形2例。所有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中有10例患者成类圆形大囊小结节,患者的囊性位置的脑脊液密度高于起亚位置。有1例患者呈不规则实质型,患者表现为实质部位等密度内有小低密度坏死区,其中2例患者CT诊断检测附壁结节强化。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中有8例患者为大囊小结节,患者表现为囊性脑脊液信号高,结节部分呈等或略短于T1.5例患者有流空血管影,增强实质部分呈类血管样强化。结论: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会出现大囊小结节样改变,壁结节呈现血管样强化,对于这类患者采取CT、MR影像诊断方法可以确定患者发病情况。

  • 标签: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 CT MR影像诊断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R影像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别实施CT、MR影像技术诊断,观察两种诊断结果以及阳性征象检出情况。结果:MR诊断疾病检出率比CT诊断高,P<0.05;MR诊断骨髓水肿、囊变、双线征阳性征象检出数据比CT诊断高,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在疾病诊断过程中使用MR影像技术,具有较高疾病检出率,且阳性征象检出较高,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MR影像 股骨头坏死 疾病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MR和CT动态扫描小肝癌(SHCC)强化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8例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MR和CT动态扫描,对比两种扫描方法下小肝癌强化特征。结果98例患者中发现病灶140个,MR和CT动脉期分别发现127个病灶和90个病灶有明显强化,两种方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CC在MR和CT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扫描中的典型表现为高-低-低信号、高-等-低信号;不典型表现为高-高-高信号、高-等-等信号、低-低低信号,两种方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和CT动态扫描均可显示小肝癌强化特征,但是MR动脉扫描期可充分反应SHCC的富血供特点,临床在定性诊断时可结合SE序列上的信号特征,MR扫描更由于CT扫描。

  • 标签: MR CT 动态扫描 小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典型颅咽管瘤患者核磁共振断层扫描(MR)检查的表现以及诊断情况。方法将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不典型颅咽管瘤患者中随机抽取的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MR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了解患者MR检查结果。结果20例不典型颅咽管瘤患者MR检查中鞍内及鞍上区10例,仅位于鞍上区7例,第三脑室内3例;类圆形不典型颅咽管瘤患者3例,椭圆形不典型颅咽管瘤患者3例,不规则形不典型颅咽管瘤患者14例;实质性病灶4例,囊性病灶8例,囊实性病灶8例。结论不典型颅咽管瘤患者诊断中通过对MR检查结果的分析能够提升对各类肿瘤类型诊断的准确率,能够为临床治疗打好基础,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不典型 颅咽管瘤 核磁共振断层扫描(M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和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价值的比较。方法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对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诊断分析,比较分析采用CT和MR诊断的结果。结果98例患者经过X线和CT、MR的综合诊断得到诊断率为100%,CT得到的准确率为85.9%,MR得到准确率为97.8%,CT、MR得到的诊断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MR均可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但是采用MR诊断得到的结果比较准确,临床上更适合将多种诊断方法结合使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CT MR 诊断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 MR用于卵巢囊性病变病患诊断当中的相关临床效果。方法:从 2017.12月 ~2018.12月选择来我院进行检查治疗的卵巢囊性病变病患 60例进行研究,根据诊断的方法平均分为常规组进行常规诊断和观察组使用 MR进行诊断,对比诊断的效果。结果:在确诊概率对比上,观察组的确诊概率较高;在诊断特异性和敏感度对比上,观察组的数值相对较高;在最终的病理诊断结果上, 60例研究对象中有 12例病情为单纯性的卵巢囊肿,有 16例病情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型囊肿,有 10例病情为卵巢囊腺瘤,有 7例病情为卵巢畸胎瘤,有 5例病情为囊性卵巢癌。结论:在对卵巢囊性病变病患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使用 MR进行诊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能够为后续治疗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

  • 标签: MR 卵巢囊性病变 诊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胫束摩擦综合征的MR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003年-2014年6月我院诊断为髂胫束综合征的20例患者的膝关节MR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其MR表现特征。结果髂胫束综合征的MRI表现主要特征有1.髂胫束深部及表面的异常信号。2.股骨外侧髁近侧、远侧、侧方的界限不清的异常信号。3.股骨外侧髁与髂胫束间的局限性积液。4.股骨外侧髁水平髂胫束的部分增厚。4.关节腔积液。结论髂胫束综合征的MR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该病的较好的诊断检查方法。

  • 标签: 髂胫束摩擦综合征 MR表现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CT及MR在急性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急性膝关节损伤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诊断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是CT诊断组以及MR诊断组。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相较于CT诊断,MRI诊断韧带受损、关节腔积液、骨髓水肿、半月板软骨破损、关节面软骨损伤、轻微损伤的检出准确率明显要高,p<0.05。结论CT与MRI均可以对膝关节损伤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其中,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的应用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使用。

  • 标签: CT MR 急性膝关节损伤 应用价值 特异性 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