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病人PCI术后应用TIMI7项版和CADILLAC危险积分对预后预测价值的比较。方法入选急性冠脉综合症(ACS)PCI术后病人168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TIMI7项版和CADILLAC危险积分评分,记录病人发病后14天、30天的生存情况、发生严重心脏事件的情况,计算病死率和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比较两种评分方法不同分数段上述指标的差异,比较TIMI和CADILLAC危险积分对病人病死率、主要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预测的准确度的差异。结果168例PCI术后ACS病人,14天内死亡8例(4.6%),发生MACE33起(19.9%);30天内死亡14例(8.3%),发生MACE44起(26.2%)。TIMI和CADILLAC危险积分在不同分数段,病人病死率和MACE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针对NSTEMI和STEMI病人CADILLAC危险积分明显优于TIMI危险积分,与病人实际病死率更接近。对于病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14天和30天分别进行比较,在第14天内,TIMI和CADILLAC危险积分对病人病情预测的P值基本接近。而30天内,则CADILLAC危险积分明显优于TIMI。结论CADILLAC危险积分和TIMI危险积分相比较,两者均对PCI术后ACS患者病后14天有较好临床预测效能,在病死率预测上无显著差异;而对MACE发生率的预测上,CADILLAC危险积分更准确。TIMI危险积分可以用来评价冠心病患者当前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评估ACS患者心绞痛发作时的危险分层,指导临床治疗措施的选择。CADILLAC危险积分在对首次AMI患者PCI术后病死危险性的预测的准确性,明显优于TIMI危险积分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PCI术后 评分方法
  • 简介:蜱类刺吸人、畜、禽及野生动物的血液,传播多种疾病,是一类重要的医学媒介节肢动物。为了解西藏地区蜱的种类及地理分布,笔者根据多年来采自西藏并保存在昆虫动物标本室的蜱类标本和收集的相关文献资料,对西藏蜱类的地理分布及寄生宿主进行了研究整理。迄今为止,已知西藏自治区的蜱类有2科9属41种,其中,软蜱科仅有1属1种;硬蜱科有8属40种。

  • 标签: 西藏地区 地理分布 蜱类 野生动物 西藏自治区 节肢动物
  • 简介:目的:调查污水沟内蚊幼分布情况,为合理、科学施用杀虫药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幼虫采集勺,采集不同时间、不同生境、不同方位的蚊幼,记录不同生境的有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污水沟岸边远高于污水沟中的蚊幼密度(t=5.432P<0.005),在两种生境中,有水草和漂浮物遮盖的水面蚊幼密度均大于无水草、无漂浮物遮盖的水面(t1=2.469P<0.0025t2=3.183P<0.01),污水沟中游蚊幼密度高于上游和下游(t3=4.119P<0.005t4=2.642P<0.005);结论:蚊幼密度高峰出现在8月.

  • 标签: 污水沟 蚊幼 分布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流行特征和相关因素,为临床采取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及抗菌药物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方法通过开展细菌耐药目标性监测,对本院2016年1月-12月的送检标本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菌株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年共检出病原菌11203株,分离出致病菌2386株,分离率为21.3%,多重耐药菌MDRO710株,占致病菌的29.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2株,占10.15%;肺炎克雷伯菌179株,占25.3%大肠杆菌128株,占18.1%;铜绿假单胞菌83株,占11.7%;鲍曼不动杆菌42株,占5.92%。其710株多重耐药菌标本多为痰液、尿液、血液、分泌物、胸水、咽拭子等,其主要科室为儿科,消化内科,泌尿外科、呼吸科、感染科等。结论多重耐药菌MDRO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医疗机构应采取综合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 标签: 多重耐药 医院感染 耐药性
  • 简介:目的研究兰州市蝇的种类与地理分布。方法网捕法和诱蝇笼法。结果记述了兰州市蝇类4科26属59种,即蝇科8属22种,花蝇科2属2种,丽蝇科7属17种和麻蝇科9属18种。结论明确了兰州市蝇类的种类与分布,为深入研究与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蝇科 花蝇科 丽蝇科 麻蝇科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闭环式积分制管理体系,对护士长进行多维度、全面管理,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个临床科室护士长,实验组接受闭环式积分制管理,对照组未实施闭环式积分制管理。比较两组护士长管理效能、调查科主任、护理部、护士对护士长管理的满意率、科室护理质量管理、科研教学管理等。结果:实施闭环式积分制管理体系后,护士长的管理效能、满意率、科室护理质量管理、科研教学管理均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闭环式积分制管理体系对护士长进行管理,可以提高护士长管理效能,提高科主任、护理部、护士对护士长的满意度,改善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及培训管理,提升护理队伍水平。

  • 标签: 闭环管理 积分制 护士长 管理效能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低剂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图像质量,分析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66名确诊或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分两组行钙化积分扫描并计算其钙化积分数,管电流时间积(mAs)分别为常规剂量(100mAs)和低剂量(50mAs)。统计每次扫描的CTDIvol值,测量并计算升主动脉左冠状动脉分叉处CT值、CT值标准差及信噪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由2名放射科副主任医师测定钙化积分数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两组数据,对BMI与图像噪声的关系进行直线相关的假设检验,对存在直线相关的变量用Excel散点图绘出直线回归方程。结果低剂量与常规剂量钙化总积分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常规剂量扫描辐射剂量(1.32±0.08)mSv相比较,低剂量扫描(0.83±0.06)有效剂量降低约0.6mSv(P<0.05);两组数据噪声及信噪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数据BMI与噪声呈直线相关。结论BMI与图像噪声成直线相关(r=0.7413);低剂量64排MDCT钙化积分扫描图像能满足钙化积分计算需要,在满足诊断的前提(所测升主动脉根部的CT值的均数与2倍标准差之和小于130HU)下可对BMI<42的患者常规使用。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低剂量 多排螺旋CT 钙化积分 体质量指数
  • 简介:目的掌握合浦县啮齿动物的种类、构成与分布,为鼠疫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用笼捕法对家栖和野栖啮齿动物进行调查,并进行分类。结果黄胸鼠和褐家鼠是室内优势鼠种,黄毛鼠和板齿鼠是室外优势鼠种;平均鼠密度为10.75%,室内(11.46%)高于室外(10.04%);黄胸鼠、褐家鼠、臭鼩鼱、黄毛鼠和板齿鼠的密度分别为4.09%、3.88%、3.20%、6.86%和2.51%。结论黄胸鼠、褐家鼠、臭鼩鼱、黄毛鼠和板齿鼠均是合浦县鼠疫预防控制的主要对象。

  • 标签: 啮齿动物 种类 分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东至县胜利镇位于县城北部,东临升金湖,西频长江,南、北分别与疫区乡镇大渡口、东流镇相连,是全县七个疫情控制乡镇之一。全镇有19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历史累计钉螺面积2039.38hm^2。经过多年积极有效的血吸虫病预防和控制,钉螺面积被大幅压缩,降至目前的752.47hm^2。为全面了解胜利镇钉螺及感染螺分布状况,探索新的防治策略和防治措施,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对东至县胜利镇钉螺及阳性钉螺分布状况进行分析。

  • 标签: 钉螺分布 东至县 血吸虫病预防 钉螺面积 疫情控制 行政村
  • 简介:目的了解安徽省钉螺和阳性钉螺分布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全省近年来钉螺调查的数据,绘制阳性钉螺分布的电子地图,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安徽省现有钉螺面积27890hm2,阳性钉螺面积544hm2.湖沼型流行区钉螺呈片状分布在长江的江、洲滩及其支流水系、湖泊,有螺面积和阳性螺面积分别占全省的89%和81%.钉螺孳生和感染严重;江滩是该类流行区中阳性钉螺分布最多的环境;山丘型流行区钉螺呈点状分布在较大的河流、灌区或多种特殊环境,钉螺和阳性螺环境数多,分布广.距居民点较近,对居民威胁较大;沟渠是该类流行区中阳性钉螺分布最多的环境,钉螺复现与新发现主要分布局部湖滩地区与少数山丘内陆地区.结论总体上全省阳性钉螺分布呈下降趋势,钉螺分布呈徘徊之势.形势不容乐观.为压缩钉螺与阳性钉螺分布.有必要提高查灭螺质量与加大螺情监测,加大对阳性螺点和重点易感环境打击力度,并采取环境改造和控制传染源等综合治理措施.

  • 标签: 钉螺 阳性钉螺 分布现状 安徽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5年下半年207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及药敏试验。结果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主要部位为尿路感染34.78%(72/207),呼吸道感染14.98%(31/207);分布科室主要为泌尿外科24.64%(51株),肾内科10.14%(21株),呼吸内科14.98%(31株);菌株分离率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83.09%(172株),肺炎克雷伯菌9.18%(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86%(8株)。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原菌对保持较好的敏感性外,对其它抗生素均严重耐药。结论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细菌耐药率普遍较高,临床医师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敏监测,合理选择及使用抗生素。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该区连续4年有鼠间鼠疫的流行,鼠疫曾波及过人间,为预防鼠疫,需掌握丽江鼠疫新疫区宿主动物、媒介的种群构成和密度,以便提前预警控制鼠疫的暴发。方法采用笼捕法、夹捕法在丽江市新疫区县捕鼠和检蚤,进行分类鉴定,计算捕获率、染蚤率、蚤指数季节消长。结果丽江市新疫区2006年—2010年共捕获宿主动物为2目6科2属22种;家栖鼠类3种,野栖鼠类19种。发现鼠体梳检寄生蚤7属12种,平均鼠体染蚤率11.02﹪,居民区游离蚤最低蚤指数0.01,最高蚤指数0.68,

  • 标签: 丽江鼠疫源地 宿主动物 媒介的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尿培养阳性标本的细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2010年11月到2012年11月从尿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菌株17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5株,占26.16%;革兰阴性菌122株,占70.93%;真菌5株,占2.9%。分离量最多的菌种为大肠埃希菌,共72株(41.86%);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4株(19.76%)和肠杆菌属19株(11.04%)。大肠埃希茵对喹诺酮类耐药率为63.5%一71.2%,对第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60.6%一81.6%,革兰阳性球菌对喹诺酮类和第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在29%以上,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结论本院尿培养阳性标本的主要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代表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比以往有所增多;肠杆菌科对喹诺酮类、第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严重。

  • 标签: 尿培养阳性 细菌分布 耐药性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分析重庆地区食管癌住院患者的分布特征,为深入开展防治策略和方法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全部食管癌患者病历资料(726例,男582例,女144例),以病人ID号码采集病人个人特征、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选择等信息,并进行流行病学"三间"分布特征描述。结果研究发现:(1)患者来源于重庆64个区县,其中开县最多(7.9%)。(2)男女比例4:1,51~60岁组患者最多(78.7%)。(3)食管中段癌发频率最高(51.2%),以鳞状细胞癌为主。(4)食管癌患者采用根治性手术的占78.0%。(5)手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1±1.0)h;平均住院天数为(21.8±9.7)d;围术期平均出血量为(406.8±242.5)ml。结论重庆市食管癌住院病例在个体特征、临床表现、诊断、病理类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应根据这些信息深入开展防治策略研究。

  • 标签: 食管肿瘤 流行病学研究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调查青海省蜱的种类与地理分布。方法采用布旗法和动物体表采集法采获蜱标本。结果青海省有27种蜱,北部山地有9种蜱,柴达木盆地有8种蜱,青南高原有19种蜱。结论草原革蜱、波斯锐缘蜱、翘缘锐缘蜱在3个地理区划中均有分布,其他蜱的分布有明显的地理特征,发现蜱类新记录15种。

  • 标签: 青海省 地理分布
  • 简介:摘要1988—1989年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我县人体肠道寄生虫分布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方法按照《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进行。根据地貌结合方位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点,共查2607人,受检率85.93,感染率为80.32%。查到肠道寄生虫12种,包括蠕虫5种和原虫7种。多种寄生虫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最多1人同时感染9种寄生虫。主要致病虫种的感染率为钩虫5.41%(其中美洲钩虫0.69%、十二指肠钩虫0.19%)、蛔虫73.76%、鞭虫29.88%、蛲虫19.58%、溶组织内阿米巴2.61%、蓝氏贾第鞭毛虫0.81%、人酵母菌1.11%。总感染率和钩虫、蛔虫、鞭虫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和民族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人体肠道寄生虫 分布调查 感染率 流行病学
  • 简介:临床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刘佳佳温和(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30061)近年来由机会致病菌所致的泌尿系感染呈上升趋势。[1]为了解当前临床泌尿系感染机会致病菌分布特点,我们对本院1994—1996年892份尿液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426株机会致病菌进行调查...

  • 标签: 泌尿系统感染 病原菌 医学调查 条件致病菌 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了解血培养阳性标本的菌群分布及报阳时间,为实验室病原菌诊断及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5—11月某院临床各科室送检的血标本,记录血培养报阳时间并将所获得病原菌鉴定至菌种。结果从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15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31.85%,革兰阴性杆菌占57.32%,真菌占10.83%。培养阳性病原菌及其报阳的中位时间分别为:肠杆菌科细菌0.50d,非发酵菌0.63d,肠球菌属0.60d,链球菌属0.80d,葡萄球菌属1.01d,真菌1.44d。结论血培养阳性标本报阳时间从早到晚依次是: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属、非发酵菌属、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真菌。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均在4d内仪器阳性报警,大多数病原菌在1d内报阳性。

  • 标签: 血培养 病原菌 菌群分布 报阳时间 中位时间